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少年中国说(节选)1.学习本课要求会认的“泻、鳞”等6个生字,“泻、潜”等7个会写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做到连贯而有气势。背诵课文。3.结合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中国人的强国梦想,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本文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了解中国人的强国梦想。难点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四字韵文比喻的手法以及象征意义,理解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之间的联系。1.品读与感悟相结合,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在读中悟,悟后促读。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和人物的品质。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悟其情,悟其意,悟其法。2.在教学中采用朗读、联系上下文、引入资料、抓重点词语等教学方法突破重点,采用朗读、想象等教学方法解决难点。3.排比、设喻,连珠喷发。如文章的第2自然段,在描述少年中国时,就运用了一连串的排比句和比喻句。像这样集排比、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和类比、对比等表现手法于一体的语言形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少年中国的英姿勃勃,前途无量。像这样大面积连珠喷发的语言气势,可以说是梁启超“新文体”的一个十分耀眼的特点。4.激情滚滚,一气呵成。梁启超的文章,得力于气势,而气势则得力于激情,激情则得力于感愤之深重。有了真实、激烈的情感,文章才有了逼人之盛气,作者才能“纵笔所至不检束”,“情”“气”所至自成妙文。1.预习提纲(1)激情导入,简介作者。(2)疏通文义,质疑问难。(3)细读课文,品悟感情。2(4)再读课文,学习写法。(5)探究异同,励志豪情。2.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梁启超的资料;教师准备本课的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泻、鳞、惶、胎、履、哉”6个生字,会写“泻、潜、试、胎、皇、履、疆”7个生字,熟练认读、书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理解题目意思,了解时代背景。3.读通课文内容,整体感知课文。一、播放歌曲,导入新课。1.播放歌曲《少年英雄》听完这首歌你有什么要说的吗。(学生讨论交流)2.在100多年前,20世纪的钟声敲响之际,中国就有人就提出了这样的观点: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这个人就是梁启超。今天我们就学习他的《少年中国说(节选)》。(板书课题)。3.我们先把课题读明白,谁能说说你的理解。预设:少年就是年轻,少年中国就是指年轻的中国。师:这么理解也不错,如果把认识再推进一步,你们会发现梁启超这样说还有更深一层的意思。(课件出示时代背景)320世纪末的中国,贫穷、落后、愚昧,同时饱受西方列强的侵略,大清帝国处在崩溃的边缘,国家命运岌岌可危,京师危矣!中国危矣!民族危矣!!面对内忧外患的中国,梁启超等人想通过政治改良的方法来挽救国家,但不久就失败了。历史上把这次变法维新叫作“百日维新”。百日维新失败以后,梁启超逃到了日本。在日本他听到日本人谈到中国的时候,都说中国是“老大帝国”。师:(板书“老大”)过去读到过一句诗“少小离家老大回”。“老大”的意思就是年纪大了。跟“老大帝国”意思相反的是“少年中国”。日本人之所以这样说中国,是因为当时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让中国似乎是正在一天天地走向“衰亡”。“老大帝国”意思是中国已经衰老,没有希望了。梁启超强烈地反对这种说法,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国在。”4.看到这个资料你有什么想法?预设:这个“少年中国”是作者心中所追求的一个未来的中国。师:说得好极了!“少年中国”是未来的中国。那“说”又指什么呢?“说”是一种文体,可以叙事,可以议论,可以说明。在这篇文章中“说”是用于议论的,这篇文章写于1900年,是一篇议论文。梁启超以其忧国忧民之心和卓越的文采,写下了著名的《少年中国说》,作者认为创造出这个“少年中国”是中国少年的责任,换言之,创造未来的中国是我们中国少年的责任,即“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学生聆听歌曲并谈及感受,教师引出主题,再通过时代背景和作者的介绍明确作者提出的观点,让学生感受作为少年的责任。二、读通课文,初步感知。1.朗读课文。(提示:对课文的感知,要以朗读为切入点,又以朗读为重点。)2.播放配乐朗诵《少年中国说(节选)》,学生听读,意在听准字音。10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来拜读梁启超先生写的这篇《少年中国说》。在听读时意在听准字音,透过字里行间,我们或许会明白梁启超的满腔热血,明白他热切盼望祖国繁荣富强的爱国情怀,明白他把国家的命运系于少年一身的强烈情感。(课件:出示课文朗读视频)43.学生放开声音,自由朗读,意在读通课文,培养语感。师:同学们读得太好了,好像把我们带到了那个时代,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请用我们现代青年的声音来传情达意。(课件出示自读提示)“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而是要多读遍数,自然上口,永远不忘。”——朱熹4.学生放声朗读,教师巡视指导。用不同方式的读书,让学生在琅琅读书声中,感受作者的满腔热血,明白他把国家的命运系于少年一身的强烈感情。三、疏通文义,解决疑难。1.回忆一下;我们以前学习文言文是怎样疏通文意的?(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还有文言文单音词多,我们现在是双音词多,可以采用结合语境组词法。)2.分小组细读课文,并试着自己疏通文义。(不懂的地方做好记号,准备质疑。)3.每一小组派一名代表质疑,全班答疑,教师参与。4.集体逐段朗读,“开火车”翻译,疏通文义。让学生借助工具书或课下注释,还有结合语境的方式理解词语,进而大概理解文章内容,并能在此基础上大胆质疑,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四、布置作业。1.继续读通、读懂课文。2.找出全文阅读,并读熟。结合本文的选段,找出全文阅读,达到对作者思想的全面理解。第2课时5课时目标1.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做到连贯而有气势。体会本文所要表达的强国梦想。2.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四字韵文比喻的手法以及象征意义。一、复习导入。1.指名读课文。2.大概讲述课文的内容。二、品读课文,整体感知。1.读书,要为我所用,要从中获得感悟,获得启示。大家齐读,找出作者描述心目中的中国的句子。(学生齐读)用原文来回答。(学生交流)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1)从这段话中你读懂了什么?预设:我感受到作者心目中的中国是一个智慧、富有、强大、独立、自由、进步、胜于欧洲、雄于地球的中国。(教师相机板书智慧、富有、强大、独立、自由、进步、胜于欧洲、雄于地球)(2)这句话在表达上有哪些特点?大家仔细琢磨琢磨。(课件红字突出“智、富、强、独立、自由、进步、胜于欧洲、雄于地球”)预设:生1:这组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这段话中的每个句子都用了“少年……则国……”的句式,结构都一样,这就是是排比。生2:我觉得这些句子的意思是一步步向前推进的。作者先写“智”,“智”了就会“富”,“富”了就会“强”,“强”了就可以“独立”,“独立”了才能“自由”,“自由”了才会“进步”,“进步”了才会“胜于欧洲”,“胜于欧洲”了最后才能“雄于地球”,意思是步步推进的。6(3)小结:说是排比,主要是从这组句子的结构着眼的;说是步步推进,则主要从句子的内容着眼的。角度不同,得到的结论当然就不同。我们学习某种修辞手法,重要的不是识别,而是体会它表情达意的作用。现在请同学们再把这组句子读一遍,细细体会它的表达作用。读的时候,音量要逐步增大,语调要逐步提升。边读边体会作者的思路。(学生齐读)(4)同学们都读得很好,把作者的感情读出来了。请大家说说自己的感受。预设:生1:充满了少年的自豪感。生2:句子的意思层层推进,不但容易记,而且越读越有劲。师:你记住了吗?(生点头)那就请你背背看。课件出示:少年……则国……(提示:智、富、强、独立、自由、进步、胜于欧洲、雄于地球)师:体会得很好。这位同学不仅体会了作者的感情,而且还背了出来。其实,只要理解了内容,理清了思路,背诵确实是很容易的。不妨请每个同学都试一试,我相信大家都已经记住了。(学生各自背诵)师:据我观察同学们的表情,大家不仅背得很顺利,而且都饱含感情。读文章就该这样,尤其是读这类感情充沛的文章。刚才我们用的就是学习文言文的一种重要方法——背读法。课件出示:背读法,就是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在背诵的过程中加深理解。2.下面,我们就用“背读法”学习下面这组句子,这组句子不仅长,而且有点“绕口”,特别难背。看看我们能不能用这个方法把它攻克下来。7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1)请大家先读一遍,体会一下,这组句子有什么特点。(学生诵读)预设:生1:都是四个字一句,而且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生2:作者用了许多比喻,感情非常充沛。(2)我们先从句子的形式来看,这组句子句式整齐,逢双句押韵,这里运用了四言韵语,这种四言韵语更有助于抒发作者对少年中国的热烈赞颂和无限向往之情。同时也把文章的感情推向高潮,使读者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和鼓舞。这一点,同学们刚才读的时候,我从你们的读书声中就知道你们已经有了一些体会。接下来再看这组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刚才有同学说用了比喻,是对的;我好像听到还有几位同学在下面说还有排比,这也是对的。这跟讨论前面一组句子一样,也是因为从不同的角度看,得到了不同的结论。我想着重讨论比喻的问题。请你们告诉我,你们在读文章的时候,遇到这种形象化的生动比喻,首先要做的是什么事?你们是怎样读这些比喻句的?预设:生:找出把什么比喻成了什么。(3)本来是十分生动的比喻,我们如果急着去分析什么是本体,什么是喻体,还有什么味儿?难道除此以外就没有别的读法了吗?生: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生动的比喻展开想象。(4)这段话中有几个难理解的词语,在书中也给了注释,我们首先借助注释,然后请同学们展开想象,尽可能用生动的语言把你想象的画面描述出来。注意,我不要求翻译,而是用你们自己的话来描绘。(学生自己阅读、想象,指名交流)预设:8生:一轮红日刚从东方升起,万道金光透过朝霞,射向大地。(“红日初升”象征着中国少年的灿烂前程)黄河从地下涌出,汹涌奔腾,浩浩荡荡地奔向汪洋大海。(“河出伏流”象征着少年中国发展的不可限量)潜伏的东方巨龙从深渊中腾空而起,它的鳞爪在云中飞舞。小老虎在山谷里怒吼,成百上千的野兽都吓得胆战心惊,四散奔逃。雄鹰展翅试飞,掀起的狂风吹得尘土飞扬。(“潜龙腾渊,鳞爪飞扬”的生动形象,“乳虎啸谷,百兽震惶”的巨大声威,“鹰隼试翼,风尘吸张”的冲天气势,这些都在比喻少年中国的英姿勃发。)奇妙的花含苞初放,是那样的鲜艳、辉煌。宝剑刚从磨刀石上打磨出来,锋刃闪射出寒光。(“奇花初胎,矞矞皇皇”歌颂了少年中国在发展中的壮丽前景。“干将发硎,有作其芒”一句以刚刚磨砺过的无比锋利的宝剑比作为创建少年中国立功德的中国少年。)少年中国像个巨人屹立在东方,头顶着青色的长天,脚踏着黄色的大地,她有几千年的文明历史,有无限广阔的疆域,她的前途像大海那样无边无际,未来的日子很长很长。(“天戴其苍,地履其黄”一句描写少年中国像顶天立地的巨人屹立在地球之上,雄视整个世界。“纵有千古,横有八荒”一指时间之长,再指空间之广,为下句所表现的少年中国的美好前途展现了无比广阔的前景。)师生评价:哪位同学们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去发挥想象?(随机找同学说一说)(5)现在我们来小结一下,这一组句子中作者一共写到了哪些事物?生:红日、(黄)河、潜龙、乳虎、鹰隼、奇花、干将。(教师边听边板书)师:请大家注意,我这里用的标点是原句的标点。3.你们看,思路理清了,记住就不困难了。下面要求你们不仅复述几个名词,而且要把原句复述出来,谁来试试?(学生稍做准备后,由一人复述,基本上背出了原句。)4.现在我们可以研究一下,作者用了这一连串的比喻,目的是什么?生1:为了写出少年中国的前途无量。师:是呀,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