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员:望琴黄琼凉曾焕毛诚朱雷周蜜曹紫迎组长:董裴指导老师:周玲琼过程安排9月确定研究性内容及大概的研究性方向10月明确成员分工搜寻资料整合资料制作详案制作PPT11月完善此内容并且查找更多的中西方礼仪的资料12月确定下一个研究性内容望琴:详案编写黄琼凉:图片编辑曾焕周蜜:成员心得感悟……毛诚:东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别朱雷曹紫迎:整合所有资料董裴:制作PPT古老的东方,以其富有人情的传统礼仪向世人无尽的魅力。尤其是意识形态方面,深受孔孟等儒家思想的影响。孔子要求做人要“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东方礼仪的特点(1非常重视家族和血缘(2与西方人比,东方的人显得谦逊和含蓄(3在东方,特别强调团体利益西方礼仪的产生与西方文明的发展有密切关系。它萌发于古希腊,形成于17和18世纪的法国,期间,深受古希腊·古罗马·法兰西等国文化影响。古希腊文化影响古罗马文化影响基督教的影响中世纪的影响文艺复兴的影响法国宫廷文化的影响西方礼仪特点—“简单实用”“体倡个人尊严”“平等自由开放”中庸原则把东人的思想意识和个性心理都规范与一个统一的和谐次序中,而西方讲究个人尊严,崇尚个人力量,追求个人利益。在古老的东方,封建社会早期便有了一套完整的礼仪制度,所谓“大礼3百,小礼3千”把人类生活或全部习惯都纳入礼的典范。而西方礼仪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产生·形成的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中西方文化存在许多差异:整体性和个体性的差异;中西方言谈的差异;价值观与点的标准的差异;社会关系的差异;社会礼仪的差异;社会习俗的差异等。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是极其必要的。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作为当代的中国人,我们要努力成为一个有礼貌、修养的中国人。我们应该了解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异。其主要有餐具使用差异、座次安排差异、就餐氛围差异、及餐桌话语差异等。通过调查研究,我们能了解到更多的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异。相信这对我们是有益而无害的。中西文化细微的差别,有时不注意就会闹出一连串笑话或尴尬,要作一名有礼貌有道德修养的21世纪之人就应当了解这些。并且,现在全世界越来越像一个地球村,我们要更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生存,更好的交流研究内容介绍餐具使用差异座次安排差异上菜顺序差异一、两种不同的饮食观念二、饮食方式的不同三、餐桌上用语的差异研究中的困难、建议、希望得到的帮助遇到的困难1.寻找方向不明2.记录要点不明3.信息来源不明产生的疑惑调查内容是否广泛、所总结的要点是否明确、对大家将来的生活,还有在以后与外国人交流中西方餐桌礼仪文化时是否能起到作用…大家是否对这个选题感兴趣…希望得到的帮助被采访者的协助配合、指导老师的大力协助等文献研究法——以网上检索和查找有关资料的书籍为主访谈研究法——以询问他人关于餐桌礼仪的方面为辅研究中西方餐桌礼仪心得一.我们学习并了解不少有关的餐桌礼仪,它与我们中国礼仪有些出入。在以后的世界交际舞台上,这对我们是很有帮助的,提高我们的文化知识素质。所以,中西方餐桌文化差异归根结底还是感性与理性之间的差异。文化促进饮食的形成,饮食反映出各国的文化。但是,这种差异似乎在随着科学的发展和世界的交流而变的模糊。中西方餐桌文化互相影响,互相融合,使两者更趋于完善、科学。研究中西方餐桌礼仪心得二.在此过程中,不仅充实了我们的知识,丰富了内涵,而且加深了我们的团队合作精神。懂得如何分工明确,配合他人的工作。三.在此过程中,尽管有些小的摩擦,意见不同,但总会想到调节并控制大家的观点·意见·方法。我们在研究时,不仅是对中西方餐桌礼仪的比较,同时也增加大家互相沟通·理解的团队精神。成员心得我们研究小组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有端正的科学态度,善于发现问题,积极探索问题,全组成员能集体协作,认真搜集、整理资料,在研究学习的过程中锻炼了各方面的能力。[总结]餐桌文化——总结餐桌文化由于地域、环境、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会出现在原料、口味、饮食习惯上的不同程度的差异。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造就了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来自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处世哲学。中国人注重“天人合一”,西方人注重“以人为本”。附:研究的主要内容餐具使用差异中餐的餐具主要包括筷子、碟子、调羹、碗、调盘等。在正式的宴会上,水杯放在菜盘左上方,酒杯放在右上方。筷子与汤匙可放在专用座子上或放在纸套内。公用的筷子和汤匙最好放在专用的座子上。西餐餐具主要有刀、叉、匙、盘子、玻璃杯等。在摆放方法上,中餐较为简单,而西餐就比较复杂。世界上高级的西式宴会摆台是基本统一的。共同原则是:垫盘居中,叉左刀右,刀尖向上,刀口向内,盘前横匙,主食靠左,餐具靠右,其余用具酌情摆放。酒杯的数量与酒的种类相等,摆法是从左到右,依次摆烈性酒杯,葡萄酒杯,香槟酒杯,啤酒杯。西餐中餐巾放在盘子里,如果在宾客尚未落坐前需要往盘子里放某种事物时,餐巾就放在盘子旁边。座次安排差异1在中国的餐桌礼仪中:先请客人入座上席,再请长者入座客人旁依次入座。入座时要从椅子左边进入,入座后不要动筷子,更不要弄出响声来,也不要起身走动。如果有什么事要向主人打招呼。客人应该等候主人邀请才可坐下,主人必须注意不可叫客人坐在靠近上菜的座位,此为一大忌。如果你是主人,则以和缓的动手,指向某张椅子并对客人说:“请坐这里。”如果你是客人,等主人示意你坐下时,才坐下。如果主人径自坐下而没有示意你坐在哪里,你就坐在最靠近他的位置。要是坐圆桌子,对着大门的是主座。档次高一点的饭店,会用餐巾予以区分,餐巾最高大的位置不能随便坐,除非你打算好请客。座次安排差异2在西方的餐桌礼仪中:女主人宣布晚宴准备就绪后,男主人便会引领客人依次入座,而女主人则走在最后面。有些细心的主人也会在餐桌上放置姓名卡,以示座次,如果没有这项安排,那么座位安排原则一般为:座次安排以男女分隔而坐为原则,男主客优先入座,其位置在女主人右边,而女主客在男主客右边,其它夫妇则以对角方式就座。(女主人右手边的座位是第一主宾席,一般是位先生,男主人右边的座位是第二主宾席,一般是主宾的夫人。女主人左边的座位是第三主宾席,男主人的左边的座位是第四主宾席。)男女夫妇分坐显示出了美式宴会的开放及活泼,希望能藉由宴席上座次的安排来增进彼此间的熟稔,同时也可使用餐话题多样化,气氛和乐。上菜顺序中餐上菜顺序是:先上冷菜、饮料及酒,后上热菜,然后上主食,最后上甜食和水果。宴会上桌数很多时,各桌的每一道菜应同时上。上菜顺序依然保持传统,先冷后热。这些程序不仅可以使整个宴饮过程和谐有序,更使主客身份和情感得以体现和交流。因此,餐桌之上的礼仪可使宴饮活动圆满周全,使主客双方的修养得到全面展示。西餐上菜程序通常是:面包黄油→冷菜→汤斗海鲜→主菜→甜点心→咖啡和水果。冷菜、汤,同时就着面包吃。冷菜也叫开胃小菜,作为第一道菜,一般与开胃酒并用。汤分渍汤和奶油浓汤。主菜有鱼、猪肉、牛肉、鸡等。甜食常有冰淇淋、布丁等。然后是咖啡或红茶。至于水果,可上可不上。表示停餐方法中方:筵席中暂时停餐,可以把筷子直搁在碟子或者调羹上。如果将筷子横搁在碟子上,那是表示酒醉饭饱不再进膳了。西方:略事休息时,刀叉的摆法。如果吃到一半想放下刀叉略作休息,应把刀叉以八字形状摆在盘子中央。若刀叉突出到盘子外面,不安全也不好看。边说话边挥舞刀叉是失礼举动。用餐后,将刀叉摆成四点钟方向即可。其他差别在衣着方面,在中国,人们在餐馆用餐的穿着可以随便一些,即使是T恤、牛仔裤都可以,只有在重要的宴会上方穿得隆重一些。但在西方去高档的餐厅,男士要穿着整洁的上衣和皮鞋;女士要穿套装和有跟的鞋子。如果指定穿正式服装的话,男士必须打领带。不可穿休闲服到餐馆里用餐。这些细微的差别,有时不注意就会闹出一连串笑话或尴尬,要作一名有礼貌有道德修养的21世纪之人就应当了解这些。一、两种不同的饮食观念对比注重“味”的中国饮食,西方是一种理性饮食观念。这种理性使之在自然科学上、心理学上、方法论上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却大大阻碍了如饮食文化的发展。西餐讲究营养、菜色的搭配,讲究餐具与服务,但滋味上各种原料互不相干、调和,各是各的味,较为单一。而在中国的烹调术中,对美味追求几乎达到极致。这也是中餐在世界各地广受欢迎的主要原因。遗憾的是,当我们把追求美味作为第一要求时,我们却忽略了食物最根本的营养价值。“民以食为天”的后半句是“食以味为先”,就是这种对美味的追求,使不够营养成为中国饮食文化的最大弱点。这种饮食观与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也是吻合的。它包含了中国哲学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一切以菜的味的美好、谐调为度,度以内的千变万化就决定了中国菜的丰富和富于变化,决定了中国菜菜系的特点。二、饮食方式的不同中西方的饮食方式有很大不同,这种差异对民族性格也有影响。在中国,任何一个宴席,不管是什么目的,都只会有一种形式,就是大家团团围坐,共享一席。筵席要用圆桌,这就从形式上造成了一种团结、礼貌、共趣的气氛。美味佳肴放在一桌人的中心,它既是一桌人欣赏、品尝的对象,又是一桌人感情交流的媒介物。虽然从卫生的角度看,这种饮食方式有明显的不足之处,但它符合我们民族“大团圆”的普遍心态,反映了中国古典哲学中“和”这个范畴对后代思想的影响,便于集体的情感交流,因而至今难以改革。西式饮宴上,食品和酒尽管非常重要,但实际上那是作为陪衬。宴会的核心在于交谊,通过与邻座客人之间的交谈,达到交谊的目的。与中国饮食方式的差异更为明显的是西方流行的自助餐。这种方式便于个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不必将所有的话摆在桌面上,也表现了西方人对个性、对自我的尊重。但各吃各的,互不相扰,缺少了一些中国人聊欢共乐的情调。三、餐桌上用语的差异中西方在请客吃饭上的文化差异也要注意,否则会引起笑话。中国人热情好客,请客吃饭时一般都是菜肴满桌,但无论菜多么丰盛,嘴上总要谦虚的说:“没什么好吃的,菜做得不好,随便吃点。”然而,当英美人听到这样的客套话,会觉得很反感:“没什么吃的,又何必请我?菜做得不好,又为什么要拿来招待我?”。按照中国的习俗,为了表示礼貌,习惯上会一再劝客人多吃点,而中国人往往是“言不由衷”,明明肚子饿,嘴上却说:“我饱了,不用了。”;直到主人一请再请,才慢条斯理地“恭敬不如从命”。而英美人招待客人一般没那么讲究,简简单单三四道菜就可以了。用餐时,一般主人会说:“Helpyourself,please!”(“请吃。”即你想吃什么就吃什么。)英美人待客尊重个人意志,讲究实事求是,一再问客人要不要食物或强塞食物给客人,是很不礼貌的。所以,当主人给你添菜或问你要什么时,如:“Wouldyoulikeanotherpieceofmeatpie?”(“想再来一块肉馅饼吗?”),如果你想吃的话,可以直截了当地回答:“Yes,please!”或“Thankyou.Apieceofmeatpie.”倘若你确实什么也不想吃,只需简单地说:“No.Thankyou.”就可以了。而客人在用餐期间,一定要赞美主人所准备的食物好吃,称赞主人的手艺好,否则不管你吃得多饱,主人都会不高兴。典型的英语客套话是:客人:It’sdelicious.(味道好极了。)/Thismeatisbeautifullytender.(这肉鲜嫩可口。)主人:Thankyou.I’mgladyoulikeit.(谢谢,我很高兴你喜欢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