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一、辨证唯物主义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1辨证唯物主义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唯物辨证法的内容:三大规律和一系列范畴对立统一规律是最根本的规律: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2)对立统一规律是理解唯物辨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钥匙3)矛盾分析方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二、唯物辨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1对立统一规律(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斗争性:指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反对的性质矛盾的同一性:指矛盾双方互相联系,互相吸引的性质两层含义:1)互相依存2)互相贯通,互相转化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相互区别,相互联系区别:1)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不同2)矛盾同一性是有条件的因而是相对的3)矛盾斗争性是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联系:1)矛盾的斗争性是同一性的基础和前提2)矛盾的同一性是斗争性的条件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原理告诉我们:在分析和处理任何矛盾的时候,必须在斗争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斗争,反对任何割裂两者关系的片面性,要防止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1)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推动着事物的发展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1矛盾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某种发展为条件◇2矛盾双方互相利用,各吸取自身的有利因素而得到发展◇3矛盾双方互相贯通,规定着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矛盾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1斗争性推动着矛盾双方的力量变化,为质变准备了条件◇2斗争性推动着事物发生根本性质的变化(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指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共性)矛盾的特殊性:指不同事物的矛盾及其侧面各有不同的特点(个性)矛盾在不同过程及阶段上的特殊性:根本矛盾——贯穿始终非根本矛盾——不贯穿始终—事物发展过程的阶段性矛盾及其各方面地位、作用的特殊性:主要矛盾:分矛盾主要方面、矛盾非主要方面非主要矛盾:分矛盾主要方面、矛盾非主要方面“两点论”和“重点论”矛盾的性质:对抗性矛盾——采取外部冲突方式来解决矛盾非对抗性矛盾(4)矛盾解决的基本形式:1)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2)矛盾双方“同归于尽”,为新的对立双方所取代3)有些矛盾经过一系列发展阶段,最后达到对立面的融合,即融合成一个新事物2质量互变规律(1)质、量、度质:指一事物区别于他物的内在规定性。量:是指事物的一切可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度:是质和量的统一,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2)量变和质变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变化——不显著的变化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显著的变化量变和质变的根本规律:(质量互变规律)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2)质变巩固着量变的成果,并进一步引起新的量变3)事物由量变转化为质变,又由质变转化为新的量变,循环往复,以至无穷构成了世界无限多样的发展。(3)质量互变的普遍性和复杂性量变的形式:1)构成事物成份在数量上的变化2)构成事物成分在空间排列次序上的变化质变的形式:1)爆发式的飞跃2)非爆发式的飞跃量变和质变的互相渗透:表现在: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和质变过程中的量的扩张质量互变规律的意义:1)质量互变规律反映了事物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统一。2)我们做任何事物都不能超越事物发展固有的阶段性,又要在上一阶段为下一阶段做好适当的准备。3)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我们一方面要立志改革,不停顿的前进;另一方面又要稳步扎实,立足当前,不要超越客观可能,做冷静的促进派。3否定之否定规律(1)肯定和否定肯定和否定是事物矛盾着的两个方面,是对立的统一。肯定:是指保持事物存在的方面,他肯定这一事物是该事物而不是他事物。否定:是指促使事物灭亡的方面,他促使一事物向他事物的转化。肯定和否定的相互关系:对立统一1)肯定和否定是对立的,肯定代表事物内部稳定、保守的方面;否定代表事物内部活跃的,要求变革的方面。2)肯定和否定又是统一的,肯定离不开否定(肯定中包含否定),否定离不开肯定(否定中包含肯定)辨证的否定观:1)任何事物都有肯定和否定2)辨证的否定是事物自我否定、自我完善的过程3)辨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决定性的环节4)辨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5)作为联系和发展的环节被称为“扬弃”,即既有克服又有保留。辩证否定观的意义:唯物辨证法的否定观要求我们对任何事物都不要肯定一切和否定一切,而必须采取分析的态度(2)否定之否定:否定之否定:是指事物经过两次否定,构成了发展的一个周期,在更高阶段上得到新的发展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批判“循环论”和“直线论”(3)否定之否定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否定之否定的普遍性:否定之否定是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贯穿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否定之否定的特殊性:否定形式的特殊性:1)自然界的否定是自发的2)社会的否定是通过有意识的人自觉进行的曲折发展的特殊性:1)回复——事物在正常情况下发生的自我完善和发展2)逆转、倒退——异常情况下发生的三、唯物辩证法的诸范畴:1原因和结果2必然性和偶然性3可能性和现实性4现象和本质5内容和形式四、实践和认识1实践的特点和形式(1)实践及其特点实践是指人们有目的的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实践的基本特征能动性客观性社会性(2)实践的基本形式及其相互关系基本形式:生产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验相互关系:生产实践是最基本的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验受制约、反作用2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四条:来源、动力、目的、标准3认识的辨证运动(1)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感性认识:1)对事物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的认识2)特征:直接性、表面性3)形式:感觉、知觉、表象理性认识:1)对事物本质和内部联系的认识2)特征:间接性、抽象性3)形式:概念、判断、推理两者辨证关系:总:相互联系,相互区别分:依赖、有待发展、相互渗透实现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1)勇于实践、深入调查、获得丰富的和真实的感性材料2)遵循正确的途径和方法,对材料加工提炼(2)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理性认识到实践飞跃的意义:1)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实践需要正确的理论作指导2)理论回到实践的过程也是检验和发展理论的过程实现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条件:1)指导实践的理论认识应当是正确的2)从实际出发,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3)理论要为群众所掌握(3)为什么实践和认识要经过多次反复和无限发展1)从客观方面看2)从认识的主体来说3)从过程的推移来说五、真理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决定的。真理的本性是主观和客观的符合,作为检验它的标准,既不是主观思想,也不是客观事物本身,而只能是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社会实践。◇2由实践的特性决定的。实践的特点是联系主、客观的桥梁,它能把主观认识同客观事物相对照,主观同客观相符便是真理,不符合便是谬误。2)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极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确定:任何认识必须通过实践才能检验出来不确定:实践检验认识是一个过程,具体的实践有着历史局限性,认识的真理性有待于进一步发展着的实践检验。2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1)认识路线和思想路线的一致性思想路线是指化为指导思想用用以支配行动的认识路线认识路线是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2)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党的思想路线:一切此实际出发(出发点)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深化)实事求是(核心、目的)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途径)总之: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我们搞好一切工作的根本保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坚持实事求是,这是我们学习认识论、真理论乃至整个辨证唯物主义所得出的结论。3)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解放思想:指从那些落后的传统观念和主观偏见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经过研究把握事物固有的规律性,作为行动的向导。与时俱进:指理论和实践,主观和客观保持具体的、历史的、动态的统一。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与时俱进的实质就是不断创新相互关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与时俱进的前提和动力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目的和内在要求六、社会基本矛盾运动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1)生产力概念:即社会生产力,表示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指人类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构成要素:劳动对象——生产力中人的因素——是首要生产力以生产工具为主的劳动资料从事社会生产实践的劳动者生产资料——生产力中物的因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虽然科学技术本身不是生产力的独立要素,但它渗透在生产力的各个基本要素中。通过教育和训练,科学技术为劳动者所掌握,使劳动者具备必要的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科学物化在生产资料中,创造新的生产工具,可以大幅度的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和劳动对象的结合,会引起劳动对象的多样化和现代化。科学技术对于生产力的这种重要意义随着现代社会生产的发展,将越来越明显,越来越重要,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生产关系:概念: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物质性的社会关系。内容:1)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生产关系的基础,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2)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3)产品的分配关系。生产关系的类型:1)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2)生产资料私有有制为基础的生产(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辨证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辨证统一的,它们既相互对立又互相作用、互相依存、互相影响共同组成了生产方式这个矛盾统一体。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主要表现在:◇1生产力的状况决定了生产关系的性质◇2生产力的发展决定了生产关系迟早要变革。2)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通过对生产力要素的作用来实行,表现为:◇1适应推动◇2不适应,阻(4)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内容:1)一方面,生产力决定一定生产关系能否产生及其变化发展方向;2)另一方面,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但这种反作用归根到底取决于和服从于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意义:1)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都普遍起作用的规律;2)它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人们了解历史、研究社会问题的钥匙;3)它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定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客观依据;4)它是我们反对一切违反这一规律客观要求的“左”的和“右”的错误倾向的理论武器2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1)经济基础:概念:一定历史阶段上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注意的问题:1)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社会关系2)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3)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2)上层建筑概念: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与此相适应的政治、法律等制度和设施。分类:政治上层建筑:政治、法律制度和政治法律设施——主导地位思想上层建筑:政治、法律、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各种意识形态(3)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社会形态是指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联系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1)社会形态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力状况决定的2)社会形态随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原始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是它的初级阶段)(4)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辨证关系:辨证关系: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辨证统一关系。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2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3经济基础的变化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发展2)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能动的反作用上层建筑是为维护、巩固和发展经济基础而服务的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状况规律:◇1规律内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两者之间始终存在着矛盾,并在相互作用、相互矛盾中不断运动发展。◇2掌握这一规律的重大意义:1它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条普遍的客观规律,它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一起,构成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2它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的重要理论依据3自觉掌握和运用这一规律,对于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3社会基本矛盾的辨证运动1)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发展的一般进程社会基本矛盾是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