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中国——锦绣华南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美丽中国第一集锦绣华南这是一个充满生机的国度——中国,美丽的地貌景观、丰富的物种群落,一直以来令世人惊叹和神往。数千年来从未间断的文明延续着民族的血脉。今天,13亿人口,56个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这里有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山峰,无边的沙海从大漠深处延伸到冰雪极地,水气迷蒙的森林,守护着珍禽异兽的梦境,草原辽阔一望无际,以绚丽的方式——海洋炫耀它无尽的宝藏。我们的旅程,从这些动人的细节开始,穿越无数造化的奇境,无数生命的过程,寻求震撼人心的答案。在这里生生不息的人们,怎样与万物生灵相互依存,怎样创造生活的经典,带来天人合一的美丽中国。中国南方的漓江,这样的场景已延续了上千年,新一天的劳作总是伴着拂晓时的渔火。美如幻境般的山水,饱含中国诗画中的意境,水流回畅,山似碧玉,这是温润的南方。连绵的山脉与水系,谱写出庞大的自然乐章。在南方一些地区,雨季成为一年中的主题,多达250天的降雨,延伸出无数湖沼和湿地,在长江冲积平原上,黑尾塍鹬正在泥里搜寻着食物。大量的禾本植物,或许是此地更早的居民。稻米,这是当中的王者。在中国水稻种植历史,可以追溯到8000年前,这种作物的耕种,带来地貌景观的改变。晚冬,在这里却是农民们最忙碌的季节,中国云南的南部地区,春天的脚步正悄然来临,下一次的耕种已在孕育之中。云南元阳,绵延近2000米的陡坡,俯瞰着脚下的红河河谷,每一面山坡上,成千上万块梯田仿佛是为天空准备的镜子。元阳的梯田,也许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人造梯田,传统的农具、原始的耕种方式更像是农民与祖先之间的一次通灵。壮丽的人造景观源于千百年来生存故事,这是中国漫长农耕文明的记忆标本。夜幕降临,古老的仪式开始了,现在正是交配的季节,水田中蛙声一片,雄蛙开始争相鸣叫,以吸引雌蛙的注意,但是,太过招摇的举动后面,时时潜藏着他们所不知晓的杀机,池鹭是一种毫不留情的掠食者,即便是在水田中央,池鹭也能凭着尖喙利爪抢夺到食物,捕猎的场面很快就结束了,每只池鹭一次只能吞下一只青蛙,大多数青蛙化险为夷,第二天他们依旧在水田中名叫。元阳梯田这样的景观,在中国的南部随处可见,这种地貌的形成和水稻耕种紧密相关。在群峦叠嶂的贵州山区,当地的苗族延续着独特的稻作文化,苗族人把自己的木屋建在陡峭贫瘠的山坡上,而将每一寸肥沃的土地都用来耕种水稻,中午时分宋家人正在吃午饭,饭菜的香味和家人的闲聊并不能引起爷爷的关注,他似乎在思考另一些重要的事,春天是种稻的季节,理想的播种时间取决于当年的气候,准确选择播种时间的诀窍是一个秘密,在宋家客厅的天花板上有一对金丝雨燕,刚从越冬地回到这里,他们忙着修补去年的巢穴,在苗寨,燕子被赋予了独特的象征意义,当中也藏匿着的种植秘密,早春伊始,宋家的这扇窗户就一直敞开迎接燕子的归来,每年爷爷都会记下燕子回来的准确日期,苗族人相信燕子的到来预示着播种季节的来临。今年,雨燕姗姗来迟,也许插秧的日子要推迟了,插秧前的准备工作如期进行,伴着水田中的忙碌,正在修补巢穴的燕子变得更加勤劳,翻耕后的水田中带来另他们兴奋的大餐。插秧的时间终于到来,从苗场中拔起的秧苗被捆扎成术,运往高山上的水田,宋家的水田里所有热心的邻居都赶来帮忙,当地村民一直保持着这种纯朴的传统,如果其他村民家里人手不够时宋家人也会去帮助他们。插秧时节燕子们的新家仍在修筑中。在村民们的努力下,一个时辰后水田里已站满了秧苗,收工后村民们可以放松一下,至少在明天天亮之前他们能好好地休息了。夜幕降临前,燕子仍然要为他们的新家奔忙。在刚查完秧苗的田里,白鹭正在寻找着食物,稻田是蝌蚪、鱼还有昆虫的乐园,而白鹭正需要用他们来喂养孩子。这片位于重庆的鹭鸟栖息地,形成于1996年,当时只有十几只白鹭,栖息地的不断扩大意味着它们在这里受到了人为的良好保护。竹子上的巢穴是幼鸟安身立命的地方,当它们在云端休憩时,危险被留在了地面。这些幼鸟刚刚从妈妈那里得到了一条鳝鱼,对它们而言,享受美食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白鹭是依赖稻田而生存的野生鸟类,只要栖息地不被破坏,它们就可以无忧无虑的生活。水稻种植需要大量的水,但是即使是在多雨的南方,也有极度缺水的地方。在中国的西南部地区,锥形的山体构成群峰的家族,各个区域都被干涸的山谷分割开来,这就是典型的卡斯特地貌,这种石灰岩的地质形态,是中国西南部地貌的主要特征。卡斯特地貌带来大片坚硬的岩石地表,与岩石相间的狭小地块,使耕种变得十分不易。石灰岩地貌延续到与贵州相邻的云南。这就是著名的石林,无数年的侵蚀形成了这个深谷与尖峰的迷宫,雨水带来石灰岩的日渐溶解。漫长的时光中,雨水侵蚀到了岩床的核心。除了眼中的奇境,卡斯特地貌的神秘,常常深藏在地下,这是一片隐秘的处女地。至今,对于这些神秘地下世界的探索才刚刚开始,年轻的探险者在中国越来越多,对于他们来说,探索洞穴意味着向极限挑战。雨滴穿越时间的帷幕,凝固出永恒的美景,神秘的地下河谷,脱胎于眼前这些水滴与水流的漫长雕琢。石灰岩是岩石中比较松软的部分,被水流冲刷后形成了陡峭的河道,造就出湍急的水流,对岩洞探险者来说,这是真正的挑战。奔涌而下的水流汇入了洞穴底部的暗河,久而久之,形成了洞穴中的这条圆滑的隧道。这里,仍然有梦幻般的宁静,特殊的鱼类在此生活了很久,比如无眼今鲃,在中国特殊洞穴生物的数量,至今仍是个迷。地下水位之上一些古老洞穴中,亿万年造化的钟乳石与石笋,代替了幽暗的地下河。钟乳石是微量石灰岩溶解于水后,经过千万年的滴流而逐渐形成的。石笋也是由带有石灰物质的水滴早就出最初的生命。时至今日,众多的洞穴都是隐秘的,探险者走过的洞穴,已变成旅游观光的景点。光线渐渐渗入时,洞穴中的黑暗乐章也接近了尾声,实际上这是一次时光之旅。中国西南的卡斯特地貌中,人们赖以生存的水流源自黑暗的洞穴,以此为生的还有另一些生灵。在贵州麻阳石灰岩山区谷地中,生活着世界上最珍惜的灵长类动物黑叶猴。像多数猴子一样,它们是群居动物,喜欢花很多时间来相互梳理皮毛。黑叶猴是植食类灵长类动物,它们大多以树芽、嫩树叶及水果为生,桔红色的皮毛是幼猴童年标记,渐渐变黑的尾巴则意味着它们的成长。随着年龄的增长它们变的大胆起来,开始尝试更多的冒险,不断迁徙是家族存活的保障。在那些陡峭的地方,迁移需要出色的攀爬技巧,黑叶猴的技艺与生俱来。黑叶猴是绝对的母系社会,在猴群迁移的时候,母猴承担着领袖的角色。含有矿物质的水渗出岩壁,对猴子们而言,这是难以抗拒的诱惑。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麻阳河自然保护区常有豹子、蟒蛇和老虎出没,如今这里几乎没有什么猛兽能够威胁到幼小的黑叶猴了。夜幕下危机四伏,其他动物难以企及的洞穴成了猴群的温柔之乡。这是在几乎完全黑暗的环境中,用红外摄像机拍摄到的画面,猴子们在这里显得轻车熟路,时代的攀爬使这里的石头变得非常光滑。寒冷的冬天,猴子们会待在洞穴更深的地方,那里有足够抵御寒冷的温暖。终于,它们到达了一个连最凶猛的天敌都无法到达的地方。利用山洞作为庇护之地的不只有猴子,在山区很多地方的孩子上学都要经过长途跋涉,途中还会经过一些山洞,山洞是他们的路标,但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步行上学,还有一些孩子是住校生。当其他孩子们快到学校时,住校的学生们还在做早饭。学校的操场看起来光线很暗,原来这不是一个普通的操场,更不是一所普通的学校,这是一所建在山洞里的学校。天然的拱形洞穹代替了房顶,雨雪风霜被留在洞穴外的山谷中。中洞村小学一共有6个教室,200名学生就读。除了学校洞里还居住着18户人家,以及各种的牲畜。估计这是世界上惟一在洞穴中饲养的牛群了。洞穴不仅仅是住所和学校,它还带给人们意想不到的惊喜。一代又一代的村民们都会到这个洞穴里来收集肥料,洞内的地面上覆盖着厚厚的一层粪便,往往十分钟就能装满一箩筐,这可是一种上等的天然有机肥料。洞内噪杂的声音带来与粪便有关的信息,山洞顶部的燕子是肥料的来源,燕子是一种群居的鸟类,在贵州南部的这个山洞里,居住着超过20万只的燕子,中国最大燕子聚集地也许就在这里。燕子栖息的岩穴中,黑暗笼罩了一切,寻求每一片光亮,是燕子辨别方向的法宝,然而生活在洞穴深处的蝙蝠却是黑暗中的舞者。这一群蝙蝠刚刚苏醒,正利用超声波确定自己在黑暗中的位置,夜晚是蝙蝠捕猎的时间。在亚洲,大足鼠尔蝠是惟一一种能捕鱼的蝙蝠,利用水面波纹反射的声波,它们能准确的发现猎物的踪迹。科学家在数年前才发现了大足鼠尔蝠的这种奇特功能,我们的影像记录下它们捕猎的过程。在黑暗中捕鱼已经足够令人大开眼界,更加让人惊奇的是大足鼠尔蝠还可以倒挂着身体享用捕捉到的小鱼。晨曦渐渐覆盖了桂林的这一片卡斯特山峦,这些形态各异的奇山怪石,是由酸性水质的漓江江水侵蚀而形成的。蜿蜒曲折的河流,亘古以来吞蚀着山脚,如今只剩下耸立的山峰。漓江,中国最清澈的河流,也延续着古老的图景。这些年迈的渔民们来自同一个黄姓的村庄,他们一辈子都以捕鱼为生。在放开鸬鹚之前,他们会在鸟的脖子上松松的系上一个活结,以防止鸬鹚吞下捕到的鱼,为了激励鸬鹚去水中捕鱼,渔民们运用了神奇的声音与动作。一到水下,鸬鹚渔猎的天性就复活了,他们到处寻找鱼的踪迹。鸬鹚善于协同作战,一个上午就能捕到十多条大鱼。虽经驯化,但鸬鹚仍然有着自己的生存原则,据说它们能记住自己抓了几条鱼,当它们捕抓到第七条左右的时候就要喂食一次,所以捕鱼过程中要经常给它们一些奖励,否则它们就会停止工作了。现代渔业技术的竞争,使渔民不能光靠传统的鸬鹚捕鱼为生。如今,这个已有1300年历史的捕鱼方式,成为了吸引游客的娱乐项目之一。在贵州的草海,我们还能看到一种沿袭至今的更特别的捕鱼方式。今天,渔民老耿正要去草海中铺设鱼网,这是一种特殊的鱼网,管状、尾部封闭,当地人管这叫地笼。当地的上百名渔民靠这片水域为生,丰富的水产源于湖中含量极高的矿物质,所有这些成就了渔民们的生计。第二天一早,老耿和儿子一起来收网,都是些小鱼、小虾和虫子,收获似乎并不尽如人意。他们把大一点的鱼用水养起来,使鱼在炎热的天气下保持新鲜,奇怪的是一些虫子也被单独挑了出来,原来这些是蜻蜓的幼虫,它们以小虫和蝌蚪为食,像捕鱼虾一样捕捞蜻蜓幼虫和其他虫子,这是一种奇特的水上生活。回到家里,老耿把打捞到的东西都晾在屋顶上,当地的人们都有这样的习惯,不浪费任何有价值的东西。几个小时后,晒干的虫子就可以打包拿到市场上去出售了,而最好卖的就是蜻蜓的幼虫。幸运的是草海的蜻蜓很多,而且繁殖速度也非常快,所以老耿与其他渔民的这种小规模捕捞,对蜻蜓数量的影响并不大。避免物种灭绝的惟一办法无疑来自于人,在中国的南方规模化的野生动物保护网络正在逐渐形成。在这些保护区中,张家界天子山可以算是最出色的保护区之一了,在此砂石形成的尖峰直耸云天,令人惊叹的大自然奇观更是野生动物的温床。来自白云深处的山间小溪蜿蜒穿梭,溪流中生活着一种非常珍稀的动物。大鲵,蝾螈亚目的一个科类,在当地人们也叫它娃娃鱼,因为它的叫声很像婴儿的啼哭,它能长到1.5米,是目前世界上体型最大的两栖动物,自然环境下娃娃鱼的生命一般能延续数十年。大鲵被中国政府定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它的生世与恐龙一样久远,只是它的家族一直繁衍到今天。从张家界深处流出的这条河,在离开大鲵的家乡后,由东北方向一路蜿蜒进入了长江中下游平原。安徽宣城的一个湖中小岛,是中国体型最大,最珍稀的爬行动物扬子鳄的家。扬子鳄被世界公认为全球23中鳄类中最濒危的物种,不过现在人工孵化扬子鳄的技术难题已被攻克了,扬子鳄的蛋已经成型了,小鳄鱼需要尽快的破壳而出,似乎有人正在寻找着什么。无助的小鳄鱼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弄碎坚硬的蛋壳,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时间一分一分的过去了,小鳄鱼用了两个小时才把头伸出蛋壳,它现在需要集聚力量进行最后一搏,小鳄鱼终于完全从蛋壳中爬了出来,它奋力争先,对于外面的世界小家伙已经迫不及待。畲施珍和她的儿子是扬子鳄的邻居,畲施珍照顾这些扬子鳄已经有二十年了,她对小鳄鱼孵化的时间掌握的非常准确,今年她将耗费半年的时间来照顾这些新生儿,直到它们可以独立去野外生活。过去的二十年中,这样小规模的野生动物保护项目有很多,所以中国最后的仅存的150只野生扬子鳄从灭绝的边缘幸存下来了。从扬子鳄饲养村落往南,海拔1800米的黄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