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通论诗律一、诗体汉魏六朝诗一般称为古诗。汉魏六朝至唐代的诗歌,根据其有无格律,分为近体诗和古体诗。(一)古诗汉魏六朝诗一般称为古诗。包括汉魏乐府古辞、南北朝乐府民歌以及这一时期的文人诗作。特点是形式比较自由,不受格律束缚,不讲究平仄、对仗。五言诗、七言诗是汉朝产生的诗体。五言古诗简称五古,最早的成熟的五言诗是东汉末的《古诗十九首》。七言古诗简称七古,最早的七言诗是汉代《柏梁台诗》。杂言古诗有三七杂言、五七杂言、三五七杂言等句式,三五七言兼用者也算七古。(二)近体诗南朝齐梁时代,随着四声的发现,诗歌创作开始讲究平仄,当时“永明体”的特点就是讲究声韵格律。南北朝时期,骈体文讲究对仗。这些都对近体诗格律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近体诗萌芽于南朝齐梁时期,形成于初唐,成熟于中唐。近体诗或称今体诗、格律诗。(三)古体诗近体诗产生以后,唐代及后世诗人按照古诗写法创作的诗歌叫古体诗,又叫古风。近体诗和古体诗的区别:近体诗在句数、句式、平仄、押韵、对仗方面有严格的规定;古体诗既无句数的限制,也无固定的句式,更无平仄、韵律、对仗的严格约束。二、诗律(一)字句有定近体诗有绝句和律诗两种形式。绝句:四句一首。五言绝句(五绝):每句五字(古绝)。七言绝句(七绝):每句七字。分律绝和古绝。二、诗律(一)字句有定律诗:八句一首。五言律诗(五律):每句五字。七言律诗(七律):每句七字。长律/排律:超过八句,分五言长律或七言长律。二、诗律(一)字句有定律诗和绝句中,每两句称为一联。五律和七律各四联:首(起)联、颔(次)联、颈(三)联、尾(结)联。每联的第一句叫出句,第二句叫对句。(一)字句有定(五绝)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五律)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失,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二)押韵严格1、韵脚固定。近体诗偶句末字押韵,首句可入韵;古体诗一般也是隔句押韵。2、近体诗必须一韵到底,忌换韵或出韵(首句入韵可以用邻韵);古体诗押韵比近体诗宽,邻近的韵可以通押,还可以换韵。3、近体诗一般只押平声韵;古体诗可押平、仄声韵,仄声韵中区别上去入声韵。4、忌重韵。(二)押韵严格唐诗的韵部:隋·陆法言《切韵》193韵;北宋·陈彭年、丘雍《广韵》206韵;规定一些韵可以“同用”,即被规定“同用”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韵在押韵时可以当作一个韵来用。南宋·江北平水·刘渊《壬子新刊礼部韵略》,将同用的韵加以合并,成107韵;金·王文郁《平水新刊韵略》归并为106韵。后来作为近体诗押韵依据的“平水韵”即指此106韵,一般叫诗韵。(P1518-1520)平声字韵目表上平声七虞八齐十灰十二文下平声六麻七阳八庚九青十二侵十三覃十四盐十五咸(二)押韵严格近体诗的选韵宽韵:在一百零六韵中,有的韵包含字数很多,如平声的东、支、虞、真、先、阳、庚、尤等韵,称为宽韵;中韵;有的韵包含字数较多,如平声的冬、鱼、齐、灰、元、寒、萧、豪、歌、麻、侵等韵,称为中韵;窄韵:有的韵包含字数较少,如平声的微、文、删、青、蒸、覃、盐等韵,称为窄韵;险韵:还有的韵包含字数极少,如平声的江、佳、肴、咸等韵,称为险韵。(二)押韵严格近体诗的选韵写诗用宽韵,选择韵脚字的余地就大;用窄韵、险韵,选择的余地就小,甚至有选不出的危险。但是也有些诗人喜欢用窄韵、险韵,以造成奇特的效果。(二)押韵严格近体诗的和韵和限韵和韵:在写诗填词时,后人用前人的韵叫和韵。次韵:所用的韵脚字完全相同,先后次序也完全相同的叫次韵,又叫步韵。始于唐代白居易与元稹的互相唱和,至宋代比较兴盛。依韵:用原韵而不用原字的叫依韵。同韵:用原字原韵而次序不同的叫同韵。限韵:数人一起写诗填词时限定使用同一韵律的情况。可以限韵不限字,也可以限韵也限字。叠韵:如果用自己作过的诗词原韵再作一首或几首则称为叠韵,按一首或几首称为一叠或几叠。(三)平仄协调是近体诗最重要的格律因素。1、平仄沈约、周颙提出中古四声“平上去入”: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从中古音到近代北京音:平分阴阳,浊上归去,入派四声。中古四声和普通话四声的对应:中古四声普通话四声(消失的调类)平平声阴平阳平上声上声入声仄去声去声入声(三)平仄协调1、平仄注意辨别阴平、阳平中的入声字:P1682利用谐声偏旁各—格胳骼阁搁白—伯帛舶泊箔拍曷—喝揭竭偈碣羯利用方音鼻音韵母字不是入声字2、平仄的组合规则(1)间的规则(组句)一句之中,平仄要交替出现。基本节奏(音步)是双音节,所以两个字为一个平仄单位,节奏点在第二个音节,节奏点的平仄相反。平仄相间就是上两个字是平平,下两个字则为仄仄,反之亦然。但因近体诗是奇字句,必然孤一个字,这个孤字不能出现在句首,只能出现在句末或句中。一句中倒数第三个字的平仄应和最后一个字相反。近体诗的基本句式的推演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1)间的规则(组句)四种基本句式:五言:A.仄仄仄平平a.仄仄平平仄——仄起句B.平平仄仄平b.平平平仄仄——平起句七言即在五言的前面加上相反的平仄单位:A.平平仄仄仄平平a.平平仄仄平平仄B.仄仄平平仄仄平b.仄仄平平平仄仄(2)对的规则(组联):一联中,对句和出句的平仄必须对立。出句:A.仄仄仄平平,a.仄仄平平仄,B.平平仄仄平,b.平平平仄仄,对句:B.平平仄仄平。B.平平仄仄平。A.仄仄仄平平。A.仄仄仄平平。(3)粘的规则(组篇)下一联出句第二字的平仄应和上一联对句第二字相同。上联对句的平仄是:平平仄仄平。下联出句的平仄是:平平平仄仄,上联对句的平仄是:仄仄仄平平。下联出句的平仄是:仄仄平平仄,五言(七言)律诗的四种平仄格式:五言仄起式(七言平起式)首句不入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首句入韵:(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五言平起式(七言仄起式)首句不入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首句入韵:(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3、平仄的运用(1)避免失粘、失对。(2)“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七言近体诗的第一三五个字(五言为第一三个字)的平仄可以不拘,第二四六个字(五言为第二四个字)的平仄必须分明。3、平仄的运用(3)避免犯孤平就B.(仄仄)平平仄仄平而言,五言第一个字(七言第三个字)必须用平声。如果用了仄声字,那么除了句末押韵的平声字以外,全句就只有一个孤单的平声字,成为“(仄仄)仄平仄仄平”,这叫犯孤平。3、平仄的运用(4)避免三平调就A.(平平)仄仄仄平平而言,五言第三个字(七言第五个字)必须用仄声。如果用了平声字,全句成为“平平仄仄平平平”,句末连用三个平声字,这叫三平调。3、平仄的运用(5)讲究拗救违反平仄格律叫“拗”;违反平仄格律的句式叫“拗句”;“拗救”是对拗句的补救。拗而有救的诗句仍是合于格律的。A.本句自救①B型句的拗救(救孤平、一拗三救):B.(仄仄)平平仄仄平B.(仄仄)仄平平仄平恐惊天上人。仄平平仄平。杨柳郁青青,竹枝无限情。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②b型句的拗救(三拗四救、特种拗句):b.(仄仄)平平平仄仄b.(仄仄)平平仄平仄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借问瘟神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B.对句互救:一联(a,B)中的拗救①相同位置的对句互救(三拗三救、小拗):(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仄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②不同位置的对句互救(四拗三救):(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送客飞鸟外,城头楼最高。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平平仄仄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C.一字两救:对句(a)互救与救孤平(B)结合(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白玉一杯酒,绿杨三月时。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平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一生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仄平仄仄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四种句式各处平仄的宽严情况:b.(仄仄)平平平仄仄A.(平平)仄仄仄平平a.(平平)仄仄平平仄B.(仄仄)平平仄仄平确定一首格律诗的平仄格式的步骤:第一步:将首句转换成基本句式,看它属于四种基本平仄格式中的哪一种。第二步:在确定首句格式的基础上,按照相对、相黏的原则推出剩余各句所属的基本句式。第三步:确定诗中每一个字的平仄。第四步:拿诗中实际用字的平仄与基本句式进行比较,分析诗中是否有“一三五不论”和“拗救”一类的情况。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基本格式实际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戚戚满别情。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前年戍月支,城下没全师。蕃汉断消息,死生长别离。无人收废帐,归马识残旗。欲祭疑君在,天涯哭此时。张籍·没蕃故人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杜甫·月夜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四)讲求对仗1、基本要求:两个平行的句子,句法结构相同,字数相等,平仄相对,意思相关或相反。山从人面起,水傍马头生。两行灯下泪,一纸岭南书。独敲初夜磬,闲倚一枝藤。忌合掌:上下两句意思相同或相近2、对仗的宽严:分工对和宽对。工对就是不仅要求对仗的两句句法一致、相应位置上字词的性质一致,而且要求相应位置上字词的义类要一致。禾黍青山外,桑麻绿水边。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宽对就是在对仗的两句中某些地方不符合上述要求,尤其是在义类上不符合要求。王力《汉语诗律学》中将义类归纳为十一类二十八门,各门内的字对偶是最工的对偶,越类的对偶一般就是宽对。3、对仗的特殊类型:(1)借对:①借意:利用汉字一字多义的特点构成对仗。苜蓿随天马,葡萄逐汉臣。漫作潜夫论,虚传幼妇碑。饮子频通汗,怀君想报珠。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②借音:利用同音异义词构成对仗。根非生下土,叶不坠秋风。厨人具鸡黍,稚子摘杨梅。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