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杨浦区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1页,共17页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1.默写(1)梅雪争春未肯降,______。(《雪梅》)(2)______,清歌一曲月如霜。(《听张立本女吟>》)(3)古人学问无遗力,______。(《冬夜读书示子聿(其三)》)(4)______,______,进,吾往也。(《孔孟论学》)(5)俸去书来,落落大满,______。(《黄生借书说》)(6)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______。(《勉学》)二、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2.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下列各题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1)这两首词的作者都抒发______的情感。(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A.《诉衷情》中一个“空”字既写出作者内心的不甘与失望,也写出对朝廷的不满与愤慨。B.《丑奴儿》中“而今”二字,转折有力,不仅显示时间跨度,而且反映了不同的人生经历。在涉世既深又饱经忧患之余,进入“识尽愁滋味”的阶段。C.这两首词作者都运用对比手法,来凸显自己强烈的情感。D.使用典故,是古诗词常用的一种手法。这两首词作者都用到了典故。三、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16.0分)3.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与也?千古过目成诵,孰有如孔子者乎?读《易》至韦编三绝,不知翻阅过几千百遍来,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虽生知安行之圣,不废困勉下学之功也。东坡读书不用两遍,然其在翰林读《阿房宫赋》至四鼓,老吏史苦之,坡洒然不倦。岂以一过即记,遂了其事乎!惟虞世南、张睢阳、张方平,平生书不再读,迄无佳文。且过辄成诵,又有无所不诵之陋。即如《史记》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为最,而《项羽本纪》中,又以钜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会为最。反覆诵观,可欣可泣,在此数段耳。若一部《史记》,篇篇都读,字字都记,岂非没分晓的钝汉!更有小说家言,各种传奇恶曲,及打油诗词,亦复寓目不忘,如破烂厨柜,臭油坏酱悉贮其中,其龌龊亦耐不得!(1)选文作者是______(人名),题目中“寄舍弟墨第一书”意思:______。(2)以下语句和本文第③段中作者所主张的读书之法最接近的一项是______A.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B.敏而好学,不耻下问C.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D.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第2页,共17页(4)这封家书实际上是对______的批驳,从而引导家中子弟树立______的正确态度。4.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陶侃母湛氏陶侃母湛氏,豫章新淦(gàn)人。侃少为浔阳县吏,尝监鱼梁,以一封鲊①遗母,湛还鲊,以书责侃曰:“尔为吏,以官物遗我,非唯不能益我,乃以增吾忧矣。”鄱阳范逵素知名,举孝廉②,投侃宿。时冰雪积日,侃室如悬磬③,而逵仆马甚多,湛语侃曰:“汝但出外留客,吾自为计。”湛剪头发,卖得数斗米。斫④诸屋柱,悉割半为薪,遂具精馔,从者俱给,逵闻叹曰:“非此母不生此子。”【注释】①鲊(zhǎ):腌鱼②孝廉:指功名。③室如悬磬:悬:挂;磬:乐器,中空。屋里就像挂着石磬一样。形容穷得什么也没有。④斫[zhuó]:大锄;引申为用刀、斧等砍削。(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①以一封鲊遗.母______②鄱阳范逵素.知名______(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子的意思。汝但出外留客,吾自为计。(3)陶侃母“以书责侃”的主要原因是______A.于我无益B.以增吾忧C.鲊太昂贵D.此为官物(4)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谈谈你对陶侃母亲形象的理解。四、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34.0分)5.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大芦荡,你还在守望吗?(节选)徐刚①我面对着辽宁盘锦的100万亩大芦荡。②初冬时季,大都市的寒冷始终与钢筋水泥框架同在,所谓落叶萧瑟,在北京如果不是走到郊外走进西山,那么,也就是街道稀疏的路树而已。细想起来,这“萧瑟”一词中原是包罗着季节无情地更替、秋阳不再、霜上加雪的大涵义的,如今在辽宁盘锦,正由这100万亩大芦荡尽情地舒展着。③舒展着的萧瑟啊!④芦叶像双刃剑把寒风切成碎片,与此同时芦花却要被搓揉成细腻的花团,在纷纷扬扬中衍化出哲思的冷峻,或曰:一切皆如流;或曰:逝者如斯夫。⑤所有的感慨都要被冲散,因为渤海湾涨潮了,喧哗着扑向大芦荡,而苇子们以坚韧绵长的节奏起伏,同以往的每天一样,迎接潮水的到来。世人以为是悲壮的淹没,或许却是一次送别--不久,苇子们将被农人收割,或者成为造纸的原料,或者走进农家的炕头,燃烧出火光、热量,芦叶噼啪地响,自己涅槃自己唱。⑥但,芦苇的根埋在地底下,弯曲、雪白、纵横交错、连绵不断,在大雪覆盖的日子里孕育绿色的新芽,寂寞而骄傲地伸向天国。⑦它们在守望什么?⑧这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负责人告诉我,在这世界第一的大芦荡中有丹顶鹤,还有更珍贵的人类寻找了170多年的黑嘴鸥;而在芦根的网络一般温情、严密的保护下是辽阔的地下石油资源。至于它始于春天的100万亩绿色为渤海湾一带的城乡、天空奉献了多少清新,如何有效地保护了水土资源,则也许很难用数字估算。⑨耸立的井架、成对成对的钻井机正在大芦荡中采油或钻井作业,试喷的石油厚厚地淤积着,珍禽所占有的浅水沼泽的领地日见狭小,昼夜不停的高达110分贝的噪音使芦苇和飞鸟一起烦躁,非法人工养殖对虾牟取暴利的养虾人,正在大芦荡中一片一片地砍倒芦苇、挖掘池塘。仅仅盘锦一市就有猎枪5000支,明明暗暗的枪口瞄准着所有的珍稀禽类……⑩当最后的翅膀折落,人类,你还有希望吗?⑪面对规模愈来愈大似乎永无休止的地下石油的开掘,我们为什么不能说这些资第3页,共17页源本应是属于子孙的?我们掠夺子孙的财富只是为了自己生活得更加舒服。⑫也许,我们至今还没有走出“天朝大国”、“地大物博”的阴影,简言之,国人的头脑中几乎没有“人均”意识!⑬即以不可再生的资源论,不妨略举几例:⑭中国要以仅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2、5%的人口……⑮我们已探明储量的矿产有148种,45种主要矿产储量的潜在价值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拥有量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一半,居第80位…………⑯苇草本身确实不会思想,然而,它们的存在却引发了多少思想和灵感,我们也不敢想象倘若人的思想没有寄托、移情的对象,这个世界又该是何等的荒凉!⑰大芦荡,你还在守望吗?(1)阅读第⑧段可知,大芦荡的主要贡献有哪些?(2)第⑥段划线句“芦苇的根埋在地底下,弯曲、雪白、纵横交错、连绵不断,在大雪覆盖的日子里孕育绿色的新芽,寂寞而骄傲地伸向天国。”运用______修辞方法,其表达效果是______。(3)阅读⑮段,划线句中加点词的“仅”字在文中有何表达作用?(4)本文选自科学随笔《大自然的召唤》,作者徐刚拟的原题为《困惑的大芦荡》,在选入课本时,编者把它改为《大芦荡,你还在守望吗?》.这两个题目各有千秋,你更喜欢哪一个?请谈谈你的看法。(5)右图是在第45届戛纳国际广告节上获铜狮奖的一则公益广告,画面上是两棵树,标题是《热带雨林》.请仔细观察,合理想象,为这则公益广告拟一条简明的广告语。希望你的广告语富有创意。6.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来学校的父亲①上课的时候,父亲来了。穿过长长的走廊,父亲站在教室外的窗门边,他侧着身子朝教室里张望,他在努力搜寻着他熟悉的那张脸。②父亲的头发有点乱,汗湿的发丝粘胶着,他的脸黑油油的,泛着亮光,父亲穿着件粗布衣,左肩上,贴了块补丁,脚上是一双解放鞋。父亲的腿裤卷着,他劳动时都是这么卷的。③父亲在众多的人头里找到了他,笑了,这傻儿子,父亲心里骂了声。父亲的笑似菩萨的笑,诚恳善良,且带着点儿童的天真。④下课铃响了,儿子跑出教室,站到父亲面前。父亲的眼光在儿子的身上上上下下打量,一边呵呵地笑,傻笑,眼两边的皱纹挤在一起。儿子的脸忽然红了,因为好多同学在看着他们。儿子拉拉父亲的衣服说:“到那边去吧。”⑤那边是学校操场,只有稀稀拉拉的几个人在走动。在一棵老槐树下站定,父亲伸出右手,一只粗cāo______宽大的手,这只手抚摸着儿子的头,继而又抚摸儿子的脸。儿子的脸上感到一阵(cāo)______辣辣的,似有块毛板子磨过,但是儿子第4页,共17页心里很抒畅很激动,父亲很久没有这般抚摸过他了。⑥父亲问:“学校里过得惯么?”儿子点点头。父亲问:“读书吃力么?那么多书。”儿子点点头。父亲说:“那天的事,心里还记恨么?”儿子咬了嘴唇,沉默不语。父亲落了眼光,停了停,父亲说:“那天,那天我的脾气暴了点。”父亲说这话时,喉咙里咕噜一声,脸僵成了一块。儿子还是没有响,他的眼睛湿润了。⑦那天傍晚,儿子向着一边在灶头炒菜的母亲要五十元钱,说要交班委费。母亲说手头暂时挤不出,能否向同学先借借,下个月再凑给你。儿子不高兴了,粗起喉咙说,借借借,我可没有这脸皮!见母亲仍在忙着炒菜,对自己的话置之不理,儿子就要上前去夺母亲的锅铲。其时,父亲正在洗脚,当即发了火,一脚踢翻了脚盆,赤脚起身把拳头打到儿子身上。那个晚上,儿子逃出了家门,在村里游荡一圈后,在家附近,他忽然听见奶奶的声音传来,娃啊,你在哪里?你爸不打你了,回来哦。在黑黑的夜里,奶奶是看不见他的,奶奶一边走,一边呼唤着他,奶奶的声音颤颤的。儿子贴着墙边,眼睛湿润了。⑧父亲望着儿子的眼睛,说:“我是顺路来看看你的,今早我拉了一车柴禾来镇上卖。嗨,这柴还是你星期天帮忙砍的呢!”儿子的脑海里闪出一幕:深深的大山里,一大一小两个人。大人骑在高高的松树枝丫上,挥舞着,狠命地砍着树枝。儿子在底下,头顶着个草帽,把砍下的松树枝一一拖拢来。清亮的砍柴声久久地回荡在山谷里。⑨父亲说:“要好好读书,嗯?”儿子点点头。父亲把手伸进内衣口袋,摸出一包折叠着的油布袋,拿出五十元钱,递给儿子。儿子看见父亲的手背上爬着几条蚯蚓似的青筋。父亲说:“留着慢慢用,要好好读书。”儿子握住了那留有父亲体温的钱,使劲地点点头。父亲说:“我回家了。”走了几步,又折回身,父亲对着儿子嘿嘿地笑,说:“忘了,忘了。”又从口袋里掏出两个桔子,塞到儿子的手里。父亲说:“前几天,你表姐来看你奶奶,拿了几个桔子来,你奶奶藏着留给了你。”⑩儿子送着父亲到学校门口,在传达室边上的墙角,父亲拾起一根挑柴用的扁担,扁担的一头缠绕着几根麻绳。父亲扛着扁担走出校门。儿子问:“走路回家么?”父亲答:“走路。”一边走,父亲一边扭过头,朝儿子挥挥手。儿子站着不动,看着父亲的身影一晃一晃走远去。儿子的眼睛又湿润了,泪水簌簌地流下来……(1)①第⑤段画线句中有一个错别字,正确的字应是______;②看拼音写汉字:粗cāo______(2)第②段主要运用的人物描写方法是______,其作用是______。(3)文中儿子三次“眼睛湿润”的原因分别是: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4)文中第⑦段能否删去?请结合全文,从结构和内容两个角度,写出你的看法。(5)第⑨段划线句如果改成“儿子握住了父亲递过来的钱,点了点头”,哪一句更好?请结合上下文简述理由。(6)对本文的主旨理解正确的两项是______A.体现了贫苦是磨练人格的最佳课堂。B.歌颂了宽厚纯朴、深沉伟大的父爱。C.抒发了儿子对父辈祖辈的感恩之情。D.阐明了理解与宽容能消融矛盾之理。五、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40.0分)7.北风已有些料峭。一季花开,又一季花落。山野,那光秃秃的枝干,已成为冬日的使者,坚守着一片空旷。在这寡淡的季节里,我总以虔诚的姿态,将心事在阳光下晾晒,过去的点点滴滴也会泛起涟漪,那些相逢在岁月之初的亲人、师长、挚友、好心人……成为留在我记忆里的、驱散寒冷的那抹色彩,

1 / 1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