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突发性核事故与辐射事故应急预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有效防范突发性核事故与辐射事故,及时控制污染,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根据《襄城县第二人民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经医院研究,制定本预案。第二条本预案所称突发性核事故与辐射事故,是指突然发生的、造成或可能造成重大核与辐射污染,影响我院甚至全市、全省、全国经济社会稳定和政治安定局面的,有重大社会影响的紧急事件。本预案适用于在我院发生的所有突发性核事故与辐射事故。第三条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科学高效”的原则,依靠各级领导、专家、广大群众的力量,建立我院防范有力、指挥有序、机动灵活、协调一致的突发性核事故与辐射事故应急处置体系,规范突发性核事故与辐射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程序,妥善处理突发性核事故与辐射事故,消除或减轻污染危害。按照“分级管理、分级响应、条块结合”的原则,将医院的统一指挥、综合协调与各科室分工负责结合起来,根据突发性核事故与辐射事故的性质,由院务会研究决定启动应急预案。第四条任何科室和个人都有义务通过各种途径向突发性核事故与辐射事故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报告突发性核事故与辐射事故。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第五条医院成立突发性核事故与辐射事故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应急指挥部),负责重大、特大突发性核事故与辐射事故应急工作。具体组成如下:总指挥:副总指挥:成员:工作职责:(一)研究部署全院突发性核事故与辐射事故应急工作,制定和组织实施医院突发性核事故与辐射事故应急预案;(二)负责组织、协调和指挥全院重大和特大突发性核事故与辐射事故应急处置工作;(三)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医院突发性核事故与辐射事故相关情况;(四)统一对外发布医院突发性核事故与辐射事故有关信息;(五)配合上级相关主管部门做好调查处理工作。第六条应急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医务部。具体组成如下:主任:副主任:成员:秘书:工作职责:(一)制定和修订医院突发性核事故与辐射事故应急预案。(二)接到启动本预案紧急通知后,迅速组织相关科室具体实施。(三)督导检查各科室全面、有序地落实应急指挥部安排部署的各项工作。(四)负责报送突发性核事故与辐射事故处置工作中的各类信息,并写出全面详细的总结报告。(五)及时收集、分析总结省内、外突发性核事故与辐射事故应急处置的信息资料,不断完善本预案。(六)定期向有关主管部门汇报医院突发性核事故与辐射事故应急救援相关信息,及时上报重大变更事项。第七条相关科室工作职责各相关科室应配备必要的现场应急和工程抢险装备(如铅衣、铅帽、铅围脖、铅手套等)并造册登记,严格落实突发性核事故与辐射事故信息报告制度,设信息报告员,收集突发性核事故与辐射事故信息并即时上报,各科室应急救护人员统一服从应急指挥部的调用命令。总务部、保卫部负责应急交通保障工作,为应急工作提供快速、高效、顺畅的道路设施、设备、运行秩序等交通保障。根据工作需要,报应急指挥部同意后组织应急救援“绿色通道”;道路设施受损时应迅速组织有关部门和专业队伍进行抢修,确保交通顺畅。医务部、医疗质量管理办公室、门诊部负责建立包括医疗救治资源分布、救治能力等的医疗动态数据库,负责人员的联系和安排,组织急救车辆、医疗器械和医务人员;根据“分级救治”原则,按照现场抢救、院前急救、专科医护的不同环节和需要组织实施救护;负责应急工作中救护保障的组织实施。医院感染管理科做好疾病控制和事故现场的卫生防疫工作,及时向现场指挥部报告人员伤亡、抢救和防疫等情况,必要时负责向上级部门或其他医疗机构求助。保卫部负责制定事故状态下维持治安秩序的各种措施,包括人员集结、布置方案、值勤方式和行动措施等,并组织实施;加强对重点科室、重点人群的保护,配合公安机关严厉打击各种破坏活动。总务部、设备部、药学部负责必需的物资、器械和药品等的储存、调拨和紧急供应工作。建立健全应急救援物资储存、调拨和紧急配送系统,确保应急救援物资的应急供应;加强储备物资管理,防止储备物资被盗用、挪用、流散和失效,并及时补充和更新;总务部负责联络水电等管理部门做好事第三章预测与预警第八条突发性核事故与辐射事故应急工作坚持“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方针,并按照“分级负责、条块结合、逐级上报”的原则报送。第九条各相关科室负责人负责本科室的放射性污染防治工作,要配备必要的应急设备,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预防可能导致放射性污染的各类事故的发生,避免放射性污染危害,及时消除突发性核事故与辐射事故的隐患。第十条按照突发性核事故与辐射事故严重性和紧急程度,分为一般(Ⅳ级)、较重(Ⅲ级)、重大(Ⅱ级)、特大(Ⅰ级)四级预警,分别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标示。一般(Ⅳ级)预警:事故后果局限在单一房间、实验室或其他建筑物内,丢失、被盗、失控4类、5类放射源。较重(Ⅲ级)预警:事故后果局限在设施的边界之内,丢失、被盗、失控3类放射源或人员受超过年剂量限值的照射。重大(Ⅱ级)预警:事故可能在设施边界之外产生明显影响,丢失、被盗、失控2类放射源或导致1人以上急性重度放射病或局部器官残疾(含截肢等)或10人以上急性轻度放射病。特大(Ⅰ级)预警:事故可能产生国际原子能机构《及早通报核事故公约》中定义的越界影响,丢失、被盗、失控1类放射源或导致1人死亡或10人以上急性重度放射病。第十一条当突发性核事故与辐射事故已经发生,但尚未达到一般(Ⅳ级)预警标准时,医院预警;当达到一般(Ⅳ级)预警标准时,医院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向卫生厅、环保局、公安局报告;当超过一般(Ⅳ级)预警标准时,尚未达到较重(Ⅲ级)预警标准时,医院向卫生厅、环保局、公安局预警并立即上报;当达到较重(Ⅲ级)预警标准时,医院立即启动本院突发性核事故与辐射事故应急预案,并向卫生厅、环保局、公安局报告;当超过较重(Ⅲ级)以上预警标准时,医院立即启动和组织实施襄城县第二人民医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并立即上报卫生厅、环保局、公安局。第十二条在院内发生的突发性核事故与辐射事故,如涉及或影响到医院以外的地区,医院将相关情况及时通报有关行政部门并做好协调工作,如有港、澳、台或外籍人员伤亡等情况时,医院按规定上报省政府和有关部门。第四章应急响应第十三条迅速报告。一旦发现突发性核事故与辐射事故,知情科室和个人要立即向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正常工作日)或医院总值班(夜间及节假日期间)报告。第十四条快速出击。应急指挥部立即召集紧急会议研究部署应急工作,并迅速赶赴现场,成立现场指挥部,组织成立应急救援队伍,指挥协调应急工作。第十五条指挥有序,明确分工,快速有效,全面开展应急工作。现场指挥部根据污染事故的实情及上级领导的指示,组织、指挥参与应急工作科室相互协调配合,控制污染事态。对各科室工作做出明确分工,做好人员疏散和安置工作,安抚民心,稳定局面,尽快消除污染危害。防止污染事突发性核事故与辐射事故处置程序为:(一)控制现场:初步确定污染性质和控制范围,划定警戒范围,迅速布控现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现场指挥部(二)现场调查:应急指挥办公室按照现场指挥部的安排部署,迅速展开监测布点和摄像、拍照等调查取证工作,确定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污染物种类、性质、数量,已造成的污染范围、影响程度及事发地地理概况等情况。(三)情况上报:现场指挥部负责人按照1小时速报、24小时确报的要求,及时向卫生厅、环保局、公安局报告已掌握的重要情况。(四)污染处置:根据调查取证和现场监测结果,结合专家组意见,现场指挥部确定事故影响范围内的污染物处置方案,(五)污染警戒区域划定及应急状态的终止:现场指挥部经上级有关部门批准后,宣布终止应急状态。并写出应急处置工作的详细书面报告,报卫生厅、环保局、公安局。(六)信息发布:现场指挥部组织专家拟写并汇报上级有关部门,经批准后发布。(七)污染跟踪:应急指挥部结合现场指挥部和专家组意见确定污染事件可能长期存在的潜在或间接危害及社会影响,对污染危害实施跟踪调查、监测,第五章后期处置第十六条奖惩:对在突发性核事故与辐射事故应急工作中各个环节有突出贡献的工作人员给予物质或精神奖励;对应急工作中出现过失行为及应急工作中畏缩不前的工作人员,视其情节轻重分别给予处分,对犯有严重过失,造成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要移送有关部门依法追究法律责任。第十七条事故责任处理:在开展突发性核事故与辐射事故应急工作的同时,应急指挥部协助配合卫生厅、环保局、公安局对事故责任人进行调查。第十八条应急工作结束后,应急指挥部要根据具体情况的要求,迅速采取措施,尽快恢复正常的工作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