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总体介绍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统编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标解读与新教材介绍新中国教育出版事业从这里开始……天津市滨海新区教育发展研究院郭瑞芬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重要指示,强调要从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角度来抓好教材建设,总书记明确要求:要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要从娃娃抓起,从学校抓起,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这对中小学教材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这项工作极端重要,体现了党和国家的意志,是一项国家行为。一、充分认识统编3科教材重大意义1把好教育系统意识形态关的战略选择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的重要载体,直接关系党的教育方针能否落实?教育目标能否实现?教育体现国家意志、具有民族性和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教材就是最直接、最重要、最集中的体现。一、充分认识统编3科教材重大意义2这是提升义务教育质量的奠基工程义务教育改革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在基本解决“有学上”的问题之后,大家关注的是“上好学”的问题,老百姓对教育质量的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教材是体现教育质量的最重要最直接载体。这次统编3科教材,在强化意识形态安全的同时,特别关注提高教材编写的质量,对义务教育教材的质量社会关注度很高,很多细微的问题都可能引起全社会的热议。一、充分认识统编3科教材重大意义32012年3月18日,受教育部委托,编写工作正式启动。自始至终:◎教育部领导及相关部门直接领导。◎中央领导直接关怀和指导。◎中央有关部委办及相关专家多次严格审查。◎教育学、政治学、法学、哲学、伦理学、心理学等学科重要学者鼎力相助和支持。◎学科教研员和一线教师大力配合。(1)随着“文革”的结束和法治的回归,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第四部宪法。1982年,教育部下发的中学政治课教学用书中,将“法律常识”设为初三必修课。到了1985年,中共中央下发《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通知》,明确把民主法制教育、公民权利义务教育等作为政治课内容。后来,初中政治课一度更名“公民课”,法律仍然是必修内容之一。青少年修养,社会发展简史,法律常识,思想政治。(2)2001年10月24日国家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2003年7月根据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要求,我们名称变了《思想品德》课。小学改名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3)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第一次召开专门研究法治建设的中央全会——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的要求,从2016年起,将义务教育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品德与生活”“思想品德”教材名称统一更改为“道德与法治”。1.名称变化的历程法制法治法制与法治法制与法治法治是法律统治的简称,是一种治国原则和方法,实行法治的主要标志是一个国家的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都严格遵守法律和依法办事。法制是法治的基础和前提条件,法治是法制的立足点和归宿,法制的发展前途必然是最终实现法治。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简称,属于制度范畴。表现为一个国家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到法律监督等方面,都有比较完备的法律和制度。◆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通过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从此我们走上探索和实践法治的道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党中央提出“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目标;◆1999年,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被正式写入宪法;◆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第一次召开专门研究法治建设的中央全会——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次会议的召开,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推进依法治国、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坚定决心。2.法治的进程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有效实施有赖于道德支持,道德践行也离不开法律约束。法治对道德有促进作用,道德对法治有滋养作用。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道德与法治法安天下,德润人心。针对课程立德树人特有使命的论证表明:即便其名称改为道德与法治,并不意味放弃了“大德育”之德。这是我们对中国特色德育课程本质一以贯之的把握,也是教材编写持之以恒的大原则。据此,在我看来,作为课程名称的“道德”,不是狭义的道德规范;“法治”,也不只涉及法律规范;课程固有的内容目标依然包括政治、思想、心理等要素。换言之,教材的整合方式,依然遵循课程标准“三大板块”“四个方面”提供的逻辑框架。◆教材编写原则及总体设计◆教材栏目使用及教学建议◆教材编写的要求课标解读与新教材介绍提纲3唯一的、重要的依据;并非逐条对应,有拆解也有整合。课程标准1大纲是对初中阶段落实法治教育的依据;比课标要广。法治教育大纲2教育的内容3落实立德树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正式颁布。改革的要求4教材修订中落实的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优秀传统文化;党的18大以来历次会议精神。编写的要求•保持大结构不变,注重局部调整,精益求精。完善标准原则•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强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为学生成长服务。与时俱进原则课标修订遵循原则实验稿(2003)修订稿(2011)本课程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变化一强调“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变化二明确“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课程性质变化强调“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学习主体的生活,即学生的生活,不排斥成人的生活,但不能以成人的生活代替学生的生活。现实生活,但不排除以往生活和未来生活。含义善于开发和利用初中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尽量满足初中学生对各种生活的关切;充分运用现实生活中丰富的教学资源。要求明确“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在初中阶段,国家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而设置的课程;课程目标是适应学生成长需求,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品质。思想性以社会主义核心观为导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分阶段分层次引领学生发展,对初中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教育,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奠定基础。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体现青少年文化特点,关怀学生精神成长需要,用初中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实施教学,用优秀的人类文化和民族精神陶冶学生心灵,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从学生实际出发并将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基础;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有机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多方面的学习内容;与初中学生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知识的学习、能力的提高与思想方法、思维方式的掌握融为一体。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修订的内容34521突出“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的内容要点,在学生初中生活的起始阶段就帮助学生体会“学校生活的幸福”和“团结的力量”;增加了“体会青春期美好”的观点,从了解变化,悦纳变化的角度帮助学生更全面的认识、更快乐、更自信地度过青春期;整合了“学习观念、学习压力、学习方法”的相关内容,从理论认识到行为实践给学生以全面、具体的指导;将“正确认识自己、发掘潜能”等内容与了解“劳动和职业特点及其独特价值”的内容有机整合起来,使劳动观念教育更有针对性;突出了“自救自护”意识与能力的培养,从“灾害事故”和“非法侵害”两个层面对学生进行防灾自护的教育;891076强调了“发展自控力”,从发生在学生现实生活中的“好奇心、从众心理”的角度进行教育;突出“媒介批评能力”,从利与弊、从个人与他人、集体和国家,从道德、纪律和法律等不同层面帮助学生全面认识网络,合理利用网络;增加了“参与公共生活、公益活动”的内容,突出遵守公共秩序,从志愿者的角度帮助学生理解为他人、为社会服务的精神;增加了“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帮助学生理解自己所承担的家庭责任,从理解、负责任的高度建设“和谐家庭”;强调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依照课标要求,将生命健康权、隐私权等相关的人身权利有机整合;突出“资源保护、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相关内容;将“稳定与发展、公平正义、和谐发展、共筑中国梦”等具有时代特征的内容融入到教材,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1314151211彰显生命教育主题(内容和条目,由过去的一条增至三条)。突出法治教育(课标内容点增加,进而采取专册的安排)。强化公民意识教育(透过法治教育、公共生活、公共精神教育进行)。强调学习和了解中华文化传统,增强与世界文明交流、对话的意识。突出全球意识。认识树立全球观念的重要性,增强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贡献的意识和愿望。1819201716突出情感体验、道德实践在德育课程中的特殊价值。重视对教学理念与方法的改革,强调优化教学过程。提倡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体验学习、对话学习,推动学习方式的改变。重视代际间的双向互动和共同成长。做好大中小学德育课程的衔接。200120102011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与新要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义教阶段修订课程标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德育为先能力为重2012党的十八大立德树人2013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华优秀文化20143月《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4月《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五个统筹、核心素养、学业标准2014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2016教育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教育改革形势的要求《道德与法治》教材编写依据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等法律法规和中央文件,认真贯彻《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中小学法治教育专册教材编写建议》《关于〈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分学段的教学内容与要求》等文件的要求。33《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总体目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普及法治知识,养成守法意识,使青少年了解、掌握个人成长和参与社会生活必需的法律常识和制度、明晰行为规则,自觉尊法、守法;规范行为习惯,培育法治观念,增强青少年依法规范自身行为、分辨是非、运用法律方法维护自身权益、通过法律途径参与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能力;践行法治理念,树立法治信仰,引导青少年参与法治实践,形成对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价值认同、制度认同,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阶段目标初中阶段:使学生初步了解个人成长和参与社会生活必备的基本法律常识进一步强化守法意识、公民意识、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观念、程序思维初步建立宪法法律至上、民主法治等理念初步具备运用法律知识辨别是非的能力初步具备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分学段的教学内容•初中阶段(7-9年级)•进一步深化宪法教育。了解国家基本制度,强化国家认同。初步了解政府依法行政的基本原则,了解重要国家机构的职权。认知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义。加深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认识。•了解民事法律活动的基本原则。了解合同和违约责任,树立诚信意识和契约精神。初步了解物权的概念,加深对知识产权的认识,理解保护知识产权的意义。了解有关民事侵权行为的法律规范和基本原则,认识与学生生活实践相关的民事侵权行为(校园伤害事故等)。了解劳动权利及其保障原则,以及教育、社会保险等相关

1 / 8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