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3)如何吸收借鉴先进文化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王明基企业文化第三篇:如何吸收借鉴先进文化绪论:先进文化一何为先进文化(一)有容乃大(二)先进文化一定是包容性很强的文化。从佛教文明进入中国,可以鉴证中华民族文化有很强的包容性。(三)先进文化是多种文化先进成分融合在一起的文化二如何打造先进文化(一)五种文化的融合的文化即,“五”化为“一”化。(二)包括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家文化;西方文化和马克思思想文化融合。(三)打造先进文化首先要吸收民族文化中的先进成分;其次还要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先进成分。Clicktoeditcompanyslogan.第一节:吸收儒家文化精髓一德治的管理之道(一)“德治为上”是儒家管理之道的核心(德为管理的方法)儒家的管理智慧可以用两个自来概括:“德治”德治:1.以道德价值为导向的内在控制(关键是内容)2.以礼义制度为规范的外在控制(可吸收西方的礼仪)(二)“任人尚德”的用人之道(德为用人的标准)1.《大学》“德者,本也;才者末也.”2.“君子之德如风,所过者化”.(三)推崇德行不朽的做人境界(德为企业家修养的根本)1.“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次之谓不朽.”2.儒家的“德治”之道还体现在对生命价值得终极思考上.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二“以和为贵”的待人之道(一)天时、地利、人和中的“以和为贵”(二)君子和而不同、和而不流1.和而不同(内方:有主见,有傲骨)2.和而不流(外园:讲包容,无傲气)3.“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和”《论语·子路》君子之和,和于义(三)“以和为贵”是一种管理艺术,更是安身立命之道1.和为立命之道:即内方外园的做人范式2.天人之间的和谐;企业与社会之间的和谐;人与企业之间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事之间的和谐;人的内心情感与理智的和谐。和的启示:1.和是自然的法则2.今天职业经理人要抵御两方面的诱惑:(1)一是做企业过程中市场经济必然内涵的利润最大法则的诱惑(2)二是做人过程中刚性递进的财富占有欲的诱惑儒家“欲理和谐”的修身原则:使我们在这些诱惑面前拥有一份定力,为我们恪守一颗道义之心提供着诸多智慧的引导。为此儒家的原则:(1)寡欲:不是禁欲孟子“养心莫善于寡欲”寡欲对欲望的一种淡薄态度。是欲与理之间的平衡(2)导欲:凭理性对生命的欲望的引导。“‘己’为身之私欲也”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论语集注》克己为仁。(3)不使可欲:生命的欲望多姿多彩,一些欲望是通过后天学习才能成为我们的欲望的,这些欲望除非是我们人生价值的追求。“不可使欲”方可聚焦我们的生命。天人间的和谐,人我之间的和谐,人自身内部理欲之间的和谐。三恪守“中庸”的处世之道(一)中庸是和谐的艺术手段1.即以中为用的意思。中庸是把两个极端统一起来,采取适度的中间立场,既不能过,也不能不及。2.“过犹不及”“中只是一个恰好的道理”。中庸之道还被后世儒家概括为世界的普遍规律。认为它不仅体现了事务发展运行的规律,也构成了人们实践必须尊崇的普遍原则。儒家价值观:和(处事的原则)儒家有行为方式:中庸(处世的方法)(二)极高明而道中庸“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三)中庸是管理之道,也是修行之道中庸即平衡以达到和谐的管理的境界。解释:惠而不费:给别人利益,对自己没有损失;劳而不怨——做事任劳,还要任怨;欲而不贪——有欲望,不过分贪求;泰而不骄——心胸宽大,不骄傲;威而不猛——有威德,并不使人恐惧。四“正人正己”的修身之道(一)“修己以安人”1.人生治事的逻辑:由内到外。2.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二)修身之道的意义在于率先垂范的榜样效应权威的零点公司调查500家企业的结果表明90%以上的管理者认为领导的行为方式对他们影响最大(三)修身也是自我人生成功的心灵保障以德律己是保护我们一生平安德护身符。五“由道而德”的教化之道(一)有外在的“道”向内在的“德”转化孔子的管理之道概括为:“庶--富--教”三个步骤。(二)由“道”而“德”的柔性管理1.由道到德的过程是由外在的刚性到内在柔性的管理过程。2.由道到德的管理过程缓慢,但是影响深远。(三)儒家教化之道的实践运用松下公司用儒家道德哲学思想培养教育干部。将儒家《中庸》中的“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作为干部研修的目标。1.明德:竭尽全力身体力行实践商业道德2.亲民:至诚无欺客户利益之上,和睦员工3.至善:为实现完美的目标努力小结:(一)德做为管理的工具德做为用人的标准(二)“和”为经营管理的重要价值观(三)“中庸”为经营管理的重要方法(四)“向内需求问题原因”的修身之道(五)“庶--富--教(德)”的教化之道第二节:吸收道家文化精髓一“道法自然”的管理之道(遵循规律)(一)由“天道”而“人道”1.道是自然存在。人应该效法自然法则。2.儒家讲的德是人本身的德行道家讲的德在则然法则中提出德行,必定是自然的。(二)“顺其自然而无为”的智慧1.道法自然是宏大的管理哲学理念。2.“不行而知,,不见而名(明),不为而成”。(三)新道家对“道法自然”的阐释第一、自然地对待自然(与自然和平相处)第二、自然地对待他人(和平相处)第三、自然地对待自己(摆脱物欲)二“为而不争”的竞争心态(不对抗规律)(三)水利万物而不争(柔性的管理)1.老子认为:自然的法则是“为而不争。”2.为而不争是一种很高的境界。第一不勉强,不对抗规律第二有志向,不求虚名(自解可能谬误)第三把握争何?不争何?(二)“为而不争”也是一种“柔弱胜刚强”的韬略1.“为而不争”是一种柔弱之道:即不张狂、不刻意、不妄为2.为而不争是中国人处世和成就大事的韬略。柔弱胜刚强是水的智慧。3.“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三)“为而不争”的现代价值该争的东西,要顺从规律;在争和不争之间保持平衡;不争不该争的东西;不争面子;不争虚荣;在争与不争之间保持平衡;学会不争,学会放弃,学会无为。三“虚其心”的治理之道(留有余地)(一)虚心是自我控制之道道家主张:实不如虚。管理之道首先是针对管理者自己的。刘永好(二)虚心也是一种为人处世的智慧和德行空卑,虚怀若谷。虚其心还是一种美德。虚心,才能容事,有容乃大。“将以不能为能。”(三)虚心更是一种由虚而静的治理手段道家管理之真谛:虚而静1.管理:江海所以为百谷王者,是以其善下,故为百谷王。2.内控:以虚静之道,抵挡外物的诱惑,守持内心的安泰,从追逐外在的贪欲的满足专项建立宁静恬淡的内心精神世界,返璞归真,保持淳厚的天性,从而求得精神上的提升。四“正言若反”的管理思维(事物向相反方向转化)(一)“正言若反”是阴阳相辅之道1.“正言若反”世界是对立的,但是在对立的同时又构成互补。这当中既有处世之道又有管理之道2.攻守、进退、存亡、治乱、华实、厚薄、亲疏、利害、奇正、盈缺、贵贱、尊卑等等。相对的大智若愚(二)“正言若反”是崇尚变化之道1.“反者道之动”“反动”对立之间的转化,东方智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事务发展一定朝着想法的方向运动。2.“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敞则新,少则得,多则惑。”(三)“正言若反”还是和谐圆满之道1.“正言若反”西方称之为太极智慧。做事作人,圆满的境界一定是阴阳同统一的。要学会两级思维。2.管理:恩威并使,刚柔兼济。五“清净为天下正”的管理目标(一)清静是自然的本质1.清静是自然的一个原则?老子认为世界是清静的。2.生命是一种变化,但是生命的归宿是死亡,死是一种永远的清静(二)“清静为正”智慧的实际应用1.清静为正的智慧,是懂得管理之道从不强为。2.熵(热力学第二定律)(三)以清静之心做清静之事1.清静作为道家管理的根本之道,那末做为主体的人品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呢品格?成功的管理者在品德上一定要效法自然。无主观自执之心,是清净无为的,以百姓的心作为自己的心。2.清静之道,是无为的管理,创造宽松环境,让自觉员工有为熵1.定律内容:热量从高温物体流向低温物体是不可逆的。2.生命是高度的有序,智慧是高度的有序,在一个熵增的宇宙为什么会出现生命?会进化出智慧?(负熵)。热力学第二定律还揭示了:局部的有序是可能的,但必须以其他地方的更大无序为代价。人生存,就要能量,要食物,要以动植物的死亡(熵增)为代价。万物生长靠太阳。动植物的有序又是以太阳核反应的衰竭(熵增)或其他形式的熵增为代价的小结:(一)遵循规律“道法自然”(二)不对抗规律“为而不争”(三)留有余地,不绝对“虚之心”(四)事物向相反方向转化“反者道之之动”(五)把握生命周期规律“清净为天下正”第三节:吸收佛家文化精髓一空观的生命境界(一)空观的大千世界1.三千大千世界2.以空观之“空:变化无常”3.世界并无永恒(二)拥有空灵的人格佛教自诞生以来就直刺人类的三个致命弱点:1.贪欲(贪)2.仇恨(嗔)3.无知(痴)(三)不动心的把持力1.把持:守持而不动心2.惨悟空,因空而有灵性,因空而有定力3.因空而达到无我的境界二诸法无我的伦理情怀(一)无我方可见世界的本质1.佛教三法印说一是.“诸行无常”,即世上万有,变化无常;二是.“诸法无我”三是.“涅槃寂静”,即不生不灭,超脱生死轮回的境界。“三法印”中“诸法无我”最为重要,这是人生可以解脱的重要法门。2.佛家认为:常人视“我”为永恒不变的主宰者,是妄见。无我才是真见。人达不到空灵境界,归根结底是太执著于“我”,太执迷于“我”,凡是以我为原则,以我为取舍标准,以我为最终目的。(二)“无我”是关爱众生的德行1.这种功德要求人不能凡事都从自我出发,要多考虑别人。2.佛家强调一种众生情怀:每一个生灵都有存在的意义,要有护生的功德。(三)无我还是快乐之道无我即放下,无我无烦恼,无我即快乐。一切烦恼皆有我生三不二真谛的处世智慧(一)“自他不二”与普度众生的情怀1.“自他不二”是揭示自己和他人关系的真谛。众生在物质生活和思想意识上是平等的。2.了悟“自他不二”的真谛就可以,视别人痛苦为自己痛苦,视别人欢乐为自己欢乐。(二)“苦乐不二”与学会体验快乐1.“苦乐不二”是说苦乐关系可以转化:苦尽甜来;艰难困苦育汝于成。2.为人处世不论苦境、逆境、乐境、顺境,皆能处之泰然。(三)“心法不二”与自性内省的觉悟1.“心法不二”是说:“一切佛法,自心本有。”心即佛,佛即心。2.一个人放下自心本有之法,心向外觅法,难免入于魔道。无须向外求佛四“四摄”“六度”的人格修炼(一)“四摄”的人个修炼1.利行摄:生活中处处助人为乐,与人为善,多做有利众生善事,众生大喜,普渡众生2.布施摄:以己财事分布于他人,戒贪婪。3.爱语摄:指接人待物,处处站在关心他人的立场用爱的语言关怀感化对方。4.同事摄:指只要你生活在世界上,就的和大家一起共事,共同生活,同甘共苦(二)“六度”修行的基本内容第一门功课:布施度悭(qian)贪第二门功课:持戒度毁犯第三门功课:忍辱度嗔(chen)恚(hui)恨第四门功课:精进度懈怠第五门功课:智慧度愚痴第六门功课:禅定度散乱(三)因修炼而达觉悟之境内心由觉而悟心必须自己觉悟之后,才可以自安。用忏悔洗净心灵。五敬畏因果的柔性管理(一)因果是一种必然性敬畏因果,播因结果(二)“持戒”以种善因以戒为师,持戒种善因(三)“果报”之心的养成只有缺乏智慧的人才不相信因果报应小结:(一)净化心灵“空观的生命境界”(二)追求人生的终极价值“无我”(三)平等关爱同理心“自他不二”(四)道德标准与行为规范“四摄”“六度”(五)遵循“因果律”第四节:吸收西方文化精髓西方文化的精髓:一.开拓进取的阳刚精神二.永不枯竭的创新精神三.强大的责任意识四.团队精神合作意识五.理性六.人文精神七.恪守契约意识第五节:吸收马克思文化精髓马克思文化的精髓:一.世界大同的理想(一体化)二.辩证的哲学观三.科学严谨的理性精神四.现身事业的热情五.注重人全面发展的人本精神六.解放束缚人类创新精神枷锁,批判“人的异化”的理想境界七.“分享利润”、“职业生涯设计”诞生的鼻祖

1 / 3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