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特殊教育发展的趋势、特点和启示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丁勇一、从人道型向权利型转化,特殊教育普及运动方兴未艾1、特殊教育发展从人道型向权利型转化早期的特殊教育——慈善人道型教育:有钱人或正常人对残疾人的一种施舍和福利特殊教育是人的一种平等的基本权利1948年的《世界人权宣言》明确宣示人人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当代特殊教育被认为是一种以法制保障受教育权的权益型教育。2、20世纪90年代,在世界范围兴起了全民教育运动。“世界全民教育大会”全民教育世界会议讨论通过了《世界全民教育宣言》及其指南《满足基本学习需要的行动纲领》世界全民教育宣言:满足基本学习需要建议:阅读赵中建编《教育的使命--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宣言和行动纲领》2008年11月,举行的第48界国际教育大会的主题是“全纳教育:未来之路”,提出“全民教育全纳化”,要解决全民受教育的问题。3、21世纪头20年,普及特殊教育九年义务教育仍然是中国特殊教育发展的主题和趋势(其实也是世界特殊教育发展的主题)世界特殊教育的最新统计数字是,在发展中国家有7500万儿童不能入小学,其中,超过半数是女童,残疾儿童比例占1/3,全球约有7.74亿的成年人不具备读写技能。二、从隔离走向融合,特殊教育安置模式多样化1、从隔离教育走向融合教育,是世界经济、社会发展全球化、一体化和多样化的必然要求,是特殊教育发展的必然规律和内在逻辑。(1)从隔离走向融合是人类社会“大同”发展和多样化发展的必然要求。(2)从隔离走向融合是特殊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必然趋势。走向融合是特殊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现代意义上的特殊教育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隔离教育阶段一体化教育阶段融合教育阶段。建议:阅读方俊民翻译的《今日学校中的特殊教育》上卷和张富娟等编著的《特殊教育史》隔离教育(segregatededucation)阶段隔离教育:将残疾学生安置在专门建立的特殊学校中,学生受到适合其特点的照顾,但活动范围有较大的局限性,与健全学生以及社会的交往较少。一体化教育(integrationeducation)阶段一体化教育:主张把残疾学生放在普通学校中进行教育,形式有多种,始于60—70年代。正常化(纳吉):主张改革封闭的隔离教育方式,将受教育者安置到正常社会环境中学习和生活,使其能够适应社会生活。最少限制环境(德诺的“瀑布理论”)九十年代开始,提出融合(全纳)教育思想一体化教育回归主流:主要内容集中反映在德诺的“瀑布理论”(最少限制环境原则)里。其核心就是要让特殊儿童尽可能与没有残疾的正常儿童一起生活、学习,即使特殊儿童接触正常儿童与主流社会的限制减少到最低程度)最少限制理论成为美国特殊教育立法的基本原则。融合教育(inclusiveeducation)阶段九十年代中期在西班牙萨拉曼卡市召开世界特殊教育需要大会,发表了著名的《萨拉曼卡宣言》,这个《宣言》是特殊教育发展史上一个里程碑,标志着走向融合是“21世纪世界教育的发展趋势”。特殊教育理念正从“缺陷”、“残疾”(人)教育概念向“特殊需要”教育概念、再到“参与障碍和学习障碍”概念发生重大而深刻的转变。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办的第48届国际教育大会,这次会议的主题为“全纳教育:未来之路”。融合教育《宣言》提出了融合教育的理念和原则及行动纲领。归纳起来,有这样几个要点:(1)融合教育的价值取向:教育公平,有教无类。(2)融合教育的本质特征:增加学生的参与,积极消除排斥,促进参与与融合。(3)融合教育的要义是以人为本,尊重学生多样化需求。(4)融合教育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融合教育伴随教育从隔离走向融合,特殊教育理念也正从“缺陷”、“残疾”(人)概念向“特殊需要”儿童概念发生重大而深刻的转变。2、在走向融合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特殊教育安置方式——隔离教育、一体化教育和融合教育呈现交叉、渗透、多样化并存的发展格局。3、融合视野下中国特殊教育的未来发展。(1)三种特殊教育安置方式(特殊教育学校、特殊教育班和随班就读)并存局面仍将在我国长期存在,甚至特殊教育学校仍将是我国普及残障儿童、少年九年义务教育的主体(或“骨干”),如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将在中西部实施“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工程”,拟建1400所左右的特殊教育学校等。(2)走向融合:随班就读——中国的原创性实践与理论探索——随班就读完全是“中国制造”的、具有原创性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随班就读未来发展方向和重点。加强随班就读支持体系建设,提高随班就读质量。__融合发展背景下的特校功能转型问题.1、特殊教育发展出现一些新的进展,特殊教育体系日趋完善。(1)重视残疾儿童的早期干预和早期教育。奥地利生物学家劳伦兹的“动物印刻”研究启示我们,早期教育,事半功倍。三、从一次性教育向终身教育制度转型,特殊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lifelongeducation)这一术语自1965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持召开的成人教育促进国际会议期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局局长法国的保罗•朗格朗(ParlLengrand)正式提出。终身教育制度和学习性社会的提出:当代知识经济、信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2)重视职业教育。(3)重视高中后教育的发展,特别是加强成人教育和职后教育及劳动就业一体化体系的建设(4)重视与家庭教育、社区工作的的整合和支持服务体系的建设。2、终身教育视野下我国特殊教育制度体系建构的若干思考。我国未来十年特殊教育制度建设目标是:建构与我国建设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体系相适应的终身特殊教育体系。(1)加快学前教育的发展。(2)加快以职业技术教育为主的高中阶段教育发展,重视残疾人创业教育。(3)加快高等特殊教育的发展.4)加快残疾人职前教育、职后教育一体化体系的建设,主要是大力发展残疾人成人教育、职后培训和劳动就业,解决制度体系中各类教育的沟通与衔接等。(5)加快家庭和社区、学校教育一体化体系的建设。四、从医学模式向关注整体性的组织文化和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社会生态教育模式转变;素质教育成为特殊教育发展方向1、在特殊教育目的观上,从过去的(或者说是传统的特殊教育)医学模式向关注整体性的组织文化和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社会生态学、教育模式转变;从偏重缺陷补偿向缺陷补偿与潜能开发相统一转变.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提高特殊教育质量,首要之举是转变教育观念,真正在思想上确立素质教育的观念,实现教育目的观上的”四个转变”和“四个统一”。①从工具理性观向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观转变;从缺陷补偿向缺陷补偿与潜能开发相统一转变.②从偏重残疾学生一技之长的培养向注重全面发展与一技之长的统一转变。③从注重让残疾学生学会生存向注重学会生存、学会学习与学会关心、学会合作的统一转变。④从身心偏离向身心发展的统一转变。2、在特殊教育课程改革上,以素质教育为取向推进课程改革。强调以人为本,以素质教育为取向推进课程改革,已成为当代特殊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价值诉求。3、在特殊教育教学改革上,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合适教育(AppropriateEducation)理念,推进个别化教育(IndividualizedEducationProgram,简称IEP)(特殊教育教学的本质和灵魂)、合作教学等教学改革。4、在特殊教育评价改革上,推进课程、教学评价改革。如发展性评估、多元评估方式,如实作评估,生态评估、功能评估、档案评估等。当然,重视特殊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以专业化引领和促进特殊教育教师队伍专业水平的提升,毫无疑义地成为世界各国提高特殊教育质量的根本之策。五、从传统教学方式向以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为主转变,特殊教育手段和方法正在发生根本性变革1、科学技术和科技辅具在特殊教育中的大量应用为改革特殊教育方式、促进残疾学生机能的康复、缺陷补偿和潜能开发提供了方便和条件。电子耳蜗2、重视脑科学研究和脑科学、生命科学、基因研究的最新进展,从神经系统及其机能、生化和基因等方面为人类更深刻认识障碍的机理、成因及教育和康复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斯佩里的裂脑实验和左右脑功能前苏联的鲁利亚的《神经心理学》3、促进课程与教学模式的改革六、特殊教育国际化进程日益加快,中国特色特殊教育发展道路愈走愈宽广1、“地球村”(详见前述)和“国际人”。2、国际化进程中多元文化融合、碰撞需要引起高度关注的民族精神(“把根留住”)和“中国人”的培养问题:民族性与国际性、民族传统文化与其他文化的对立统一关系。3、中国特殊教育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一方面在全球化与本土化的辩证把握中,坚定不移地探索中国特色特殊教育发展的路子,另一方面,中国特殊教育在“十七大”之后,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好发展机遇,因此,必将以自己独特而杰出的创造,为世界特殊教育的发展做出一个负责任大国应有的重要贡献。小资料:第四次全国特殊教育工作会议1、刘延东: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和实现“平等、参与、共享”目标。2、王新宪:建立残疾人教育服务体系:一是继续加强残疾儿童学前教育;二是加快推进特教学校建设;三是大力开展残疾人职业教育;四是加快发展高等特殊教育;五是认真抓好扫除残疾青壮年文盲工作;六是继续广泛开展扶残助学工作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