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史学习•为什么:(1)社会根源:经济政治(2)所处的阶级立场(3)文化的继承、借鉴所涉及的原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经济政治状况的反映;一定的思想观点代表某一阶级或阶层的利益第三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专题知识结构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学创立和发展确立正统思想地位发展到理学新阶段儒学正统受冲击但仍为主流春秋战国西汉时期宋明时期明清之际百家争鸣形成儒、墨、道、法等家春秋:孔子创立儒学战国:孟、荀发展儒学董仲舒创立新儒学程朱理学(程颐、程颢、朱熹)陆王心学(陆九渊、王守仁)李贽“异端”思想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经世致用思想君主批判思想考点九: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孔子●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代表社会各阶级、阶层利益的思想家纷纷著书立说,产生了儒、道、墨、法、名、阴阳、纵横、农、杂等各家思想流派,他们针对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的各种问题,展开讨论,争相发表不同的见解,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百家争鸣(一)产生的原因1.经济上:2.政治上:3.阶级关系上:4.思想文化上:铁犁牛耕(生产力进步),土地私有(生产关系变革)诸侯争霸,社会变革王室衰落,“士”的兴起学术下放,私学兴起规律: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思考: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历史呈现怎样的基本特征?试结合中国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方面有关史实加以说明。●百家争鸣(二)主要派别派别代表人物核心思想主张影响儒家道家孔子孟子荀子仁、礼、中庸;教育思想(选修四)仁、义、礼、智四种道德规范;“仁政”;“君轻民贵”“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万世师表,仁政德治,缓和矛盾,限制暴政。老子庄子清静无为,逍遥自然“道”是世界根本;事物向相反的方面转化的相互辩证法思想;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社会“天道与自然无为”、“齐物论”;●百家争鸣与时俱进,法治严刑(二)主要派别韩非“法、术、势”三者糅合为一;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墨翟兼爱、非攻;尚同、尚贤;节用身体力行,兼爱非攻思想解放,文化繁荣;学术奠基,惠泽中外派别代表人物核心思想主张影响法家商鞅等变法人物墨家总的影响:请思考:“百家争鸣”各派别分别代表哪个阶层的利益?(三)影响——共同构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参见《世纪金榜》P118)1、儒家:从汉代始,被确立为思想的正宗,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2、道家:在民间产生深远影响;其崇尚自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重要影响3、法家:对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秦统一全国,起到重大作用;汉代以后其法治思想被吸收到儒学体系中,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大放异彩:儒家的“仁政”——法家的法治思想——孔子的教育思想——墨家的兼爱、非攻——“以德治国”“依法治国”全民教育、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等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老子的“我无事”——今天的“不折腾”胡锦涛2006年3月4日看望出席十届政协四次会议的政协委员时提出“八荣八耻”: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考点十: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儒家思想的演变时期特征背景代表人物及观点影响春秋战国汉宋明明末清初(一)春秋战国时期——创立与发展1.背景社会大变革2.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代表人物主要观点孔子孟子荀子核心:“仁”和“礼”为政以德对鬼神敬而远之仁政学说民贵君轻“制天命而用之”学习的最高目标是礼3.影响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限制暴政●儒家思想的演变(二)西汉时期——确立为正统思想1.背景1)汉武帝时国力强盛,“大一统”得到巩固,专制主义政体大体定型。致力于建立一个大一统国家,需要新的统治思想2)董仲舒迎合统治者需要,改造儒家思想,形成新儒学体系a.“大一统”“罢黜百家”b.“君权神授”,“天人合一”c.“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加强巩固君权的需要●儒家思想的演变(二)西汉时期——确立为正统思想2.表现1)尊儒:2)倡儒:肯定董仲舒的儒学思想;起用儒者参与国政。①兴办太学——儒学官方化和制度化(有何影响?)②命各郡县设学校,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使儒学在民间处于独尊地位3.影响1)促进思想、文化和教育的发展,对于民族历史文化进步有积极意义2)实质上也是一种文化专制政策,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对中国传统文化发展有消极影响●儒家思想的演变1、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①中央集权的强化②思想控制的加强③大一统局面的形成④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A.②④B.①②④C.①③D.①②③D2、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关键是A.它是封建社会最进步的思想B.历代都有信奉儒家思想的人做大官C.它适应了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D.它宣扬了仁政思想得到人民的拥护C3、(2010年高考北京文综13题)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A.荀子、董仲舒B.荀子、孟子C.商鞅、孟子D.韩非子、董仲舒D考点十一:宋明理学【概念辨析】理学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道、佛儒(根本)(目的)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而形成的新儒学,把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了“天理”的高度,形成一整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三)宋明时期——发展到理学新阶段1.背景1)宋代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统治者为维护统治开始调整政策。2)北宋相对宽松的文化政策鼓励下,士大夫掀起了一场儒学复兴运动。●儒家思想的演变理学发展历程创立北宋五子(二程)成熟南宋朱熹发展陆王心学(三)宋明时期——发展到理学新阶段2.从程朱理学到陆王心学(主要观点):程朱理学陆王心学宇宙观“理”是万物本原。是外在的,独立于人存在的“心”是万物本原。认为“心外无物”、“心即理也”,离开人的思想意识,任何事物便不存在。道德观主张人应以外在的“天理”为行为规范主张人应以“内心”的自修、自省达到良知,从而为善哲学范畴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了解“二程”、朱熹、陆九渊、王守仁的主要思想观点●儒家思想的演变(三)宋明时期——发展到理学新阶段2.从程朱理学到陆王心学1)万物的本原是“天理”2)社会伦理道德是“天理”的反映,人们应该遵守伦理道德,服从统治3)人欲和天理是对立的,“存天理,灭人欲”●儒家思想的演变根本目的:遏制人的自然欲求,维护封建专制统治(三)宋明时期——发展到理学新阶段1)宋明理学压抑、扼杀人的自然欲求,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3.影响2)宋明理学崇尚道德,重义轻利,强调自我约束,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有着积极影响。●儒家思想的演变(2008·广东卷)清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的心动。在世界本原问题上,与慧能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是()A.孔子B.程颢C.朱熹D.王阳明例:从宋代理学提出“灭人欲”到明代心学提出“内心反省”,克服私欲,说明()A.主流思想文化维护封建统治B.儒学的发展注重个人情感体验C.有利于社会的民主、进步D.违背了孔子的仁学(2007全国文综Ⅱ,15)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而曰一贯,曰无言,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他所抨击的是A.先秦儒学B.汉代经学C.隋唐佛学D.ADD考点十二: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四)明末清初——正统受冲击但仍为主流1.明末清初思想活跃的原因宋明理学教条的束缚,不近情理,乃至摧残人性的流弊。君主专制空前加强、腐朽,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出现统治危机。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市民工商业者力量的成长。1)政治上2)经济上3)文化思想上●儒家思想的演变(四)明末清初——正统受冲击但仍为主流2.明末清初思想活跃的表现思想家主张作用李贽的反正统意识1)否定儒学正统的权威性2)认为“理”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3)不能以“圣人”之言作为差别是非的标准4)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带有民主色彩●儒家思想的演变(四)明末清初——正统受冲击但仍为主流2.明末清初思想活跃的表现思想家主张作用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说1)批判君主专制;2)提出君臣平等思想;3)提出限制君权的主张,学校是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4)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认为工商皆本。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儒家思想的演变(四)明末清初——正统受冲击但仍为主流2.明末清初思想活跃的表现思想家主张作用顾炎武思想的启蒙精神1)强烈批判君主专制和官僚士大夫的腐败;2)提出了“众治”的主张;3)主张“经世致用”,注重实学。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儒家思想的演变(四)明末清初——正统受冲击但仍为主流2.明末清初思想活跃的表现思想家主张作用王夫之的“孤秦陋宋”批判1)对先秦至清初的文化遗产予以批判总结。2)政治思想:主旨是“循天下之公”,揭露了帝王把天下当作私产的作法。批判暴政;3)历史观:尊重规律,“天地之化日新”4)哲学思想:发挥了唯物论。启迪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儒家思想的演变(四)明末清初——正统受冲击但仍为主流2.明末清初思想活跃的表现1)政治上:提倡“人民为主”,反对君主专制独裁;2)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提倡“经世致用”。3)思想上:批判和继承了传统儒家思想,构筑起具有时代特色的思想体系。●儒家思想的演变思考:为何中国明末清初的批判思想没有形成像西欧启蒙运动波澜壮阔的景象?2、高度强化的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压制使早期民主思想未能形成完整的体系。1、明清之际的资本主义萌芽较为脆弱,使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3、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状况春秋战国秦朝西汉魏晋宋明明清之际创立/发展重创独尊/正统冲击批判新发展儒学:在古代中国“三次高潮,三次低潮”拓展一:儒学成为古代社会的主流思想的原因?1、一方面是因其思想内核即哲学上的天人观念、伦理上以“仁”为核心的“三纲五常”、政治上的大一统主张,从根本上都有适应了封建专制统治需要。2、另一方面是因为儒家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能够随时代需要的变化而不断自我更新。拓展二:近代以来儒学的变迁。2.洋务运动——“中体西用”1.太平天国运动——吸收“大同思想”3.维新变法——利用孔子宣传维新思想(康有为)4.辛亥革命——抛弃中学5.新文化运动——全盘否定,正统地位动摇近代以来儒学逐渐边缘化的原因??1、儒学属于农业社会的产物,它所反映的是古典精神,是农民意识。2、现代民主政治和科学精神的传播与广泛的认同。拓展三:当代社会是否还需要儒学?1.可以用儒家价值理想的合理成分去化解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比如唯利是图、见利忘义、极端个人主义之类。总之,用儒学的合理成分去感化社会,引导社会,升华社会。因此儒学有其现代化的必要性。2.从历史上看,儒学曾经随着时代的变迁而进行自我更新。就是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并能够与时俱进。3.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者之一,儒学在建设现代化社会的今天仍然有其存在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