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标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1课:明与暗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知识:通过观察、分析、比较,使学生初步掌握物体的明暗发现方法。2.技能:学生能初步运用明暗表现方法去观察、分析、描绘物体的立体感觉。3.情感:培养学生对客观世界存在的自然现象的研究兴趣。【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比较物体在光照射下的明暗变化的原理和规律。【教学难点】初步运用物体的明暗画法规律,表现出物体的立体感。【教学准备】球体、立方体石膏模型数个。【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讲授新课:(一)导入(设计意图:给学生营造一个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看教室两边墙上,这些是美术兴趣小组同学们的素描作品,你们能看这些作品有什么特点?师:对,这些作品都是用明暗造型方法表现的石膏体。那么今天我们就跟大家来共同学习新的一课“明与暗”。(出示课题)(二)新授:(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有助于学生理解物体明暗的产生。)师:我们首先来研究研究明暗怎样产生的。(写生灯)你们来看,这是一张白纸,我们把它放在灯光下,你来观察一下,在它的表面上有没有明暗变化?谁能想办法让这张纸产生明暗变化?(学生上台演示)你是把它卷了一下,来观察一下在光的照射下发生了什么变化?师总结:有了从明到暗的渐渐过渡的变化。师:下面来看这位同学把纸折了一下,我们把它放到灯光下,有了什么变化?师总结:对,明和暗有了一条明显的分界线,对比非常强烈。师:还有一位同学把纸揉皱了,看看它在灯光下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师总结:纸上出现了丰富的明暗变化。师:通过刚才的观察,你能总结出明暗时怎样产生的吗?2师总结:对了,有体积的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下,会呈现出一定的明暗变化。(三)观察体会(设计意图:通过对实物的观察理解,加强学生对物体明暗认识与体验,并为下一步进行实践创作做准备。)1.同学们这里有一个石膏球体,我们来观察,当光线照射的它时,我们会发现什么?(出示石膏球让学生思考、议论后回答)总结:光照后,球体表面出现了明、暗半球。你们再仔细看看,球体的亮部有没有明暗变化?暗部呢?总结:球体的明暗变化比较复杂,而且是逐渐转变的,可概括为:亮面(即直接受光面),灰面(即侧面受光面),暗面(即没有受光的面),明暗交界线(区分明暗两部的界限),反光(侧面环境光影响),投影(物体挡住光源产生)。(课件演示)2.刚才我们分析了球体的明暗变化规律,其实任何物体在光的照射下都会产生这些明暗变化,我们来找找看。(出示石膏几何体让学生观察)三、教师总结本节课学习了物体明暗变化的基本规律,知道了怎样运用明暗变化表现石膏几何体的立体感。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知识:通过观察、分析、比较,使学生初步掌握物体的明暗发现方法。2.技能:学生能初步运用明暗表现方法去观察、分析、描绘物体的立体感觉。3.情感:培养学生对客观世界存在的自然现象的研究兴趣。【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比较物体在光照射下的明暗变化的原理和规律。【教学难点】初步运用物体的明暗画法规律,表现出物体的立体感。【教学准备】球体、立方体石膏模型数个。【教学过程】一、完成作品展示学生作品,提出修改建议,完成作品。二、评价展示学生完成作品后,学生先自评后相互评价作品。三、拓展延伸观察其他几何体在光照射下其结构特点及明暗变化。3寻找明与暗在生活中的运用。【教学后记】第2课:寻找美的踪迹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认识肌理,从整体和局部寻找美、体会美。2.技能: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3.情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1.理解肌理的美。2.合理构图。【教学重点】:从多角度发现事物的美。【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讲授新课:(一)导入:(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不同的数量不同的方法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美)1.请学生欣赏一朵花照片、几朵花照片和许多花的照片。教师分别请学生谈谈对三张照片的体会。师:小结:一朵花明朗清晰、几朵花重叠绽放,许多花绚丽多彩。2.揭示课题我们一起来《寻找美的踪迹》。(板书课题)(二)新授1.请学生欣赏长城的远观和近看的图片。(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远近的不同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美)教师再分别请学生谈谈对三张照片的体会。师小结:近处的长城威严壮观,远处的长城宛如一条长龙盘旋在山间。教师启发学生:古代诗人杜甫曾有一首诗来形容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4远近高低各不同。”也是来形容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的美。2.请学生欣赏树林、沙漠的照片(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宏观和微观,整体和局部都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美)提问学生:从这些自然的景色中,还隐藏着哪些美的踪迹呢?小结:这些景色都是我们平时注意到的美。成林的大树很美,片片的树叶也美丽。无限的沙漠很美,颗颗的沙粒也很美丽。3.学生用这种排比句的形式表达自己找到的美丽。(设计意图:开拓学生思维,从不同角度发现美的踪迹。)例如:汪洋的大海很美丽,滴滴水珠也美丽。我家的房屋很美丽,整齐的砖瓦也美丽。我们的学校很美丽,……也美丽。三、教师总结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认识肌理,从整体和局部寻找美、体会美。2.技能: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3.情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1.理解肌理的美。2.合理构图。【教学重点】:从多角度发现事物的美。【教学过程】一、完成作品展示学生作品,提出修改建议,完成作品。二、评价展示学生完成作品后,学生先自评后相互评价作品。三、拓展延伸仔细观察寻找生活中美。【教学后记】5第3课:泥浮雕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了解浮雕的概念和分类2.技能:学习用陶泥制作一个浮雕作品。3.情感:培养在生活中发现美,并用自己双手美化生活的情趣。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教学重点】:设计一个自己喜爱的泥浮雕。【教学重点】:制作一个自己喜爱的泥浮雕。【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讲授新课:(一)导入:1.欣赏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雕塑馆去参观,想去吗?课件展示一起欣赏古今中外的浮雕作品如:中国唐朝的《昭陵六骏》,《人民英雄纪念碑》、非洲浮雕、青岛沿海的浮雕柱子等或者是其他学生的浮雕作品师:欣赏到了这么多的雕塑作品有什么感想?教师拿泥笔筒或完全立体的雕塑与我们欣赏的这些雕塑有什么不同?(生答:一种是完全立体的,一种是在平面的基础上有一部分立体)2.揭示“浮雕”的概念师:我们知道,从背景中凸出形象的雕塑称为浮雕。根据凸出的程度不同,还可以分成高浮雕和浅浮雕。浮雕具有绘画与雕塑相结合的特点。为什么我们说浮雕具有绘画与雕塑相结合的特点呢?生:因为浮雕和普通雕塑一样是凸出的,但却又和绘画一样只能从一个方向进行观察,所以我们这样说。(二)新授:学习制作泥版浮雕(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看书和师生的共同演示、探究,自己总结出制作的方法)1.看到这么多的浮雕作品,我想同学们也都跃跃欲试了,你们想做一个什么样的浮雕呢?(生答:动物的、人物的、植物的、太阳的等)2.制作步骤:(1)揉泥。(2)拍泥板。(3)割边。(4)画形象:用铅笔或者自己的泥塑工具在底板上画上形象。(5)堆出大的形体:6注意看老师都用了那些制作方法?生答:用制作出泥版浮雕大的形体,并将他们按照刚才画出的形象,利用水作为粘合剂,将他们粘在底板上。三、学生练习,教师针对指导并总结四、课后拓展:想想可以用创作出哪些形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了解浮雕的概念和分类2.技能:学习用陶泥制作一个浮雕作品。3.情感:培养在生活中发现美,并用自己双手美化生活的情趣。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教学重点】:设计一个自己喜爱的泥浮雕。【教学重点】:制作一个自己喜爱的泥浮雕。【教学过程】一、巩固上节课学习的搓、捏、压、剪、刻、画等方法及步骤。二、塑造形象局部:利用泥塑工具或者手指,将自己已经制成的大的形体进行仔细的描绘,也要用到压、剪、刻、画等方法进行装饰最后形成制作好的泥版浮雕。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四、评析作业:小组互评五、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各小组的作品不仅创意好而且制作的也非常精美,希望同学们能够利用所学过的陶艺制作方法,做出更多更出色的作品来!六、课后拓展:1、尝试创作一件带有主题性的浅浮雕或高浮雕作品。2、尝试用其他方法制作浮雕作品。。7第4课会动的剪影(设计、应用)【教学目标】1.学习用黑色卡纸制作剪影人物。2.了解皮影艺术的特点。3.增强对中国民间传统艺术的了解。【教学准备】1.搜集有关皮影的图片、文字资料。2.准备黑色卡纸、针线、竹条、剪刀、刀片等用于制作剪影的材料。3.选择几个传统剧目或故事(民间故事、成语故事)。所选择的剧目或故事,内容和情节应简单、易懂。第一课时一、引导阶段。1.学生之间交流搜集到的有关皮影的图像和文字资料,谈谈他们所知道的皮影知识。2.分组讨论皮影戏中人物的造型特点。(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版雕刻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戏剧剧目、唱腔多同地方戏曲相互影响,由艺人一边操纵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3.指导学生观察教科书上的图例、技法点击栏目中的剪影人物制作过程,想一想皮影该如何制作。(1)第一步:剪出人物造型。(2)第二步:用针线缝上手臂、腿。(3)第三步:装上木棍。二、发展阶段。1.将学生根据剧目或故事,分成8组,分小组进行构思、合作创作。(提示学生要根据故事的内容和情节来考虑人物的造型特点。)2.学生进行创作,教师巡视指导。3.未完成的可以在课后接着制作。84.准备下节课的表演,想一想改怎样表演。第二课时(剪影表演)【课前准备】布置环境一、8个小组将自己制作的剪影,轮流进行表演、展示。体验民间皮影艺人的表演技能。二、教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总结、点评。三、总结:激发学生对民间美术的认同感。四、拓展:用透明胶片等透明或半透明的材料,试着制作彩色的皮影,在课余,同小伙伴一起演一演。【板书设计】【教学后记】9第5课水墨画动物【教材分析】本课是在学生初步掌握了一些简单、基本的水墨用笔技法后的创造性的综合。通过欣赏、感受、尝试水墨来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触中国特有的传统艺术,并在神奇的墨色变化中找寻快乐。对于培养学生笔墨表现能力,激发学生水墨创作兴趣有着积极的意义。通过尝试用水墨的国画语言对动物进行造型的练习,让孩子全方位、多角度地感知国画的造型手法,打消陌生感,并用简单、概括、富有变化的笔触传神地表现动物,激发他们丰富的想像力与创造力,培养孩子保护动物的意识。【教学目标】1.通过各种不同墨色和笔墨干湿的综合使用来对动物进行造型,体验笔墨意趣,激发孩子对水墨画的兴趣。2.了解尝试有变化的墨色用笔方法和渴笔的绘画技法在造型中的运用。3.让学生通过欣赏名画、尝试用墨,感受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水墨画的魅力。4.在用水墨艺术语言表现喜爱的动物的同时,培养他们保护动物的意识【教学重点】尝试用干、湿、浓、淡变化的笔墨来表现动物,自由抒发感情,感受中国传统文化——水墨的魅力,培养保护动物的意识。大胆地用简洁、概括的笔触,变化的墨色,描绘动物的动作与神态。10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水墨工具、范作若干,多媒体课件,音乐《春江花月夜》等。学生准备:宣纸、毛笔、凋色盘、洗笔的工具,毛毡或报纸等。【教学过程】1.组织教学,提醒学生注意卫生。告诉学生这节课我们要用中国特有的绘画工具作画,在此过程中,要文明有序、卫生地使用工具。2.小练笔、大感受。学生尝试用深浅不同,干湿不同的墨色在宣纸上画一些随意的点、线、面,看谁的最丰富,让学生感受水墨的变化。3.导入课题。请出动物明星,大自然的水墨杰作——熊猫、斑马、奶牛、喜鹊等。4.欣赏大师作品,感受国画艺术。欣赏齐白石、黄胄、徐悲鸿的作品,引导学生感受笔墨的表现力。交流欣赏后的感受,说一说你看到的水墨画动物的共同特点。5.铺墨添画,练笔成图。让学生随意用自己喜欢的墨色自由地在宣纸上涂抹,然后开展想像,添画成动物。小组交流自己的作品,说说自己画的动物在做什么。6.教师演示,讲解方法。(1)用笔尖蘸墨,在纸上以淡墨铺色,让学生了解神奇变化的铺墨方法。(2)再用枯笔(渴笔)擦出动物的皮毛,让学生掌握方法。(3)完成一种动物造型。7.学生练习,用概括的笔触、变化的笔墨完成动物造型。8.互相评价,评选“今日之

1 / 2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