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本课是从直观形象的认识向理性认识转变的一课,下面我就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以及教学流程和教学反思等方面进行说课。一、说教材(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第二单元第三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二).教材分析与目标确定。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图形,在认识了一些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立体图形,是学生认识上的一次飞跃。本单元前几课时已经基本上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性质,学习了表面积的计算,掌握了体积的概念和常用的体积单位。这节课要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认识体积公式的来源,掌握公式的意义和用法。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是今后继续学习几何知识的基础,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能运用长、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正确进行简单的体积计算。(2)能力目标通过多媒体,找出规律,总结出体积公式,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综合的能力以及归纳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悟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三).教学重点及难点。(1)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形成过程。(2)教学难点:理解公式的意义。二、说学情在教学中,教师要着眼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和创造条件,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利用互动多媒体课程,培养学生的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抽象概括能力。三、说教法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我想我要转变观念,努力为他们创设适宜的学习条件,让他们能够主动地去探究、发现问题,并自己总结出规律。本课的教学从儿童的认知特点出发,强调寓教于乐,形象直观,采取启发式、探究式的方法教学。让学生自己参与,自己得出结论。四、说学法1.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引导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操作的基础上,让学生观察、分组讨论:每排个数、每层排数、层数是长方体的什么?长方体的长、宽、高与它的体积有什么关系,这是总结公式、理解公式的重要途径。2.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学习。问题是数学教学的核心,也是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最佳动力。怎样让学生体会求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方法的应用价值,而不是让学生的学习停留在表面感觉这一层上。五、说教学过程(一)导入阶段复习。引入课题(二)探究阶段用12个棱长是1cm的小正方体摆成不同的长方体,说说你是怎样摆的?它们的体积是多少?你能发现什么规律?(1)观察实验报告,你发现了什么?((投影展示:小正方体的数量=每排的个数×排数×层数)↓↓↓↓长方体的体积=每排的个数×排数×层数)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V=abh(2)出示例1一个长方体,长7cm,宽4cm,高3cm,它的体积是多少?3、结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推导出正方体的体积公式。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或V=a3)一块正方体石料,棱长是6dm,这块石料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三)、巩固练习(四)、全课小结(五)、作业布置。六、说教学反思本节课在对学生进行长方体和正方体图形认识的教学活动中,我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多媒体教学,可将一些实物形象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因为小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比较低,用直观形象的实物演示可以加深学生对图形的认识。本节内容简单易懂,虽然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但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课前准备不是很充分,体现在课堂里出现口误,长方体说成了长方形,还有整节课觉得太仓促,给学生的时间少,教师引导多,所以,今后还需要改进,还有什么不足之处,请听课老师提出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