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对民主政治的批判与哲学王统治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柏拉图对民主政治的批判与哲学王统治柏拉图▪据信,柏拉图生于第八十八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第一年,即公元前427年,此年既是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后的第四个年头,又是伯利克里死后的第二个年头。此时的雅典正在逐渐陷入内外交困的境地,同斯巴达阵营的战争进入残酷的拉锯阶段,雅典城的经济陷入困顿,物价飞涨、粮食供应不足、财富向着在战争中发国难财的商人们和作坊主们聚集。加之伯利克里的身亡,雅典的贵族和寡头派们开始在政坛上崭露头角,而雅典的民主派们却又陷入了派系纷杂的党争之中。《理想国》▪《理想国》成书于柏拉图学园建成后的第十个年头,即公元前377年左右,此时正是雅典城邦政治斗争最为激烈的时候,并且整个希腊世界各邦均陷入不同程度的城邦危机之中。柏拉图如何批评民主政体?▪贵族政制或好人政治:善者和正义者▪较差的政制:1.荣誉政制:好胜和爱荣誉2.寡头政制:由财产资格决定统治权力3.民主政制:自由、宽容、平等4.僭主政制:军事独裁柏拉图如何批评民主政体?▪“首先,他们不是自由的吗?城邦不确确实实充满了行动自由与言论自由吗?”▪“这是政治制度中最美的一种人物性格,各色各样,有如锦绣衣裳,五彩缤纷,看上去确实很美。”▪“其次,这种制度是宽容的,……民主制度以轻薄浮躁的态度践踏所有这些理想,完全不问一个人原来是干什么的,品行如何,只要他转而从政时声称自己对人民一片好心,就能得到尊敬和荣誉。”▪“这看来是一种使人乐意的无政府状态的花哨的管理形式。在这种制度下不加区别地把一种平等给予一切人,不管他们是不是平等者。”▪“现行的政治制度我所以怨它们,正是因为其中没有一种是适合哲学本性。哲学的本性也正是由于这个缘故而堕落变质的。”自由与民主政制的崩溃▪自由,是民主国家最大的优点。而不顾一切过分追求自由的结果,破坏了民主社会的基础,导致了极权的需要。▪“所有这一切总起来使得这里的公民灵魂变得非常敏感,只要有谁建议要稍加约束,他们就会觉得受不了,就要大发雷霆。到最后像你所知道的,他们真的不要任何人管了,连法律也不放在欣赏,不管成文的还是不成文的。”▪“无论在个人方面还是在国家方面,极端的自由其结果不可能变为别的什么,只能变成极端的奴役。”经济因素▪正如希波战争的胜利曾带给雅典经济和政治空前的繁荣一样,历时27年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对雅典经济的破坏是毁灭性的:雅典多年积聚的财富在战争中消耗一空,雅典农牧业的生产在战争中惨遭破坏。▪这样的状况直接威胁到雅典式民主政治的根基,因为悠闲的生活“有其内在的愉悦与快乐的人生幸福”,是公民愿意并且能够参加公共政治生活的首要条件。一旦公民迫于生计而变得忙碌,雅典式的民主政治也就只能成为一句空谈。▪另外,雅典式民主政治尤为依赖国家财力的充沛,国家财力的多寡直接关系到统治阶级能否调和整个社会的冲突与矛盾,一个稳定结实的统治基础是否能够形成。一旦社会财富变得匾,城邦甚至无法维系中小工商奴隶主与社会下层群众的联盟,更不要说诸如发放公职津贴、举办社会救济、兴建公共工程等政策的施行。正义的实现▪雅典式民主政治没有引导雅典的公民去实现公民的正义。▪所谓公民的正义,就是指每个公民按其天赋各做各的事、互不打扰、“不去做对别人来说更简单的事”。柏拉图认为,一个更为合理的城邦,其城邦内公民应由三个阶级组成:执政者(哲人王)、卫国者(军人、卫士等贵族)、生产者(工农商等平民)。而要使这三部分的公民协调一致、各司其职,城邦就必须去培养这些公民们各自所应具备的美德,使他们能够以城邦的利益为最高利益。这其中,执政者需要治理国家,要有理性之德,追求智慧;卫国者要有威猛之德,追求勇气;生产者要有节制之德,追求财富。只有这三个阶级具备了各自的美德,各司其职,城邦才有可能成为正义的城邦,公民才有成为正义的公民。柏拉图为何认为哲学王的统治优于民主政体?▪苏格拉底强调了三个尤其大胆的政治提议:▪第一,把妇女纳入护卫者阶层,与男人完全平等;▪第二,在这个精英阶层中废除家庭;▪第三,哲人该做王者。▪哲学家的品质:敏于学习、强于记忆、勇敢、大度、公正温良、天然有分寸而温雅。城邦之船▪船长——人民(民众)▪航海家——哲人▪全体船员——煽动者▪航海家对星辰的认识,相较于水手们对它们的蔑视和无知,表明了哲人与社会中其余人之间存在沟通上的隔阂,而柏拉图借助《理想国》最大限度地展现了这种隔阂。两个世界▪可见世界与可知世界▪意见与知识▪哲学家的天性:“永远酷爱那种能让他们看到永恒的不受产生与灭亡之过程影响的实体的知识。”▪“一方面,知识在本质上不属于这个世界,它的最佳操练者和热爱者同时指向公民架构以外的哲人;另一方面,公民组织自身的良好运作又极度依赖于这样一些人,他们拥有知识,并愿意将知识运用到城邦的管治当中。”亚里士多德对于政体的讨论——以民主制与共和制为例政体▪定义:政体是对城邦各类官职,尤其是最高权力官职的组织和安排。▪基本分类依据:1、城邦所追求的宗旨2、政权的分类正当政体:统治者旨在照顾公共利益变态政体:统治者只为私人利益公民的利益未得到照顾正当政体变态政体君主制德行出众的一个家族或个人执政,世袭僭主制一人独裁(只为自己私利)贵族制少数利益对等人共同执政(德行、平民、财富)寡头制服务于富人阶层共和制大多数群众联合执政(军事的德行)平民制服务于穷人阶层平民政体▪政体存在的基础是社会阶级,并非财富和人口多寡所以寡头与平民制分别服务与富人和穷人▪平民政体:由出身自由却很贫穷的人执掌政权的政体,同时这些人在人口中占多数▪寡头政体:富人和出身门第良好的人执掌政权,同时这些人在人口中占少数▪平民政体的分类标准:政治结构角度——官员的分配和法律的地位社会结构角度——每个城邦都是由很多部分组成的一个组合体政治结构角度▪平民与富人平等(官职分配),谁也不是支配者▪官员分配以低限度的财产为资格标准▪只要出身于无可指摘的家族的公民皆可参政▪只要为公民就可担任官职▪公民都可担任官职,但平民有最高裁决权共和制僭主制法律拥有最高裁决权社会结构角度▪农民或中等阶级掌权,其他阶层只要财产达到标准都可参政,城邦没有公共收入▪按出身门第参政,城邦没有公共收入▪只要是自由人都可参政,城邦公共收入很少▪所有公民都可参政,实行津贴制,穷人掌握最高统治权共和制僭主制法律拥有最高裁决权政治结构角度▪法律不占据统治地位的城邦,就不存在政体。法律应对所有事物都有决定权,行政人员和公民团体只能对一些细节问题作出决议平民政体▪对平民政体判定的三个标准:▪一是财产标准,平民和寡头政体的根本区别不在人数多寡,而在财富高下▪二是法治标准,对法律是否尊重作为考察政体的一个标准▪三是“公平的正义”标准,所持的正义标准不同,从而也导致了政体宗旨的不同。平民主义以自由出身来论平等寡头派则以财富来论平等平民政体基本理念:自由——政治上的自由和可以“随心所欲”的生活公正——算数上的平等,平民大众必定具有最高的权力,大多数的意愿就是最终的决定,就是公正地体现特征:一切重大事务均由公民大会裁决,有抽签制、津贴制、限任期制、陶片放逐法等。多数人的统治只是表面特征,经济地位(贫穷)和建置原则(自由平等)才是民主制的本质特征。对平民制的评价:温和的平民制最接近共和制极端的民主制类似僭主制,平民的决议类似僭主的决议,平民领袖类似奸佞,法律的权威受到践踏平民制是较差的政体亚里士多德既是民主制的拥护者,又是它的批评者为何平民制是较差的政体集体优于个人伦理角度制度设计角度集体优于个人▪1、平民可以执掌最高的权力,以为集体的智慧可以使他们明智的议事并作出合理的判断▪2、整体有比良好公民更高的品行▪3、集体比个人更不易腐败,也很少会因愤怒和判断出错而做出错误的决策伦理角度▪一、公民1、城邦的目的是人类所可能达到的最优良的生活,实现最高的善。城邦是公民的组合体2、良好公民的德行是恪守自己的职责,他们是领导或者有能力领导的人,善良之士与最优良的城邦的公民是一致的3、工匠与雇工不能成为公民,他们是城邦存在的条件,但不具备公民所需的德行劳役使灵魂卑贱古时一些城邦的工匠阶层实际上全是奴隶和外邦人,现在仍有大量工匠如此最好的城邦形式不将工匠作为公民伦理角度▪二、公平▪1、平民与寡头的公平都是有偏差的公平,平民认为公正就是平等,是在官职分配上的平等,但是这种平等也只是在地位相同的人之间的平等,而不是人人平等。寡头制的公正是不平等的分配官职▪2、它们都忽略了城邦存在的本质,不仅仅是为了生活,也不是为了财产而结合,城邦是为了更优良的生活,促进公民的德行。所以对于这一目的做出最大贡献的人,应该拥有最多的政治权利▪3、公平的本质是贡献和所得的比例关系在每一项事物中都是相同的伦理角度▪三、中庸▪1、德行在于中庸,这样城邦方能稳定▪2、极贫者懒散无赖,自卑自贱,惯于听从指挥却又对统治者心怀妒恨▪3、极贫者掌握政权往往会使城邦快速走向毁灭制度设计角度▪1、津贴制使得平民从劳动中解放出来,有足够的时间参加公民大会和陪审法庭,而富裕者却常常因为要照顾私人产业而难以抽身,长此以往,对富人不公正,且使平民掌握政权,陷入极端民主制。津贴制也会导致对富人的财富剥削(公共捐助),会引起党争,甚至富人的反叛▪2、梭伦对民主制的改革是有益的,但是后来的民主制的改革都或多或少地偏离他的道路。他的改革引进了民主精神,但是公审法庭由抓阉产生且对每一事物都有最高裁决权,实质上破坏了设立元老院和贵族制执政官的努力。▪3、陶片放逐法设立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实际上大多数的实施并不是为了其政体的固有利益,仅仅是为了一己之私。而且陶片放逐法对于那些德行极其出众的家族和个人是不公正的,正当的做法是让他们进行统治。理想的共和制▪共和政治;出身相同的自由人对自由人所进行的统治▪现实生活中的“共和政体”是仅重视自由出身和财富的整体,它是平民与寡头混合的政体。理想的混合政体是建立在富人与穷人的和解及法律的统治基础上的、由拥有中等财产的人担任公职的政体,是判断现实政体才德的标准▪混合三原则:1、将整个平民政体与整个寡头政体相混合2、在两者之间取折中办法3、在两种政体中各取某一部分要素进行混合,最难以分辨的混合是最好的混合理想的共和制共和制之所以被亚里士多德视为最理想的体制,是因为在共和制中,真正掌握政权的阶级是中产阶级。城邦的每一部分都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部分把不同的习惯或态度看做最令人敬重的,只有最完满地体现出此种习惯或态度的人是优越的,有着更高的尊严和权威。中产阶级完美的综合了极富和极穷两个阶级。中产阶级▪一、政治美德的可靠源泉▪1、理性:中产阶级最易按理性的指导行事▪2、友谊精神:社会的存在依赖友谊,城邦的目的之一在于尽可能的建立由平等且同等的处于朋友与同事关系的政治共同体的友情,中等阶级少有野心,不会像极富者那样蔑视法律,也不会如极贫者那样只知服从,他们之间更能建立良好的友谊精神▪3、中庸:真正的幸福生活在于有足够的财富、健康和物质的德行生活,德行在于中庸。中等阶级能够追求真正的公正与正义,能为城邦带来长久的稳定中产阶级▪二、拥有获得美德的有利条件▪1、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类追求的“优良生活”包括了外物诸善、躯体诸善和灵魂诸善,但三者中灵魂的善才是最为重要的。人类的幸就在于以一定的外物诸善和躯体诸善为基础去追求灵魂的至高境界▪2、中产阶级有可能成为实践这种道德要求的集团。他们摆脱了纯粹经济生活的必然.有可能在政治行动的生活中历练德行、成就德性而获得自由▪3、许多优秀的立法者都来自中产的公民阶层。中产阶级的真实利益有可能与城邦整体的公共利益是重合的,这是建立混合制的重要条件梭伦:“我拿着一只大盾,保护两方,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居优势”;“我制定法律,无贵无贱,一视同仁.直道而行,人人各得其所”。理想的共和制“最良好的政体不是一般现存城邦所可实现的,优良的立法家和真实的政治家不应一心想望绝对至善的政体,他还须注意到本邦现实条件而寻求同它相适应的最良好政体”。所以混合政体虽然不是最理想的。但却是人世间能够求得的最好政体,它能使整个城邦实现最大的幸福。参考资料▪《友爱与正义——西方古典政治哲学导论》李守利著▪《古典

1 / 3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