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的赋权视角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社会工作的赋权视角一、理论脉络先驱性论著《黑人赋权:压制性社区的社会工作》。Solomon(1976)。“缺乏技巧、知识和(或)物质资源以及情绪管理能力,以致无法令自己满意地有效扮演重要的社会角色”(Solomon,1976)。而这样的无力感却引来负面评价,这些负面评价不仅存在于歧视少数民族的实践、组织和事件中,也存在与贬抑、蔑视他们的语言中”。(Payne,2005)Solomon的研究表明,大多数人都要经历这样的发展:在早期的家庭生活中获得的良好经验带给他们参与社会互动的信心与能力,而这样的信心与能力增强了他们协调人际关系、充分运用社会制度去进一步提高自己能力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拥有有利于接受并良好扮演重要的社会角色。而对很多受压制的人群而言,他们可能面临一系列的权力障碍,包括间接性的和直接性的。间接性权力障碍的影响:负面的早期生活经验会减少人们参与社会互动的信心,从而影响人们的人际关系协调和社会制度的运用,并进而直接制约人们对重要社会角色的承担。直接性权力障碍的负面影响:劣质的服务可能导致糟糕的健康状况,并阻碍个人的发展;教育过程中的歧视可能限制人们的学习机会,也可能妨碍人们对重要社会角色的扮演。赋权的目标将自己看作解决问题过程中的的因果行动者(causalagent);将社工看作拥有案主可以利用的知识和技巧的人;将社工看作解决问题的朋友和伙伴;将权力结构看作复杂而部分开放的,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外部作用的影响。这样,社工可以消除案主身上的起源于负面评价的各种消极反应,让他们能够在解决自己面临的问题的过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同时发现并消除影响案主的障碍,发现并实施有利于有效解决问题的支持性措施(Solomon,1976)。赋权就是一种教育性活动,经由对话与合作,案主参与到一定的实践之中,体验并采取行动去应对由自己的行动引致的现实,而这种体验与应对本身又会进一步影响以后的行动。因此,这样的实践是反思性的(Payne,2005)。与赋权理论相关的其他理论习得性无助理论人本主义认知理论……习得性无助理论习得性无助”是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Seligman)1967年在研究动物时提出的。1975年塞里格曼(Seligman)用人当受试者,结果使人也产生了习得性无助。启示Seligman认为,如果人们有过无力改变自己面临的问题的这种经验,那么,他们就可能形成这样的心理预期,即自己的行动很少能产生有用的结果。因此,他们在其他情境中学习有用行为方式的能力将受到损害,他们的学习动机就可能丧失,他们在思考、学习过程中可能变得更加焦急而沮丧。这个研究结果清楚有力地支持了Solomon的有关无力感的看法。终生无权势的人们背负着沉重的习得性无助感。如何解决?Baber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在于做到环境丰富化(environmentalenrichment),改善这些人所在的生活环境,让他们体验到可以主导自己的生活,达致成功的生活经验。二、概念框架赋权“社工针对案主所采取的一系列活动的过程……旨在减少基于污名群体的成员的负面评价而形成的无力感。它涉及辨识导致这一问题的权力障碍和旨在减少间接权力障碍的影响和减少直接权力障碍的运作的特定策略的发展实施。”(Solomon,1976)赋权具有三个相互关联的维度:1.更具积极意义和潜能的自我感的发展;2.建构知识和能力,以更批判性地理解个人环境的社会和政治现实之网;3.形成资源和策略,以实现个人和集体的目标。赋权可以在三个层次进行:个人层次,个人感觉到自己有能力去影响或解决问题;人际层次,个人与他人合作促成问题解决的经验;政治层次,能够促成政策或政治层面的改变(Lee,2001)。对美国社会工作者赋权观的研究显示,在社工眼中,赋权涉及以下几个概念:1.对自身生活的控制;2.对自己解决重要问题的能力的信心;3.认识并发展自身行动能力的能力;4.在作出决定与具体行动过程中对可能的选择与自己独立性的意识与使用。这一研究有力地支持了意识唤醒可能导致赋权的研究预设。脉络化(contextualization)意味着重点关注案主自己对自身作为一个“社会人”的理解,而不是一心沉迷于社工的假设或建构。社工要鼓励案主将自己的生活经历与社会结构或社会进程进行关联,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反思,辨识自己处境之后的社会政治因素。这样,建立在案主现实状况基础上的对话就可能得以进行,在这个对话中,案主的表达、说明、对自己感受的反思以及对生活的理解需要得到充分的鼓励,这称为案主走向赋权的重要起点。权力(power)权力不仅具有压迫性,也具有解放性。个人可以使用通过政治权力争斗获得的影响力去争取资源、解决冲突。无力感就是基于这样的因素:经济无保障、政治上的失语、无法企及信心、缺乏批评和抽象思维、生理和心理压力感。从赋权视角而言,认识到案主及其案主系统的权力状态是非常重要的。三、实践框架Lee(2001)的10个实践原则:1.所有的压制对于生活而言都是破坏性的,社工和案主都应挑战之。2.社工应该对压制的情境拥有一个整体的视角。3.人们赋权自己,社工进行协助。自我赋权原则超越了案主自决原则,它强调案主在赋权过程中的权力和责任。4.具有共同基础的人需要相互赋权。这个原则聚焦于赋权过程中的集体权力,社工要经由群体而协助案主的赋权。5.社工应该与案主建立互惠和相互的关系。社工应该重视每个人的独一无二性以及人们抵制不幸和压制的手段。6.社工要鼓励案主以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7.社工应该维持这样一个聚焦:即人是胜利者而非受害者。8.社工应该维持社会变迁的聚焦。9.赋权实践中,社工与案主是一种双向的合作关系:相互关系、互惠关系、共享关系、平权关系。10.干预可以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面:案主与社工建立合作关系,满足案主立即性的需要,包括连接案主所需的资源、开始提供意识觉醒、寻找和申请资源。第二层面:教导技巧和知识,并评估案主的权力动态机制,包括各类小组或团体活动。第三层面:集体行动,旨在形成集体、参与倡导或进行社会活动。赋权组织应该遵循以下10个特点(Hardina,2005)1.赋权取向的社会服务组织要创造一种正式的机制让案主参与组织的决策;2.要与项目受益人形成一种伙伴关系以设计和评估项目;3.要清晰地提供跨越种族、性别、阶层、文化和性取向障碍的政策和程序,以实现有效的服务输送;4.要形成一种员工之间、案主与员工之间没有权力差异的决策实践模式;5.要促进员工之间形成团队和合作;6.要采取策略以促进工作人员的心理赋权;7.其高层要有认同员工和服务受益人的赋权的意识;8.要采取策略以提升员工的工作满意度;9.鼓励员工倡导以改善政策和服务;10.要致力于提升自己的政治权力以及项目受益人的政治影响。评估1.基本信息。2.生活转变。3.健康和精神健康。4.人际模式。5.环境。6.压制的表现形式。7.无权力感或权力不足的领域。8.聚焦于优势。9.评估过程。10.工作协议。基本信息案主的基本描述;关系状况,是否生活在一起;双亲;需要照顾的小孩;社会经济地位,包括工作和收入来源;宗教;种族/民族/文化背景;健康或精神问题,尤其是吸毒与否;报告问题的描述。生活转变当前的发展议题,包括就其年龄和角色而言,案主处于生命周期的何处;当前出现的正常变化或例外的情形;地位和角色议题,近期的危机事件;如果案主是儿童或青少年,应了解其发展史;报告问题的历史。健康和精神健康描述案主的样貌,澄清影响其生活的过去、当前或持续的问题,包括慢性和急性生理疾病;生理的或心理的挑战;机体、生化和神经问题,例如发展性障碍、主要精神疾病、药物滥用以及疾病史,其他情绪问题,例如焦虑障碍、抑郁反应和情境性障碍。对于所有的生理或精神疾病,要注意诊断的时间和地点、住院的历史、使用过的药物。看是否有任何的具有文化特色的回应压力和疾病的方式。也应该将自我功能包括在评估过程中。人际模式与重要他人和支持网络的关系与沟通模式,特别是弄清案主生活中的家庭成员和支持网络是谁;评估关系的性质,如果可能,与重要他人见面;注意问题和优势;社工与案主关系的反思也要包含其中。环境环境包括物理的和社会经济的。描述物理环境,包括社区、邻里、住户单位和家庭气氛;案主的工作环境包含在内也是有益的;环境是否提供了足够的资源和支持;描述环境的回应性和特质;问题是否与这样的环境有关联?压制的表现形式案主正在经历怎样的压制;资源歧视或资源获取的障碍;有关性的议题(比如性侵犯、虐妻);何种权力的不平等体现了这样的压制。无权力感或权力不足的领域案主缺乏什么知识、态度、意识或资源;权力的缺乏可能是个人层次的、人际层次的或政治层次的。聚焦于优势回顾前面的7个领域,描述案主的优势。什么样的应对是效果良好的?有怎样的自我优势?怎样的具有文化特色的应对是有益的?案主可以动员怎样的人际资源?案主所在社区的优势何在?环境提供了什么机会?为了反对压制和获取需要的权力,案主承担了什么责任?案主采取了什么措施?案主怎样表现其争取赋权的潜能?案主是否对意识觉醒有兴趣?评估过程社工和案主一起参与评估,并检视前述8个领域的客观和主观的事实。什么是问题的本质?基于这一评估,我们从何处着手?要做什么?思考:贡献和局限END

1 / 2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