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第27课《岳阳楼记》课件(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岳阳楼记范仲淹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学会辨认古今异义的字;2、学习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3、感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难点:理解作者写景抒情的意图复习“记”文“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例如:《小石潭记》、《桃花源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醉翁亭记》、《核舟记》等。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他出身贫寒,自幼苦学,《宋史》记:“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而少有大志,发愤苦读,惫甚,辄以凉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人不堪其忧,仲淹不改其乐也。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较深。宋仁宗天圣(1023—1031)年间任西溪盐官,建议在泰州修捍海堰。27岁中进士,为官敢于直谏,曾负责西北边防,屡立战功,后任参知政事(副宰相),提出革新朝政建议,触动保守派利益,遭到贬谪。死后谥文正,著有《范文正公集》。他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他的诗文代表文学创作的进步方向,具有鲜明的政治内容。写作背景: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范仲淹因提出政治改革主张,触动了朝廷中保守派的利益,被罢夺参知政事(副宰相)的职务,贬放邓州(现在河南省邓县)。第二年六月,谪守巴陵的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行将落成,函请范仲淹作记,并附上《洞庭晚秋图》。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就是在这年九月十五日写成的。写作背景: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象,(他其实没有去过岳阳),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表达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激励我们要以天下为己任,树立崇高的理想,要有宽阔的胸怀。岳阳楼位于今湖南岳阳市西北的巴丘山下,其前身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士们登楼赋诗。岳阳楼高三层,下临洞庭,遥望君山,建筑雄伟,气势磅礴。许多文人学士都曾在这里留下脍炙人口的诗文。自范仲淹《岳阳楼记》后,岳阳楼声名益著,与湖北武汉黄鹤楼、江西南昌滕王阁齐名,被誉为“江南三大名楼”,成为游览胜地。建国后登临过岳阳楼的名人:毛泽东、彭德怀、刘少奇、胡耀邦老舍、叶剑英、许世友、赵紫阳李鹏、习仲勋、华国锋、江泽民温家宝、朱镕基、李瑞环、胡锦涛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另外两大名楼:山东烟台蓬莱阁另外两大名楼:山西省永济市鹳雀楼洞庭湖风光洞庭湖风光洞庭湖风光注意下列加点字读音:谪守zhé属予zhǔ浩浩汤汤shāng霪雨yín霏霏fēi樯倾qiáng楫摧jí朝晖huī岸芷zhǐ汀兰tīng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宋仁宗年号降职,贬谪做郡的长官岳州到第二年政事顺利和乐荒废同“俱”,全,都兴办xīng于是扩大岳阳楼规模在同“嘱”,嘱托我yú写文章来记述这件事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庆历四年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岳州做太守。越明年,政通人和,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百废具兴。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旧有的规模,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把唐代和当今贤人名士的诗赋刻在上面,属予作文以记之。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记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及作记的缘由。第一部分(1):思考:1.范仲淹为什么要写这一篇文章?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范仲淹因提出政治改革主张,触动了朝中保守派的利益,被罢夺参知政事,贬放邓州(今河南邓县)。第二年六月,重修的岳阳楼行将落成,滕子京嘱托范仲淹作记,并附上《洞庭晚秋图》,从而成就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2.这段文字前两句写了什么?第三句写了什么?第四句写了什么?前两句写重修的背景;第三句概括了重修时的盛况;第四句交待了写作缘由。3.写文章,往往以一两个警句(关键性词句)领起全篇,第1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说明了什么?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基础上“重修岳阳楼”,这说明滕子京在谪守的逆境中,仍不以己悲,把政事治理得井井有条。由此可见作者欣赏他的阔大胸襟,与一般的“迁客”不同。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fú指示代词,那优美包含吞吐水流大而急广阔边际日光阴暗景象千变万化这就是的景象,风光的记述完全,详尽一个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我看那巴陵郡的美景,全在洞庭湖上。衔远山,吞长江,洞庭湖包含着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流水,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浩浩荡荡,宽阔无边。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清晨湖面上撒满阳光,傍晚又是一片阴暗,景物的变化无穷无尽。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壮丽的景象,前人之述备矣。前人对这些景象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既然这样,那么北面巫峡:长江三峡(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之一。诗句:“巴东三峡巫峡长”;“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唐·元稹)到,至潇水湘水降职远调的人诗人大多聚会在这里观赏景物得无…乎:推测语气,可能…吧然则北通巫峡,既然这样,那么这里北面通向巫峡,南极潇湘,南面直到潇水、湘水,迁客骚人,被降职远调的官员和吟诗作赋的诗人,多会于此,大多在这里聚会,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观赏这里的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可能会有所不同吧?第2段:概括描绘洞庭湖的全景。找出课文中一句总写概述岳阳楼的美景,并点明写景对象——洞庭湖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总写)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空间角度形容湖面上的广阔浩渺思考:如果把“衔”改为“连”,把“吞”改为“接”好不好?洞庭湖是无生命之物,同“衔”“吞”则使人产生有生命之感,把“远山”“长江”跟洞庭湖的关系写得活灵活现,成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动人画面。如果用“连”“接”来替换,只是客观地说明三者的相对位置,画面是静止的,效果没有这样好。岳阳楼上远眺洞庭湖的雄伟景象有哪些?岳阳楼上远眺洞庭湖的雄伟景象有哪些?朝晖夕阴,气象万千从时间角度表现景象的千变万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总写:巴陵胜状作者没有停留在写景上,用“然则”从岳阳楼的地理形势,转入写什么?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像那fú连绵的雨雨繁密的样子接连放晴阴冷的风冲隐藏光辉潜藏,隐没形迹通行桅杆倒下船桨折断迫近míng昏暗的样子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像那连绵细雨纷纷而下,整月不放晴的时候,阴风怒号,浊浪排空;阴冷的风怒吼着,浑浊的波浪冲向天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太阳和星星隐藏了光辉,山岳也隐没了形迹;商旅不行,樯倾楫摧;商人和旅客无法通行,桅杆倒下,船桨折断;薄暮冥冥,虎啸猿啼;傍晚时分天色昏暗,只听到老虎的吼叫和猿猴的悲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被贬官离开京城,怀念家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担心人家谗言,惧怕人家讥讽的心情,抬眼望去尽是萧条冷落的景象,感极而悲者矣。一定会感慨万千而十分悲伤了。这就离开国都,京城怀念担心谗言惧怕讥讽萧条冷落的样子感慨到极点表顺承悲伤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又如,至于春风和煦日光明媚起,动一片极言其广沙洲上的白鸥飞翔群鸟停息在树上美丽的鱼游来游去tīng水边平地香草的一种形容香气很浓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又如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时,湖面波平浪静,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天色与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鸥翔集,锦鳞游泳;沙洲上的白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游来游去;岸芷汀兰,郁郁青青。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颜色青翠。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有时大片烟雾完全皎洁的月光浮动月影圆形的玉应和哪有穷尽。极:穷尽开阔愉快荣耀屈辱一起持,执对着那高兴得意的样子闪耀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有时湖面上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浮光跃金,有时湖面上微波荡漾,浮动的月光闪着金色;静影沉璧,有时湖面波澜不起,静静的月影像沉在水中的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渔夫的歌声一唱一和,这样的乐趣真是无穷无尽!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愉快,宠辱偕忘,把酒临风,荣耀和屈辱一并忘了,在清风吹拂中端起酒杯痛饮,其喜洋洋者矣。那心情真是快乐高兴极了。所写景物画面特征登楼心理第3段第4段霪雨阴风浊浪日星山岳商旅樯楫虎猿若夫至若阴冷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春风日光波澜湖光天色沙鸥鱼儿芷兰月影渔夫白天所见夜晚所见晴明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写景抒情悲喜第3、4段:是两个并行而下的段落,画面一暗一明,感情一悲一喜,像两股奔涌跳跃的情感之流,传达出景与情互相感应的两种截然相反的人生情境。物暗己悲景明则喜第二部分(2—4):写登楼所见景物以及不同景物所引起的不同感情。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感叹声,唉。嗟:感叹声。夫:表语气,不译曾经探求品德高尚的人思想感情或许不同指前两段的“悲”与“喜”。的心理活动为什么呢因为以为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唉!我曾经探求过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异二者之为,他们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何哉?这是什么缘故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因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互文】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身处朝廷定语后置的标志就他的定语后置的标志这样居庙堂之高也忧虑处江湖之远这样,“进亦忧,退亦忧”那么,就连词,相当于“才”呢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忧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不在朝廷做官)处在僻远的江湖间就为国君忧虑。是进亦忧,退亦忧。这样,他们进入朝廷做官也忧虑,退处江湖也忧虑。然则何时而乐耶?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快乐呢?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那一定在……之前表顺承在……之后吧啊如果没有这种归依其必曰那一定要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在天下人快乐以后才快乐”吧?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啊!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时六年九月十五日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第三部分(5):抒发作者的阔大情怀和政治抱负。“嗟夫”一声长叹,转入议论,用一个设问句“予尝求……何哉?”领起分析。“异”是与前面“或喜或悲”的心情不同,实际上是对那两种思想的否定。那么,“古仁人”的思想感情是怎样的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从反面回答,说明古仁人胸襟的阔大。“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从正面回答,强调应以国事为重。回顾: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迁客骚人”的“悲”和“喜”?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概括“迁客骚人”的“悲”,“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概括“迁客骚人”的“喜”。这样写是为了将这类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情自然转入议论,突出全文的主旨。迁客骚人古仁人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感极而悲心旷神怡宠辱偕忘其喜洋洋以己悲以物喜不以己悲不以物喜阔大情怀回顾:“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和“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两句中的“异”字,分别指什么?“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中的“异”,是指不同的自然景物引发的“迁客骚人”不同的感触,即“悲”与“喜”两种不同的心境。“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两句中的“异”是指古代仁人不同于上述的“迁客骚人”,能不受自然风物好坏的影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又用一设问句,使文章又推进一层。作者进一步揭示了古仁人和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之“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

1 / 6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