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习材料之二新时代村支部书记的典范---追记汉滨区瀛湖镇天柱山村党支部书记张明俊2015年07月03日青山痛泣,江河悲鸣。2015年6月25日中午11时,一个极其平常的日子,一名普通的村干部悄然离世。“太可惜了!真的太可惜了!”来自瀛湖周边十里八村的村民们抹着泪一个劲地说,张书记是为了我们大家累倒的,他今年才50岁啊!6月27日上午的遗体告别仪式上,镇村干部来了,市区干部赶来了,远在西安、浙江等地的外出乡贤也千里迢迢地赶来了,当地和邻村的3000多名群众更不用说,早早地自发赶到安康殡仪馆为他送最后一程。不能现场送别的10余万名网友则在贴吧、网站、论坛、微信、微博上自发留言,悼念这位党的好儿女、群众的好干部。一名最基层的农村党员干部的辞世,为什么能牵动如此多群众的心?为此,笔者专门走进安康市汉滨区瀛湖镇天柱山村,倾听该村原党支部书记张明俊殚精竭虑为人民的感人故事,体悟他忠实践行对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修路、拉电、引水,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他要让群众居住环境好起来安康市汉滨区瀛湖镇天柱山村坐落在国家4A级风景区瀛湖之畔,这里风光旖旎,鱼肥水美。然而,昔日的天柱山村民却是“守着金碗没饭吃、住在湖畔缺水喝、眼看电站没电用”。曾几-2-何时,外地游客到此观光,常发出“一湖水美,两岸山穷”的感叹。上个世纪80年代末,高中毕业返乡务农的张明俊依靠党的好政策和个人的勤劳与智慧,从最早经营的一家商铺,到后来有了自己的小公司,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红火。1989年群众推举他为天柱山村一组组长,然而看到村民吃水还要靠挑、运货还要靠扛、吃饭仍然靠天,点灯常灭断,一种莫名的不安在张明俊的脑海中翻腾。他开始用自己的绵薄之力为乡亲服务,群众的用电不行,他尽力帮助改拉入户电,用不起电的他替群众缴费。进入新世纪的天柱山村仍旧贫穷,矛盾众多,急需一位脱贫致富的领路人。经过村民们“两推一选”,2002年,37岁的张明俊被群众一致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千万别犯傻,放着好好的生意不做,去当那出力不讨好的村支书干啥?”“大家信得过我,才推选我挑这副担子,我既然答应了,就一定要让乡亲们都过上好日子,这才对得起大家的信任。”张明俊用了整整半个多月时间进组入户了解实情,看到一间间破旧的房屋,一个个闲散的村民,他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儿。当他来到在当地人称为“柳树塘”的5组时,一个村民说:“我们这个组没啥变化,不信你看,大部分农户连六七十年代的栓牛桩都还在。”村民的话深深刺痛了张明俊的心,誓死挖穷根的信念在他的内心越发坚定。要想富,先修路。他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带领群众修路。通过学政策,利用多年结交的朋友关系,总算争取到了一个通村-3-公路建设项目。村里没资金,咋办?他承诺:每修一公里公路我个人补助1000元,他率先垫钱购买爆破器材和砖沙水泥,拉回来发到各组,一下子就打消了群众疑虑,家家户户齐上阵,男女老少齐动手,他组织群众累计投劳2万多个,筹资2100万元,修通硬化通村、到组、入户公路14条41公里,修建人行联户路6条5公里,如今这个村98%的农户家门口通了水泥路。长期以来,天柱山村的群众瞅着瀛湖水缓缓流淌,却是“水在山下走,人在山上愁”;看着安康水电站输电网四通八达,村民吃水用电却很难。为了解决吃水难,张明俊又在全村群众大会上郑重承诺:打1口水窖村里补助200元,他以村上奖励名义,个人为每口垫资100元,大大激发群众积极性。他积极争取上级扶持110万元,组织动员村民投劳1万多个,修建集中供水工程8处,铺设引水管道31公里,引水渠道6公里,建水塔、蓄水池4个,修建蓄水30立方米以上的水窖290口,85%的村民喝上安全卫生的自来水,一举结束了吃“天花水”、喝“蛤蟆尿”和用水靠肩挑背扛的历史。为了解决村民用电难,他组织动员村民投劳两千多个,栽电杆、拉电线,争取电力部门农网改造项目15公里,有效解决了全村100%农户的用电。为了丰富群众的生活,他上下奔走,争取支持,让家家看上了卫星电视,40%的农户实现了宽带上网。入学率、通电率、电视电话入户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台率达100%,农电网改造、人畜饮水等基础建设工作位列全镇前茅。种核桃、栽枇杷、建园区,兴旅游,大力发展产业,他要让群众的腰包鼓起来“三穷加一富,要富不得富;三富加一穷,要穷不得穷,只有乡亲们都富起来,我们村的面貌才会从根本上改观。”张明俊-4-对于村子的穷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对于如何挖穷根更有着清醒的认识。经过反复调研、论证、征求意见,张明俊带领村两委班子组织引导村民发展以核桃、板栗、枇杷为主的生态林果园建设,在实现山清水秀生态目标的同时,也为群众脱贫致富拓宽了新路。他带领党支部、村委会干部和村上的能人,远赴延安市黄龙县考察,引进辽核、香玲等优良核桃品种,邀请渭北核桃研究所的专家提供技术指导。采取支部+协会+农户、产业+基地等模式,流转治理土地3500亩,发展精品核桃园3500亩、板栗园1000亩、其他果园1000亩,把“天柱山莲菜”做成品牌,大力推广,并发展药材种植,基本达到人均2亩林特园等。按照“基地规模化、园区标准化、设施配套化、管理精细化、经营产业化”的思路,统筹谋划,系统规划,引领核桃产业规模化发展。修通农业园区公路3.5公里,修建了园区灌溉设施,建起了核桃加工厂,成立了瀛天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努力把小核桃打造成大产业。天柱山村的核桃园被省、市、区评为现代农业示范园,全市农业示范园现场会、全市核桃良种丰产栽培及核桃遗传资源调查编目技术培训会相继在天柱山村召开。种植优质莲菜100亩,带动扶持发展养殖户30户,全村仅此一项人均增收300多元。天柱山村特殊村情还在于,其库区移民占到总人口的一半以上,如何让他们搬的进、稳得住、能致富,一直是张明俊最为牵挂的。为把居住分散高山村民迁移到公路边,按“迁移式扶贫”政策每户补助5000元,资金不够怎么办?他一边说服群众调整土地、自己出钱雇用推土机平整宅基地外,还为建房户担保贷款购置建材。全村建设集中安置点3个,相对集中居住群5处,450户村民建起了新建的楼房。-5-“地无三分平”是天柱山村的真实写照,靠地生财显然难以为继,没多大潜力和空间。为此,张明俊集中精力做好劳务输出的组织引导,使全村300多人稳定在外务工,仅此一项,每年挣回劳务收入近千万元,占全村人均纯收入的40%以上。他又依托自己的公司,常年解决村上富余劳动力150多人的就业问题。利用和安康水电厂的地缘关系,为该厂输送经警、清洁、搬运等固定用工,就地安置劳力400余人。他积极外引内联,多方争取支持,动员引导村民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帮助66户发展运输、加工、餐饮服务等个私经济,让308人实现了再就业。天柱山之巅的白云寺具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具备发展旅游产业的基础,该村以此为依托,发展特色旅游业潜力巨大。为此,张明俊个人出资雇用挖掘机整修了上山公路,既方便了游人,又让20多户村民依靠景点开拓了致富门路。怎料,天柱山村的巨大变化,让并村时划到外村的两个村民小组眼馋,他们强烈要求“返村”。张明俊又跑到市直有关部门,争取1万元扶持款,村上配套2500元,个人赞助500元,帮助两个组修通4公里通组入户公路,公路修通后已有32户盖起了新房,15户办起了商服业和运输业,发展特色农家乐3家,购置旅游运输车辆15台、水上游艇和旅游船只6艘。现如今,“游白云古寺,享农家风情,观嬴湖美景,品美味斋宴”的旅游格局业已形成,与生态农业、个私经济、劳务输出等相关产业互成犄角,并驾齐驱,拉动村域经济乘势而上,全村人均纯收入由2009年4630元,增长到2014年的10937元。抓生态、强服务、变观念,创新社会管理,他要让群众乐起来每到夜幕降临,天柱山村的男女老少们便聚集在一起,有的-6-跳起广场舞、有的打篮球、有的打响器,幸福的表情荡漾在脸上,在地无三分平的天柱山村,像这样的文体娱乐小广场已经建起了3处。她们说,这都多亏了好书记张明俊。天柱山村由原来的水泥、天山、汪梁三个村合并而成。并村前当地就有“水泥的赌、天山的酒、汪梁扯皮顿劲啥都有”的顺口溜,村情十分复杂。张明俊上任伊始就敏锐地意识到,必须以生态为本改善村容村貌,必须加快村上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以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生活引领群众,用物质和精神两把手推动村内全面发展,建设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张明俊跑遍了全村20个村民小组,走访了近三分之二的农户,制定出了《天柱山村新农村发展规划》,重点抓好“生态农业、个私经济、旅游服务、劳务输出”四大产业和“建路、建园、建家、亮灯、清洁、娱乐、平安”七大工程,努力实现在花果山中幸福生活的梦想。经过多年的艰苦实践、不断探索,他总结出了一套“222331”工作法:既建好“两个阵地”(党员活动室与文体活动室和文体小广场)、穿好“两双鞋”(胶鞋与皮鞋)、唱好“两台戏”(基础设施与生态工程)、开好“三条船”(个私经济、劳务输出、集体经济)、扛好“三面旗帜”(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达到“一个目标”(共同富裕)。近些年来,正是在这一目标的引领下,他带领村民踏实苦干,让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群众幸福指数大大提升。如今,当你一走进天柱山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气势恢宏、古朴典雅的仿古式门楼,既宣传推介了旅游,又颇具文化气息。沿着干净平整的水泥路,两旁的太阳能路灯既美观又节能,公路沿线、人行道边、村民院落栽植的花木盆景赏心悦目。家家-7-户户垃圾统一收集处理,门前设施、绿化、卫生实行“三包”,水、厕、圈、厨实行改建一应俱全,尤其是镶嵌在山腰间的核桃、枇杷等生态经济林果园,既有观赏价值,又改善了生态环境。“人管人累死人,制度管人管死人,文化引领是关键,情感管人管灵魂”。谈及治村心得,张明俊深有感触地说:“我们就是要通过宣传教育引导,创新社会管理,转变农民的思想观念,改变农村愈演愈烈的请客送礼、铺张浪费、盲目攀比等陈规陋习”。2015年正月十五,天柱山村民俗文艺宣传队队员周云丽参加完区上的民间艺术节后开心地说:“老都老了,在张支书的鼓励和支持下还上了一次安康城的大舞台,真是大器晚成啊!”据村妇联主任周云娥介绍,她患有背心胀痛的毛病,每次发作时,就拿酒瓶子捶打,缓解疼痛,自从参加了村里组建的舞蹈队,现在背心也不咋痛了,还在附近的电厂找到了活儿干。今天的天柱山村,随着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日益充实,左邻右舍的关系也和睦了、融洽了,实现了民事纠纷、治安信访不出村,被评为安康市首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讲诚信、带致富、热公益,扶贫济困记心中,他将大爱洒人间“今天把大家请来,就是要感谢大家,希望大家今后继续支持村里的工作,让村民在花果山中幸福生活的梦想早日实现。”简单介绍了参加全国劳模表彰大会的盛况后,张明俊开始给乡亲们发奖金。这是今年5月5日天柱山村党员活动室里的一个场景。当日,刚刚在北京参加完“全国劳动模范”表彰的张明俊回到家乡后,顾不上休息,就把获得的1万元劳模奖金加上自己添补的5500元共15500元发给对村里发展有贡献的老共产党员、退休村干部、产业大户、在职干部、村办小学及贫困群众。-8-村民们已经记不清他多少次给大家发钱了,只记得他获得“省、市劳动模范,省、市党员致富带头人,陕西省郭孝义式农村党支部书记,陕西省最美村官,安康好人,安康市通村公路先进个人,安康市十佳青年,市、区党代表,省、市、区、镇四级人大代表”时,都把奖金奖品分发给了乡亲们。“村民的事,不管是大事、小事,都是我自己的事!”这是张明俊常说的一句话,更是他心系百姓,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帮群众之所需的最好诠释。他有自己的做人处事之道。这个道就是低调做人、诚挚待人、诚信做事、用心待事。他用他的人格魅力把自己的30多名村民送到安康水电厂做经警和合同制工人,使之成为亦工亦农双重身份;他用诚信和重质量、讲信誉逐渐发展壮大了自己的“信立建筑公司”不断解决村上富余劳动力,并不断扶持村上的小微企业,让20余户村民做起了小老板。张明俊致富了,村民致富了,但他富而不忘贫困村民和需要帮助的人。一个腊月天,眼看快过年了,阳坡村残疾孤老吴礼华蓬头垢面的在瀛湖粮管所门前大声地嚷嚷“咋就不管我呢……?”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