食花、叶害虫的识别与防治(一)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项目二食叶、花类害虫的识别与防治(一)项目二食叶、花类害虫的识别与防治任务一主要鳞翅目害虫的识别与防治往期回顾金针虫是什么昆虫的幼虫?为害药植的主要有哪两类?地老虎属于什么目什么科?为害药植的主要是哪三种?一、概况食叶、花类害虫为害药用植物地上部的叶片和花器,造成以叶、花入药植物产量损失和品质的下降。被害叶片形成缺刻,严重受害时仅剩叶柄。有些害虫取食叶肉,留下网状叶脉。害虫取食花蕾、花序,造成花蕾残缺、畸形、脱落或花序腐烂,不能正常开花。主要有鳞翅目、鞘翅目害虫。任务一主要鳞翅目害虫的识别和防治一、忍冬细蛾属鳞翅目细蛾科,寄主植物主要是金银花。以幼虫潜叶为害,从叶下表皮取食叶肉为害,形成虫斑;叶正面出现网眼状黄色小斑,叶背表皮鼓起皱缩,叶片向背部弯折,内有黑色虫粪;虫斑3~10个不等,叶片焦枯,严重金银花树势和产量。潜叶为害症状1.形态特征成虫:体小型,体黄褐色,头部白色,顶部有两丛长鳞毛;触角丝状,鞭节各节基半部是灰白色,端半部棕褐色;翅狭长,前翅有三条银白色横带将翅分为4等份,后缘毛甚长,后翅窄,后缘毛甚长发达;足细长,褐色和黄白色相间,后足胫节端部有2个发达的距。卵:扁椭圆形,乳白色,半透明,具光泽,孵化前变为黑褐色。幼虫:细纺锤形,体稍扁。头部棕褐色,口器淡褐色。1-3龄乳白色,4-5龄腹中部淡褐色,其余乳白色。胸足3对,腹足3对,臀足1对。2.生活习性1年发生4代,以幼虫在老叶内越冬;3月中下旬越冬幼虫为害陆续化蛹4月中旬成虫羽化5月上旬-6月上旬第一代幼虫为害7月第二代幼虫为害8月中旬-9月中旬第三代幼虫为害10月第四代幼虫为害11月上旬幼虫越冬趋光性弱;产卵于金银花嫩叶背面;从叶下表皮潜入为害,刚开始叶正面外观正常,随着虫龄增加,叶正面叶肉组织被破坏,下表皮失水皱缩,使叶片向背部弯折,内有黑色虫粪,叶正面为害部有黑色斑;在虫斑内化蛹。3.防治措施农业防治:秋冬修剪老叶,清理落叶,连同剪下的枝条带出田园销毁,压低越冬虫源数量。药剂防治:随着代数增加,为害明显加重,故应注意前期防治。越冬代、第1代成虫盛期,用25%灭幼脲3号胶悬剂按推荐浓度喷雾;在各代卵盛孵期,用1.8%阿维菌素乳油按推荐浓度喷雾。二、木橑尺蛾属鳞翅目尺蛾科多食性害虫,寄主植物达150多种,药用植物主要有山茱萸、桔梗、酸枣等。幼虫取食寄主叶片,造成缺刻和孔洞。1.形态特征成虫:雄蛾触角羽毛状,雌蛾触角丝状。体灰褐色,翅底白色,前后翅散有不规则的灰色和橙色斑点;前翅基部有1近圆形的橙色大斑,前后翅中室各有一大块灰色斑,并在外横线上各有1串橙色和深褐色圆斑。幼虫:体色不一,通常幼虫体色与寄主颜色相近;靠身体的弯曲和伸直运动,身体弯曲成桥状;体表散生灰白色斑点;头部泡沫状突起,头顶中央具“∧”行凹陷,头顶两侧峰状突起。2.生活习性在河南、河北等地1年发生1代,以蛹在寄主周围土壤中越冬。成虫羽化期很长,5月上旬羽化,7月中、下旬为成虫盛发期,6月下旬开始产卵,然后7~10月经历卵孵化、幼虫发生,幼虫为害盛期为7月下旬~8月上旬,8月~10月下旬老熟幼虫坠地入土化蛹越冬。7月上旬~9月上旬为害山茱萸。成虫昼伏夜出,强趋光性;卵多产于寄主植物的皮缝中或石块上,块产,排列不规则,并覆盖一层厚厚的棕黄色绒毛。幼虫孵化后迅速分散,爬行迅速;初孵幼虫在叶尖取食叶肉,留下网状叶脉;2龄后行动迟缓,将叶片咬成缺刻或孔洞;常攀援在两叶或两枝条之间,构成一个三角形,如小枯枝,不易觉察。常在土壤松软、阴暗潮湿地化蛹越冬。3.防治措施农业防治:越冬蛹密度大且集中的地区,于晚秋或早春,人工挖蛹或结合施肥深耕土层,杀死越冬蛹。物理防治:成虫趋光性强,利用黑光灯诱杀。生物防治:利用3.2%Bt制剂喷雾、多种寄生蜂。药剂防治:施药适期为3龄幼虫前,有30%乙酰甲胺磷、50%辛硫磷乳油、40%乐斯本乳油、10%醚菊酯乳油、50%杀螟松乳油等三、大蓑蛾属鳞翅目蓑蛾科,分布全国各地。药用植物寄主有山茱萸、杜仲、忍冬和菊花等。以幼虫在护囊中取食叶片为害,造成孔洞。同时还啮食茎秆表皮。1.形态特征成虫:雌雄异型。雄成虫有翅,中小型;胸背部有5条纵深纹。前后翅都为褐色,前翅近外缘有4-5个半透明斑;雌成虫蛆形,无翅,足、触角、口器、复眼均有退化,体软,乳白色,头小,黄褐色,胸、腹部黄白色,多茸毛,腹部第7节有褐色丛毛环;幼虫:共5龄。老熟体长25-40mm。胸足3对,无腹足和尾足;3龄后,雌雄二型明显。雌幼虫体肥大,头部赤褐色,头顶有环状斑,前、中胸背板有4条纵向暗褐色带,后胸背板有5条黑褐色带;雄幼虫黄褐色,体较小。卵:椭圆形,淡黄或乳白,产在护囊内。蛹:雌蛹较雄蛹长。雌蛹纺锤形,似围蛹,尾端具3根小刺;雄蛹长椭圆形,被蛹,每节后端有1列小刺突。护囊:幼虫负囊而行,为害叶片。护囊由碎叶片和零散枝梗组成。雌囊大,饱满;雄囊小,廋削。2.生活习性华北地区1年1代;华南地区1年2代。以老熟幼虫在护囊中越冬。5月上中旬化蛹5月下旬成虫羽化、产卵6月上旬孵化幼虫初龄幼虫具群居性。幼虫具强趋光性,故植物外围受害严重。1-2龄咬食叶肉,残留表皮;3龄后咬食呈穿孔,或仅剩叶脉。7-9月进入老龄,为害最重。11月上旬幼虫封囊越冬。系在枝条、枝干和叶脉上。大蓑蛾在干旱年份易成灾,6~8月降水500mm以上时,影响幼虫生长,不易成灾。3.防治措施人工摘除袋囊:幼虫为害初期,症状明显,便于人工采摘,集中烧毁。生物防治:利用灰喜鹊、寄生蝇、姬峰、致病微生物等天敌;诱杀成虫:5月中下旬,成虫发生期,利用性外激素或雄虫趋光性,诱杀成虫。化学防治:幼虫孵化盛期或初龄阶段用药,药剂有90%敌百虫晶体、50%辛硫磷、40%乐斯本乳油、2.5%溴氰菊酯乳油等。注意喷到树冠顶部,喷湿护囊。四、刺蛾类属于鳞翅目刺蛾科。幼虫俗称痒辣子,体生枝刺和毒毛,触及皮肤引起红肿和剧痛。老熟幼虫化蛹时,结一石灰质鸟卵形的茧。为害药用植物的主要有:黄刺蛾、扁刺蛾和褐边绿刺蛾。以幼虫取食叶片造成缺刻或孔洞,严重时将叶片吃光,留下叶脉。1.形态特征黄刺蛾扁刺蛾褐边绿刺蛾2.生活习性黄刺蛾:1年发生1~2代,以老熟幼虫在枝杈等处结茧越冬。5月中下旬化蛹6月上中旬羽化,破茧壳顶端小圆盖而出6月下旬~7月中旬一代为害8月下旬~9月中旬二代为害9月下旬越冬成虫昼伏夜出,有趋光性。幼虫共7龄。扁刺蛾:1年发生1~3代,以老熟幼虫在树下3~6cm土层内结茧越冬。4月中旬化蛹5月中旬成虫羽化、产卵6月中旬~7月中旬幼虫发生期8月~翌年4月幼虫发生期初孵幼虫不取食,蜕第1次皮后,先取食卵壳,再啃食叶肉,仅剩一层表皮。幼虫共8龄,昼夜进食,老熟幼虫下树结茧位置与土质有关,土质好,结茧深且近。褐边绿刺蛾:北方1年1代,南方1年2~3代。以老熟幼虫在树干下表土层或枝干上结茧越冬。4月~5月化蛹6月成虫羽化、产卵6~7月第一代幼虫发生8~9月第二代幼虫发生10月上旬结茧越冬成虫昼伏夜出,较强趋光性。产卵于叶背,数十粒排列成块,呈鱼鳞状。初孵幼虫有群集性,3龄后分散为害。3.防治措施人工防治:幼虫群集为害期人工捕杀,冬季结合修剪,清除枝条上的越冬茧,或根据入土结茧习性,组织人力在树下挖虫茧。灯光诱杀:羽化盛期,利用黑光灯或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生物防治:利用Bt杀虫剂、白僵菌粉;青虫菌对扁刺蛾有效;利用上海青峰、小蜂、螳螂等益虫。化学防治:在幼虫期2~3龄阶段施药,药剂有1%苦参碱、50%辛硫磷乳油、90%晶体敌百虫、40%乐斯本等。五、蝶类1.菜粉蝶:属鳞翅目粉蝶科。菜粉蝶幼虫称为菜青虫。主要危害板蓝根等十字花科植物,初龄幼虫在叶背啃食叶肉,残留表皮,3龄后将叶片咬成缺刻或孔洞,严重时残留叶柄和叶脉。幼虫排出虫粪污染叶面,造成的伤口又可引起软腐病的侵染,影响板蓝根的产量和品质。(1)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2~20mm,翅展45~55mm。体灰黑色,翅白色。前翅顶角有一个较大三角形黑斑,中央外侧有2个圆形黑斑,呈纵向排列。后翅近外侧也有一个圆形黑斑,翅展开时,前后翅3个黑斑在1条纵线上。雄蝶体略小。幼虫:共5龄,体青绿色,背线淡黄色。每腹节均有4~5个皱纹,密布小黑毛瘤,上生细毛,沿气门线,有1列黄色斑点。卵:瓶形,长约1mm,黄色,表面有10余条纵、横列的脊纹,形成长方形小格,散产。蛹:长18~21mm,纺锤形,两端尖细,中间膨大而有棱角状突起。(2)生活习性1年多代,由北向南逐渐增加,3~9代。均以蛹在寄主周围各种场所越冬。一般有春(4~6月)、秋(8~10月)两次盛发期,也是十字花科植物大量栽培的季节,食料丰富、成虫繁殖力强、为害最重。10月中下旬以后,老熟幼虫陆续化蛹越冬。成虫在晴朗无风的中午最活跃。雌虫产卵对十字花科寄主不同种类有选择性,趋向于选择厚叶片植物。幼虫多在清晨孵化,先取食卵壳,在取食叶肉,仅留表皮。1~2龄有吐丝下坠习性,4~5龄进入暴食期,达总数80%以上。假死性。菜粉蝶天敌很多:卵寄生天敌有广赤眼蜂;幼虫寄生天敌有黄绒茧蜂,捕食天敌有胡蜂等;蛹寄生天敌有粉蝶金小蜂和广大腿蜂。还有菜青虫颗粒体病毒。2.凤蝶属鳞翅目凤蝶科。主要包括柑橘凤蝶和茴香凤蝶。柑橘凤蝶可为害吴茱萸、佛手、枳壳、花椒等芸香科药用植物;茴香凤蝶可为害柴胡、当归、防风、茴香、白芷等伞形科药用植物。凤蝶以幼虫取食幼芽和嫩叶,造成孔洞和缺刻,严重时幼枝上叶片都被吃光。(1)形态特征柑橘凤蝶:茴香凤蝶:(2)生活习性柑橘凤蝶:从北向南,1年发生1~4代不等。各地均以蛹在叶背、枝干或隐蔽场所越冬。幼虫共5龄,初孵幼虫先取食卵壳,后昼夜取食嫩叶。幼虫受惊,伸出臭腺角,释放出强烈芳香气味。老熟幼虫吐丝固着腹末,再吐一条丝环绕腹部第2~3节间,将身体系在树枝或叶背化蛹。成虫飞翔能力强,吸食花蜜。茴香凤蝶:1年发生2代,以蛹在灌木丛越冬。4~5月羽化5~6月第一代幼虫发生6~7月第一代成虫羽化7~8月第二代幼虫发生幼虫为害期发生在5~8月。白天静伏于叶背及茎上,夜间取食嫩叶。蛹的着生方式与柑橘凤蝶相似。3.蝶类防治措施农业防治:加强田间管理,铲除田间杂草,及时清理残枝落叶,深翻药田,减少虫源;人工捕捉幼虫、蛹或成虫;与非十字花科植物轮作,或套种引诱植物如甘蓝或花椰菜,集中杀灭幼虫。物理防治:糖醋液诱杀成虫。生物防治:利用天敌,保护天敌,天敌发生期不用或少用农药;或在幼虫发生期喷施Bt制剂、青虫菌制剂等药剂防治:应用植物源杀虫剂,如2.5%鱼藤酮乳油、0.65%茼蒿素水剂按推荐浓度使用;应用昆虫生长调节剂,如25%灭幼脲3号悬浮剂、20%抑食肼可湿性粉剂、5%定虫隆乳油,但作用缓慢,需提前使用;应用化学农药,如50%辛硫磷乳油、20%氰戊菊酯乳油、2.5%溴氰菊酯乳油等。六、棉铃虫属鳞翅目夜蛾科。全国均有分布,寄主植物多,主要药植有黄芪、牛蒡、枸杞、丹参、藿香、玫瑰、月季、金银花等。幼虫先取食未展开的嫩叶,后钻入花蕾、花及果实内蛀食为害,引起叶片缺刻和孔洞、落蕾、落花、果实孔洞。1.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4~18mm,翅展30~38mm。体色多变,一般雌蛾红褐色,雄蛾灰绿色。前翅肾状纹、环状纹和各横线不太清晰,中横线由肾状纹下斜伸至翅后缘,末端达环状纹正下方。外横线有深灰色宽带。后翅灰白色,外缘有一黑褐色宽带,宽带中央有2个相连的白斑。卵:半球形,高约0.5mm,直径0.46mm左右,乳白色,具纵横网格;幼虫:共6龄,老熟幼虫体长40~50mm,头部黄褐色,体色多变,背线、亚背线和气门上线呈深色纵线,气门多呈白色,体表密布灰褐色小刺,刚毛长而尖,底座毛片大。蛹:纺锤形,第5~7腹节前缘密布比体色略深的环状刻点,尾端有臀刺2根。2.生活习性华北地区每年发生3~6代,长江流域4~5代。以蛹在地下土室中越冬。幼虫有转移为害习性,每个幼虫可为害多个花、果实,老熟后脱果入土筑土室化蛹。成虫昼伏夜出,在晚7~9时和

1 / 6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