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道德与法治》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浅析《道德与法治》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从2016年起将义务教育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品德与生活”“思想品德”教材名称统一更改为《道德与法治》这是教育部以传统文化、树德立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普及法制知识,养成尊法意识,使青少年了解、掌握个人成长和参与社会生活必须的法律常识和制度,明晰行为规则;自觉尊法、守法,规范自身行为分辨是非,运用法律方法维护自身权益,通过法律途径参与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意识能力;践行法律理念树立法治信仰,引导青少年参与法治实践,形成对社会主义法制道德的价值认同、制度认同,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扞卫者。一、教育思路的调整体现(一)加强法制教育就是加强道德教育,二者不能分割《道德与法治》教材既是道德教材也是法治教材,教材要体现道德意识,法治意识。从原来偏重于德育调整为德育并育,教育思路的调整有助于从小培养中小学生道德素养,增强中小学生的法律意识有助于学生健康成长;(二)规范教育是小学阶段法治教育重规范教育应该是小学法制教育的重点,加强法制教育在小学阶段重点在“法”教学中不要把规则教育排除在法制教育之外,规则教育应该是法治教育的内涵。(三)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学生是法治教育的主体学校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人才的基地,要培养未来合格公民,必须强调在日常生活中促进学生道德成长和法治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养成为社会主义普法和家庭普法的宣传者和行动者。学校的法制教育不仅仅是学习一套法律知识体系,更是一种思维和实践的方法,在教学中要通过游戏式、情境式、参与式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从而使学生在实践中践行法制,充分体现了中国式传统文化中的“知行合一”理念。二、新编教材的特点新编《道德与法治》教材特点充分吸收了十多年德育课题成果满足了少年儿童思想道德成长需要构建了生活化德育的基本理论。教材的主要特点体现在:(一)教材凸显德育课程学科特色体现道德素养(1)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正能量;(2)关注学生积极、愉快的情感。(二)教材充分体现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传统有中国味(1)运用儿童谣凸显传统文化例如歌谣、诗歌、词赋等让人读起朗朗上口;(2)教材配有插图传递中华传统文化如:孝文化、节日文化、文化典故等。(三)教材体现了教育“以人为本”原则(1)关注学生的安全健康,过去的道德教材强调为他人、为集体、讲奉献,大公无私而忽视学生个体的安全和健康。而《道德与法治》以人为本,给予了重视关注学生安全和健康;(2)关注学生需求;(3)关注学生困惑;(4)尊重了学生自主构建空间,有自我适合选择。法制是一种约束力量一种底线,道德作为一种感化力量,一种精神提升,道德高一法律,但两者相辅相成构成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道德无法差遣人们去负起应负的责任时,法律就会体现出它的强制性。道德只是一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可古往今来,有多少人解出了这道题,有多少人经不住诱惑,用最好的道德品质面对人生,你将会得到这道题的答案--付出最好的道德,收获最多的笑容。道德是一个人的品质,一个人心灵的内在,像一片阳光,温暖人心。道德是一种无形的规则,没有特别的约束,在行为上是出于内心的。道德在人们眼里,也许是微不足道的,也许是很起眼的。在道德的行为上,也许会有人是发自内心的,也许会有人是刻意做作的。这些人都存在。但是,一个浅浅的微笑,就是一种礼貌,可以使人心情愉快,同时又显示出一个人的端庄优雅。在约翰·罗尔斯的《正义论》,罗尔斯从公平正义入手,全面系统深刻地论证了自由与公平、个人与国家、机会与结果等广泛的社会政治问题,力图为现代西方社会重建“公平正义”的道德基矗他提出了“无知才能公平。”这一无知之幕的假设,初看下觉得有点荒唐,但是仔细咀嚼才发现其中的道理。正如罗尔斯所说的:“既然人人处于同一状态,任何人都不能设计出有利于自己特殊情况的原则,于是公平协议或交易的结果就是正义的原则。”人们在无知等级差别,无知利益欲望之时,自然而然的不会为着某些私欲而违背良心、违背道德从而也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正义及不偏袒。无知之幕的假设固然是一种理想的状态,但同时罗尔斯的这一观点是给予了我关于正义的看法的另一种理解。正义维护需要法律,但不能凌驾法律道德之上。武汉市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专业委员会秘书--张亮在其培训课上呈现了五个教育观点:观点一: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摆脱现实的奴役,而非适应现实;观点二:最重要的教育原则--是不要珍惜时间,要浪费时间;观点三:忘记课堂上所学的一切,剩下的才是教育;观点四:教育即是生长,生长就是目的,在生长之处别无目的;观点五:儿童不是未长成的大人儿童期有其自身内在的价值。面对五个教育观点,在未接受培训前还真让人费解,有点被拍砖的感觉,但结合苏子燕老师的培训解析,感觉这些观点很有见地。比如观点一,就说明了现实是不完美的,适应现实有软弱之嫌,所以我们也应该摆脱现实,在学生个体差异,能力大小上不要过分的奴役。从一而终。对教育观点二仔细体味,我们提倡的寓教于乐、快乐学习,学生在快乐学习中忘掉了时间,不正是一种浪费时间的表现吗?道德和做人的学习,不同于一般的书本学习,而必须是在生活中向生活学习。这是21世纪以来德育课程改革的主导思路,日渐成为德育理论与实践工作者的共识。向生活学习,也是教材主导的道德学习方式。向生活学习,包括生活的三个时间维度:过去的生活、当下的生活与未来的生活。《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有很多环节,请学生讲述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呈现或者分享他人过去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回忆、整理已有的生活经验,提取有道德价值的内容,学会将“回望”作为向生活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论。当孩子在不知如何、不知对错时。引导孩子想一想自己过去的经验、同学的经验,帮助孩子从中找到当下的出路。以上观点在在教材内容及教学上得到诠释。教师上好各个学段的《德育与法治》课将是国民教育的首要任务。

1 / 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