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现代化标准煤矿建设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快现代化煤矿建设步伐,提升煤矿科技装备和管理水平,保障安全生产,促进自治区煤炭工业转型升级,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现代化标准煤矿建设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第二条现代化标准煤矿是生产规模化、管理科学化、装备现代化、队伍专业化和信息化水平高、资源利用率高、安全有保障、经济效益好、生态环境治理达标的煤矿。第三条《办法》适用于生产建设规模60万吨/年及以上井工煤矿和300万吨/年及以上露天煤矿。其他煤矿参照执行。第二章煤矿地质保障第四条煤矿应有可靠的资源储量,煤矿生产建设规模与资源储量相匹配。第五条煤矿应按《煤矿地质工作规定》,加强和规范煤矿地质工作。煤矿应对地质构造、煤层及其顶底板厚度和岩性、矿井瓦斯(水、气)富集区、地应力集中带等进行精细探测。建立煤层、煤质、储量、构造、瓦斯地质、水文地质、顶底板、工程地—2—质等完善的地质、测量资料数据库和矿山三维地理信息系统。建立各类图件的数字化处理系统,实施地质、测量、水文与其它相关专业图件的一体化管理,实现煤矿地质信息有机集成和资源共享,开展煤矿地质条件量化超前预测与综合评价。第六条矿井每个采区开采前应查清地质构造、瓦斯等级、涌水量、煤层自然发火期、煤尘爆炸危险性、顶底板岩性、火烧区、老空区分布等开采技术条件,编制采区地质报告,作为采区设计和开采的依据。第三章煤矿开拓与开采第七条矿井原则上只设置一套煤炭提升主系统。特大型矿井立井开拓时可设置两套提升主系统。第八条井工煤矿按照“一矿一井一面”模式建设。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矿井,可建设“一井两面”:1.千万吨以上的特大型矿井;2.薄、厚煤层配采或高、低硫(灰)煤层配采的;3.薄煤层开采的;4.煤与瓦斯突出、冲击地压保护层开采的;5.急倾斜煤层开采的。千万吨以上的特大型矿井,若采用薄、厚煤层配采时,井下采煤工作面最多不超过三个。第九条井工煤矿至少设置主井、副井和风井三条井筒。根—3—据通风、安全需要可适量增加副井、风井井筒数量。矿井进风井按规定设置安全出口,每个回风井均设能够行人的安全出口。煤层赋存及建井技术条件适宜的矿井,副井优先采用缓坡斜井,实现辅助运输连续化。矿井大巷除有煤(岩)与瓦斯突出和冲击地压危险外宜沿煤层布置。矿井采煤工作面巷道应采用单巷布置;双巷或多巷布置时,应制定和落实巷间煤柱回收方案。第十条开拓、准备巷道采用锚喷支护;回采巷道采用锚杆、锚网、锚索等综合支护;地质条件复杂的采用联合支护。第十一条矿井开采煤层群时,应遵循自上而下的开采顺序。采用上行式开采的,应进行技术、经济、安全论证。第十二条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复杂及以上、有煤(岩)与瓦斯突出危险、有冲击地压危害的,不得采用下山开采。第十三条井工煤矿应采用综合机械化采煤方法。煤层赋存条件适宜的采用大采高综采、放顶煤综采。鼓励采用薄煤层综采和刨煤机综采。积极探索急倾斜煤层综采。开采特殊和稀缺煤种的煤矿采用无煤柱开采。鼓励应用充填式开采方法。第十四条矿井采煤工作面可推进长度应能满足工作面连续推进一年以上。厚及中厚煤层采用综合机械化开采的,采煤工作面长度宜大于150米;薄煤层采煤工作面长度宜大于100米。—4—第十五条露天煤矿应采用先进的开采工艺和设备。大型以上露天煤矿优先采用半连续、连续或综合开采工艺。煤层赋存条件适宜的采用拉斗铲倒堆和采煤机开采工艺。第十六条煤矿企业应建立健全储量和回采率管理制度,加强资源储量管理。井工煤矿采区实际回采率应达到以下要求:煤层厚度考核指标<1.3米≥85%1.3~3.5米≥80%>3.5米≥75%露天煤矿采区回采率应达到以下要求:煤层厚度考核指标3.5米≥85%3.5~10.0米≥90%>10.0米≥95%注:开采特殊和稀缺煤种的井工煤矿采区回采率按高于本《办法》值3个百分点进行考核。第四章采煤掘进及装备第十七条井工煤矿采煤机械化程度达到100%,掘进机械化程度达到90%。矿井全煤巷综掘掘进成巷进尺平均不低于300米/月,全岩巷掘进成巷进尺平均不低于100米/月。鼓励采用岩巷—5—机械化掘进工艺和装备。露天煤矿剥离、采煤、运输机械化程度达到100%。第十八条掘进工作面采用综掘机、掘锚一体机施工,煤、矸可采用带式输送机运输。掘进设备应具备无线遥控功能,可实现掘进机远程控制。第十九条采煤工作面设备实现区域自动化,具备自动检测、自动控制和互控功能。采煤机采用电牵引,具备手动、无线遥控和运行状态参数实时上传及远程监控功能。大采高工作面采煤机应配置高位挡煤板。刮板输送机输送能力和采煤机平均生产能力相协调,转载机输送能力不低于刮板输送机输送能力,并具有运行状态监测监控和数据上传功能。破碎机应选用大通过量、宽入料口破碎机,破碎能力不低于转载机输送能力,具备出料粒度调整、运行状态监测控制和数据上传功能。液压支架配备自动喷雾装置。放顶煤液压支架优先选用低位放顶煤支架;大采高工作面液压支架配置有效的护帮板和抬底移架装置。条件适宜时选配电液控制系统的液压支架。综采工作面端头支护采用端头液压支架,顺槽超前支护采用专用液压支架。—6—第五章提升运输及装备第二十条矿井提升机应采用交流变频、直流调速传动装置,实现全数字自动化控制。矿井副井提升系统、装备和设施应满足液压支架等大型设备整体提升运输的需要。矿井立井开拓时,井筒垂深在500米及以上或矿井规模300万吨/年及以上,副立井装备两套提升设备,其中一套为交通罐。大型罐笼提升系统应在井上、下进出罐笼两侧设置具有承接和锁止功能的装置。第二十一条矿井斜井、平硐煤炭运输应采用带式输送机等连续运输;立井井下煤炭运输应优先采用带式输送机连续运输。运输设备应实现远程智能化集中控制。带式输送机应选用变频驱动方式,并具备必须的安全保护装置。带式输送机长距离直线运输时,应采用中间驱动,减少搭接。矿井主斜井应配备钢丝绳芯输送带自动在线实时监测装置和超温自动防灭火系统,对沿线煤尘、瓦斯、烟雾、温度进行在线实时监测。第二十二条矿井辅助运输应根据开拓方式和煤层赋存条件,采用满足井下直达运输要求的适宜方式。具备条件的矿井应采用无轨胶轮车运输。井下主要运输平巷超过1千米、采煤工作面顺槽超过1.5千米、主要倾斜井巷垂深超过50米的,应采用机械运送人员。第二十三条大型以上露天煤矿应实现设备大型化和控制—7—信息化,剥、采主要设备实现电驱动。第六章煤矿综合信息化第二十四条煤矿应建立综合信息化系统(包括综合自动化系统、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通信联络系统等),并按规定与上级单位联网。煤矿综合信息化系统应实现安全和生产等信息有机集成,实现信息集中监控、集中传输及系统间联动;实现对主要生产环节设备的远程监控、诊断及预警;在对地测、设计、生产、安全信息共享和分析的基础上形成专家决策系统。煤矿综合信息实时显示平台可采用三维虚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等先进技术。煤矿应建立信息化管理机构,实现对信息化建设和信息系统维护的专业化管理。第二十五条煤矿应设调度监控中心、调度和视频会议室等。煤矿调度监控中心显示系统应采用技术先进的设备,应配备在线式不间断电源作为备用电源,关键设备连续供电时间不小于8小时,并设置防雷电安全设施。第二十六条煤矿必须装备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各类传感器的设置地点、数量符合规定。设备联系采用专用阻燃电缆和光缆,严禁与其它系统共用。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地面中心站应设置在煤矿调度监控中心内,实现监控信息有机集成和实时上传。安全监测监控系统中心站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当系统发出报警、断—8—电、馈电等异常信息时,可迅速采取断电、撤人等应急处置措施。煤矿应加强对系统设备的维护,定期进行调试、校正,及时升级、拓展系统功能和监控范围,确保设备性能完好,系统灵敏可靠。第二十七条煤矿应装备生产监控系统,对矿井采掘、运输、通风、提升、排水、供电、压风、瓦斯抽采、矿压、水文监测、地面生产等系统和煤炭产量进行实时监控,并接入综合自动化系统,实现远程监控。露天煤矿应建立永久岩移监测网,实现边坡稳定连续在线监测。第二十八条煤矿应按《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通用技术条件》(AQ6210)的规定,建立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并接入矿井综合信息化系统,实现对入井人员的动态管理。第二十九条煤矿应设置工业电视系统。工业电视系统中心站设备应安装在煤矿调度监控中心内。地面、井下主要生产系统和环节、重要工作场所等均应设置工业电视摄像设备,在关键场所宜实现图像智能识别与预警。第三十条煤矿应按《煤矿生产调度通信系统通用技术条件》(MT401)的要求,设置生产调度通信系统。煤矿井下应设置具有双向通信功能的无线通信系统、应急广播系统,接入矿井调度通信系统,并按规定同上级单位通信网络联网。第三十一条煤矿应建设井上下光纤环网、地面局域网络、—9—网络数据中心机房、三网(数据、音频、视频)合一的数据中心、应用系统托管中心、网络安全设施等完整统一的信息化基础设施。第七章安全保障第三十二条煤矿供电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矿井采用10千伏及以上高压入井。井下优先采用隔爆型及以上安全等级的电气设备。第三十三条有煤(岩)与瓦斯突出危险的矿井、高瓦斯矿井、煤层容易自燃的矿井及有热害的矿井,应采用对角式或分区式通风方式。矿井设计通风负压,不应大于2940帕。瓦斯矿井通风等积孔不小于2平方米,高瓦斯及以上矿井通风等积孔不小于3平方米。通风设备应优先选用变频调速装置驱动的矿用轴流式或防爆对旋式主要通风机。掘进工作面应优先选用防爆变频调速装置驱动的防爆对旋轴流式局部通风机。高瓦斯、煤(岩)与瓦斯突出矿井,应优先选用隔爆兼本质安全型变频调速装置驱动并具有自动切换功能的对旋轴流式局部通风机。第三十四条高瓦斯、煤(岩)与瓦斯突出矿井必须建立地面固定的高、低负压瓦斯抽采系统。矿井应采用地面抽采和井下抽采相结合的瓦斯治理措施,矿井和采掘工作面瓦斯抽采指标达—10—到规定要求,抽、掘、采平衡。矿井生产能力不得超过瓦斯抽采达标能力。第三十五条开采容易自燃和自燃煤层的矿井,应编制防灭火专项技术管理措施。必须采取以预防性灌浆为主,注氮气、喷洒阻化剂等为辅的两种以上综合防灭火措施。矿井防灭火束管监测系统应实现在线监测,并纳入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第三十六条煤矿应有完善的排水系统。多水平开采的矿井应优先选用一级排水方式。主排水泵房水泵应做到自动化运行,实现远程监控,具备无人值守条件。水文地质类型复杂及以上的矿井,抢险系统应优先采用潜水泵排水方式。第三十七条矿井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应完善、可靠,并定期组织救援演练。第三十八条矿井必须对冲击地压灾害进行预测和评价。冲击地压矿井在首采区或新采区准备前,必须对煤层及其顶底板进行冲击倾向性测定。有冲击地压倾向的矿井,应制定综合治理措施,防止冲击地压灾害的发生。煤矿应全面开展矿压观测工作,建立顶板在线监测自动分析系统。第三十九条矿井主要硐室、运输、行人巷道和综采工作面设置固定防爆照明设施。露天煤矿采场、排土场和主要运输道路设置固定或移动照明设施。煤矿工业场地、主要建(构)筑物和—11—运输道路设置固定照明设施。第四十条煤矿应加强矿用计量器具的监督管理。定期对涉及安全的瓦斯报警、测风量等装置进行检定、校准,保证矿用计量器具的准确可靠。不得使用未经检定、校准的矿用计量器具。第四十一条煤矿要按规定建立矿山应急救援队伍,并与具有相应资质的应急救援队伍签订救护协议。第四十二条煤矿工业场地、风井场地应具有稳定的工程地质条件,应避开法定保护的文物古迹、风景区、内涝低洼区和老空区,不受岩崩、滑坡、泥石流和洪水等灾害威胁。煤矿井口与工业场地防洪标准必须达到《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GB50215)和《煤炭工业露天矿设计规范》(GB50197)的规定。第四十三条煤矿企业建立安全生产、职业危害防治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配备和落实满足需要的人员、装备和经费。鼓励支持企业在安全生产、职业危害防治等方面,建立并执行高于国家、自治区现行规程、规范要求的企业内部管理标准。第四十四条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应达到一级标准。第四十五条煤矿企业安全费用应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