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电影史ppt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外国电影史一、电影的诞生•两种倾向•卢米埃尔兄弟的“活动电影”•梅里爱的“银幕戏剧”卢米埃尔兄弟•1895年12月28日,巴黎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地下室,第一次售票公映电影——电影的诞生日•《工厂大门》(世界第一部电影)、《火车进站》、《水浇园丁》、《婴儿喝汤》、《拆墙》等梅里爱•采用“停机再拍”、“移动摄影”、“多次曝光”的手法,将特技带入电影的拍摄•《贵夫人的失踪》、《月球旅行记》•卢米埃尔兄弟倾向于纪实,“再现生活”,再现主义;梅里爱倾向于幻想,“创造生活”,表现主义二、电影叙事形式的发展•鲍特与《火车大劫案》,出现了平行蒙太奇和移动镜头,以主观镜头结尾。•在不同的场面之间采用交叉剪辑,对电影独特的时空结构的叙事特征进行了实践,直接影响了格里菲斯的电影叙事观念的形成。格里菲斯的电影叙事观念•《一个国家的诞生》、《党同伐异》•以情节段落作为叙事的基础,将不同冲突元素加以并列和积累,把着眼点放在认识与发现电影时空结构的观念上,确立了以镜头作为电影时空结构最小的基本构成单位。•这一原则构成了现代电影分镜头和剪辑的基础,也确立了现代电影的叙事形式。美国默片喜剧片的叙事•最早的喜剧明星:法国的林戴•美国喜剧片创始人:赛纳特•美国四大喜剧明星:卓别林、兰登、基顿、劳埃德•喜剧发展的三个阶段:棍棒-疯癫-讽刺卓别林的喜剧观念•特征:幽默、讽刺性,早期电影的探索者•结构松散,依靠形体动作来推动情节的发展,使得影片充满动作性,纯视觉化•重视造型对影片叙事的贡献•反映了个人与未知命运之间的冲突,与社会现实,与强权政治,与现代文明,与工业化之间的冲突,以小人物见到生活的残酷•直接影响了反叙事的立体主义电影和达达主义电影三、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实验电影的概念的确立,使得电影理论得到空前发展,电影重心重回欧洲,同时产生了世界电影史上第一批重要的电影理论家和著作•1917-1928年间在欧洲形成的电影美学运动,电影史上第一次电影美学运动,主要是对默片纯视觉形式的美学形态和表现功能进行各具风格的实验和探索。法国•印象主义心理叙事:“第一个先锋派”,崇尚自然追求现实生活真实的影像代表:路易·德吕克《流浪女》、谢尔曼·杜拉克《西班牙的节日》•立体主义:摆脱叙事和演出的纯电影美学实验代表:费尔南·莱谢尔《机器的舞蹈》•抽象主义:摆脱叙事、逻辑和物理现实的纯视觉节奏的电影美学探索代表:亨利·希美特《阿拉伯花市》•达达主义:寻求荒诞而无理性的电影实验,“破坏就是创造”代表:曼·雷伊《回到理性》、雷内·克莱尔《幕间休息》•超现实主义:追求超越梦幻与现实的绝对现实代表:布努埃尔《一条安达鲁狗》德国•表现主义:强调直觉感受和主观创造,用浓重的色彩和强烈的明暗对比创造出极端的纯精神世界。代表:罗伯特·维内《卡里加利博士的小屋》、茂瑙《吸血鬼诺斯费拉图》•室内剧:开始走向与自然主义结合,通向现实主义美学追求,渗透中产阶级悲观心理的寓言式戏剧,大部分是在摄影棚搭建内景拍摄代表:茂瑙《最卑贱的人》•街头电影:具有现实主义精神和社会性的新客观派代表:安德列·杜邦《杂耍场》、兰普莱希特《柏林的贫民窟》、派勃斯特《没有欢乐的街》前苏联•蒙太奇学派:富有创造性的将阶级冲突、社会性的思想内容引入电影,将宣传和规劝形式美学化,成为了一个独立完整的电影实践理论体系。•库里肖夫:电影实验室•维尔托夫:电影眼睛派•爱森斯坦:蒙太奇理论•普多夫金:强调叙事性,强调追随主要人物的表现四、电影的新发展•有声片的诞生:1927年10月6日《爵士歌手》•第一部“百分百”有声片:1929年《纽约之光》•第一部彩色电影:1935年《浮华世界》好莱坞黄金时代•三大支柱:高度精细的组织分工、制片人制度、明星制度•类型片的出现:好莱坞三四十年代最突出的类型电影•喜剧片:《一夜风流》等爱情喜剧•西部片:《关山飞渡》•强盗片:《疤脸大盗》•歌舞片:《歌舞大王齐格飞》•奥森·威尔森与《公民凯恩》:与类型电影的区别,被称为“好莱坞的叛逆者”五、法国诗意现实主义•诗意现实: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之后,以让·雷诺阿为代表的一批艺术家,结合左拉的自然主义文学,部分继承了法国通俗文化的传统,相继拍摄了一批反映社会形势、描写普通人生活和命运、进行社会批判的影片,史称“诗意现实主义”时期。•影片大多描述爱情、逃亡、枪杀,表现出不可抗拒的命运对普通人的施压和折磨。虽有浪漫抒情的特点,却是“黑色的现实主义”。代表人物•先驱雷纳·克莱尔:《自由属于我们》,富有幽默喜剧精神让·维果:《操行零分》、《驳船阿塔郎特号》,关注普通人题材•发展马塞尔·卡尔内:《雾码头》、《北方旅店》,擅长描写罪犯的心理•后期让·格里米庸、雅克·贝盖尔•写实主义大师——让·雷诺阿《大幻灭》、《游戏规则》擅长揭示上流社会的生活六、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第二次世界大战后,1945年-1951年在意大利兴起的一次具有社会进步意义和艺术创新特征的电影美学运动。起源于二战中意大利电影界的反法西斯主义的斗争。•电影史上第二次电影运动•开山之作:罗西里尼《罗马,不设防的城市》•代表作品:罗西里尼《游击队》、德·西卡《擦鞋童》、《偷自行车的人》具体特点•注意反映意大利当代的社会生活•采取社会批判的立场,注意描写普通人真实的生活,以生活原貌代替虚构,以小人物代替英雄,接近诗意现实主义•突破戏剧化叙事,以悲剧化对抗为最基本精神,结构呈扇形结构,一般采用开放式结尾,强调生活现象的罗列和自然主义的创作方法。•反对好莱坞的明星制度,大量运用非职业演员•拍摄方式上注重真实感,实景拍摄,减少场面调度和蒙太奇的使用七、前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实际上不是一个美学流派,而是一种创作原则,于1934年4月正式提出•里程碑作品:瓦西里耶夫兄弟《夏伯阳》•高峰期作品:《马克辛三部曲》、《列宁在十月》、《列宁在1918》、《收获》•新发展时期:《雁南飞》、《士兵之歌》八、日本电影的崛起战前时期•小津安二郎:日本无声电影走向最纯和最高形式的大师《浮草物语》•沟口健二:日本现实主义大师《浪华悲歌》、《青楼姐妹》•山中贞雄:古装时代剧大师《街上的前科犯》•成濑巳喜男《母亲》、《浮云》战后时期•黑泽明:纯电影手法的运用《罗生门》•沟口健二:长镜头的运用《雨月物语》•小津安二郎:民族化精神《东京物语》•大岛渚:性与暴力构成的青春片《青春残酷物语》•今村昌平:着眼于人的原始性《楢山节考》九、法国新浪潮与左岸派•1958年-1963年在法国本土兴起的电影美学运动,共同点在于反对“优质电影”,推翻旧的制片秩序和审美观点,对商业电影形成了极强烈的冲击。•1962年《电影手册》首次正式使用了“新浪潮”一词•电影史上第三次电影运动新浪潮•又称“作者电影”或者“电影手册派”•1958年——诞生年:特吕弗《淘气鬼》、夏布洛尔《漂亮的塞尔其》•1959年:特吕弗《四百下》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标志新浪潮作品得到评论界承认;戈达尔《筋疲力尽》“新浪潮宣言书”•1960年——高峰年:43个新人投入创作,影片124部•1961年——没落年•1962年——危机年巴赞的电影理论•“电影是现实的渐近线”:电影艺术所具有的原始第一特征——纪实的特征•提出场面调度的理论,强调画面内部的原始力量,让观众“自由选择他们对事物和事件的解释”。新浪潮的主要创作特征•总体: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向传统电影观念形成了挑战•主题:非政治性,否定传统的道德观念•摄影方法:自然主义摄影风格,极强的现实风格,常采用跟拍,肩扛,抢拍等方式•音响处理:大量采用自然音响环境,以增加真实感•表演:启用新人演员,真实自然左岸派•现实主义革新派,又称“作家电影”•代表人物•阿伦·雷乃《广岛之恋》、《去年在马里昂巴德》•亨利·高尔比《长别离》主要创作特征•主题:偏爱回忆、想象、潜意识活动,试图将人的精神心理过程搬上屏幕•音响:强调所创作的音乐是有感知的,强调音响的设计•表演:多采用舞台剧演员,有意识的拉开艺术与生活的距离•摄影:十分灵活的摄影方式,强调构图和布光十、新好莱坞电影•1967年-1976年,美国电影界涌现出一批有青年导演所拍摄的影片,统称为新好莱坞电影。严格来说,不是一种流派。•代表作品佩恩《邦妮与克莱德》尼克尔斯《毕业生》霍佩尔《逍遥骑士》阿尔特曼《陆军野战医院》科波拉《教父》卢卡斯《美国风情画》斯皮尔伯格《大白鲨》斯科塞斯《出租车司机》福尔曼《飞越疯人院》十一、新德国电影•20世纪60年代在西德出现的一次旨在振兴德国电影的运动。•1962年《奥伯豪森宣言》26位青年电影人共同发表宣言,宣称要创立新的德国电影四大导演•赫尔佐格:极富浪漫主义色彩,有强烈的造型意识和动人的古典音乐,热衷于刻画边缘与孤独的人物,多表现异域疆土的自然风光,剧作上比较平淡沉闷。代表作品:《陆上行舟》、《阿吉尔,上帝的愤怒》四大导演•施隆多夫:注重剧作和电影基本技法,重视观众的感受,多与明星合作。“在所有导演中最具现代电影语言表现手段”。•代表作品:《铁皮鼓》四大导演•法斯宾德:电影语言多无新意,多采用传统情节剧,敢于直言批判社会现实,解剖人类的非常态欲望和阴暗心理。•代表作品:《恐惧吞噬灵魂》、《玛丽·布劳恩的婚姻》四大导演•维姆·文德斯:迁移和旅行是他的惯常主题,基本排除蒙太奇手法,形成对运动和场景不加剪辑的“坦率、冷静”的风格•代表作品:《德克萨斯州的巴黎》、《柏林苍穹下》中国电影史一、电影传入中国•1896年电影经香港传入内地,最早进行商业放映的地点在上海。•1896年8月11日,上海徐园内“又一村”放映了西洋影戏,是目前中国放映电影的最早记载,是亚洲最早放映电影的国家。•1909年,上海建立中国第一家专业影院——虹口大戏院二、中国电影的诞生•1905年4月左右,北京丰泰照相馆,老板任景丰指导照相技师刘仲伦拍摄了谭鑫培演出的《定军山》,这是由中国人拍摄的第一部影片三、鸳鸯蝴蝶派电影•20世纪20年代,中国电影进入了较大规模的创作时期,一大批“鸳鸯蝴蝶派”的从事通俗文学创作的文人进入到电影界,他们所创作的电影被称为“鸳鸯蝴蝶派”电影。•代表作品:《玉梨魂》、《空谷兰》特点•创作题材和表现手法充满都市化、世俗化,拥有大量的小市民观众,具有很好的商业效应。•善于改编走红的文学作品和外国流行小说•注重影片形式的花样翻新,20年代风靡一时的神怪片,武侠片,古装片等都出自“鸳鸯蝴蝶派”文人之手•也有不少迎合小市民趣味的庸俗内容四、30年代电影•指的是从1932年左翼电影运动开始兴起,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前的五六中,中国电影出现的一段空前繁荣的时期,是中国电影史上第一个黄金时代。•一方面是因为“九一八”事变改变了国内的政治形式,对创作者和观众都有着全面的影响•另一方面因为有声电影的出现等一系列技术进步,推动了电影艺术技巧的大幅度发展。左翼电影运动•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左翼电影工作者,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所发动的电影艺术创作潮流,也是当时中国影坛影响最大的电影艺术流派,在当时中国影坛最具现代意识,改变了中国电影创作的总体面貌。•开山之作:《三个摩登的女性》《狂流》•《姊妹花》、《渔光曲》创下票房纪录,1933年达到高峰,“左翼电影年”•《神女》、《桃李劫》、《十字街头》、《马路天使》、《压岁钱》等优秀影片的涌现有声电影在中国•最初尝试:1929年孙瑜《野草闲花》,加入歌曲《寻兄词》•1931年出现第一部整部影片用蜡盘唱片配音的影片《歌女红牡丹》•1932年拍摄了用片边光学声带录配音的《歌场春色》五、抗战时期的中国电影•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电影创作不再局限于上海一地,影片的创作由于所在地区的不同而形成了几个相对独立发展的部分。•国民党统治区•上海:孤岛电影•沦陷区国统区•绝大部分是服务于民族战争的抗日宣传片•1938年,官营的中国电影制片厂拍摄了第一部正面描写抗战的宣传故事片《保卫我们的土地》。•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影片直接以抗战宣传为目的,注意艺术形式的通俗化,剧情简明有力,叙述和表演的速度明显减慢•《八百壮士》《塞上风云》《中华儿女》上海:孤岛电影•1937年11

1 / 5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