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政治思想史》讲义(徐大同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西方政治思想史》讲义(徐大同版)第一章古代希腊政治思想第一节古希腊政治思想的产生◎雅典民主政治评述一方面,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是公民政治:其一,政府官职向全体公民开放,取消财产和等级的限制;其二,公民大会构成城邦的权力核心,公民政治得到充分的体现;其三,贵族会议形同虚设,贵族特权丧失殆尽;其四,国家公职实行薪金制,进而为公民参政议政提供经济保证。另一方面,雅典民主政治属于古代政治的范畴,只有成年男性的雅典自由人具有公民的资格,妇女和非自由人被排斥于公民政治和民主政治之外,所谓的公民权只是成年男性的雅典自由人的特权,所谓的民主政治只是存在于一定的范围之内,因而区别于现代社会的民主政治,后者的特征在于与自由的社会氛围密切相关,具有普遍性抑或全民性。四、古希腊政治思想的特点第一,自然政治观与整体主义价值观第二,理性的政治思考与近于科学的研究方法第三,特定的研究主体和范围第四,公民的政治视角第二节柏拉图的政治思想二、主要政治思想(一)理念与理想国理念:柏拉图认为,理念是现实世界的原型、范式和本原,是唯一真实的存在,是永恒不变的。而我们的感官所接触到的具体事物所构成的世界,是不真实的,是变动不居的,不属于存在的范畴。理念与事物的关系是理念论的核心问题。-2-柏拉图将理念论运用到政治学领域,认为要认识国家、理解国家、把握国家就是要达到对国家“理念”的认识、理解和把握。所谓国家的理念就是最理想、最完美的国家,而所谓最完美、最理想的国家就是实现了正义原则、体现了至高的“善”的国家。因此《理想国》一书就是要探讨什么样的国家是最理想、最完美的国家理想与现实的对立,由此而开创了西方政治思想史上乌托邦主义的传统。同时也开创了整体主义的传统(二)社会分工理论柏拉图认为,城邦是社会分工的产物,是基于社会分工基础上的满足人们需要的社会协作组织。生产者阶级护国者阶级(军人)统治者阶级(哲学家)三个阶级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分工互助,就实现了城邦的正义(三)哲学家治国思想(哲学王思想)“除非哲学家成为我们这些国家的国王,或者我们目前称之为国王和统治者的那些人物,能够严肃、认真的追求智慧,使政治权利与聪明才智合而为一;那些得此失彼不能兼有的庸庸碌碌之徒,必须排除出去……除了这个办法外,其他办法是不可能给个人、给公众以幸福的。”“知识”与“意见”之分柏拉图的哲学王思想,实际上是知识与权力的结合,在他看来,只有由最有智慧、掌握了城邦的理念的人掌握最高权力,城邦才有希望。因而应该把城邦的权力交给少数哲学家,这实际上是对雅典民主制度的否定。但在当时,却有积极意义哲学家为打造理想的城邦,必须按照城邦的理念对城邦进行改造,其中包括:1、维系社会分工制度,防止等级混杂2、在统治者和军人内部废除私有制和家庭,实行共产与优生制度3、对公民进行教育教育是培养哲学王的根本手段,也是培养有美德的公民的根本措施,因而教育在城邦中的地位十分重要(五)政体思想1、早期的政体思想(《理想国》)柏拉图将政体划分为五种,即理想的贤人政体和现实中的四种政体。最理想的政体是哲学家执政的“贤人政体”,但在现实中并不存在。-3-现实中存在的四种政体是:荣誉政体(斯巴达和克里特政制,受到广泛赞誉的)寡头政体(有很多害处)平民政体(与寡头政体相对立的)僭主政体(城邦最后的祸害)2、晚期政体思想(《政治家篇》)以统治者人数的多少为标准,将政体划分为三种,即:一个人统治的,少数人统治的和多数人统治的。上述政体又有依法治理和不依法治理之分,因此共有六种政体:君主制、僭主制、贵族制、寡头制、合法的平民制、非法的平民制第三节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思想二、城邦理论(一)城邦的起源1、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人类的目的:物质的富足身体的健康良好的道德城邦高于个人,个人依赖于城邦,国家与个人的关系可以理解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2、城邦的产生过程人是天生合群的动物(前提)“需要本身就是各种迫切的发明的教师。”家庭—村社(部落)—城邦(最完备的组织形式)(二)城邦的本质----由享有平等政治权利的公民所组成的政治团体(三)城邦的目的----在于至善,在于最完美的生活纵观亚里士多德的国家理论,有一下几点需要注意:第一,亚里士多德认为国家的产生不仅仅是为了生活,而是为了过好的生活,优良的生活第二,为什么国家生活是一种善的生活?因为国家生活阶段是人的本质的体现第三,亚里士多德认为城邦在本质上先于个人,所以国家高于个人,个人必须服从于国家,这是一种整体主义国家观。三、政体思想(一)政体的含义-4-“政体可以说是一个城邦的职能组织,由以确定最高统治机构和政权的安排,也由以订立城邦及其全体各分子所乞求的目的。”(二)政体分类的标准政体划分的标准:政府的宗旨(正宗、变态)和掌握最高统治权人数的多寡(一人、少数人、多数人)亚里士多德认为,每一种政体都是依一定的条件存在的,所以每一种政体的存在都有其合理性。一个城邦实行什么样的政体,从根本上决定于这个城邦的社会历史环境和自身的社会结构,这种把政体问题与城邦的社会结构联系在一起进行考察的方法,对于后世政治学研究方法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三)政体分类的内容为城邦公共利益服务的政体(正宗政体)君主政体贵族政体共和政体为部分人利益服务的政体(变态政体)僭主政体寡头政体平民政体亚里士多德认为,每一种政体都是依一定的条件存在的,所以每一种政体的存在都有其合理性。一个城邦实行什么样的政体,从根本上决定于这个城邦的社会历史环境和自身的社会结构,这种把政体问题与城邦的社会结构联系在一起进行考察的方法,对于后世政治学研究方法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四、理想城邦的设计(一)中产阶级掌权的共和政体,公民轮番为治“只有全邦没有任何一部分存在着改变现制的意愿,这才是稳定。”(二)财产私有公用“凡是属于最多数人的公共事物常常是最少受人照顾的事务。依法治理的政体1、君主制:一个人依据法律进行统治,是最好的政体2、贵族制:少数人依据法律进行治理,是次好的政体3、合法的民主制:多数人依据法律进行治理,是合法政体中最差的,但好于非法的政体不依法治理的政体1、僭主制:一个人完全凭借自己的意志进行治理2、寡头制:少数人按他们的意志和利益进行治理3、非法的民主制:多数人恣意妄为,没有法律的极端统治-5-(三)实行法治“常人既不能完全消灭兽欲,虽最好的人们(贤良)也未免有热忱,这就往往在执政的时候引起偏向。法律恰恰是免除一切情欲影响的神祗和理智的体现。”“最后的裁决权力应该寄托于正式制定的法律。只是所有的规约总不能概况世事的万变,个人的权力或若干人联合组成的权力,只应在法律所不及的时候,方才应用来发号施令,作为补助。”法治有两层含义:其一,已成立的法律必须得到遵守,其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本身应该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四)采取混合政体(寡头制与平民制的混合)此种混合体现了不同阶级、阶层的利益和力量在政府中的混合,从实践上看,也就是不同的阶级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参与城邦的政治生活。(五)控制人口,加强教育五、亚里士多德的地位和影响(一)开创了西方传统政治学体系(二)提出了研究政治学的新方法(三)提出了一系列独到的政治观点复习思考题比较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政治思想的异同第二章希腊化时期和古代罗马政治思想第一节帝国的建立与政治思想的变化一、城邦制度向帝国制度的转变(一)希腊化时期(前334—前30)1、马其顿的兴起2、亚历山大东征在亚历山大东征的过程中,希腊文化也在其所建立的、横跨亚、非、欧三洲的帝国内传播开来,史学界通常把这一时期称作希腊化时期。这一过程也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过程,它打破了历史上形成的东西方各自独立发展的模式,使它们合而为一。(二)罗马帝国时期公元前270年左右,罗马基本上统一了意大利。公元前200-前146年,原希腊各邦基本上归入罗马的版图。到公元前1世纪末,罗马已经取代先前的亚历山大帝国,-6-成为一个疆界从北非到莱茵河,从大西洋沿岸到两河流域,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这样,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城邦时代过渡到了帝国时代。二、政治(思想)的变化在马其顿统治以后的希腊化时期,由于强权的威压,公民集体的解体,社会持续动荡,哲学思想趋向抑郁、消沉,缺少对社会的关心,注重心灵的恬静,形成一些打有时代鲜明烙印的思想流派1、民主政治的衰落2、公民与国家关系的疏远3、公民权的扩大,平等观念的扩张第二节斯多葛派的政治思想一、自然法思想斯多葛派认为,宇宙中存在一个普遍的法则,人是宇宙的一部分,因而也受这一法则的支配,这个支配宇宙和人的理性就是自然法。“自然法是神圣的,拥有命令人正确行动和禁止人错误行动的力量。”——芝诺二、人人平等思想斯多葛派超越了城邦的狭小范围,提出既然每个人都是宇宙的一个组成部分,都受同意的自然法则的支配,因而人人平等,所有的人都是从神那里流淌出来的一部分,都是神的儿女,彼此都是兄弟。三、人的精神自由思想斯多葛派认为,一个人对外在的欲求和依赖越少,内心的安详和自由便越多,幸福主要是一种精神境界,主要是灵魂的无纷扰,是内心的安详。因此他们主张过清贫的甚至是禁欲主义的生活,抛弃一切爱好和情欲“斯多葛派的这种学说认为人只应该寻求道德,人必须寻求道德,人必须变成、保持自己和自己同一,并获得自由——这是他们学说中的优秀成分。”——黑格尔第三节波利比阿的政治思想二、波利比阿的混合政体思想波利比阿认为希腊诸邦只所以走向衰落,是因为他们都采用了一种纯粹的政体,而罗马不断走向强盛的原因在于罗马人采用了一种混合政体君主制-----执政官贵族制-----元老院民主制-----公民大会-7-第三章基督教与西方政治思想第一节基督教的产生及其发展一、基督教的兴起基督教发端于公元1世纪的巴勒斯坦地区,后经西亚传入希腊、罗马,并在整个罗马帝国范围内传播开来二、基督教及其思想的演变(一)基督教的合法化信徒越来越多,包括一些中上层的人士,早期基督教的反抗复仇精神被淡化313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颁布“米兰敕令”,基督教从此获得合法地位(二)基督教思想的变化1.疏远政治,追求天国与来世2.鼓吹神权高于世俗政权,贬低世俗权威3.人人平等第二节奥古斯丁的政治思想二、双城论(一)上帝之城与地上之城两种爱组成两种城。爱自己甚至轻蔑上帝者组成地上之城。爱上帝甚至蔑视自己者组成上帝之城。前者以自己为荣耀,后者以上帝为荣耀(二)教会与国家国家的职能在于负责人们物质需要的满足,免受攻击的安全和有秩序的社会交往等,世俗国家是上帝实现自己拯救计划的工具奥古斯丁赋予教会很高的地位,认为上帝的恩典要通过教会才能实现,人们只有皈依教会才可能得救。奥古斯丁的双城说突出了教会对宗教事务的自治。但他也强调教会在自己独立的同时,世俗政权在自己的领域内也是独立的。市民既要服从教会,又要服从世俗权威。历史的看,在奥古斯丁生活的年代,教会与国家之间的争斗还未出现,奥古斯丁的目的只是告诉人们,不要将希望寄托在国家身上,他承认世俗权威的存在与作用,而不是主张教权高于王权。第三节托马斯·阿奎那的政治思想一、信仰与理性托马斯·阿奎那以基督教为基础,修改、利用了亚里士多德哲学中能与基督教相-8-适应的因素,调和了宗教和哲学、理性和信仰的矛盾,以理性和经验来证明神学理论。托马斯·阿奎那承认人的理性的作用,但理性在阿奎那的学说中并不是基础和目的,而只是方法和工具。信仰才是根本的、决定性的,理性要为信仰服务,阐明信仰所指示的真理三、国家与教会(一)国家的起源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国家产生于人的本性。但人是上帝创造的,所以归根结底,国家是上帝的创造物(二)国家的目的国家的目的首先是要维护各组成部分的秩序与和平,此外,国家最主要的目的在于使公民过一种有德行的生活。阿奎那肯定了国家的作用,但又指出了国家的局限性,在他看来,国家只能实现人的部分的、属于尘世的快乐,而无法获得最高的、与上帝享受的快乐。而这只能靠天启、神恩,并通过教会完成。所以教会高于国家,教权高于王权。阿奎那的国家观有如下意义:第一,在承认上帝时,也审慎的确定了国家的合理性,世俗权威的地位因此而被确定,通过对国家目的层次的限定,阿奎那论述了国家的有限性第二,与古希

1 / 4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