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质量诊断理论及其多元化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五章两种质量诊断理论及其多元化第1节两种质量的概念两个引例例1:某市邮电局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用逾时服务率来评价转接员的工作,作控制图。却发现在通话繁忙时间,逾时服务率经常超出警戒控制线(共36点,超控制线点数多达18个)。但仔细分析:邮电局服务员人数是一定的,在一定时间内,通话人数是变化的。控制图无法反映这个关系。例2:某印染厂,其中有“打样”和“染色”两道工序,“打样”工作的好坏关系到下工序“染色”质量。如果在两工序中分别应用控制图,则染色工序的控制图变化受打样工序的影响。一、两种质量概念的产生(一)生产线的分析方法模型一:1.两个假定:生产线上各工序是统计独立的;上道工序的产品总是合格的。2.分析方法:休哈特控制图(休图)工序1工序2工序n模型二:两个假定:生产线上下道工序是相关的,上工序对下工序是有影响的(上影);生产线上下道工序无影响仅是特例。分析方法:选控控制图(选图)。工序1工序2工序n上影分质量总质量(二)两种质量的概念1.分质量:工序本身的固有质量;2.总质量:工序综合质量。是分质量与上影二者的综合。总质量=分质量+上影影响因素分析:分质量——特殊因素(人、机、法、测)总质量——共同因素(料、环)3结论:各工序都存在总质量和分质量(首道工序两种质量相等);总质量能为用户直接感受到;分质量(即该工序的工作质量),它与上影无关;质量控制关键是控制分质量;两种质量概念同样存在于服务业。二、两种质量概念的发展1980年,张公绪提出选控控制图系列。选控图是统计诊断理论的重要工具,奠定了统计诊断理论的基础。•我国著名质量统计专家。北京科技大学管理科学研究所教授、中国质量协会副会长。1982年,张公绪又提出了“两种质量诊断理论”,将SPC(统计过程控制)理论上升为SPD(统计过程诊断)理论,并于1987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994年提出了多元逐步诊断理论,克服了西方国家统计诊断理论第一种错误概率大的缺点。1996年提出了两种质量多元诊断理论,解决了工厂普遍存在的多工序、多指标生产线的控制与诊断问题,居世界领先水平。目前,我国依据上述诊断理论已开发出两种诊断软件。一种是依据“两种质量诊断理论”开发的应用软件SPCD2000,用于诊断多工序生产线中上工序对下工序的影响;另一种是依据“多元逐步诊断理论”和“两种质量多元诊断理论”开发的多元诊断软件DTTQ2000,用于多因素相关条件下的诊断。而后者同时也考虑了上工序对下工序的影响。三、两种质量诊断理论优点:(1)克服了传统的美国休图的局限性。如果只应用休图进行工序控制,则可能将发生虚报和漏报异常的现象。(2)用选控理论对异常还可诊断其异常的原因。(3)提出了一类新型工序能力指数Cp分,通过它可以诊断出生产线的关键工序。(4)利用Cp分与Cp总的差值可进行质量预测。

1 / 1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