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一: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时期经济高考一轮通史复习资料大学生金工优秀实习报告心得范文实习是大学进入社会前理论与实际结合的最好的锻炼机会,也是大学生到从业者一个非常好的过度阶段,更是大学生培养自身工作能力的磨刀石,作为一名刚刚从学校毕业的大学生,能否在实习过程中掌握好实习内容,培养好工作能力,显的尤为重要。通过在铸造训练部的实习,作为一名大学生,第一感觉就是非常好奇,之前在书本上学的东西终于在现实中见到了。看到有很多东西是书上没写的,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体会得到。纸上谈兵只会让人走进误区,实践才是永远的老师。在铸造部,老师们教的非常认真,不停地在人群中穿梭,随时指正我们在操作中的错误,纠正手型,耐心的一遍遍的分析我们做的砂型的的优缺点。虽然时间只有短短的两天半,但是师傅们却是尽其最大的努力,在如此有限的时间里多教给我们一点东西,希望我们能真的有所收获,而不是空手而归。对此我们确实有些愧疚,因为我们的心理多少有一点借此机会好好放松一下的想法,并不是百分之百的投入。但是我们一定会摆正自己的心态,把更多的心思用在实习上,在这短短的一个月里真正学到有用的知识。金工实习是一门实践基础课,是机械类各专业学生学习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等课程必不【经济史研究应该注意问题】1.研究经济史,不独要研究经济制度,还要探索经济规律;2.研究经济史,不独要注重历史知识,还要具备经济知识;3.研究经济史,不独要研究生产关系,还要研究生产力;4.研究经济史,不仅要有原则,还要注重史实。参考文献:秦佩珩.目前经济史研究中存在的几个问题[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3年01期.一、考纲要求(一)古代中国的经济(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2)手工业的发展(3)商业的发展——《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必考内容解读:(1)先秦时期耕作方式由刀耕火种到石器锄耕再到铁犁牛耕演进;(2)先秦时期土地制度由奴隶制土地国有制向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转变;(3)先秦时期手工业的发展由官府主导逐渐到官营、民营和个体共同发展;(4)先秦时期商业的发展逐渐突破地域限制,商品交换频换。1.1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起源特征;1.2通过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变动和经济发展,理解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必然性。——《2017年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唯物史观:1.春秋战国生产力进步对生产关系的影响2.人民群众在科技进步方面的贡献3.春秋战国经济基础变化对上层建筑的影响◎时空观念:1.夏商周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演进2.春秋战国时期各区域经济发展概况◎史料实证:注重史料来源:如《礼记·王制》《考工记》《青铜铭文》《殷商卜辞》等经济发展的记录◎家国情怀:1.国家对民生的关注及其政策调整2.生产力进步促进人类整体生活水平提升历史解释二、考情分析1.先秦经济史考察题例2017年全国Ⅱ卷·24题2015年全国Ⅰ卷·24题2013年江苏卷历史12.先秦经济史考察角度(1)概念理解:小农经济的形成;耕作方式的演进;土地兼并的形式(2)纵横联系:纵向:把握春秋战国经济大变革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影响横向:经济发展与同时期政治、思想、军事、人才选拔等的联系三、基础梳理(一)先秦时期发达的农业1.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1)中国农业起源最早可追溯到距今一万年左右。中国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法是刀耕火种。(2)商周时期,出现了少量青铜农具。人们已经懂得开沟排水、除草培土、用杂草沤制肥料、治虫灭害。(3)西周时期,农作物有粟、稻、黍、稷、麦、桑、麻等,后世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人们的生活已从频繁迁徙开始走向定居。中国农业独立发展,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三、基础梳理(一)先秦时期发达的农业2.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1)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渐推广;(2)春秋战国时期,已经使用当时世界上先进的耕作方法垄作法;(3)著名水利工程有春秋时期芍坡(楚国),荷水邗沟(吴国);战国初期引漳十二渠(魏国)、战国后期的都江堰和郑国渠(秦国);(4)耕作组织方式从集体劳作到个体农耕,男耕女织,分工协作;(5)耕作方式经历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的演变。生产方式、耕作方法和水利工程三、基础梳理(一)先秦时期发达的农业3.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1)早期社会:村社共同体土地公有制;(2)商至西周:奴隶制土地国有制(井田制);(3)春秋战国: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形成(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自耕农土地所有制);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亩而彻,其实皆十一也……夫仁政必自经界始,经界不正,井地不均,谷禄不平;是故暴君污吏必慢其经界。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战国〕孟轲《孟子·滕文公上》【规律总结】1.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尺度,是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物质标志;(旧的工具被淘汰、新的工具诞生)2.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古代经济的发展中已得到充分体现;(新工具改进)3.中国历代王朝都十分重视农业基础建设,兴建公共水利工程,这体现古代中国国家统筹管理经济的重要职能;4.古代治理黄河,兴修水利,体现人类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能够通过正确、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来改造世界,为人类造福。5.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形成既有利于巩固统治、发展经济,又容易导致土地兼并。(二)先秦时期先进的手工业三、基础梳理1.官营手工业:(1)由官府经营,征调优秀工匠进行大作坊生产,不计成本,产品精美;(经营方式)(2)生产军需品及供官府、贵族消费的生活用品,与市场无关;(市场流向)(3)夏商周时期,形成“工商食官”制度,手工业由官府垄断;官营手工业长期占主导地位,明清时期其主导地位逐渐被私营手工业取代。(发展概况)中国古代手工业分为官营、民营、家庭手工业三种类型,特点:(二)先秦时期先进的手工业三、基础梳理3.家庭手工业:(1)由以纺织为主,为农户的家庭副业;(经营方式)(2)供自己消费和缴纳赋税的产品,剩余部分市场流通;(市场流向)(3)唐朝以前,家庭手工业是私营手工业的主要形式;唐宋以后,家庭手工业的商品化程度大大加深。(发展概况)2.民营手工业:(1)民间私人自主经营(经营方式);(2)供民间消费的产品,市场流通(市场流向);(3)春秋战国时,“工商食官”制度被打破,民营手工业出现;明中叶后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明朝中后期,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发展概况)。(二)先秦时期先进的手工业三、基础梳理1.矿冶业的发展:(1)夏商西周三代:夏商周三代被称为青铜时代。夏朝青铜器目前尚未发现,商周是青铜时代的繁盛时期。商朝青铜器由官府垄断,生产规模大,作坊集中在王都,产品供国王和贵族使用。西周青铜器产品趋向生活化,日用器具数量大;(2)春秋战国:铸铁柔化技术,是世界冶铁史上的一大成就,比欧洲早两千年以上;青铜铸造工艺有更新的创造,莲鹤方壶是春秋中期的珍品;那时的金银错技术和雕铸艺术,使青铜器更为精致美观。(二)先秦时期先进的手工业三、基础梳理2.纺织业发展:(1)先秦:西周时已出现斜纹提花织物和刺绣;(2)春秋战国时,纺织品纤维相当细密,如长沙楚墓出土的战国麻布残片。(1)先秦:商和西周遗址里出现了原始瓷器,这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一次飞跃。3.陶瓷业发展:(二)先秦时期先进的手工业三、基础梳理4.造船业发展:(1)先秦:夏朝时,船已作为水上交通工具;(1)先秦:甲骨文中有关于商周时期酿酒技术的记载。(2)春秋战国:山西的池盐、山东的海盐和四川的井盐都已开发;人们已能用曲造酒,是中国古代酿造技术的重要发明。5.煮盐业、酿酒业发展:(二)先秦时期先进的手工业三、基础梳理6.手工工艺专著:(1)战国时期——《考工记》:这部著作记述了齐国官营手工业各个工种的设计规范和制造工艺,不但在我国工程技术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在当时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规律总结】1.中国古代手工业产生早、门类齐、技术先进、品种丰富;3.中国古代手工业和农业、商业一起,构成了中国古代经济的整体,互相促进;2.中国古代手工业商周时期主要由政府主导经营,战国时期民营手工业逐步发展;4.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科技的进步,青铜礼器成为商周时期中国著名名牌。三、基础梳理(一)先秦时期的商业1.先秦商品经济的发展:(1)先秦:商民善于经商,后世将经商的人称为“商人”;(2)商朝以贝作为货币;商朝都城已成为繁华的商业都市;(3)春秋战国时期,商业发达,各地土特产品互相交流,在中原市场上可买到南方的象牙、北方的马、东方的鱼盐和西方的皮革;许多城市成为繁华的商业中心,如齐国临淄、赵国邯郸、楚国郢等。考点链接:区域经济交流反映政治统一趋势加强三、基础梳理(一)先秦时期的商业2.先秦货币的演变(1)先秦:商朝人善于经商,以贝为币;(2)战国时期,各国出现了铁钱,秦国使用圆形方孔钱,称半两钱(齐国使用刀形币,赵国使用铲形币,楚国使用蚁鼻形币)。考点链接:区域位置影响商贸发展3.重农抑商思想形成(1)先秦:“工商食官”制度下,商业发展缓慢;(2)战国:商鞅变法主张“重农抑商”政策。考点链接:各国变法与重农抑商政策【规律总结】1.传统的政治性城市逐渐向商业化城市发展,表明商品经济日趋活跃;2.农村人口不断走向城市,城市人口增多,城市规模扩大;3.商品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刺激了农业、手工业和城市的发展,另一方面又对自然经济起了破坏作用,同时也是对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的挑战;4.货币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演变。【学术链接】1.春秋时期,周王室及诸侯国国内市场的分布已具有一定规则;2.各国对商业发展都很重视,相继制定了有利于本国工商业发展的政策;3.跨国经商的大商人不断出现,诸侯会盟时屡次强调要保护商业交流;4.“工商食官”制度继续存在,私人商业逐渐得到发展;5.借贷在春秋时期已经盛行,但以救济性借贷为主;6.春秋时期商人的身份和社会地位较高,不少商人与各国的统治阶级联系密切。参考文献:朱红林.春秋时期商业发展的几个特点[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6期.——春秋商业发展的特点四、概念突破工商食官:1.含义:商周时期农村公社制度存在的前提下工商业的一种发展模式,同时也是国家对工商业的一种管理制度。这一时期的商人按照村社组织的形式存在,以家族为单位,主要为奴隶制国家及各级奴隶主贵族服务,这具有‘公’的性质,同时工商对自己的产品或者商品有一定程度的自由支配权,又具有“私”的特点。2.解析:(1)存在时间:殷虚卜辞反映殷代官府手工业相对成熟,西周更加完善,并持续封建社会始终。(2)主要特征:不垄断城市手工业,但在某些方面限制自由发展。原因:生产力水平低下,商品经济不发达。官府运用政权的力量,通过加强对乡村的控制集中相当数量的农业生产所提供的剩余量作为保证,如采矿、冶炼等需要集中相当多的劳动力、分工协作来进行生产的手工业作坊。因此限制手工业自由发展,但不限制其本身发展。四、概念突破规模宏大、管理优良、计划生产、规格统一、考核严格、技术先进、分工细密、服务贵族;某些手工业家族与政府联系密切;解释:西周时期的官府手工业生产仍然是以族为单位进行组织的,在周初的分封中,那些原来从属予殷王室的从工之族没有被拆散,《礼记·王制》记载,官府手工业产品“不粥于市”,但存在很多官府买进的现象。青铜铭文显示“礼器、兵器和生活奢侈品等都是通过上级对下级赏赐的方式转让到各级贵族手中”,体现出商品交换的现象。四、概念突破④春秋前期,官营手工业占很大比重;战国时期,民间个体手工业快速发展。解析:战国时期,政府设置‘食官之商’,这些人的职守主要是为官府了解市场行情和购买货物,城市中商业活动有一定繁荣,但是贵族统治者对所需物品讲求质量和成色,故需要到市场进行购买,购买之物为民间手工业产品。这种经常性的商业交换促使商业活动逐渐繁荣。四、概念突破参考文献:[1]曲英杰.‘工商食官’辨析[J].中国史研究,1985年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