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巷》说课稿各位老师、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雨巷》。依据新课标要求及对本单元的理解,下面我将从以下六大方面来说我的教学设想。一、说教材。1说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是高一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二课的内容。这个单元主要讲中国现代新诗,荷尔德林说:“人类诗意地栖居在这个星球上。”朱光潜说:“诗是培养趣味的最好媒介,能够欣赏诗的人们不但对于其他种类文学可能有真确的了解,而且也决不会觉到人生是干枯的。”我想用这句话足以诠释为什么以诗歌开启高中语文的教学。新诗在继承了古典诗词的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摆脱了古典诗歌严阵格律的束缚,比较适合表达现代人的思想情感。戴望舒的诗不仅深得中国古典诗词中婉约诗风的遗韵,又受到法国象征诗派的影响,叶圣陶称雨巷“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可以让学生初步感知新诗的特点,感悟诗人表达的情感,获得美感享受,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接受旨在“净化心灵,陶冶性情”的人文熏陶。2说教学目标:(依据教学大纲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从意象、情感、节奏、结构、表达技巧、语言方面了解新诗的基本特征。初步建立象征性比喻性意象的概念。掌握诗歌的表达手法。(2)能力目标:学习一定的诗歌鉴赏方法。掌握分析诗人的情感的方法。用普通话读出诗歌的情感、节奏,能背诵诗文。学写简短的新诗,通过具体的形象、意象,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诗的形式美,内容美。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丰富心灵,陶冶性情。3.说教学重点、难点:发挥想象,分析意象,品味语言,感受情感。二、说教法:1加强诵读。新诗中少有这么讲求韵律、与古典诗词意境如此接近的作品。诵读时可借助江南雨巷画面进行朗读达到欣赏、理解、审美的目的。教学中,借助声像材料范读并指导学生。2雨巷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情感比较复杂、朦胧,抓住诗歌中的意象,尽可能展开联想和想象,可联系时代背景、诗人的思想生平作一定的解读,允许并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理解。3引导学生分析这首诗的结构,帮助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三、说教学过程:(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我需要学生课前准备两点)1、课前准备两点:划出诗歌节奏,标出韵脚,熟读成诵。雨巷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仿徨。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地,/我身旁飘过这女郎;/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课外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思想生平。2、导入:同学们,你可曾在淅淅沥沥的雨中走过一条悠长的小巷,此时的你会有怎样的触动?今天我们就伴随着音乐走进雨巷诗人戴望舒心中的雨巷,去感受他的想象,去触摸他的情弦。去领略那份优美的浅吟低唱。(引人情景)3、环节一初步感知如何初步掌握诗歌的感情基调1听范读教师提问:请同学谈谈听范读之后的感受。(学生各抒己见)目的:了解学生对诗歌的感情基调的感受力2点一名学生朗读诗歌教师提问:请同学找出诗歌中直接表现诗歌感情基调的词语。(答案:愁怨忧愁哀怨惆怅)目的:可以让学生了解怎样准确把握诗歌的感情。3学生分析思考教师提问:这些词反复吟唱的作用是什么?(答案:反复渲染一种愁绪,写出愁在心中积淀之浓之久)目的:理性认知诗歌中直接抒情词汇的作用环节二完成教学重难点分析意象的抒写,体会诗歌在抒情上的含蓄性1学生阅读后思考教师提问:诗歌中有哪些意象?(学生可能会提出:“我”雨巷、丁香姑娘)目的:寻找意象提示:意象即赋予了抒情主体主观审美或情趣的形象、物象。2研读文本,发挥想象教师提问:请同学结合诗歌中的描述,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描述一下你心目中的三个意象。“我”—独自彷徨希望视觉:丁香一样的颜色,嗅觉:丁香一样的芬芳动作描写:在雨中彷徨彳亍撑着油纸伞淡雅、妩媚动人、隐忍、惆怅、,显得高洁而孤傲,细节描写: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内在:哀怨又惆怅雨巷—悠长寂寥凄清颓圮的篱墙(这一形象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特定氛围起烘托渲染作用)目的:考查学生对于这首诗的细想内涵的理解程度;让学生联系生活,培养想象力;训练口头表达。3研讨课后习题四(结论:丁香与愁结下了不解之缘,丁香是美丽、高洁、愁怨三位一体的象征。诗人在继承古典意象的基础上有所创新。)目的:探讨丁香这一意象与中国古典诗歌的联系。4研读文本,探讨形象与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关系教师提问:三个意象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参考答案:雨巷是我与丁香姑娘所处的环境,在“我”的长久的期待中,姑娘终于来了:“她默默地走近”,“像我一样”——看来两颗心灵已经接近于互相理解了,然而又终于从身边飘然而过,令“我”失望,“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两人的距离又重新拉开。这两位彷徨者都得了同一种抑郁病,因而同病相怜;然而又正因为病症相同,不可能互相拯救,只得分手。他们就是这样既彷徨,又在彷徨中追求着,追求着……只是性别不同,像在照镜子,情感相同、动作相同、所处环境相同。)目的:感受意象就是寄寓了抒情主人公情感与审美的形象或物象;为进一步挖掘诗人的情感做铺垫。5研读文本,探讨诗中形象的象征意义教师提问:诗歌中的形象往往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或形象的补充,而抒情主人公往往就是诗人自己。《雨巷》是一首含蓄的诗,一首重象征重暗示的抒情诗。戴望舒把感情放在第一位,然而他使用暗示的方法,尽可能使这种感情隐蔽一些,朦胧一些,设法将真事隐去。“丁丁香姑娘香一样的姑娘”也有象征派的感觉,你怎么理解“姑娘”?(参考答案:丁香或许只是“我”虚幻的想象。诗中的姑娘,我们既可以认为是实指,是诗人心中期待已久的美丽、高洁而忧郁的姑娘。结合诗人所处时代及思想生平,我们也可以吧这位“姑娘”当做诗人心中朦胧的理想和追求,代表了诗人陷入人生苦闷时,对未来渺茫的憧憬。也可能是诗人心中的知己。诗人把当时的黑暗而沉闷的社会现实暗喻为悠长狭窄而寂寥的“雨巷”。)6总结意象在表达情感中的作用。(用意象表达情感既使诗歌有画面美,有使得情绪的宣泄很隐蔽很含蓄)环节三体会诗歌的韵律美、1研读文本,体味诗歌的节奏美,韵律美教师提问:本诗为人称道的地方不少,《雨巷》在音乐性方面也具有突出的成就。叶圣陶称雨巷“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本诗在节奏,在韵律反面有什么特点?(参考答案:1、全诗共七节,每节六行,每行长短不等,押韵的位置长短不等,但间隔有致,一韵到底。2、特别是诗人十分巧妙地运用了词语的重迭、音组的停顿和反复拉长了诗的节奏,构成了一种回荡往返、摄人心魄的音乐旋律,“雨巷”、“悠长”、“姑娘”、“芬芳”、“惆怅”等词在韵脚中一再重复,让韵律在字里行间时时回荡,悠远而绵长;而且使得低回迷茫成为诗歌的主旋律加强了情感抒发。3、复沓句式的妙用,第三节:“象我一样”“象我一样地”.第四节:“象梦一般地”“象梦一般地凄婉迷茫”.这些连贯的上下句式,可以说是诗歌内在的巧妙拉长,形成了诗歌回环叠唱的效果,使阅读时有起势—强调—飞跃的递进效果。复沓也表现在《雨巷》首尾两节上,从而使诗歌节奏显得整齐和谐。环节四总结全诗教师结语:读完读完全诗,我们很渴望看清楚丁香姑娘的容貌,然而她只是一个飘来又飘去的影子。但是一种“心灵的微妙与感觉的微妙”却“呈现读者的神经”。四板书:抒情主人公“我”希望逢着丁香姑娘诗人自己她静默地走近像梦一样飘过实指诗人心中期待已久姑娘或知己美丽高洁而忧郁的远了-消散了象征虚指朦胧的理想和追求、对未来渺茫的憧憬雨巷象征苦闷人生或黑暗而沉闷的社会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