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单音词复音词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三节单音词、复音词•一、单音词•单音词指只有一个音节的词。•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一般来说,古书中一个字就是一个单音词。•现代汉语中复音词为主,而复音词中双音节词居多。•由单音词占多数逐步发展为以复音词(主要是双音词)为主,这是汉语词汇总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左传·僖公三十年》:“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一个国家)要越过另一个国家,在遥远的土地上开辟自己的边邑,您会懂得这是很难办到的。您何必灭掉郑国来扩大邻国的疆域呢?邻国的实力增强了,就等于贵国的势力削弱了。”古代汉语单音词的特点•(1)多义性•古代一个单音词往往兼有好几个义项。如“贰”,其常见义项有“副的、匹敌、辅佐、重复、不专一、两属、变异、‘二’的大写”等,其中多数义项现代汉语里都不用了。又如“兵”在《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中指兵器,在《战国策·赵策》“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中指军队,在《左传·隐公四年》“夫兵,犹火也”中指战争。在阅读古文时,这些词需要根据它在句中的作用和地位来确定它的意义。•(2)灵活性•古代汉语中单音词的用法相当灵活,这和单音词义项多、引申情况复杂以及古人表述特点、语境等原因密切相关。如《左传·隐公元年》“厚将得众”,《左传·僖公三十年》:“邻之厚,君之薄也”,这两个“厚”既不指东西的厚薄,也不指程度的深浅,而是指土地扩大,势力增强。这就是根据特定的语境产生的意义,它需要我们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分析、判断,寻求其合理的解释。•(3)能产性•单音词义项多,每一个义项都有可能与其他相关的单音词组成复音词,故其构词能力显得很强。如“中”,其义项多达数十个,常见者如“中等、中间、里面”等,仅由这几个义项与其他单音词构成的复音词就有数十个之多,如中人、中品、中才、中士、中足、中女、中户、中正、中古、中庸、中年、中心、中介、中央、中心、中流、夜中、居中、国中、城中、梦中、胸中、洞中、心中、意中、杯中、闺中、眼中,等等。二、复音词复音词指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音节的词。(一)复音的单纯词1.叠音词•叠音词是重叠两个相同音节而成的双音词。主要功能是摹拟声音,描绘状貌。•如:(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诗经·周南·关雎》)•(2)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兵车行》)•(3)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周南·桃夭》)2.联绵词•联绵词是由两个不同音节连缀在一起,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共同表示一个意义的词。•联绵词的特点:•(1)不可分割。•联绵词不能拆开来解释,不能按照书写它的单字的意义理解。•(2)写法不固定。根据联绵词两个音节在语音形式上的联系,可以有四种形式:•1.双声联绵词•双声:两个字的声母相同或相近。如:仿佛、流离、蜘蛛、玲珑。•2.叠韵联绵词•叠韵:两个字的韵相同或相近。如:蹉跎、仓皇、窈窕、逍遥。3.双声兼叠韵联绵词•如:辗转、缤纷(缤,帮母,真部;纷,並母,文部。)•4.非双声叠韵联绵词•如:扶摇、狼藉。•叠音词和联绵词都是单纯词,只有一个语素,必须以整体来理解。(二)复合词(包括复合式与附加式两大类)•(1)陈述式。前一词根表示被陈述的事物,后一词根是陈述前一词根的。例如:•霜降、地震、日食、口吃、民主。•(2)修饰式。前一词根修饰、限制后一词根,以后一词根的意义为主。例如:•中国、百姓、天子、国君、兵法。•(3)支配式。前一词根表示动作、行为,后一词根表示动作、行为所支配的对象。例如:•拾遗、摄政、执事、败绩、知府。•(4)补充式。后一词根补充说明前一词根,以前一词根的意义为主。例如:•束缚、匡正、平定、扰乱、击破。•(5)并列式。由两个意义相同、相近、相关或相反的词根并列组合而成。具体可分为三类:•一类是同义复词,如焚烧、问遗、逃亡、珍宝、技巧、疾病、断绝、罪过、声音、膏腴之类。这类合成词,两个词根的意义相同或相近,可以互相说明。例如“技,巧也”,“巧,技也”。•(1)而率偏师,以修封疆。(《左传·成公三年》)•(2)不忘恭敬,民之主也。(《左传·宣公二年》)•(3)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公冶长》)•(4)齐王闻之,君臣恐惧。(《战国策·齐策》)•(5)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李斯《谏逐客书》)•(6)是仆终已不得舒愤懑以晓左右。(司马迁《报任安书》)•(7)若仆大质已亏缺矣。(司马迁《报任安书》)•(8)意甚愠怒。(《史记·李将军列传》)•(9)数通使相窥观。(《汉书·苏武传》)•(10)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诸葛亮《出师表》)•二类是偏义复词。所谓偏义复词,是说一个复合词由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语素构成,但整个复合词的意思只取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另一个语素只是作为陪衬。例如“国家”偏指“国”,而“家”不表义。•(1)休祲: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唐且不辱使命》)•“休”是吉兆,“祲”是凶兆,偏用“祲”义。(2)异同: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异同,偏用“异”,而“同”陪衬。•(3)寒暑:无羽毛以御寒暑。(《列子·杨朱》)“寒暑”指寒冷,偏用“寒”义。•以上是由相反语素构成。•(4)车马:大夫不得造车马。(《礼记·玉藻》)•(5)耳目:快耳目者,真秦声也。(李斯《谏逐客书》)•以上由相关语素构成。•(6)润之以风雨。(《易·系辞》)•(7)大夫不得造车马。(《礼记·玉藻篇》)•(8)孰云察余之善恶。(《楚辞·离骚》)•(9)昔文襄之霸也,其务不烦诸侯,令诸侯三岁而聘。(《左传·襄公三年》)•(10)郑,伯男也。(《左传·昭公十三年》)•(11)禹稷当平世,三过其门而不入。(《孟子·离娄下》)•(12)多人,不能无生得失。(《史记·刺客列传》)•(13)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诸葛亮《出师表》)•(14)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15)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白头吟》)•三类是变义复词。•如口舌、方圆、骨肉、眉目、尺寸、风浪、笔墨、反正、矛盾、始终之类。这类合成词,是由两个具体意义不同而义类相同的词根组成。两个词根结合之后产生新的意义,而不是两个词根意义的简单相加。•“骨”与“肉”的具体意义不同,但都是人体的一部分,属于同一义类,组合成新词“骨肉”之后,指“父母兄弟子女等亲人”。•《战国策·赵策》:“人主之子也,骨肉之亲也。”“寻”与“常”的具体意义不同,八尺为“寻”,倍寻为“常”,但它们都是古代的长度单位,属于同一义类,结合成新词“寻常”之后,就产生了“平常”义。如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1)今楚王春秋高矣,而君之封地不可不早定也。(《战国策·楚策》)•(2)韩,天下之咽喉。(《战国策·秦策》)•(3)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4)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5)上思股肱之美,乃图画其人于麒麟阁。(《汉书·苏武传》)•(6)然而自古文人,多陷轻薄。(《颜氏家训·文章》)•(7)尤善丹青,图写特妙。(《晋书·顾恺之传》)•(8)丹青著明誓,永世不相忘。(阮籍《咏怀诗》)•(9)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文天祥《正气歌》)三连用的单音词与复音词的辨析•连用的单音词与复音词的辨析,是指当两个音节连用时,这两个音节是两个单音词还是一个复合双音词。•(一)要注意分辨两个连用的音节是两个单音词还是一个双音词,不要把两个单音词误认为是一个双音词。•(二)要注意分辨两个连用的音节什么情况下是两个单音词,什么情况下是一个双音词。•(1)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战国策·齐策》)•(2)于是相如前进缶。(《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3)即使吏卒共抱大巫妪投之河中。(褚少孙《西门约诒邺》)•第一,可以从语音停顿的有无来区分。古代汉语里两个连用在一起的单音词之间有时可以有短暂的语音停顿。•第二,可以根据是否组合成为结构体来区分。结构体是指词与词之间按照一定关系组合起来的语言片断,通常叫句法结构。结构体包括若干结构成分和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古代汉语里两个连用在一起的单音词有时可以组合成一个结构体。•第三,可以根据结构成分和词的类属来区分。古代汉语两个连用在一起的单音词或是“实词+实词”,或是“实词+虚词”,或是“虚词+实词”,或是“虚词+虚词”。第四节同源词•(一)同源词是指一种语言内部由源词及其孳生词、或同一来源的若干个孳生词构成的词语类聚,这类词有源流相因或同出一源的族属关系,因而声音和意义多相同相近或相关。•例如:水缺为决,玉缺为玦,器缺为缺,门缺为阙。“决”、“玦”、“缺”、“阙”几个词都以“残缺”这一词义特点为中心,它们皆属月部,为叠韵,其中“决”、“玦”属见纽,“缺”、“阙”属溪纽,见溪为旁纽。由此可见它们是一组同源词。•同源词包含三个基本要素:•第一,声音相同相近。以先秦古音为依据。所谓“音同音近”,是指同源词的韵部、声母都相同或相近。如果只有韵部相同,而声母相差很远,如“共”与“同”,或者只有声母相同,而韵部相差很远,如“当”与“对”,就只能是同义词,而不能认为是同源词。•第二,词义相同、相关或相反相对。•1、词义相同:实同一词;同义词•2、相关:如:(1)凡藉物成事,所藉之物就是工具。例如:右,右手;佑,用右手帮助人。(2)对象。例如:鱼,鱼类;渔,捕鱼。(3)性质,作用。例如:卑,卑贱;婢,卑贱的妇女。(4)共性。例如:崖,山边;涯,水边。(5)特指。例如:献,进献;享,以祭品进献给神。(6)行为者,受事者。例如:沽,买卖;贾,买卖人。(7)抽象。例如:寤,睡醒;悟,觉醒。(8)因果。例如:知,知识;智,多知。(9)现象。例如:伏,趴倒;服,降服。(10)原料。例如:屋,用帷幄做成的住所;帷,帷幄。(11)比喻,委婉语。例如:趾,脚;址,地基,墙角。(12)形似。例如:井,水井;阱,陷阱。(13)数目。例如:四,数目;驷,一乘为驷,四马的集体。(14)色彩。例如:皓,白;缟,白缯。(15)使动。例如:入,进入;纳,使入。•3、相反或相对“美恶同辞”•《尔雅·释诂》:“治、肆、古,故也。肆、故,今也。”郭璞注:“肆既为故,又为今,今亦为故,故亦为今。此义相反而兼通者。”又:“徂、在,存也。”郭璞注:“以徂为存,犹以乱为治,以曩为曏,以故为今,此皆诂训义有反覆旁通,美恶不嫌同名。”(二)同源词产生的原因•汉语同源词的产生,缘于汉语(特别是上古汉语)语词的同源分化和孳衍。•同源分化是指由于语言的演变而造成的语词分化,即一个词发生音变而产生出另一个意义相同相近的新词。•同源孳衍是指由于词义的变化或者说某个语音形式所指称的实体发生转移而造成读音相同或相近的新词。第五节同义词与反义词•一同义词及其产生的途径•(一)同义词的涵义及其判定•同义词是指词汇中那些语音不同而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所谓同义,不是说这个词的所有意义和那个词的所有意义一定都相同,只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有一个相同的义位,它们就是同义词。广义的同义词包括等义词和近义词。•所谓等义词,即意义完全等同的词。例如:•(1)安能辛苦今日之甲,利益后世之乙乎?(《颜氏家训·归心》)•(2)慈兄鞠养,苦辛备至。(《颜氏家训·序致》)•(3)吾家世文章,甚为典正,不从流俗。(《颜氏家训·文章》)•(4)时俗如此,安能独违?(《颜氏家训·文章》)•例(1)中的“辛苦”与例(2)中的“苦辛”,为等义词,这是变换两个语素的位置而形成的等义词。例(3)中的“流俗”与例(4)中的“时俗”,为等义词,这是更换其中的一个语素而形成的等义词。等义词以这两类居多。•狭义的同义词不是两个词的意义完全等同,而只是所表达的概念(即理性意义)的相同,而在补充意义(即隐含意义)、风格特征、感情色彩、搭配关系等方面却不一定相同。例如:•“领”、“颈、“项”都表示“脖子”,这是其“义同”的方面。但三者又有微别:“领”是“脖子”的通称。《孟子·梁惠王上》:“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项”是脖子的后部。《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案灌夫项,令谢。”“颈”是

1 / 3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