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的不同及原因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漫谈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的不同及原因.txt世上最珍贵的不是永远得不到或已经得到的,而是你已经得到并且随时都有可能失去的东西!爱情是灯,友情是影子。灯灭时,你会发现周围都是影子。朋友,是在最后可以给你力量的人。漫谈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的不同及原因9W-24E,36-45N,我们看到地中海的淼淼烟渚之上悠然泊着“三叶扁舟”。从东往西,它们分别叫做巴尔干半岛,亚平宁半岛,伊比利亚半岛。这三个半岛都是人类历史上极富传奇色彩的地域,它们都曾经作为“世界”的中心[1],无限风光:最早的是巴尔干,这里升起了古希腊文明的荣光;紧随其后的是亚平宁,古罗马文明钟情于它;最后轮到伊比利亚,它开启了乘风破浪的大航海时代。在这里,我们来谈一谈其中的古希腊和古罗马。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共同构成了西欧古典文明,它们关系密切,人们也总是将二者相提并论。然而古希腊与古罗马之间却存有一道鸿沟。譬如橄榄枝与凯旋门——我认为这两个典型的意象能很好的反映它们各自代表的文明的特色,至少能表达其文明进程中一些主流的情绪:希腊向往和平,罗马热衷战争;希腊渴望与自然的血脉相亲相融,罗马梦想在交绕着各种复杂关系的人类社会里披荆斩棘。当然,用橄榄枝与凯旋门来类比古希腊与古罗马的精神差异,这尽管是简便而直观的,但也是危险的。因为那容易使人误以为古希腊与古罗马的文明完全是孑然对立的。而真实的情形当然不是这样。首先,古希腊与古罗马的不同在于它们文明基调的不同,而这主要源自它们地理位置的差异所造成的各自文明形成初期对东方文化的汲收程度不同。历史上溯到前三千纪,倘若说,那时的西方人自己已经有了一粒文明的种子,但还需要空气、阳光、土壤和水才能萌发,那么慷慨赠与西方人这些珍贵的生命因子的就是近东的两大文明———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的确,西欧古典文明的兴起在很大程度上是近东两大文明向外辐射的产物。在遥远的上古,希腊地区在地理上比亚平宁和伊比利亚更显优势,一则希腊的岛屿、良港众多,海上交通非常便利,二则希腊非常靠近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这样,希腊可以频繁地、充分地与光辉灿烂的东方文明交流,从而在后者的浸润与滋养下率先成长起来。而罗马位于地中海中部,虽然这在后来有利于它的军事扩张,但在文明之初,这种地理上远离近东文明策源地的情况使它只能依赖希腊的带动来发展自身。这样,希腊向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直接地学习东方文化,罗马则向希腊间接地学习东方文化。换言之,如果说希腊已经是对东方文化的“二度审美”,那么罗马就只能算是对这个“二度审美”的“二度审美“了[2]。这样“审”出来的结果当然就有很大差别——希腊文明的东方色彩浓烈一些;罗马文明的东方色彩淡薄一些。而我们知道,东方文化最大的特点就是讲究优雅、精致、细腻、修养以及生活的品位,那么希腊与罗马之间在文明基调上的不同就因各自身上所挟之东方色彩之强弱而显现了出来:前者与东方人一样,甚至更加强烈地追求着优雅、精致、细腻、修养以及生活的品位;后者则比较质朴、粗犷、务实和倾向武力。所以如果要给这样两个文明涂抹颜色,我会为希腊选择如梦如幻的蓝色,为罗马选择如火如荼的红色。值得注意的是,东方文化对希腊罗马的干预与规范主要是在后者文明发展之初。当古典文明日益臻于成熟之后,它对东方文化的离心倾向就越来越明显地表现了出来。一个证据是,西欧古典文明的中心一直在发生这样的转移:从克里特(米诺斯文明)到希腊半岛中南部(迈锡尼文明和城邦文明)到马其顿(希腊化文明),再到亚平宁(罗马文明)。这是一个北移西进的过程。这个移动方向从总体上表明西欧古典文明的中心在远离东方。这是因为西欧古典文明发展起来之后,它的个性在逐渐滋长,它越来越需要挣脱东方而显示出自己的独立。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却不难理解。就像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一样。父母生育了子女,塑造了他们的基本性格;但子女对父母的依恋主要是在幼年时代。成长使他们日益表现出不同于父母的气质与特征,并对后者具有了反叛精神。他们会越来越远离父母而走自己的道路。[3]古希腊与古罗马的第二个不同是它们文明形态不同,前者是松散而民主的城邦,后者是比较有凝聚力的共和国和中央集权的帝国。这里就有一个问题横亘在我们眼前:为什么希腊始终不能像罗马那样冲出自己的半岛而走向整个地中海世界,发展为一个令后世高山仰止的泱泱帝国呢?为什么即使历史上出现了一个所谓的”希腊的“帝国,但也只是昙花一现呢?我们发现希腊半岛的地理环境很有特点,这是一片关山重重的地带,平原很少,而且大多被山地切割得零零碎碎。这种地形对古希腊文明产生了两点影响:一是造就了一种天然的整治单位——小国寡民的城邦。”据不完全统计,希腊城邦的总数达到300多个,都是土地和人口十分有限的弹丸小国,其中最大的城邦斯巴达也仅有8400平方公里,人口约40万。另一个大邦雅典领土约2550平方公里,人口20万—30万。希腊大多数城邦就更为狭小。优卑亚岛面积3770平方公里,拥有6个城邦,每个城邦的人口仅有几万人。中希腊的弗西斯面积只有1650平方公里,却集中了22个城邦,每邦人口不足万人。”[4]这些小国寡民的城邦既无力抵挡各种自然灾害带来的威胁,也无法承受人口增长给土地造成的巨大压力,因此,一旦发展到一定规模,就必须向外宣泄自己过多的能量。于是在前8世纪至前6世纪的二百年间,希腊诸邦掀起了一场波澜壮阔的大殖民运动,其结果是造成一大批新邦的诞生。“据粗略统计,古风时代大约有44个母邦建立了139个子邦,这些城邦就像‘池塘边的青蛙’此呼彼应”。[5]山水阻隔的地理环境带来的第二点影响是,使各城邦相对分散、封闭、独立而不易统一。一方面,这使“希腊文明自始至终以小国林立的城邦政体为特色”[6],另一方面,它通过阻碍诸邦之间的各种交流使后者不能很好地形成一种统一的风格,从而使希腊文明得以长期保持多元共存的特色:政治上,一些城邦是民主制,一些是贵族制,一些是寡头制,一些是君主制;经济上,一些走自然农业经济道路,一些走工商航海经济道路;文化上,一些热爱科学、文学与艺术,一些则推崇军国主义、纪律与制度。然而,“为数众多”使希腊各邦之间的利害关系错综复杂;“百态千姿”又使各邦缺乏共同的行事风格,使它们彼此始终难以共融,屡屡发生大大小小的冲突。这样,希腊文明的内部结构就相当混乱、松散,而且充满着一种互斥力,很不稳定。这不仅极易造成它自身的动荡,也分散了它向外扩张的能量。因此,古希腊文明始终无法全力对外。假设它不顾一切冲向地中海,其结果就只会像中古的德国那样陷入分崩离析的境地。不同的是,中古的德国至少还有封君封臣制度和“神圣罗马帝国”的称号在维系着,尽管这种“维系”只是虚幻的水月镜花,但它毕竟使德国的分裂仅仅局限在政治的范畴内。而古希腊却不是这样。古希腊连一个名义上的统一的旗帜都没有,所以它的分裂必然意味着整个文明的崩溃,那显然更加糟糕。后来,马其顿的亚历山大为我们证明了这一点。他企图将希腊诸邦连为一体并向外拓展的英雄举动却明显低估了希腊文明内部的互斥力,所以他的帝国建立不到20年就被撕成了碎片,更导致了整个古希腊文明独立发展历史的终结。地中海历史上曾有三次大的裂变,亚历山大帝国的分裂是最早的一次。[7]尽管亚历山大帝国并非一个纯粹的“希腊”的帝国,它是建筑在多种多样的经济、文化基础之上的。但它的分裂却回答了我们为什么希腊终究不能、没能发展为一个完全的帝国。[8]现在来看罗马。尽管亚平宁半岛同样山岳纵横,但罗马文明却不像希腊文明那样兴起于支离破碎的山区,它萌生于台伯河东岸的河谷地带。这里的地形相对平坦完整,所以各部落的联系一开始就很便利和紧密。还有很重要的一点,罗马兴起之初被称作“七丘联盟”,据说是因为当时有七个部落加入;到王政时代,传说只有3个“特里布斯”,即血缘部落;塞维改革后,地缘部落取代了血缘部落,而这些新的地缘部落的数量似乎也不多——“罗马城内有4个,城郊农村有15或16个”。[9]虽然也许实际上早期罗马的部落数量要比上述数字多一些,但应该可以肯定,它远不如希腊城邦那样数以百计。所以从这里面,我们觉得罗马的内部结构不像希腊那样令人眼花缭乱,它是比较简单的。同时,罗马各部落几乎是同步地受到共同的文化,即伊达拉里亚文化和随后的希腊文化的熏陶而发展起来的,所以各部落的差别不是很大,彼此之间不存在强烈的互斥。这样,罗马文明实现集中化管理的可能性就大过希腊文明,它的内部构造也就更稳定。因此,罗马历史上更多的是阶级斗争,如平民与贵族、奴隶与奴隶主、奴隶主内部的斗争,却很少有像希腊那样的不同政治单位之间的混战。[10]这样,罗马得以保存更多的力量用于对外征战,最终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蕞尔小邦跃变为一个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泱泱帝国。古希腊、罗马文明的第三点不同是它们的民族性格和文化理念不同。这一点也是比较容易理解的。譬如我们看现代的德国人和美国人,会发现他们的性格很是不同。德国人严谨理性、心细如尘,总给人一种深沉感,所以德国出了许多伟大的哲学家和科学家;美国人散漫随性、不拘小节,总让人想起放浪形骸的西部牛仔,但这种人的思维往往毫无羁绊、天马行空、极富创见,于是美国出了许多成功的商人、政客和演员。又比如,英国人与法国人都很浪漫,但前者是知性的浪漫,后者是感性的浪漫,所以英国的浪漫讲究品味,法国的浪漫来得很纯粹。再比如,俄国人很刚烈,连妇女都很强悍、很独立,很有性格;日本人就比较温和了,日本妇女更是相当的柔顺。这些国家和民族的这种鲜明的差异,就是因为他们的民族性格和文化理念不同导致的。这也使我们想到,现代希腊人与现代的意大利人身上其实也有类似对比。我对现代希腊人的最初印象来源于上世纪60年代的一部希腊电影,名叫《希腊人佐巴》。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二战以后,一个意志消沉的英国作家来到希腊,在克里特的偏僻乡野结识了一位希腊农民安东尼。安东尼为人热情、善良、真诚,他的简单、质朴以及对生活的热爱深深感染了那个作家,使他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这部电影让我很深切的体会到希腊人的心灵世界,从而使我在某些层面理解了为什么这个民族能在上古时代创造如此瑰丽、美妙的文明奇迹。意大利人最使我印象深刻的当属他们著名的歌剧《图兰朵》。与《希腊人佐巴》那样一部流淌着脉脉温情的平静柔和的电影不同,《图兰朵》的魅力在于那极富震撼力的男高音和女高音,那堪称惊艳的服装与舞台,那丝丝入扣的情节演进,以及剧中的四个令人若有所思的谜底——“希望”、“鲜血”、“图兰朵”和“爱”。所以我们感到,意大利人的情感脉动很强烈,他们充满激情,乐于在高亢的音符里歌颂爱情。这与《希腊人佐巴》所表现的希腊人那种沉静、含蓄、惯于在平静中刻画友情很不一样。实际上,这种差异也应该是古希腊文明与古罗马文明的遗迹。前面提到,古希腊文明内部的离心力很强,无法集中全力对外扩张。即使在一定时期内实现了某种程度的扩张,但由于内部这种离心力的撕扯,它也无法长久维持那些艰难开拓的疆土,它会很快坍塌。这就是说,古希腊文明不能通过军事征服的方式来发展壮大。事实上,希腊文明是通过文化的慢慢积淀发展起来的。而罗马文明没有经过希腊那样经年累月的、厚重、扎实的文化积淀,但由于它内部的向心力大过离心力,使各种因素能比较快、比较好地集结起来,这样,罗马就可以经由大规模的对外征服扩张而迅速崛起。这两种迥然不同的文明发展模式相应地在希腊、罗马各自的民族性格和文化理念里打上了深刻、鲜明的烙印,从而成为它们彼此区别的根本标志。下面我们就谈谈这种民族性格和文化理念不同的具体表现。首先,我们看到这样两幅景象:第一幅景象是,在古希腊著名的埃庇道鲁斯剧场,人流如织,兴奋的人们慕阿里斯托芬之名远道而来[11],眼里充满着期待。对于古希腊人,看戏是一种优雅的生活方式。对古希腊政府,看戏也是一件有益的公共事业,因为那可以增进公民们的交流和凝聚力。因此,在古希腊,公民去看戏不仅不必购买戏票,反而能得到一笔由政府给予的额外补贴。艺术,就这样被鼓励着;第二幅景象是,在古罗马的哥罗塞姆斗兽场,正上演着惊心动魄的角斗,空气里弥漫着血腥。层层升高的圆形看台上拥挤着成千上万的观众,他全都疯狂的嘶喊,一些人手掌向下,企图早早将失败者推向死亡。古罗马人认为角斗能激荡出人心中最本真、最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