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女性主义研究中国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全球女性主义研究—中国2004年3月12日叙述者:李慧英中央党校社会学系教授访谈者:张健中华女子学院女性学系地点:中央党校家属院李慧英家录音转写:王平陈琛张健(以下简称张):今天是很高兴,咱们继续进行这个口述史的这个课题。那么,我们也希望能够从中向您学到您的这个成长的过程,这个女性主义在您的工作和生活中有哪些影响,您个人是怎样认为的,女性主义的概念哪,和它的这种行动,和在中国的发展。李慧英(以下简称李):就是,我,我拿到你这个访谈提纲啊,我一边看一边想,我说,好像这些年来的感觉呢,就一直是在想着怎么搞课题,怎么样搞培训。就在这些方面在做,但是很少反过来想,就是说,哟,我什么时候我去接触到,甚至就是喜欢上女性主义这样的一个思潮,而且呢,就是从…为什么会对它发生兴趣,而且呢,到底对于我的生活呀,包括对于自己的研究啊,都有哪些影响,过去好像还很少这样去想。我觉得这一次呢,就是说等于给我一个机会,噢,重新去梳理自己,过去有一些...到底为什么…就是…这样走过来的,为什么会对它有一种情有独钟。所以我就是想到的,谈到的生活背景啊,包括成长背景啊。其实,我觉得如果追溯到个人的成长背景啊,应该说是在那种,我就是在一个无性化的年代里面长大的。我觉得和2我们现在的这个年轻人,现在讲女性味十足啊,这样的一种背景,应该说有着非常大的差别。张:您所讲的无性化年代,您能给我们介绍介绍吗?无性化的年代。李:应该这样说吧,就是中国那个文化大革命这个时期呀,那时候呢,就是对男女的这种性别差异呀,很少去关注,而特别常常强调的是“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就是男同志能做到的,女同志也要…也能做到。所以呢,它常常用男同志做一个衡量女同志的一个标志。常常讲男同志、女同志,那么作为一种标准,就是说不会强调你的那种性别上的差异,而是让你按一种,怎么说呢,就是说同一个标准,甚至男性标准来去要求你。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把女性的很多生理上的差异实际上是给忽略掉了。所以在这个年代,男和女在很多很多方面,包括穿衣服,红…蓝的,绿的,灰的,在颜色上。而且呢,就是女性的那种,那种生理上的特点,比如说包括她这时候该怀孕了,这方面是不是有它一些特殊的保护,其实往往也是容易被忽略掉的。所以呢,也就是说它是一个不强调性别,而且是去性别化的那种特征比较明显的那样的一个年代。所以在那个年代,就生长起来的,我觉得像我们这一代人啊,有一种,就是说从来不会想到,就是说,噢,做一个女人,要怎么样有女人味,她一定要怎么样去小鸟依人,就像现在好多女孩那样,绝对不会那样去想。所以那时候我是那种感觉,那时候年代里面是女的也不要穿裙子,女的穿裙子认为有“小资”情调,所以呢,不管大小天,要穿着3那种长裤子,长衣服,所以呢,不要显得自己像一个女孩子。一定要显得自己没有胸,不像现在一定要突出这个。(笑)还没有感觉,而且就觉得,唉哟,这有胸的话,就看着是一种,不是一种光彩的事情,是一种很不好意思的事情。所以,我觉得在那个年代,包括在服饰上,包括那个心态上,就是一定要想着自己呀,要跟男人都一样。不应显出自己的那种性别,甚至这种性别应有一些情况呢,它也常常是要被忽视,要被忽视。包括那个,那时候我们常常上学的时候有学军劳动,还有学农劳动,干活的时候。张:您是说上小学还是中学?李:呃,我是65年的时候,上小学,到72年上中学,所以呢,77年毕业。65年就是文化大革命,一直到那个,到76年,呃,66年文化大革命到76年,十年时间。其实我就觉得把我那个小学、初中、高中基本上就给囊括了,所以,整个的成长背景应该说就在这样的一个背景当中成长的。所以我就觉得,就是总体上的那种感觉的话呢,就在,包括心理上,也绝对不会想,一个女孩子要跟男孩子有什么样的不同。就这种想法就完全没有。因为那时候所接触到的所有的东西,你就觉得,你是有一种革命的激情在里边。包括,我觉得那时候我上完中学之后,我就特别想到那个内蒙的青年农场,我就想去插队。张:那您老家在什么地方上的学?李:我在天津。张:噢,天津。4李:对,我在天津上的学,天津上小学,上中学。所以那时候呢,就是说文革期间,就是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我觉得就那样的一种,革命的那种豪情,啊,那种影响啊。所以上完中学的时候,我就特别想下乡。但那一年呢,就要求你统统都要上高中。不然的话,我就觉得,我就会一无反顾的就到那个内蒙青年农场就插队去了。张:那个时代是谁的…还是毛泽东时代吗?李:应该是,是。毛泽东时代一直到76年吧。张:76年,嗯?李:,对。但是整个那个,你成长的背景是在这种背景下。所以,那时候的那种很多的想法啊,我觉得特别受到这种大的那种时代背景的影响。同时有时候我就反省…当然,并不是这个时代的每一个人都是会对这一种感兴趣,甚至有很多人可能不愿意下乡。我觉得我就没有,我就觉得好像在我的内心当中,我有一种就是那个…那个…崇尚那个年代,我觉得那一种教育的结果啊…比如说我特别崇尚那种英雄,崇尚那种献身精神,崇尚那种很高尚的人。就是有这样的一种,一种,那种,那种,那种热情在里边。包括那时候看的书呢,像那个《红岩》,啊,那些革命烈士为了革命,奉献自己的鲜血和生命。哎,就那种东西特别能打动自己,还有那时候就出现了一些像《欧阳海之歌》呀,哎。就是说就这些人就他们的生活道路,他们那种,呃,就是那种为人处事。我觉得就其实会有一种认同,有一种共鸣,而且在内心里边呢,我就觉得总有一种,就是理想主义的东西,就是追求这种东西。而对于那些一天到晚的想的是怎么样活得好一点,物质好一5点,觉得非常的世俗。所以,那时候我就觉得我在看《红楼梦》的时候,我在小学,我看那书…我说如果一个人在这种房间里边,他不能够,就觉得生活得很有意义,甚至说他不能在感情上有一种情感的一种归宿,啊,我觉得这种房子再大都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反正我就觉得就轻物质重精神,就轻现实,重理想。实际上我就有那么样的一种,就是精神上的一种倾向。所以,这,在,我觉得文革期间呢,就是那种上小学,上中学的那段经历,主要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成长的。那么到了后来,就是说为什么会对这个女性主义发生兴趣?我觉得还是和…到了二十岁左右,那时候该上大学了,而且我在家里边呢,很小。我家里5个孩子,那么上了两个哥哥,两个姐姐,那时候我母亲老爱说,啊,我们家的男孩、女孩都一样。就是说都是同等对…都是同等对待,绝对不会说重男轻女。哎,那这一点我当时我也深信不疑,哎,不过后来发生的一些事情,因为在家很小嘛,上面的哥哥姐姐都该结婚了啊。啊,其中呢,就是这个有一个哥哥,两个姐姐结婚,他们都是到外边去了。那么,最小的这个哥哥结婚的时候呢,他呢,就是,就把家里的两间房子,有一间就腾出来给他,那么,另外一间呢,当时我那时候已经是二十一、二了。当时我父母就说,干脆咱们都住到那小房间去,也就是8平米的小房间(笑)。噢,这时候我就感觉到那种,哎哟,生存状态一下子发生一种变化了。那么,那么这个时候呢,就是说我们三个人挤到那个房间里边,你想看书,你想干什么,你发现那空间非常有限,而且这时候,上面的哥哥姐姐的孩子,6他们已有孩子了,那些孩子呢,我妈妈又看着他(她)。啊,整天那家庭环境,你发现就是热闹的不得了。这时候呢,就是说,我母亲在考虑给我哥哥姐姐房子的时候啊,她绝对不会想到,噢,就是说她的这个最小的女儿还需要有一点她的空间,她不需要那么大,但需要有一点她的空间,这个空间已经被挤压没了。那么,就是这个…那么,我哥哥呢,他也会认为理所当然的。儿子嘛,好像应该,房子也应该是给他。那么,这样的话,我才感到,哎呀,我就觉得,好像一个人如果到一定年龄你要不结婚,你就发现,你已经变得没有你的立足之地了。因为那时候那个房子很小(笑),家里的那个东西啊,就是那种…是…(我)躺在那个地方,上面放一个柜子,天天我想,这柜子会不会掉下来呀(笑)。它是揽在了那个,那个,等于就在,为了利用空间,那么他就把上面这个,那段空间空着的就放上柜子了,所以就说下面就是一个行军床。就是那个,你就马上会感觉到你的那个生存空间受到了很大的,变成一个很大的问题。那么,这种感觉就是说,你就会感觉到,哎呀,就是人要想学习,想读书,有些最基本的条件恐怕都不具备。那么这时候我已经参加工作了,参加工作呢,单位里边呢,那个领导过年的时候,来的时候他就说,哎呀,他说,你看李惠英她们家…我们连个插针之地都没有。为什么呢,因为我嫂子一生孩子,这一下子更紧张了。你想这个房间太小了,根本就进不去人,所以他们感到很紧张。那时候,房子都是单位来分,所以当时呢,我就说,我说你们是不是应该给我解决一个十平米的房子,啊,这样的话,我就可以…空7间…稍微有一个自己的独立空间了嘛。他们就说,那你结婚,你就马上结婚,然后我们就可以申请房子。呃,我说,这个事,你看,它是跟结婚连在一起(笑)。你要作为单身,这个房子,作为一个单位里的职工就不会考虑你,而是要考虑你是不是已经结婚了。所以这一点的话,你看,又变成了一个,噢,为了哥哥,他结婚了之后,你发觉挤压到没有空间。你想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呢,这个,这个单位里边呢,他又得考虑,你是单身的还是已婚的。要求你是已婚的作为一个分房的条件,那么这个时候就说,好,你是为了房子马上找一个人结婚,因为你…在我看来的话,首先得有感情。那么,如果没有感情的话,你不能因为这个房子而去解决这样的问题。所以这时候,你马上感觉到另外一种压力,就是说,噢,作为一个单身的,你想有一个独立的空间,你发现是有难度的,人们是用婚姻去衡量你的。所以,你就会感受到这个人生当中啊,有很多的那样一种很艰难的地方。它不是作为一种你个人的权利,你可以去得到的。哎,他这样去看你,那么,这时候,好,那你涉及到一个,噢,你到了一个谈婚论嫁的年龄,那么这时候,你怎么去选择和别人怎么去选择你。那么在这个,这一段的经历当中啊…就是,到了83年了,我觉得这个中国整个情况都在发生变化了啊,就是改革开放之后,那时候呢,上完大学之后,又要上研究生。那么,到了南开大学上研究生的时候,当时,我的一种感受是,哎哟,我终于可以拥有自己的一个床位了(笑)。自己的,那么,你这个空间应该是属于你自己的。张:您是本科在南开?8李:本科在天津师大。张:师大?李:哎,对。张:是哪一年上的?李:我是77年,就是等于,对,对。就是那个高考第一次,那种招生,呃,就是通过考试招生。张:那您是先工作了又上大学,还是先上大学了再工作?李:啊,先,先下乡。张:先下乡,还下了乡。李:对,我是77年呢…先下乡…下乡回来然后上学。那么,那么上完学之后呢,又工作,就是到了那个…上四年在那个天津师大中文系,读了四年,等于是中文系。然后呢,就是分到天津财贸干部管理学校。张:就您刚才说的单位就是这个单位。李:对,刚才我说的单位就指的这个。那么,就是说这个时候已经是到了二十四、五岁了。那么,单位觉得呢,就是说,那你应该先,先,先有一个,先有一个家,然后我们这边就给你解决房子。好,这不是到了谈婚论嫁了吗,啊,那么,这时候呢,我觉得…正好就是我又考到了南开大学。那么,这时候就变得一边上学…还有一个就是谈婚论嫁的问题。那么,在这一点上呢,我们这个同学之间在南开的研究生当中,就是普遍有一种感觉,当时的,上研究生的女生还是比较少的。当时我们这个班里边,我就觉得上大学的时候,按说中文系,9现在的女孩子会非常多的,啊,可那时候呢,也就三分之一。呃,就是少,而且呢,那时候大多数人都已经是,在,我当时在77级当中我是属于…那时候我上学的时候,二十岁。张:小的。李:唉,对,属于年龄小的。所以,年龄大的呢,比我能大出来十来岁。所以,有的呢,就是他自己在上大学,他的孩子呢,在上小学,就是形成那样一种局面。所以,那时候,就是,呃,上学期间,上大学期间,我觉得那样的一种风气,实际上在,已经有所变化。那么,上大学的时候我的一种感觉呢,就是说,我就,我有一种感觉,我就觉得,好像我应该拼命的学习。因为好像过去的这个十年呀,更多的时间实际上是被荒废掉了。所以那种学习的愿望特别强烈。那么,在上学,上大学当中呢,这时候,实际上整个的社会观念已经,我觉得已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那么,他们这时候对女孩子的要求,对男孩子

1 / 5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