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美尔的社会学理论本章学习要点社会学视角形式社会学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五章齐美尔的社会学理论本章学习要点:●社会学视角●形式社会学●文化社会学(客观文化和主观文化)●货币哲学教学重点与难点:形式社会学;文化霸权课时安排:3学时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教学内容:梧奥尔格.齐美尔(1858-1918)是德国早期社会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本人承认自己并没有创建什么社会学体系,但由于他强调社会学以社会交往形式为其研究对象,所以在社会学只上一般称他的社会学为形式社会学。第一节生平与著述齐美尔出生在柏林一个富裕的犹太人家庭。还在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去世,由他家的好友、一个音乐出版社的经理作了他的监护人。母亲的冷漠和盛气凌人的态度使他与家庭的关系比较疏远,幼年的齐美尔就开始感受到人世间的冷暖。齐美尔从古典中学毕业后,在柏林大学攻读历史和哲学,从师于当时一些有名的学者,如历史学家蒙森、哲学家哈尔姆和蔡勒、艺术史学家格林、心理学家拉察鲁斯等。1881年,他以关于康德的论文获哲学博士学位。齐美尔在大学学习期间广泛涉猎了哲学、历史和心理学等学科,这对他以后的学术生活有很大影响。1885年,他在柏林大学任哲学讲师,没有薪金,只收学生听课费。直到1901年,他取得编外教授的称号,但依然是没有正式薪金。这时,他已是一个拥有6部著作和70多篇论文的著名学者了。由于当时德国的反犹主义,齐美尔的学术能力和成果受到官僚机构和官由学术机构的冷遇。直到1914年,他才在斯特拉斯堡大学获得了正式教授的职位。他在该校曾讲授过逻辑学、哲学史、形而上学、伦理学、宗教哲学、艺术哲学、社会心理学、社会学以及康德、叔本华和达尔文的学说。齐美尔虽然受到官方的不公正待遇,但是他在学术界却有很高声望。他的一些著作被译成英文、法文、意大利文、波兰文和俄文,他的若干观点得到了韦伯等许多著名社会学家的赞同,他被认为是德国社会学的创始人之一。齐美尔是一位多产的作家。生前有200多篇论文发表在大量期刊、报纸上;在社会学、伦理学、哲学和文学理论领域,他撰写了20部左右的著作他的早期主要著作有:《论社会分化》(1890)、《历史哲学问题》(1892)、《伦理学科学导论》(18921893)、《货币哲学》(1900)等。1908年,出版了他的社会学主要著作《社会学:关于社会交往形式的研究》。之后,他离开社会学研究达10年之久。1917年,他又回到社会学著述上来,出版了多卷本著作《社会学基本问题》。齐美尔在其晚年撰写的著作和论文,大多是关于文学批评和评论、哲学史等方面的内容。第二节社会与社会学的分类一、社会(society)2齐美尔从对唯名论和唯实论的批判中发展出了自己独树一帜的社会观。和所有的社会学家一样,齐美尔也不否认作为社会终极实体的个人的存在,在他看来,仅仅承认个体的存在,如同仅仅承认树木、水滴的存在一样,是远远不够的。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在个体之外还存在着个实体性的社会呢?在齐美尔的心目中,社会并非个体,而是一个过程.一种具有意识的个体之间互动的过程,正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他通常称之“交往”,构成了社会。他说我们这里讨论人类物质生活领域中的微观——分子层面上的过程。这些过程实实在在地发生着联结或者说构成了宏观体系中的固有的单位或系统。人们之间相互凝视、相互嫉妒、交换信件或共进晚餐….这些只不过是从人与人之间各种关系中顺手捡来的几个例子。这些关系可能是暂时的,也可能是永恒的;可能是有意识的,也可能是无意识的;可能是无关紧要的,也可能是产生重大影响的,但不管如何,这些关系都将人们毫不间断地联系起来。在任何时候,这些关系之线都纵横交错,编织在一起,这些在社会的原子层面上的互动,只能以心理学的显微镜来考察。在齐美尔看来,社会产生于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之中,但社会一经产生便超越了个人。惟其如此,社会学才成为可能。齐美尔曾说,如果社会要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研究的自主的对象,其先决条件即是,在构成社会的个体之汇集之上,涌现出一个新的实体,否则的话,社会科学的所有问题都只不过是个体心理学的问题。应当注意,在齐美尔的逻辑之中.社会作为高一级的形式涌现于低一级的个体之上,涌现这一观念并不到此为止.“个体之间互动的进一步的发展,通过创造更高一级的超越个体的形式.取代了直接的互动力量,看起来就像是这些力量的一个独立的体现,吸收并且调控着个体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产生于互动过程之中的,包括哲学、宗教、风俗等等在内的文化,作为更高一级的力量,作用于个体之间的关系。不仅如此,还会涌现出更高一级的形式,即个体和社会的终级目的。二、社会学的分类齐美尔在生前的最后一部著作《社会学的基本问题》中,将社会学的知识领域(问题领域)划分为抽象程度不同的三个层次:一般社会学、纯粹社会学和哲学社会学,并认为这三个层次彼此相关,共同组成了完整的社会学知识体系。1、一般社会学(generalsociology)。它以社会历史生活以及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为研究对象。一般社会学虽然涵盖了人类存在的几乎所有领域,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可以取代别的社会科学的研究,它只是企图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来解读人类的历史生活,即将社会变迁视为社会形式的变迁。涉及的主要内容包括:历史发展的阶段问题;群体的权力问题;集体和个体的行为和思想之间的价值关系问题。2、纯粹社会学(puresociology)。即形式社会学,它研究社会交往的纯粹形式,是社会学研究中最重要的部分。形式社会学将社会交往中的心理现象和文化价值等具体内容统统舍弃,只研究社会交往的纯粹形式,这种形式实际上是对交往的纯粹要素的一种抽象,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齐美尔意识到要对与自然现象不同的、具有惟一性的社会历史事件进行有效的研究,就只能抛开这些事件的特殊性,而去关注构成这些事件的同一性即它们的外在形式。这种形式就是我们用来思考社会生活的一种有效范畴。齐美尔认为形式社会学和几何学非常相似,因而也可称之为“社会几何学”。3、哲学社会学(philosophicalsociology)。它主要揭示社会学研究的前提、条件以及基本范畴,研究社会学的认识论和形而上学问题。齐美尔认为,当哲学社会学作为一种认识论时,它能够为我们研究其他社会科学提供各种概念、假设、公理和预设,使我们能够将社会领域中无数零碎的知识整合成一副完整的社会图景;而当哲学社会学作为一3种形而上学时,我们就能够超越日常经验的有限性,克服个别事件的不连续性和异质性,进而发掘事件的意义。上述三种社会学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表现为;哲学社会学为社会学研究奠定基础,提供哲学认识论和方法论前提;形式社会学在哲学社会学的指导下,对交往形式进行抽象、系统的研究,而不涉及交往过程的具体内容;一般社会学则把形式社会学得出的一般性原理同具体的社会生活、历史事件联系起来,对社会生活进行详细阐述。第三节形式社会学(socialforms)一、社会交往的形式(socialinteraction)康德哲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其将形式与内容截然分开。在康德看来,现象世界纷纭繁复、杂乱无章,无规律可言。在此情况下,知识或者说是物理学,又是如何可能的呢?根本的原因在于人所具有的“先天直观形式”——时间与空间。人以此二者去整理繁杂的世界,使其显示出规律,这也就是所谓“人为自然立法”。时间与空间这两种形式之所以是先天的,是因为如果它不是先天的,即使是最简单的观念我们也无法获得,学习也将是不可能的。齐美尔将康德的上述思想在社会学领域中作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在他看来,每个人都必须在某种程度上与他人发生互动,尽管与他人进行交往的原因可能五花八门,但人们在进行这种交往时并未感到困惑,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可供选择的形式是有限的。同时,这些形式本身是先天的,是人的头脑中固有的。从这个意义上而言,是人们将形式强加给了互动。而社会的本质只存在于交往的过程之中。因而,形式也就在社会中具有极端的重要性,社会学家的任务也就是研究社会交往的形式。什么是社会交往的形式呢?齐美尔曾说.所谓社会交往的形式,即是“个人之间交往的方式,通过或者说在这种方式中,交往成为社会现实。”按照齐美尔的说法,社会学家和外行人(layperson)一样,都是将形式强加给了交往过程,而形式又是人们头脑中固有的,社会学家是否应当像一些极端的主观唯心主义者那样,通过“反观”自己的内心来研究客观世界呢?齐美尔从没有肯定地回答这一问题。相反,他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是从具体的交往过程中呈现出交往的形式。这一点从下面的例子中可以得到清楚的阐明,齐美尔研究了多种形式的互动,其中包括交换、冲突、统治、社会化、卖淫等,我们不妨以“统治”为例说明他关于形式的思想。齐美尔认为,统治包括“压制”与“屈服”两方面,两者之间是一种相互影响,不可分离的关系。对许多人而言,所谓压制就是使被压制者屈服,使其丧失其独立性,使其对压制者言听计从。齐美尔并不这么看,他认为.作为领导者,也需要屈服者对其指示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反应,否则的话,统治这种关系也就不复存在了。齐美尔还具体分析了几种不同的统治形式。最常见、最简单的统治是由一位领导者实施的统治。这种统治容易导致群体内部的团结,但也容易造成内部的不和或反对。消除群体内部不和或冲突的一个方式,就是使冲突双方在同样的权力地位上发挥作用,即多元的或民主的统治。相对于由一个统治者实施的独裁统治而言,民主或多元的统治可以给个人以更多的自由,更有助于群体的和谐、团结。但从另一方面看,民主的统治也易于产生争端,导致分裂。齐美尔对统治的研究还不仅仅局限于此,他还研究了在所谓客观原则之下进行的统治。在他看来,这种以所谓客观规律的名义进行的统治其实是最具攻击性、最残酷的。因为它撕下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的面纱,排除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在这种情形中,人们感到无助,感到自己为一种非人格的力量所掌握,一筹莫展,毫无出路。与由一个人进行的统治相比较,“在由一个人进行的统治中,尚包含有自由和尊严;而在由规律进4行的统治中,所剩下的只是机械与被动的服从”,这种服从尚且不是最糟的,最卑劣的是对物体(例如偶像)的屈服,齐美尔发现,这种屈服乃是一种“使人屈辱的残暴和无条件的屈服”。因为在此情形中,个人为某种物体所操纵,“他也就在心理上降低为仅仅是一种物体”。二、社会交往者的类型(socialtypes)齐美尔不仅将交往划分为不同的形式,而且还将参加交往的个人划分为不同的类型(Type),如吝啬者、挥霍者、穷人、贵族、冒险家等等,他所做的每一种划分都是“一个类型与其他类型,与社会结构的关系来进行的,都包含有许多发人深省的思想。我们这里仅以穷人为例说明他的类型学说。按照齐美尔的看法,所谓穷人,是那些被别人援助或有权得到别人援助的人。他明确拒绝以某种性质或缺少某种东西(钱)来规定穷人,齐美尔从相互关系和交往的角度来研究贫困,在他看来,穷人(受赠者)与赠与者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权利与义务之间的相互关系。穷人有权得到援助,这种权力减轻了他们在受赠时心理上的痛苦;赠与者有义务援助穷人。齐美尔从功能主义的角度明确提出:“援助穷人有助于维持整个社会的运行;社会需要援助穷人,以使得穷人不至于成为社会的危险的敌人,以使得他们已衰弱了的力量转化为生产性的力量。以避免他们的后代进一步下滑。”就此而言,援助穷人乃是为了整个社会福祉。齐美尔还清楚地预感到,随着科层化的发展,对穷人的援助也将越来越成为一种非人格的机制,越来越成为一种政府行为。齐美尔还对贫困采取了相对主义的看法。从这种观点来看,所谓穷人并非必然是社会的最下阶层,每一个阶层中都有贫困现象。他的这种观点在后来的社会学研究中被发展成了“相对贫困化”观念。一个人,即便是上层阶层的成员,他在与其同类的比较中,也可能觉得自己是个穷人。政府消除贫困的努力永远不会完结,即使所有下层阶层的人们境遇都有所改善,仍然会有许多人在与其同类的比较中感到自己是穷人。三、社会几何学(socialgeometry)齐美尔社会学的另外一个颇具吸引力的地方是其社会几何学。我们知道,齐美尔是康德哲学的忠实信徒。在康德哲学中,时间和空间这两种先天的观念使得物理学成为可能。时间前后相继地流逝,不仅使我们能够确定事件的先后,而且使我们有了“数”的观念;空间使我们能够判断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