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现场质量问题(质量通病)的会议会议时间:2012年5月27日参会单位:施工单位(李一奎,曾工)、建设单位(唐红、秦总)、监理单位(陈业平、陈双强)会议主题:针对现场质量通病的有效措施监理单位(陈业平):为了贯彻建委的各项质量要求,落实强制性标准,规范建设行为。建设各方主体要清楚自己的质量责任,施工单位对现场的管理人员要求,要满足现场施工要求,资料与进度保持一致。今天主要来落实标准、针对施工现场出现的质量问题今天和大家共同讨论一下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通病及可以采取的有效措施,希望施工单位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首先我谈谈质量通病出现的几种形式:一、管理上不够重视。质量通病是可避免的,首先在现场管理上下功夫,程序不能流于形式,往往这一步施工单位不够重视。比如我们监理单位要求施工单位按要求进行落实三检制度,施工单位往往是上道工序做完工人不进行自检,项目管理人员(质检员)不进行专检就通知我们监理来验收检查,结果可想而知,每次检查都会出现同样的问题,质量通病就开始出现二、项目部技术交底不清楚或未进行技术交底。现在我们的作业人员本身的业务水平就不高,很多都不具备专业知道,这一点是没有办法可控的。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施工单位现场技术负责人就对工人进行技术交底,或针对工种在施工休息时间进行专业业务知道辅导。让工人知道应该怎么做而不是工人按自己的意愿和想法做,比如:、钢筋工的钢筋下料,如果不知道平法施工对钢筋的锚固要求那可能出现的就是锚固长度不足。等等这些都是产生质量通病的根源。三、现场工人的麻痹心理。工人自身要求低,别人提出的合理建议不采纳或未按要求采纳。比如:针对我们在对现场的巡视检查中发现的质量问题及时向施工单位提出,如浇筑混凝土前,监理要二次验筋,如有问题会及时通知施工单位,修整合格后方可浇筑混凝土。施工单位项目部产生麻痹心理,以为我们检查后不再检查,或根本就不再通知二次验筋擅自进行浇筑。对我们提出的质量问题整改不彻底,这些现象都是产生质量通病的原因。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通病及监理采取的有效措施:钢筋工程1、材质检验与保管不符合要求;2、钢筋锈蚀与污染。3、钢筋代用及胡子筋处理不符合要求。4、加工成型质量差;5、不符合图纸或规范构造规定。6、钢筋接头错误;7、钢筋锚固不符合规范要求;8、钢筋绑扎不符合要求;9、钢筋保护厚度不符何要求。10、有焊接要求的钢筋未做焊接试验。11焊工无特种作一人员岗位证书,或不符合施焊条件。12未按规范规定在现场截取试件做试验。13焊条、焊剂不符合要求;14焊接质量不符合要求。15焊接接头不符合要求;2.2钢筋工程的监理质量控制1、钢筋原材的质量控制;(1)审查承包单位报送的钢筋出厂质量证明书、检验报告,如为复印件,应加盖原件存放单位的公章,注明原件存放处,并有经办人签字和时间。(2)钢筋进入现场后,监理工程师应进行外观检查。外观检查不符合要求的,就勒令承包单位将其清退出场。(3)钢筋在加工过程中,如发现脆断、焊接性能不良或力学性能显著不正常等现象,应要求承包单位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对该批钢筋进行化学成分检验或其他专项检验。(4)监理工程师审查承包单位报送的钢筋进场复验报告,对于复验不合格的钢筋应责令承包单位清理出现场。(5)监理工程师对单位工程用于承重结构的钢筋和连接接头试件须实行有见证取样和送检制度。2.2.2监理工程师在巡检过程中,应要求焊工(机械手)持证上岗,并进行抽查,检查合格后方可正式进行钢筋焊(连接)作业。2.2.3监理工程师必须充分熟悉设计图纸,明确各结构部位设计钢筋的品种、规格、绑扎或焊(连)接要求,特别应注意结构关键部位配筋的特殊处理,对有关配筋变化涉及到的图纸会审记录、设计变更通知单和工程洽商记录。应及时标注在相应的结构施工图上。2.2.4对钢筋焊接或机械连接进行外观检验,不合格的要求返工。审查承包单位报送的钢筋焊接或连接接头的机械性能试验报告单(应按规范要求批量进行),对于不符合规范要求的应责令承包单位进行返工处理。2.2.5在钢筋绑扎过程中,监理工程师应到现场巡视,发现问题,及时以口头或“监理通知”形式通知承包单位改正。2.2.6在承包单位质检合格的基础上,对承包单位报验的部位进行隐蔽工程验收。2.2.7对于以下几点构造措施,监理工程师应加强检查:(1)框架节点箍筋加密区及梁上有集中荷载处的附加吊筋,不得漏放。(2)具有双层配筋的机板和墙板,应要求设置撑筋和拉钩。悬挑结构负弯矩钢筋应保证到位,采取措施防止踩压错位。(3)钢筋保护层的垫块品种、规格、数量、位置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4)预埋件、预留孔洞的位置应正确、固定可靠,孔洞周边钢筋加固符合设计要求。2.2.8浇筑混产土前,监理工程师应二次验筋,如有问题及时通知承包单位,修整合格后方可浇筑混凝土。3、模板工程在现浇钢筋砼结构施工中,对模板的基本要求是:要保证结构各部分的形状、尺寸、相互间位置准确;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构造简单、装拆方便;接缝要严密,不得漏浆。监理工程师对模板逐项检查。模板的选用应考虑:经济、省料、耐用、安装与拆除方便、机械使用费低、砼质量好、能收到最好的经济效益等。因此,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尽量采用先进技术,达到快、省、好的目的。3.1模板工程的常见质量通病3.1.1模板施工不符合要求;3.1.2轴线发生位移;3.1.3模板体系产生变形;3.1.4标高传递发生偏差;3.1.5接缝不严、接头不规则;3.1.6隔离剂涂刷不符合要求。3.1.7模板自身清理、模内清理不符合要求;3.1.8封闭的或竖向模板无排气口、浇捣口;3.1.9斜模板支设不符合要求;3.1.10拆模使混凝土受损。未按规定起拱,拆侧模过早,破坏混凝土表面及棱角;承重底模及其支架未按设计要求或规范规定拆模。3.1.11其他支模错误:支模中遗漏预埋件、预留孔洞;合模前与钢筋及各专业未协调配合。3.2模板工程的监理质量控制3.2.1审核模板工程的施工方案:根据主体工程的结构体系、荷载大小、合同工期及模板的周转情况等,综合考虑承包单位所选择的模板和支撑系统是否合理,提出审核意见。3.2.2对进场模板规格、质量进行检查。3.2.3审查承包单位报送的模板隔离剂(脱模剂)的有关资料。3.2.4墙、柱支模前应先在基底弹丝,以校正钢筋位置,并为合模后检查位置提供准确的依据。3.2.5为防止胀模、跑模、错位,造成结构断面尺寸超差、位置偏离、漏浆造成蜂窝、麻面,模板支撑应符合模板设计要求及施工方案规定。3.2.6对模板拼、节点位置、模板支搭及加固情况,应认真检查,防止漏浆及缩颈现象。3.2.7梁、板底模当跨度≥4m时应起拱,设计无具体化要求时,一般起拱高度宜为1/1000-3/1000。3.2.8预埋件、预留孔洞的位置、标高、尺寸应复核;预埋件固定方法应可靠、防止位移。3.2.9模板在下列情况下要开洞:一次支模过高,浇捣困难;有大的预留洞口,洞口下难以浇筑;有暗梁或梁穿过;钢筋密集,下部不易浇筑。3.2.10合模前钢筋隐检已合格,模内已清理干净,应剔凿部位已剔凿合格;合模后核验模板位置、尺寸及钢筋位置,垫块位置与数量,符合要求才能浇筑混凝土。3.2.11模权涂刷隔离剂时,应清除模板表面的尘土和混凝土残留物,再涂刷,涂刷应均匀,不得漏刷或沾污钢筋和混凝土接槎处。3.2.12混凝土整体结构的拆模控制。(1)结构承重模板,应控制与结构同条件养护试件达到下表规定的强度时方可拆除:构件类型构件跨度(m)达到设计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的百分率(%)板≤2≥502,8≥758≥100梁、拱、壳≤8≥758≥100悬臂构件-≥100(2)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其棱角不因拆模而损伤;(3)在拆除模板过程中,如发现混凝土有影响结构安全的质量问题,应暂停拆除,经过处理后方可继续;(4)大模板墙体施工,在常温下墙体混凝土强度必须达到1.2Mpa,冬期施工全现浇混凝土应达到受冻临界强度4Mpa后才可拆模。4、混凝土工程a、混凝土工程包括配料、计量、搅拌、运输、浇筑、振捣和养护等工序,各个工序是紧密联系和影响的,任何工序出现问题,都会影响混凝土工程的最终质量。因此,必须保证每一工序的施工质量,以确保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刚度、密实性和整体性。b、在原材料质量保证的条件下,严格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坍落度及混凝土搅拌时间、留好混凝土试块。c、混凝土浇捣时,监理人员要旁站监理,保证混凝土浇筑的连续施工,需要留施工缝时,其位置应在浇筑之前确定,且应符合有关规定。d、掌握好拆模时间,加强混凝土养护工作。5、砌体工程a、砌体工程系指用砖、石和各种砌块与砂浆砌筑而成的结构工程。选用材料和砌筑施工为两项影响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监理工作的重点也就是抓住这两个关键因素。b、砖砌体内预埋管线、留洞要事先留好,不要事后在墙上开槽。c、墙体拉结筋必须按规定预埋、预留。6、屋面的防水、隔热工程对于屋面的防水、隔热应作为一个重要问题加以重视,选好防水、保温材料,妥善处理好各类细部构造,注意控制施工质量。请施工单位对以上的质量通病问题认真领会。下面请施工单位谈谈现场可控的质量通病采取的有效措施。施工单位(李工):提高现场的管理水平和工人的岗前培训,加强项目管理,尽量避免质量通病的出现。对出现的质量通病进行原因分析及措施如下:砖砌体一、砖砌体裂缝1.现象砌筑好的砖砌体不同程度的出现了斜裂缝、水平裂缝、竖向裂缝等各种形式的裂缝。2.原因分析(1)地基的不均匀变形,使得墙身受到较大的剪力。(2)沉降缝处理不当,两端沉降缝中间沉降小或两端沉降小中间沉降大。(3)温度变化的影响使砖砌体出现斜缝。(4)施工中管理不好,砌筑质量出现问题,砂浆稠度过大,吸水后干缩或砂浆强度不饱满。3.防治与治理措施(1)施工前处理好地基,对于地基的处理方法必要时请有经验的人员或设计单位地质工代确定。(2)施工时对于高低差过大、建筑物过长、平面形状复杂、地基处理方法不同及分期建设的建筑物,都应根据不同的条件设有适当的沉降缝。(3)在墙体转角、内外墙连接等易裂处设置水平钢筋、顶层采用保温层,合理地设置温度缝。(4)施工时各级人员加强现场管理,严格按砌筑工程的操作规范进行操作,砌筑工作开始前进行必要的交底,选择具备砌筑水平的人员进行砌筑活动。二、砖砌体承载能力不够1.现象当全部或部分荷载加至施工完的砖砌体后,将出现局部被压碎、压裂、剪断、拉裂等现象,有时造成建筑物局部或整体倒塌。2.原因分析(1)砖砌体施工质量差,砂浆的合易性不好,砂浆强度不够。(2)砖的质量不合格,施工时不注意润砖。(3)砌筑操作不当,砖砌体的灰缝不饱满。(4)组砌不合理。3.防治与治理措施(1)施工前应试验砖的标号,检查其外形尺寸,并进行挑砖,不合格的砖不得用于工程。(2)严格砂浆的配合比,拌合砂浆的原材料必须保证合格,砂浆拌合完毕按规定进行取样和试验。(3)对于组砌方法在砌筑前应有规划,在砌筑施工前对有关人员进行交底,不具备施工水平的人员不得从事砌筑工作。(4)质量检查人员随时抽查砂浆的饱满度,达不到要求时返工重做。三、砖砌体组砌混乱1.现象混水墙面组砌方法混乱,出现直缝和“二层皮”,砖柱出现包心砌法,里外皮砖层互不相咬,形成周圈通天缝,降低砌体强度和整体性;清水墙出现竖缝宽窄不匀,影响美观。2.原因分析(1)进行砌筑施工的操作人员不具备进行砌砖的水平,不宜进行此项工作。(2)混水墙砌筑时对组砌形式无规划,或有规范但未对实际进行施工的操作人员进行必要的技术交底,操作人员砌混水墙忽视组砌形式,致使出现多层砖的直缝和“二层皮”现象。(3)砌砖柱需用大量七分砖,打砖较费工时,操作人员为省事常不打七分头砖,用包心砌法。(4)在同一单位工程,采用几个砖厂的砖,致使砖的规格、尺寸不一,造成累积偏差,而常变动组砌形式。3.防治与治理措施(1)砌砖墙应注意组砌形式,砌体中砖缝搭接不得少于1/4砖长,避免出现通缝现象。(2)内外皮砖层,每隔五层砖应有一层丁砖拉结(五顺一丁),使用半砖头应分散切于混水墙中,不能集中放置于一个位置。(3)砌砖柱坚持打七分头砖,严禁采用包心砌法。(4)砌砖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