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朱怡煊•浣溪沙•【宋】苏轼•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字意蕲水:县名,今湖北浠水县。浸:泡在水中。潇潇:形容雨声。子规:布谷鸟。无再少:不能回到少年时代。白发:老年。唱黄鸡:感慨时光的流逝。因黄鸡可以报晓,表示时光的流逝。句意•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在蕲水的清泉寺游玩,寺在兰溪的旁边,溪水向西流淌。•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山脚下刚生长出来的幼芽浸泡在溪水中,松林间的沙路一尘不染。傍晚,下起了小雨,布谷鸟的叫声从松林中传出。•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门前的溪水还能向西边流淌!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的飞逝!赏析这是一首触景生慨、蕴含人生哲理的小词,体现了作者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性格。上片写暮春游清泉寺所见之幽雅景致。首七字既点出游清泉寺时的时令,也点明兰溪之名的由来。作者此际漫步溪边,触目无非生意,浑然忘却尘世的喧嚣和官场的污秽,心情是愉悦的。兼之疾病始愈,有医者相伴游赏,故杜鹃的啼叫亦未能搅乱作者此时之清兴。总之,上片只是写实景,其内心所唤起的应是对大自然的喜爱及对人生的回味,这就引出了下片的对人生的哲思。下片就眼前“溪水西流”之景生发感慨和议论。作者此际面对着眼前西流的兰溪水,却产生奇妙的遐想:既然溪水可以西流,人为什么不可以重新拥有青春年华呢?人并不能改变这个世界;人所能改变的,仅仅是对这个世界的态度和看法。作者认为即使到了暮年,也不应有那种黄鸡催晓、朱颜已失的衰颓心态,体现了作者在贬谪期间旷达振作的精神状态。背景•词人远谪黄州、抱病游清泉寺所作。•这首词写于元丰五年(1082)春,当时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任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这在苏轼的政治生涯中,是一个重大的打击,然而这首词却在逆境中表现出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表达出词人虽处困境而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乌台诗案,是北宋年间的一场文字狱,结果苏轼被抓进乌台,被关4个月。御史中丞李定,御史舒亶、何正臣等人摘取苏轼《湖州谢上表》中语句和此前所作诗句,以谤讪新政的罪名逮捕了苏轼,苏轼的诗歌确实有些讥刺时政,包括变法过程中的问题。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告发,后在御史台狱受审。所谓“乌台”,即御史台,因官署内遍植柏树,又称“柏台”。柏树上常有乌鸦栖息筑巢,乃称乌台。所以此案称为“乌台诗案”。生平•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仕途坎坷:•第一次: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苏轼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第二次,元丰二年(1079年),被李定等人诬陷后被贬,史称乌台诗案;•第三次:哲宗即位,高太后听政,至此新党势力倒台.苏轼以礼部郎中被召还朝.而后既不能容于新党,又不能见谅于旧党,因而再度自求外调;•第四次:元佑六年(1091年),他又被召回朝.但不久又因为政见不合,外放颍州;•第五次:元佑八年(1093年),新党再度执政,再次被贬.••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于宋神宗熙宁四年至七年(1071—1074)任杭州通判,曾写下大量有关西湖景物的诗。这组诗作于熙宁六年(1073年)正、二月间。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水调歌头宋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于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在密州时所作。这首词以月起兴,与弟苏辙七年未见之情为基础,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词作上片反映执著人生,下片表现善处人生。定风波宋·苏轼【序词】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元丰五年三月五日,作者在沙湖游玩。三月七日,忽逢大雨,因为作者和同行的人都没有带雨具,同行之人皆觉狼狈。雨过天晴,作者联想到自己人生的坎坷,加上遇见的大雨,写下了这一首千古流传的《定风波》。从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的豁达与乐观。问题时间!!!•1、词中的“子规”指的是()。•A、鹦鹉•B、乌鸦•C、布谷•D、黄鹂C•2、“蕲水”这个县位于今()省。•A、湖南•B、河南•C、河北•D、湖北D•3、这首词写的是诗人()的观点。•A、无需热爱生活•B、人已迟暮,需哀伤幽怨•C、人虽迟暮,任需乐观•D、人已迟暮,无需作为C•4、下列不属于苏轼的浣溪沙的是()句。•A、夕阳西下几时回•B、谁道人生无再少•C、松间沙路净无泥•D、潇潇暮雨子规啼A•5、苏轼经历过()次贬官。•A、2•B、3•C、5•D、6C6、下列诗句正确的是()。A、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B、回首向来潇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C、回首向来箫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D、回首向来啸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情。A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