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摘要]职业技术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业化和生产社会化、现代化的重要支柱,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职业教育的内涵提升,与西方职业教育的对比研究,明确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对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趋势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院级课题,课题名称:近现代中西方职业教育发展历程与中国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研究,课题编号:YK08-02-14作者简介:王亚峰(1968.1-),男,汉,江苏武进,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党总支书记,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业化和生产社会化、现代化的重要支柱,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在推动社会发展、技术创新、劳动力素质提升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总结中西方职业教育发展历程,研究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对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具有指导意义。(一)社会对职业教育缺乏普遍认知和公平待遇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转型的需要,国家一直强调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并且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逐年递增,但职业教育在中国教育发展历程中毕竟年限较短,社会上,包括教育系统内对其了解不多,重视不够。目前职业教育虽然学生规模已经很大,但总体上仍处于弱势群体,职业教育的学生长期以来被看作是考不上高中和大学的低等生,这必然影响职业学校学生的就业率、就业质量和就业信心,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支持也远不如对高等教育的支持力度,职业教育迫切需要关心和扶持。(二)职业教育投入机制单一,资金瓶颈严重职业教育虽属于一种“准公共品”,但长期以来主要依靠当地政府的投入和学校自主筹资,国家和社会团体对其支持力度不大,职业院校资金的匮乏是限制和约束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大部分职业院校存在发展资金不足、教学设备较差、学生家庭承担成本较高等问题,这一方面导致了“学校办学条件差教师和学生素质难以提高学生就业难学校招生情况不理想学校资金不足”的恶性循环;另一方面也阻碍了职业教育的推广与发展。(三)管理模式落后,缺乏适应职业教育的教学形式和评价体系职业教育的管理模式主要沿袭计划经济体制下行政下达招生计划方式,教育培训方式和专业设置的灵活性远不能适应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学生在能力方面受到的培训和社会实践明显不足。同时,当前职业院校考核教师的方式落后,与普通院校的评价体系没有差别,符合职教人才培养模式转型的教师评价机制远未形成,这不符合职业院校操作性强的特点,削弱了职业教育的生机和活力。改革落后的教育管理模式,建立适应职业教育的教学形式和评价体系,已势在必行。(四)职业教育就业服务体系不健全职业教育的最直接目的是及时向社会输送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良好的就业服务是激发人们参加职业教育热情的“催化剂”。目前就业服务还不到位,教育和就业相脱节,由一种就业服务关系沦为经济利益关系,或者更多的精力关注教育过程,对就业服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形成统筹协调的就业网络和管理机构,没有制定学生就业后的跟踪服务。职业教育就业服务体系不健全,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就业发展,而且也制约着职业教育本身的拓展和建设。(一)人才培养方案必将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与学习,为终身学习奠定理论基础知识经济时代是职业和岗位变动更加频繁的时代。许多传统的职业在社会上消失,同时新的职业不断涌现,促使大量的劳动者从没落的生产领域转移到新兴的生产领域,因而吸收新知识和学习新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生产队从业人员的客观要求。职业技术教育是终身教育体系的一个内在组成部分,随着技术的发展,无论各国的发展状况如何,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都要朝终身化的方向发展。终身教育思想突破了原来狭义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在时空上的限制。在时间上,强调职业技术教育贯穿人的一生,为个人的整个职业生涯提供帮助;在空间上,强调利用各种场所、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开展教育和培训。正是基于此,高等职业院校应该教给学生什么?是值得教育界深刻反思的。技能教育与基础理论教育的比重如何安排?较多高职院校忽视基础理论,与中等职业教育没有形成明确的区分。而在信息化的今天,新技术层出不穷,世界职业教育已经提出宽基础的概念,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应该更加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社职业素养、社会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二)高等职业教育应重视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近年来,在职业教育中发展关键能力的问题已引起了世界范围的关注。英、美、德、加拿大等国都相继提出要把培养关键能力作为今后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在国际上,关键能力也被称为核心能力或普通能力。在职教领域,关键能力是指对劳动者从事任何一种职业都必不可少的跨职业的基本能力。一个人如果具备了关键能力,就容易适应职业变动和劳动变换,适应千变万化的劳动力市场需求。纵观中西方职业教育的发展,高职学生的关键能力包括:诚信品质、发展潜力、学习能力、团队精神、融合程度、创新精神。这些关键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比专业技能显得更为重要,可以使劳动者适应以下三方面的变化:首先是适应工作组织的变化;其次是适应职业结构的变化;最后是适应未来预见到的市场需求的变化。(三)重视学生的创业教育随着就业压力的日益加大,解决劳动力特别是学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各国的当务之急。随着技术的进步,固定的工资形式的就业岗位呈现减少趋势,因此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当学生具备了这种能力,就能从被动的求职者变为主动的创业者,从毕业后寻找工作转为自己创造就业机会。在我国高等职业的人才培养中,应把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创业能力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使它成为人才培养计划的有机组成部分。(四)校企合作将向深层次发展,企业将为学校提供人才培养的要求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既能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又能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的人才,是高职院校与企业双赢的模式之一。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教学与生产的结合,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双向介入、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是实现高职教育及企业管理现代化、促进生产力发展、加快企业自有人才的学历教育,使教育与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校企合作是办好高职教育、促进合作企业活力,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为高职教育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校企合作,可实现学校和企业的双向互补,实现学校和企业的物质与智力资源的共享,融合职业教育理念,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搭建职业教育的新平台,在人才供求关系上完成了学校和企业的良好对接、相互渗透,促进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交融。教育部门、产业部门、就业部门之间的密切合作已成为各国职业技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保证。一、前我国职业教育中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二、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参考文献[1]王亚峰。重视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J]群众,2007(10)[2]姜大源。论世界职业教育发展的主体脉络[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