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社工服务常用理论表序号服务对象服务内容常用理论及方法一句话理论实例1残疾人①康复训练②居家助残③就业指导④心理辅导⑤社会资源整合1.1社区照顾模式强调让在康复机构中接受服务的残疾人回归社区,充分调动社会资源,降低服务成本,提高服务质量,提高服务的人性化(回家,过正常生活)。残疾人离开康复机构,在社区/家庭中康复,而社工联合社区社康的医生、义工等社区资源,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治疗、关爱慰问等服务。1.2社会康复模式整合社会资源开展康复服务。社工联合社区之外的社会资源,为残疾人提供更多服务。1.3职业康复模式由专职人员开展康复服务。残疾人康复机构在社区中设置专门的康复训练中心,由专职人员(包括社工、康复师、护理员等),为残疾人提供服务。1.4人际需要理论每一个个体在人际互动过程中都有包容需要、支配需要和情感需要。残疾人生活在社区中,希望与社区其他居民产生连接,得到他们的包容和支持,同时也希望得到关心和关爱。1.5社会支持(网络)理论一个人所拥有的社会支持网络越强大,就能够越好地应对各种来自环境的挑战。为残疾人整合多元化社会资源,搭建残疾人的社会支持网络,增强残疾人处理困难的能力。1.6增能理论增强处于弱势地位的个人和群体的权能,以对抗外在环境和群体的压迫。社工通过与服务对象建立合作关系,重视服务对象的能力,协助服务对象认识自己的权能。1.7正常化理论为服务对象提供与平常人相似的生活环境,包括让他们回到自己熟悉的平常社会,过常人的生活。在服务过程中,社工应将残疾人视为平常人看待,不可妄加臆断和随意标定。2/92流浪乞讨人员、孤残儿童①情绪疏导②能力提升③行为纠正④资源联络与链接⑤政策和教育宣传2.1再社会化理论学习知识和技能,重建人际关系网络,重新融入社会。社工通过个案、小组等形式,组织服务对象学习人际交往知识或基础的就业知识,促进服务对象重建自己的人际关系网络(与家人恢复关系或增加新朋友)及再就业。2.2马斯洛需求理论5种层次的需求:生理、安全、爱与归属、尊重、自我实现。通过链接相关的优惠政策资金,满足服务对象基本生活资源;或重建其人际关系网络,满足服务对象“爱与归属”的需求。2.3任务中心理论案主与社工一起探索问题以及制定行动计划。通过了解服务对象辨识自身的问题与资源,以及社工所具有的资源,与服务对象一起制定个案服务计划,并由社工协助其一起完成服务目标。2.4人际需要理论每一个个体在人际互动过程中都有包容需要、支配需要和情感需要。本实例可参照1.4“人际需要理论”的例子。2.5社会支持(网络)理论一个人所拥有的社会支持网络越强大,就能够越好地应对各种来自环境的挑战。本实例可参照1.5“社会支持(网络)理论”的例子。2.6增能理论增强处于弱势地位的个人和群体的权能,以对抗外在环境和群体的压迫。本实例可参照1.6“增能理论”的例子。2.7正常化理论为服务对象提供与平常人相似的生活环境,包括让他们回到自己熟悉的平常社会,过常人的生活。本实例可参照1.7“正常化理论”的例子。3企业、职工①劳资纠纷调解②困难职工帮扶③职工素质提升3.1理性情绪治疗情绪和行为是由非理性、不现实的思想观念引起的,外部刺激(A)→内在的信念系统通过“认识自己的情绪”等环节,让企业职工了解并正确对待自身的情绪,,摆脱非理性信念(12个“必须障碍”),并通过3/9④义工服务⑤女职工关爱等(B)→情绪和行为(C)。关键在于动摇服务对象的非理性情绪,并引导其作出改变。改变自身行为来满足自己的需求。3.2任务中心理论案主与社工一起探索问题以及制定行动计划。本实例可参照2.3“任务中心理论”的例子。3.3危机干预针对服务对象的危机状态(成长危机、情境危机)开展的调适和治疗的工作方法,增强服务对象自主能力面对和克服危机。对有自杀倾向的企业职工进行自杀倾向测量并及时进行心理辅导,优先保护服务对象的人身安全,并协助其培养克服现有困境的能力。3.4人际需要理论每一个个体在人际互动过程中都有包容需要、支配需要和情感需要。本实例可参照1.4“人际需要理论”的例子。3.5增能理论增强处于弱势地位的个人和群体的权能,以对抗外在环境和群体的压迫。本实例可参照1.6“增能理论”的例子。4青少年、义工①青少年服务(短期康乐类、中长期兴趣类、青少年义工)②义工招募③培训与管理④双工联动(社工与义工)⑤自我认识4.1优势视角着眼个人优势,开发潜能,挣脱困境,助其自助。通过挖掘青少年在手工、书法等方面的优势,及青少年渴望表现自己的特点,让青少年教会居民各种技能,或在文艺汇演活动中表演节目。4.2认知行为治疗是一种有结构、短程、现在取向的心理治疗方法,主要针对抑郁症、焦虑症等问题及修正功能障碍的想法与行为。其认为行为问题多是由不当的认知图式引发的,因此重点在于关注扭曲的认知图式。常见社工为一位对自己遇到的困难“夸大化”“灾难化”的青少年提供服务,帮助其发现并矫正其不正确的认知图式。4/9认知图式有:非好即坏的二分思维;灾难化、以偏概全、乱贴标签等。4.3理性情绪治疗情绪和行为是由非理性、不现实的思想观念引起的,外部刺激(A)→内在的信念系统(B)→情绪和行为(C)。关键在于动摇服务对象的非理性情绪,并引导其作出改变。本实例可参照3.1“理性情绪治疗”的例子。4.4沟通理论个人在沟通之中互相交换信息,达成共识与交换资源。社工组织遭遇亲子教育困境的家长,一起交流并交换其亲子教育的成功经验,并集体更新自己的亲子教育观念,达成运用“爱与尊重”等原则教育子女的共识。4.5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人生有8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主要任务,青少年阶段的任务是认识并重建自我在他人及社会眼中的角色。社工协助一位青少年认识自己在同学关系中的正确角色,纠正其在同学相处过程中“江湖义气”或“欺软怕硬”的错误观念。4.6社会学习理论人的认知、行为与环境因素三者及其交互作用对人类行为的影响。通过树立榜样、提升青少年自我调节能力、增强青少年自我效能感等方式,引导青少年形成正确的认知,修正青少年偏差行为。4.7镜中我理论通过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等,了解和把握自己,形成自我的观念。开展青少年小组,利用组员评价这面“镜子”,引导组员正确认识自我,从而更好地协助组员纠正自我认识的偏差。5上访人员①情绪疏导②心理调适③个案辅导5.1危机干预针对服务对象的危机状态(成长危机、情境危机)开展的调适和治疗的工作方法,增本实例可参照3.5“危机干预”的例子。5/9④社区宣传活动强服务对象自主能力面对和克服危机。5.2个案管理整合性服务,为同时面临复杂、多重问题或障碍的个人或家庭提供服务,强调服务对象取得资源及运用资源网络的能力。社工为上访人员制定系统、包含多方专业人士的服务计划,通过管理各种服务资源,来满足服务对象健康、优惠政策申请、心理辅导等多种需求。5.3理性情绪理论情绪和行为是由非理性、不现实的思想观念引起的,外部刺激(A)→内在的信念系统(B)→情绪和行为(C)。关键在于动摇服务对象的非理性情绪,并引导其作出改变。本实例可参照3.2“理性情绪疗法”的例子。5.4任务中心模式案主与社工一起探索问题以及制定行动计划。本实例可参照2.3“任务中心理论”的例子。5.5人际需要理论每一个个体在人际互动过程中都有包容需要、支配需要和情感需要。本实例可参照1.4“人际需要理论”的例子。5.6社会支持(网络)理论一个人所拥有的社会支持网络越强大,就能够越好地应对各种来自环境的挑战。本实例可参照1.5“社会支持(网络)理论”的例子。5.7增能理论增强处于弱势地位的个人和群体的权能,以对抗外在环境和群体的压迫。本实例可参照1.6“增能理论”的例子。6学校师生、家长①人际交往②生涯规划③亲子沟通6.1行为修正理论强调如何通过行为发生后给予的刺激而改变行为的发生频率,其工作手法包括正强化、社工通过礼仪课程教学以及在服务过程中多次奖励、肯定青少年在公共礼仪(如进入社工办公室前先敲门、不私自取用社工6/9④自我认识与探索负强化、消退以及惩罚等以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为基础的手段。办公室物品等)方面的正向行为,引导其养成正向的公共礼仪习惯。6.2焦点解决模式是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为核心的短期治疗技术。焦点解决模式主张用正向的、朝向未来的、朝向目标解决问题的积极观点,来促使改变的发生,避免局限于探求原因或是问题取向的讨论,也即焦点模式是朝向目标的谈话,而非问题导向的谈话。社工在为遭遇重大心理压力的青少年提供个案服务时,首先与其一起制定积极、正向的服务目标,并协助服务对象发现并运用自身的资源及过往的成功经验,一步步实现服务目标。6.3理性情绪治疗情绪和行为是由非理性、不现实的思想观念引起的,外部刺激(A)→内在的信念系统(B)→情绪和行为(C)。关键在于动摇服务对象的非理性情绪,并引导其作出改变。本实例可参照3.1“理性情绪治疗”的例子。6.4认知行为治疗是一种有结构、短程、现在取向的心理治疗方法,主要针对抑郁症、焦虑症等问题及修正功能障碍的想法与行为。其认为行为问题多是由不当的认知图式引发的,因此重点在于关注扭曲的认知图式。常见认知图式有:非好即坏的二分思维;灾难化、以偏概全、乱贴标签等。本实例可参照4.2“认知行为治疗”的例子。7/96.5经验式学习法(体验式学习法)让参加者在解难/体验游戏中学习,过程中强调知识、经验、转化(内化)三个层面的收获。通过组织青少年参与各种职业体验活动(厨师、收银员、面包师、售货员等),让青少年了解各种职业的工作内容与要求。6.6人际需要理论每一个个体在人际互动过程中都有包容需要、支配需要和情感需要。本实例可参照1.4“人际需要理论”的例子。7低保家庭等社区居民(社区层面)①社交康乐②社会支持③助残康复④义工发展⑤就业资源⑥社区共融7.1资产为本是一种以内生发展为核心的社区发展理论与实践模式,强调以社区资产为出发点,激活社区发展的内在动力、重视社区内所有资源与关键力量、发挥社区组织和机构的主导作用。社工重建社区资源(兴趣团队、各种义工队伍、同乡会、亲子互助团队等),建立社区关系网络,倡导社区参与,以社区内部能力及资源解决社区问题。7.2地区发展模式强调社区成员通过参与和合作。以集体的形式挖掘和利用社区资源,共同解决社区问题、满足社区需求,增强社区凝聚力和归属感。针对社区环境恶化及社区关系冷漠等问题,社工吸引居民参与,认识该问题并付诸行动以解决问题,重点在于培养社区自身能力以解决社区问题。7.3社会策划模式也称社会计划模式,是指借助专家和外界权威机构对社区进行科学和理性的调查研究,选出一个最优的工作计划,通过自上而下的安排组织执行计划来解决社区的问题和满足居民需求。社工借助自身专业能力及其他相关专家的能力,对社区问题及需求进行分析,并制定出相应的计划,注重由上而下的改变。8/97.4人际需要理论每一个个体在人际互动过程中都有包容需要、支配需要和情感需要。本实例可参照1.4“人际需要理论”的例子。7.5社会支持(网络)理论一个人所拥有的社会支持网络越强大,就能够越好地应对各种来自环境的挑战。本实例可参照2.5“社会支持(网络)理论”的例子。7.6增能理论增强处于弱势地位的个人和群体的权能,以对抗外在环境和群体的压迫。本实例可参照1.6“增能理论”的例子。8妇女、儿童①情感婚姻②亲子关系③家庭教育8.1家庭系统理论每个家庭成员的行为是与家庭及家庭其他成员互动的结果。社工协助服务对象处理婚姻失和、离婚等感情失调问题,使其家庭成员改变看法及家庭错误观念,改善家庭结构。8.2理性情绪治疗情绪和行为是由非理性、不现实的思想观念引起的,外部刺激(A)→内在的信念系统(B)→情绪和行为(C)。关键在于动摇服务对象的非理性情绪,并引导其作出改变。本实例可参照3.1“理性情绪治疗”的例子。8.3萨提亚家庭沟通模式一般称为萨提亚模式,又叫联合家庭治疗,主要从人际互动系统、个人内在系统、原生家庭系统三大系统全面处理个人身上背负的问题,着重于提高个人的自尊。社工与家暴受害者一起分析其家庭地位、与其他家庭成员互动的方式,并尝试改变这些互动方式,提升个人自尊及家人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