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加快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摘要】:正树立尊重、顺应、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并不是放弃对物质生活的追求,回到原生态的生活方式,而是超越和扬弃高能耗、高排放的发展方式和不合理的消费模式,提升全社会的文明理念,增强全民的生态忧患意识、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使人类活动限制在自然环境可承受的范围内,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关键词;生态文明生态文明建设一.生态文明的概念生态,指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与生存状态,亦即自然生态。自然生态有着自在自为的发展规律。人类社会改变了这种规律,把自然生态乃如到人类可以改造的范围之类,就形成了文明。生态文明,是指人美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规律而取得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人美文明发展过程中带来的一系列全球性生态危机说明地球再没能力支持工业文明的继续发展,延续人类生存需要开创一个新的文明形态,这就是生态文明。目前,我国资源和环境形势已不容乐观:耕地锐减,土地沙化;植被遭侵,草原告急;泱泱浊流,水源污染;全国三分之一国土被酸雨侵害,沙尘暴不断向人们袭来……。这一切的出现,固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同人们在这个问题上存在的上述误区分不开的。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超越工业文明的新型文明境界,是在对工业文明带来严重生态安全进行深刻反思基础上逐步形成和正在积极推动的一种文明形态,是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形态。七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宁愿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方式、消费模式。。。。。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这一崭新命题的提出,把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问题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联合国发表的《人类发展报告》,强调气候变换正以空前的规模威胁人类的发展,对穷过影响最大,它使穷过千百万人面对缺水、却食物和营养、生态遭到破坏的恶性循环。二.树立生态文明观念的必要性㈠、我国的客观条件,必须树立生态文明观念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一个大的资源约束,就是资源高消耗制度不可持续,资源高消耗制度已经完全不可持续。就是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没有问题,世界第一。幅员辽阔没有问题,960万平方公里,全世界排名前三位。地大物博这一块,地大是对的,但是物博绝对不对。中国的物产非常的不博、不多。尤其是一些资源型的东西,现代工业所需要,人类生存所需要的资源方面,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煤、水、铁这些东西最基本的人类生存资源我们中国是极度欠缺的。我们中国目前统计数据,人均耕地面积是世界的1/3,水资源人均是世界的1/4,天然气人均是全世界1/20,铜是1/5,铝是1/13,水平都非常的低。我们是一个资源贫国。美国宇航局的全球夜景图里面资源消耗高的都是发达国家,从夜景图中间可以看出来像美国,这是中国的东南地区,这是日本、韩国、朝鲜,朝鲜没有什么灯光。经济越发达,这个地区资源能源消耗越大。美国总人口3亿,占全世界人口4%多一点,但是消耗全球1/3的能源,排放世界1/4的二氧化碳。美国的人均能耗是中国的5倍。中国现在经济是全球第二,如果我们经济发展超过美国,我们人均GDP、人均消费水平跟美国持平,全世界都完蛋了。非常简单,美国人口是中国的1/4不到,消耗了全球1/3的能源,如果中国是按照美国这个人口方式消耗把全世界能源4/3都消耗掉了,就是现有能源里面还缺1/3的口子,不知道哪找去。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美国是1/4,中国如果像美国那样生活,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会急剧的升高。所以资源高消耗之路对于我们国家来说经济越发达这一条路越走不通了。我们必须得警惕。(二)生态约束:生态代价惨重之路不可持续西方发展模式的生态代价非常的惨重。举个例子,20世纪十大环境污染事件里面,其中前八大都是在发达国家出现的。而且前八个里面都是在6、70年代,4、50年代时期出现的,到70年代时期以后,西方国家绿色和平运动过后,环保运动过后,西方国家的生态代价不是那么惨重,实际上以前代价非常的惨重。过去二三百年以内,西方国家在地球上对生态的破坏非常严重的,排放了大量的温室气体,导致全球变暖。实际上温室气体比较,二氧化碳增温效应是63%,二氧化碳生命周期是可以生存两百年的时间,甲烷可以生存12年到17年,氧化亚氮这个气体可以生存120年,全氟化碳是可以生存5万年。这些温室气体排放到空间以后很长时间不会消失。过去二三百年西方工业革命过程中所排放大量二氧化碳,很多温室气体到现在为止都在全球气温产生巨大的影响。加上最近三四十年,四五十年,发展中国家工业的发展,导致全球变暖,《自然》杂志得出的结论,百万物种有可能会灭亡。很多地方海平面会上升,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得过诺贝尔和平奖,曾经之前写过一本书是《难以忽视的真相》。也做了一个纪录片是《难以忽视的真相》,就是因为这本书和这个纪录片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在这个纪录片里面得出一个基本结论就是,在至今65万年以来全球温度一直是变化是横向变化的,但是自从1950年过后就一下子起来了,未来二三十年还会继续上升。全球变暖了,会导致北极和南极冰川融化,导致格陵兰岛冰川都会融化,如果是事实就会导致海平面上升5到6米,那时候全球有二三十个国家会亡国,国家就没有了,泡在水底下了。我们中国发展的生态承载力也有限。我们无法搞好能源生态惨重这样的发展道路,中国现在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总面积是37%多,荒漠化面积是占27%,90%的草原,90%的江河湖泊都受到退化在污染。中国整个生态承载力不足,在中国宜居地区本来就不多,越是绿色的地方越宜居,西部地区很多地方根本就不适合居住,很多地区就不适合居住。中国人口主要集中在东中部地区,这一条线北面是黑龙江的瑷珲,南面是云南的腾冲,这个是1936年的时候人口地理学家胡焕庸先生画的,但是说96%的人口都住在这个线以东南,以西以北的国土面积很多,占5、60%,但是人口非常少,只占5%,6%。本来中国宜居的地方就不多,很多地方生态环境非常的恶劣。沙漠化、戈壁、盐碱化这种现在非常常见。城市地区污染很严重,北京地区这都很严重的,北京市都出现了北京下土了这样的说法,北京下土了。有一段时间,2004年的时候有一段时间甚至北京都往下掉土,掉的不是雨点是土。像广州这些地方污染都很严重,广州这个城市雾霾非常的严重。我们可以从现实中看看无论是资源还是环境,我们中国经济发展应该汲取西方国家的教训,都应该结合自己的实际能力,资源承载力和生态承载力进行发展。㈢、树立生态文明观念的意义树立生态文明观念,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而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础之上。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更无法为人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生态文明建设能够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必需的物质基础,生态文明观念作为一种基础性的价值导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树立生态文明观念,是减轻资源环境压力的迫切需要。3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一个突出矛盾就是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一段时间以来,由环境恶化引发的种种问题,制约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产生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一些地方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高污染、高排放、高消耗的粗放型增长方式没有转变。自然既被人类改造又需要人类保护,人类对生态平衡的破坏必然遭到自然的惩罚。走科学发展之路,减轻资源环境压力,就应当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充分认识生态环境对人类生存的决定性意义,充分认识可发掘利用的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基础,体现了新的价值取向。2经济发展中,我们比较注重遵循经济规律,但对自然规律尊重不够,一些地区不顾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肆意开发,对自然造成伤害,削弱了可持续发展能力。要认识到,人类与自然是平等的,人类不是自然的奴隶,人类也不是自然的上帝。在开发自然、利用自然中,人类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人类的行为方式应该符合自然规律。我们必须摈弃错误的思维方式和做法,按照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在生产力布局、城镇化发展、重大项目建设中都要充分考虑自然条件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三、生态文明建设当前面临挑战(一)经济发展方式有待转型这是目前很大的、最根本性的问题。我们国家最近几年以来一直不断地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实行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产业升级。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全面转型,我们国家过去二三十年以来经济发展形成的打工经济、底层经济、高资源高能耗的经济都还存在,这种经济对于我们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比如说过去主要依靠资源消耗的粗增长,过去企业是底层的,小企业、分散在各个地方的企业、环保意识非常差的企业,我们很多能耗高、污染重、排污标准不达标,甚至不执行,这都是经济发展方式过程中一些过去粗放式经济发展带来的后果,我们现在经济发展方式还没有转型完,未来这些东西仍然可能对我们经济发展,对于我们环境保护,对于我们生态文明建设有重要的影响,甚至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在这种村村户户冒火点烟这种现象很常见,分散的小工厂非常常见,过去乡村企业还有一些小厂子非常多,很多民营企业都是这样的,污染非常严重,对资源消耗非常厉害,我们就是一直砍自己的树做一些方便筷还有纸,都是靠自己的树,结果把国内的树砍的差不多了,现在开始慢慢去亚马逊河流域往回运了,结果导致经济发展方式滞后,导致一系列不稳定因素。比如说很多村民上访,甚至是不高兴。很多村落出现很多问题,比如说癌症高发,最近几年以来全国信访总量里面环境信访一直处于前三位,直接进行抗争、上访。还出现环境的集体行动,也就是群体性事件。这是集体行动早期阶段,就是无组织、无目标的群众大规模聚集现象,最终带来巨大的破坏作用、破坏影响,但是他们是乌合之众。环境性的群体性事件,1996年以来我们国家环境型的群体性事件一直保持在高发的态势,每一年增长率是29%。2011年重大事件比2010年同期增长120%,所以说公众群体性事件越来越多,2010年以来像镇海事件、天津的事件、大连的事件,各种各样的群体性事件,群众聚集反对低产能的产业在本地落户,希望产业标准升级,搞一些新兴产业,战略性产业。甚至还有集体行动,比如说厦门的PX事件,江苏的启东事件。2007年厦门的PX事件,当时反对PX项目在厦门市区落户,结果连续几个月市民不断的散步,通过散步的方式进行抗议,最终导致这个项目倒台,这个项目最终落在泉州,转到外地去了。比如说2010年江苏的启东事件,当时启东事件发生的时候我们很多市委市政府大楼都被冲击了,当时这个事情发生的时候最初的起因就是排污管道的修建问题,造纸厂修建,排污过程中可能会对当地老百姓的利益没有关注,导致老百姓起来抗争。最终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警车被砸,很多人受伤,市政府大楼被抢,整个项目停工,没有谁是真正的赢家,这是环境的集体行动。为什么环境性的上访、群体性事件,集体行动越来越多呢,一个最基本的原因就是很多项目它的层次很低,会带来很大的人身伤害,环境污染,所以老百姓反对了,经济发展方式已经导致我们老百姓觉得过去这种东西不能再搞了,但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型远远没有完成,很多地方仍然在搞,结果导致很多社会不稳定因素。这是第一个挑战。考验我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能力和实际的效果。(二)部分利益群体阻力巨大很多利益群体不愿意建设生态文明,就是生态文明建设到目前为止,很多人实际上是反对态度的。一部分发达地区环境污染差不多了,经济发展起来了,这时候对他来说搞生态环境保护可以,但是对于一些欠发达地区来说,说山清水秀的,生态环境保护的本来就比较好,我现在就是穷,经济不发达,管他是什么项目,这个项目可以引进来是最重要的,至于引进什么项目再说,我没有挑选的余地,现在重点不是生态文明建设,我现在重点是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