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程导入考点解析:随着新课标的施行高考对考生语文素养、综合能力的考查逐渐深入。《考试大纲》要求“高考语文要求测试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应用和鉴赏评价五种能力”。“图文转换”题,就是对以上五种能力的综合考查。图文转换题表面是“看图说话”,实际上是一种综合性、技巧性强,具有创新特色的新题型。二.答题思路“图文转换”这个考点在初中教学任务中已经有所涉及。在此,给学生展示出该类型题目的答题思路,其目的有两个:1.帮助学生回忆初中所掌握的答题方法和内容;2.让学生在做练习时要知道具体操作的步骤和方法,树立规范操作的意识。Ⅰ.认真阅读题目要求,全面把握信息Ⅱ.仔细观察研读表格Ⅲ.规范表述回答三.讲练结合本环节旨在引领学生熟悉“表文转换”的题型和具体的操作步骤,以及掌握初步的解题方法。课题表文转换课型高考讲练复习课时第1课时教具多媒体教学目标知识点1.了解表文转换题型的特点;2.掌握表文转换题型的解题步骤和方法;3.通过表文转换练习提高个人的观察,分析综合以及表达能力;能力点1.通过表文练习提高个人的观察,分析综合能力。2.训练学生的规范答题以及简明概括、形象生动的表达能力。教育点通过练习提高个人的观察,分析综合以及表达能力重难点通过练习提高个人的观察,分析综合以及表达能力;1.阅读表格的题头,留意表格的注释2.阅读分析表格内容①遵循题目要求,有的放矢②做到简明连贯得体兼顾生动形象《表文转换》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1.阅读下面的问卷调查统计表,根据其中反映的情况,补充下面文段中空缺的内容(不得出现数字),使上下文语意连贯。(6分)调查显示,学生和市民对礼仪教育的认识有诸多相同之处。在是否希望开设礼仪教育课程的问题上,学生与市民中①_______________。在礼仪教育承担者的问题上,学生与市民中②_____________;同时,也都认为家庭、学校、社会三者之间,家庭是最重要的礼仪教育承担者,然后依次为学校和社会。但学生与市民的认识也存在差异,例如对礼仪教育的需求,③__________。答案示例:①多数人希望开设礼仪教育课程②多数人认为礼仪教育的责任应由家庭、社会、学校共同承担③学生比市民更加强烈【要点】1.引导学生仔细审题,注意题目中的关键信息和要求;①不得出现数字,②使上下文语意连贯;2.第①②两个问题学生能够通过对应图中数字信息得出结论,要注意答题的用语;3.第③问要引导学生挖掘图1中的隐含信息。四.学生随堂练习1.请简要概括下表所包含的主要信息,表述中不得出现具体数字。(6分)2015年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分类别同比涨跌幅(1)您希望开设礼仪教育的课程吗?A.非常希望B.希望C.不希望D.无所谓调查对象选项学生市民A19.08%11.90%B68.79%59.52%C5.20%5.95%D6.94%22.62%(2)您认为礼仪教育的承担者应该是(多项选择)A.家庭B.学校C.社会D.以上都是调查对象选项学生市民A20.23%22.62%B9.83%15.48%C8.67%13.10%D65.32%58.33%答案示例:①居民消费价格总体呈上涨趋势;②烟酒及用品价格上涨幅度最大,交通和通信价格呈现负增长。【要点】本题给学生展示的是“柱状图”。要求学生审题时抓住①“简要概括主要信息”,要有整体意识;②分析图表时要有数据对比意识;③善于挖掘图表中增长和下降的隐含信息;④培养学生的整体思维意识。2.有研究者对某城市职业女性的工作压力进行了调查统计。分析图表中的数据,写出一条结论,并合理分析某阶段职业女性工作压力增加的原因。(6分)答案示例[结论]该城市职业女性在40岁之前,工作压力大体上呈现增加的趋势;40岁之后,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加,工作压力不断减少。[原因]职业女性在40岁之前,工作压力大体上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主要是该年龄段的女性既要面对激烈的职场竞争,同时又要承担养育教育子女的职责。【要点】本题给学生展示的是“曲线图”。因为在数学学科的教学中学生已经掌握函数图像,所以学生对此图像并不陌生。但是还要给学生强调①题目中要求“分析原因”;②分析曲线图时不应仅仅看见数据的大小,可以依据函数图像来引导学生,要看到数据的变化以及趋势。3.柴静的纪录片《穹顶之下》播出后,引起各方强烈反响,一时间,各大微信公众号纷纷推送相关文章。搜狗搜索对一周热门微信文章进行了统计分析,各类文章内容占比如下图所示:请根据上图就该纪录片所产生的影响写两点结论。(6分)答案示例:(1)影响力大,引发的思考角度丰富,涉及面广。(2)引发的不仅仅是表面关注,还有对问题的深刻思考。(3)加深人们对雾霾的认识,进一步激发全民支持环保、防治雾霾的决心。(如有其他角度,言之成理亦可。)【要点】本题为“饼式图”。引导学生了解“饼式图”数据的特点(部分数据在总图中所占的百分比)以及对比是分析数据的关键;同时要注意图中各个部分所代表的内容是解题的隐含信息。在学生练习的三个题中此题难度最大,除了图中的隐含信息,学生还要注意题目中要求“写两点结论”,这一个议论性,观点性的答案。课堂小结因为本节课关涉了图表-文字,所以在总结时我有意识的引入“思维导图”来和学生一起总结本课。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隶属关系和相互之间的作用用图示表达出来,它是一种简单形象而有效的思维工具。表格式曲线图柱形图饼状图数据图表1.题目要求和注释2.图表信息3.能力要求①表格内容②数据的大小极值③数据的变化以及极值④挖掘隐含信息⑤对比分析相关的数据观察、分析、综合以及推断能力语言概括、表达能力正确答案教后反思:“图文转换”题,看似简单实则不然。在新课标的环境中要求学生要有很强的综合能力。尤其是考察学生的理解、分析综合、表达应用能力三种能力,除了这些能力之外,还要求学生有整体思维和细节思维并重的意识,还要善于发现图中的“隐含信息”。所以该考点在近高考中是一个热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从上课过程来看,学生能力和思维水平参差不齐。学生面对不同的题型图表关注的点不一致,没有整体思维的意识,没有抓住题目和图形的特点导致分析研判的“重点”偏移,导致答案离题千里;同时学生把日常的口语与书面用语混杂,导致表述答案不准确,重复啰嗦。同时,我在引导学生思考做题时表现出比较着急和引导技巧不足之处。设计亮点:“图文转换”这一考点除“表文转换”类题型,还有“流程图”、“徽标”、“漫画图文转换”三大类题型;但是,面对该考点要求学生思维能力较高,综合性较大。课程设计过程中我缩小考点复习范围。大胆拆分该考点的内容,目的是想让学生能抓住“表文转换”的四大类基本图表和题型,分析其特点;尤其是想突出培养学生整体思维意识和比较分析和挖掘隐含信息的意识。最后的总结我引入思维导图这一概念。目的在于一是该考点与“思维导图”配合紧密,相得益彰;二是无论哪个阶段,哪个学科的学习,最终建立起自己的知识体系非常必要。初步引导学生绘制该考点的“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更想逐步给学生建立以“思维导图”来进行学习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