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古代汉语 音韵学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音韵学第一章音韵学概述第二章中古音第三章上古音第四章近古音第一章音韵学概述音韵学是研究汉语语音各个时期的声、韵、调系统及其发展规律的。古代音韵,大体可分为上古(先秦两汉)、中古(魏晋至唐宋)、近古(元明清)三个时期。第一章音韵学概述上古音以先秦两汉韵文、谐声字、重文、异文、假借、古书注音、声训等为研究材料;中古音主要以隋陆法言《切韵》(宋《广韵》的前身)为研究材料;近古音以元周德清《中原音韵》等韵书为研究材料。第二章中古音第一节《广韵》简介第二节中古音声类第三节中古音韵类第四节中古音声调第一节《广韵》简介曹魏李登《声类》10卷(佚)—吕静《韵集》5卷(佚)——隋陆法言《切韵》5卷(601)(残)——唐孙愐《唐韵》(751)(佚)—李舟《切韵》10卷(佚)——宋陈彭年《广韵》(1008)—宋丁度《集韵》10卷(1039)——金韩道昭《五音集韵》15卷——元熊忠《古今韵会举要》30卷——元周德清《中原音韵》2卷(1324)第一节《广韵》简介研究古代音韵多从中古音入手,这是因为,除中古音自身有其承上启下的性质外,这个时期有一部声、韵、调体系完整的《广韵》。凭借它上推上古音,下推近古音,都是较为方便的。第一节《广韵》简介《广韵》全称《大宋重修广韵》,凡5卷,宋真宗赵恒大中祥符元年(1008)陈彭年、邱雍等奉诏编修。书名系增广、丰富《切韵》、《唐韵》等韵书之意。全书正文共收字26194个。《广韵》是我国现存最早又较完备的一部韵书,反映了中古的语音系统。第一节《广韵》简介编排体例:第一,先按平、上、去、入四声分为五卷。第二,每个声调下再分韵。一个韵选一个代表字作为本韵的名称,叫韵目。如东韵即以“东”为韵目。上平28韵,下平29韵,上声55韵,去声60韵,入声34韵,共206韵。第三,每一韵中以声纽的不同再分若干小韵。如东韵“同”小韵中有同、仝、童、僮、铜等45个同音字。第二节中古音声类1、基本概念:字母:指称声母的代表字就是字母。如表示舌头清音用“端”。相传唐五代守温和尚发明了三十字母。五音、七音:把声母按发音部位分为“唇、舌、齿、牙、喉”五类,即是“五音”。在五音的基础上,再分出“半舌”(来纽),和“半齿”(日纽),共是七类,就是“七音”。第二节中古音声类清、浊:分析声母发音方法的术语。发音时声带不颤动是清音,其中不送气是全清(如端t),送气是次清(如透t‘)。声带颤动是浊音,其中又分成全浊(如定d),次浊(如泥n)。全浊声母在现代普通话中丧失,在一些方言中保存。第二节中古音声类反切:用两个汉字拼合成另一个汉字读音的注音方法。前一个字(反切上字)取其声母;后一个字(反切下字)取其韵母和声调。如:东,德红切;特,徒得切;佩,蒲昧切;鸟,都了切;肚,当古切;很,胡肯切。第二节中古音声类2、中古三十六字母:唇音:帮滂并明非敷奉微舌音:端透定泥知彻澄娘齿音:精心清从邪照审穿床禅牙音:见溪群疑喉音:影晓匣喻半舌音:来半齿音:日详见讲义表格第三节中古音韵类1.基本概念韵:韵腹和韵尾相同的字归在一起的部类。如206韵。每一个部类有一个代表字,即韵目(见上)。这种部类代表的韵母和韵类,也叫韵。如206个韵包含290个韵类。第三节中古音韵类韵摄:宋元等韵学家把韵腹相同相近、韵尾相同的韵归为一个大类,叫做韵摄。《四声等子》(佚名)归并韵书各韵为十六摄,即“通、江、止、遇、蟹、臻、山、效、果、假、宕、梗、曾、流、深、咸”。第三节中古音韵类呼:等韵学将主要元音或介音是u的韵,称为合口呼;其它的韵为开口呼。如寒韵是开口呼,桓韵是合口呼。等:根据韵腹的主要元音舌位的高低以及有无i介音等状况所分析的声音洪细类别。等韵图依韵和韵类的洪细分四等。如山摄:寒、山、灿、先分别为一、二、三、四等。第三节中古音韵类2、中古206韵详见讲义表格。第四节中古音声调声调,是指字音的高低、长短和升降。中古音系的声调,体现为四声和平仄。周舍答梁武帝萧衍“天子圣哲”暗合平、上、去、入四声。(《梁书·沈约传》)唐代处忠和尚《元和韵谱》:“平声哀而安,上声厉而举,去声清而远,入声急而促。”第三章上古音上古音指周、秦、汉的语音系统。汉代学者已经注意到古今语音差异。宋代学者如朱熹等多用“叶音”之说研究上古音。明陈第(154l一1617)“大破叶音之说”,为清代古音学奠下基石。第三章上古音清代是古韵研究的全盛时期:顾炎武(1613一1682)《音学五书》;江永(168l一1762)《古韵标准》;戴震(1723—1777)《声韵考》、《声类表》;段玉裁(1735一1815)《六书音韵表》;王念孙(1744—1832)《古韵谱》;江有诰(?一1851)《音学十书》;章太炎(1869—1936)《二十三部音准》;黄侃(1886—1935)《音略》。第一节上古音韵部王力定为30部(详见讲义表格)阴声韵:指无韵尾或以元音[-u][-i]收尾的韵,戈果过韵和脂旨至韵。阳声韵:指以鼻音[-n][-N][-m]收尾的韵,如真轸震韵、东董送韵。入声韵:指以塞音[-p][-t][-k]收尾的韵,如缉韵、质韵和屋韵。第一节上古音韵部阴阳对转: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可以依照一定的条件和规律互相转化。对转的大前提是彼此的主要元音相同,只是或失落、或增加、或改变韵尾。如寺,之韵;特,职韵;等,蒸韵。旁转: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各自内部也可以互相转化。旁转的大前提是彼此的主要元音相近,无韵尾,或韵尾相同。如偪,职韵;迫,铎韵,二字韵尾相同,主要元音相近,古音是相近的,其意义也相通。第二节上古音声类一、上古声类考订的材料主要依靠形声字、异文、声训、今字、重文、古人音读、现代汉语方言等资料比较推证。异文:伏羲、包牺、伏牺、伏戏、宓羲;逶迤、委蛇、威夷、委它、委迟;孟猪(古泽名)、望诸、明都、盟诸;匍匐、扶服、扶伏、蒲伏。第二节上古音声类一、上古声类考订的材料主要依靠形声字、异文、声训、今字、重文、古人音读、现代汉语方言等资料比较推证。声训:法,逼也。男,任也。房,旁也,在堂两旁也。(《释名》)马,怒也,武也。(《说文》)第二节上古音声类二、上古声母考订的几个主要结论(1)古无轻唇音(钱大昕)如“伏羲”即“庖羲”,“扶服”即“匍匐”,“附娄”即“部娄”,“汶山”即“岷山”等。(2)古无舌上音(钱大昕)中古舌上音“知彻澄娘”,上古都读舌头音“端透定泥”。如:直特但,都猪,队坠,兆桃,台治,涂除,汤畅等。(3)娘日二纽归泥说(章太炎《国故论衡》)男,任也。女,如也。诺若,涅日,溺弱,仁佞,仍乃。第二节上古音声类三、复辅音声母问题(1)谐声字剥/禄碌绿渌格阁胳骼/路赂辂變/孌孿巒欒惊景鲸倞/掠剠稤庞厐/拢聋陇鉴槛/蓝篮滥风枫/岚揀谏/練煉楝plkl今贪/庚唐/丙更/里埋/兼廉/位立/使吏/命令/來麥jtktbgmljldl第二节上古音声类三、复辅音声母问题(2)读若《说文》“棆读若屯”,“麗读若池”dl《释文》“羹旧音郎”kl(3)异读悝:苦回切,又良士切(《广韵》)(4)一物异名《尔雅》“不律谓之笔”pl《尔雅》“风曰飞廉”,又称孛缆、喷轮、毗蓝、焚轮等。朝鲜语“风”叫palam。第二节上古音声类三、复辅音声母问题(5)方言角为角落、旮旯。孔为窟窿。团为突栾。(6)亲属语言汉藏系诸语言:泰语“蓝”gram“烙”klak壮语“笠”glop彝语“风”brum纳西语“笔”曰“不律”第三节上古音声调顾炎武《音论》认为上古几乎没有声调差别。段玉裁《六书音均表》认为上古有平、上、入三声,但无去声,“去声备于魏晋”。王念孙《古韵谱》、江有浩《唐韵四声正》断定“古实有四声”,且古四声有严格区分。第三节上古音声调黄侃《音略》以为上古只有平、入二声。王力《汉语史稿》认为上古声调在分平、入两大类的前提下,平声又分长平(即中古平声)、短平(即中古上声);入声又分长入(中古已变去声)、短入(中古仍为入声)。

1 / 3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