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法》说课稿各位老师好!今天我汇报的内容是《急危重症护理学》的第8章心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的课程设计。主要包括五部分:教材简析、简述教法、指导学法、概说教学程序、总结教学效果。一、教材简析(一)教学地位《急危重症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心脏骤停与心肺复苏术是本课程的一个重要章节,是执业护士考证的重要内容,其中心肺复苏术是临床护士必备的操作技能,也是医院选拔护理人才的重要考试项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每年发生心脏猝死的人数超过50万例,那么全民普及心肺脑复苏术势在必行。(二)学情分析本章内容教学时数是2学时(理论学时1,操作学时1),在此之前学员已系统学习了基础护理学、急危重症学护理、内科护理学等,在实习期间对“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的护理工作程序已非常熟悉,会对病人进行病史采集,会进行基本的护理技术操作,为本次内容的学习作了铺垫。(三)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的确定1.知识目标掌握心脏骤停的原因、类型及临床表现,基础生命支持的ABC步骤、注意事项;掌握进一步生命支持的控制气道方法,熟悉复苏后的监测与护理。2.能力目标能正确评估病人,判断病情,及时发现心脏骤停,规范熟练地进行心肺复苏术。3.情感目标培养“时间就是生命”的急救意识,具备在面对急危重症情况时能沉着应对、冷静思考的素质以及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爱伤”精神。4.重点及难点确定上述目标中,对心搏骤停的类型是理论上的难点,应对内科护理中的相关知识进行复习;能正确评估病人,发现心搏骤停,以及对病人实施心肺复苏术是能力培养的重点,也是难点,在理论讲授后安排学员进行实训;基础生命支持的ABC步骤和注意事项中的一些数据和方法已落后于临床实际,在参考美国心脏协会(AHA)《2015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及其他医学护理文献的基础上应做适当知识调整。二、教法简述(一)教学思路的设计教学过程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理论讲授时可采用情境模拟教学法,根据原有知识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引导学员回顾相关知识,启发积极思考、主动解决问题、探究新知识,从而实现学员自觉地、主动地、积极地学习。部分内容可采用讲授—演示法,即边讲解边示教,不仅吸引学员注意力,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同时有助于提高学员的观察能力等。(二)教学资源教材:目前选用的教材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的《急危重症护理学(第3版)》,供本科、高职高专护理专业用,由张波桂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另外还参考了《2015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以及其他医学、护理文献。设备:理论授课的教室有电脑及投影设备,教学中借助于多媒体和教学模拟示教人等多种教学手段,使所讲内容更加直观形象,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员学习兴趣。三、学法设计(一)预习指导:明确预习内容,并回顾以前所学过的相关知识。(二)教师讲解CPR理论→模拟CPR操作演示→学员模拟CPR单人与团队技能训练→情景案例演习→CPR综合技能考核。启发学员运用不同的学习方法:观察、实践、讨论、总结等。四、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PPT导入视频(央视新闻频道〈心肺复苏公益广告〉)分析当前现状,引出学习目标。激发出学员学习的兴趣。(二)讲解新课1、概述心脏骤停的临床表现与诊断。因为有《基础护理学》、《内科护理学》作基础,结合循环系统疾病的护理,可通过复习提问的方式,重点让学员掌握心搏骤停的原因、类型及临床表现诊断。2、心肺脑复苏分为基础生命支持BLS、进一步生命支持ACLS和延续生命支持PLS,此部分内容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讲解阐述,对于重点内容可适当放慢节奏加以强调,采用提问、分组讨论的方式,调动学员的参与积极性,对于零散知识点做好小结,促进学员记忆。3、简述复苏后的监护与护理。此节为熟悉内容,结合病生、护基及内护知识稍作归纳总结即可,时间控制在10分钟。(三)本章小结与布置作业师生再次回顾整个心肺脑复苏的过程,归纳心脏骤停的病因和分类、病情评估要点及心肺脑复苏术的操作步骤。布置课后作业及预习内容等。五、教学效果总结本次课的内容基本按大纲要求进行,充分的发挥教材创新、探究要求,结合多媒体、实训室等丰富教学资源,将教学内容进行了活化、优化处理,使学员易学、易懂、易掌握。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勇于改革,增加实训课时,完善考核系统等。参考文献:《2015版美国心肺复苏指南十大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