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小刚电影的艺术风格在今天的中国谈到导演,大家总会想起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与前两位获过国际奖项无数的第五代导演先驱者来说,冯小刚的个人奖项可以说是少之又少,因为他的身份是定位于一个具有巨大的票房号召力的以民众口碑建立的导演。冯小刚一直以普通观众的口碑建立起自己的电影风格,同样也是唯一一直在拍商业片的导演。作为一个纯粹的商业导演,他的艺术成就可能的确比不上张艺谋陈凯歌这些从专业电影学院毕业的专业导演,但是这不能否认他的电影深处的小人物的大智慧,至少这些人打动了中国观众,让他们心甘情愿的走进电影院。冯小刚1958年8月18日出生于北京的普通家庭,因父母离异和母亲姐姐生活在一起。冯小刚的母亲是个有着坚强生活精神的好妈妈,在冯小刚的自传《我把青春献给你》里曾经有过这样的描述:冯妈妈四十多岁时就开始与病魔做斗争,五十多岁起身患重病瘫痪在床,尽管冯妈妈的身体很不好,但是她始终以坚强的精神鼓舞着儿子冯小刚,她曾经在病痛中对冯小刚说;儿子,你将来会顺顺利利的,因为所有的苦难都让妈妈一人尝尽了,只要你有了出息,妈妈的罪就没有白受!应该说冯小刚的生活经历对他以后的创作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自幼喜爱美术、文学。高中毕业后首先投身了军营生活,在北京相关装甲部队从事基本宣传工作,涉足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社会生活。并通过刻苦努力,很快正式踏进北京军区文化单位,随后作为部队文职人员获得提干而具备美术职称和部队军级。1984年参军转业到地方后,经过思考和选择进入北京城市建设开发总公司担任工会文体干事,从事文化宣传工作。1985年,调入北京电视艺术中心成为美工师,他先后在《大林莽》、《凯旋在子夜》、《便衣警察》、《好男好女》等电视剧中担任美术设计。当时北京电视艺术中心仅有几年的基础,但是其中朝气蓬勃的业务人员成分,以及思想意识相对开放的文化氛围,使得没有科班学历的冯小刚,通过在这里的学习与工作生活,奠定了后来拼搏腾飞的坚实基础。还曾担任小品等舞台剧的编剧,导演。《遭遇激情》是他与郑晓龙联合编导的第一部作品,后被夏刚拍成电影,影片获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编剧等四项提名,他与王朔、马未都联合编剧的电视系列剧《编辑部的故事》使他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1992年,他再次与郑晓龙合作写了电影剧本《大撒把》,搬上银幕后,又获第十三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最佳编剧等五项提名。1994年,他又干起导演,处女作是《永失我爱》,这也是一部城市题材的影片,冯小刚还兼做美工。1997年,冯小刚他推出电视剧《月亮背面》。下面来分析一下冯小刚贺岁喜剧的创作特色:(1)平民策略和都市小人物的欲望表达这些喜剧带着特有的冯氏幽默和调侃讲述了一个个小人物的故事。冯小刚不同于香港喜剧演员周星驰的无厘头喜剧,他是扎根于中国大陆的导演,出生在北京市一个普通的市民家庭,自幼喜欢文学和美术,20岁进入北京文工团,再后来到电视台做美工,他的生活给了他创造力,所以很多时候他都参与了剧本的编写。他的早期喜剧影片中的故事人物多是一个普通的市民,没有固定的工作,甲方乙方的姚远,不见不散里的刘元,大腕里的尤优和没完没了里的韩冬。姚远是一个帮别人实现梦想的好梦一日游公司的员工,说员工已经很正式,其实就是四人组的一员。刘元是一个在美国混日子的移民中国人,尤优则是一个彻底的下岗工人,在电影开篇就表明了他的身份。韩东是一个跑运输的司机。这些可以说都不是上层人物,但这是这些人物的现实与荒诞中的游离感吸引了观众,毕竟当下的生活才是最接近我们的。除去《夜宴》,后来的几部电影他的镜头仍然是对准了特殊身份的小人物,《手机》中的严守一是《有一说一》的节目主持人,还有了婚外恋。《天下无贼》的王薄王丽则是小贼,因为被傻根儿感动走上保护他的路程,同时又启动了人性的回归之路。甚至《集结号》里的谷子地也只是战场上一个曾经被遗忘的九连连长。《非诚勿扰》里的秦奋则是靠着一些不靠谱的发明而致富的学无所成的海归。中国人之所以喜欢这些小人物,不仅是他们身上的喜剧性和俏皮话,还因为他们具有平民性,冯小刚最初的电影起家也是小成本获得大票房,演员也是找葛优这种没有一般人定义的男主角气质的,虽然外表上输了底子,但是都是不输才气的,个个有着小人物英雄梦的豪情,也就是讲义气。这些小人物在影片最初通常以让人物在影片最初通常以让人鄙视的姿态出现,包括王博薄王丽他们是小偷,秦奋则完全是靠着嘴皮子耍赖卖了他的分歧终端机,但是他们以后的行为可以用我很丑但是我很温柔来概括。像王薄夫妇要还原傻根一个天下无贼的梦想,这些不像是一个有着多年偷盗经验的小偷会去做的。秦奋选择已经坐在轮椅上的梁笑笑,刘小云回到中国找韩冬和他一起照顾成为植物人的姐姐看上去也很幸福浪漫。所以冯小刚所传达的并不是一般电影中才子配佳人的典范模式,传达出只要一个人实诚,就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对生存、生命的反思(2)假定式的游戏情节应该说冯小刚的贺岁系列电影继承了王朔小说中的游戏反讽等特色,进而把“游戏”扩大到了贺岁片中。他把对生活的调侃对人生的戏虐和对主流文化的揶揄推向了极致。他的几部贺岁片无论情节还是语言,游戏化的语言都贯穿于创作的始终。冯小刚在轻松幽默的氛围中建构了一个成人游戏的童话故事。如在情节层面上《甲方乙方》是一个角色扮演的游戏,不见不散是一个追逐的游戏《没完没了》是一个关于智力的游戏,手机则是一个关于谎言的故事。(3)沉重却不失深刻的主题不难发现他的作品的主题都是沉重而深刻的,无论是《甲方乙方》《不见不散》对人性的反思和人的卑微尊严的关怀,还是大腕手机对现在传媒暴力的警惕都是十分深刻的。在贺岁片戏剧形式的包装之下冯小刚所追求的对当下都市人的生存状态的描述,正是冯小刚的贺岁片没有流于纯粹的搞笑和无聊闹剧的原因。同时有紧贴时代的主题和节奏,这就好比是畅销书一样,在当下时代特别能引起共鸣。像《不见不散》里的李清一直梦想在美国这个淘金的土地上发挥自己再国内所学的本领并且赚得大钱,这正是90年代末许多中国人梦想,冯小刚的摄像机也让很多出国未果中国人从刘元的车房中感受到了洛杉矶,李清在美国由于不会讲英语遭遇警察的尴尬,生活中并不缺少这样的事例。《大腕》中导演泰勒葬礼广告拍卖的那一段,放在今天其实更加深刻,我们的电视广告已经泛滥,甚至春晚都有广告植入,而尤优对泰勒遗体的处理更是令人咂舌,一些盗版侵权山寨放在现在都是一个普遍的话题这让观众会心一笑的同时更多的是反思。《手机》中严守一表演接听婚外恋对象手机的那一段更是神来之笔一般,手机也成为当下的一个谎言连接器。《非诚勿扰》中秦奋相亲也反映了中国一个剩男剩女的问题,这个拼接式的故事模式从每一个相亲对象都可以看出一些社会问题。比如他的第一个相亲对象是一个同性恋,后来有爱上有妇之夫,有的是未婚先孕的,这些人物一个个出场来造就的效果其实非常具有生活质感,以及中国当今社会暴露的一些问题,风冯氏调侃最终放在这些有代表性的普通人中。观众在看这些影片的时候,看到的不仅是秦奋,韩冬他们的故事,其实就是身边的你我他。人们在电影中找到了归属感,当冯小刚把故事以现实手法呈现出来的时候,他或许只是想折射当代人在生活中的影子。以一种让人觉得是荒诞虚构的手法来表现令人捧腹的场面。或许是他在规避现实,但也许正如他所说的“成全了别人陶冶了自己”冯小刚的电影有时候的确没有像第五代导演那样来叙述一个故事反映一个主题,有时候他的电影很商业化,但是人物的话语中透露出的精炼观点本质上也来自于这个世界的主旋律。《甲方乙方》中“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幸福的,没有房子的婚姻更是不幸福的”。《不见不散》中刘元教训李清时说“今天大踏步的后退,就是为了明天大踏步的前进”。这些话放在今天也是很有这里的。过多的细小谩骂其实掩饰的是一种本质的悲剧,这种悲剧不是个人的而是一种无可避免的无奈,最后只能付之一笑。(4)京味儿语言冯小刚的喜剧电影不像早期的欧美喜剧用夸张的肢体语言来展现特有的喜感,而是用一种通俗易懂的又值得品味的语言来叙述,叙述主人公往往是一本正经的表出,有一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感觉。《不见不散》中刘元装瞎是用诗一般的朗诵流露出深深的无奈和伤感,可是这一切却随着被揭穿后的一句:“我又看见了,这是爱情的力量”在强烈的对比中突出了庄谐相生的幽默。而“同志,我们今天大踏步地后退,就是为了明天大踏步地前进”、“首长好,为人民服务”更是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善意而温和的揶揄。《甲方乙方》中川菜厨子“守口如瓶”的“打死我也不说”彻底消解了英雄的崇高含义。他的电影语言都是带有京味儿的特别能侃的本事。中国观众对于接受哲学思考有些难度,但是对于这些世俗化的语言中国老百姓很喜欢,甚至成了日常语。冯小刚的电影很多台词看似胡诌,但就是让很多观众印象深刻并且一度流行,像“做人要厚道”“黎叔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二十一世纪最缺的事什么?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