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录一、编制依据.......................................2二、施工准备.......................................2三、组织机构、施工部署.............................3四、天然报警器施工工艺.............................4五、压缩空气施工工艺..............................16六、质量保证措施..................................18七、安全保证措施..................................192天然报警器、压缩空气施工方案一、编制依据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J50166)2、《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与监察规定》及解析劳部发(1996)140号3、《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54、《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65、《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第393号6、由业主提供的施工图纸及相关要求。7、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规定和制度,本单位相关工程施工经验及综合实力。8、施工现场条件。二、施工准备1、图纸准备:为了更好的进行施工,施工前要求各施工人员认真熟悉图纸,掌握施工的难点和重点。2、技术准备:施工过程中,技术人员要到现场核实尺寸,避免返工。3、材料准备:3.1管材:压缩空气系统采用无缝钢管,并酸洗镀锌法兰连接,管材不得弯曲、锈蚀、无飞刺、重皮及凹凸不平现象,施工前应用钢刷对无缝钢管进行除锈,并在现场码放整齐。3.2管件:要求表面平整、无角度不标准缺陷。并在现场码放整齐。3.3阀门:铸造规矩,无毛刺、裂纹,开关灵活严密,丝扣无损伤,3直度和角度正确,强度符合要求,手轮无损伤。施工前应进行试压。3.4其它材料:型钢、线槽、电线、电缆、金属软管、防火徐料、异型塑料管、阻燃塑料管、接线盒、管箍、根母、护口、管卡子、螺栓、螺母、衬垫、垫圈、电气焊条等。4、主要机具:吊车、钢丝绳、倒链、砂轮锯、套丝机、电焊机、气焊机、套丝机、套丝板、液压煨弯器、手动煨弯器、电焊机、气焊工具、台钻、手电钻、砂轮锯、电锤、开孔器、压线钳子、射钉枪、钢锯、手锤、活扳手、水平尺、直尺、角尺、钢卷尺、线坠、电烙铁、电炉子、锡锅、扁锉、圆锉、压力案子、压力钳子、电工工具、高凳、工具袋、工具箱、万能表、兆欧表、手提电吹风机等机具。5、劳动力配备:根据工程工期要求,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和劳动力计划,作到保工期、保质量、保安全、配备的施工员、电工、焊工等应持证上岗。6、编写施工方案和技术交底,组织施工人员根据工程特点进行交底和培训,使每个操作者应熟知技术、质量、安全消防的要求。7、应按设计要求,在施工现场配备使用的规程规范、图册、工艺要求、质量记录、表格及各种有关文件。三、组织机构、施工部署1、本工程在项目经理的直接领导下,建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统一指挥施工的全过程,直至达到100%的质量合格目标。2、质量目标:保证工程质量全部合格。工期目标:按合同工期完成全部建设施工任务。4现场管理目标:严格施工现场管理,杜绝重大安全事故,不发生火灾。四、天然报警器施工工艺4.1天然报警器安装工艺流程:电线、电缆导管的预埋敷设安装→电线、电缆的穿管与敷设→火灾自动报警设备安装→调试→检测验收交付使用4.2电线、电缆导管和金属线槽安装主要要求:4.2.1进场管材、型钢、金属线槽及其附件应有材质证明或合格证,并应检查质量、数量、规格型号是否与要求相符合,填写检查记录。钢管要求壁厚均匀,焊缝均匀,无劈裂和砂眼棱刺,无凹扁现象,镀锌层内外均匀完整无损。金属线槽及其附件,应采用经过镀锌处理的定型产品。线槽内外应光滑平整,无棱刺不应有扭曲翅边等变形现象。4.2.2配管前应根据设计、厂家提供的各种探测器、手动报警器、广播喇叭等设备的型号、规格,选定接线盒,使盒子与所安装的设备配套。4.2.3电线保护管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在便于穿线的位置增设接线盒:管路长度超过30m,无弯曲时;管路长度超过20m,有一个弯曲时;管路长度超过15m,有二个弯曲时;管路长度超过8m,有三个弯曲时。4.2.4电线保护管的弯曲处不应有折皱、凹陷裂缝,且弯扁程度不5应大于管外径的10%。4.2.5明配管时弯曲半径不宜小于管外径的6倍,暗配管时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管外径的6倍,当埋于地下或混凝土内时,其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管外径的10倍。4.2.6当管路暗配时,电线保护管宜沿最近的线路敷设并应减少弯曲。埋入非燃烧体的建筑物、构筑物内的电线保护管与建筑物、构筑物墙面的距离不应小于30mm。金属线槽和钢管明配时,应按设计要求采取防火保护措施。4.2.7电线保护管不宜穿过设备或建筑、构筑物的基础,当必须穿过时应采取保护措施,如采用保护管等。4.2.8水平或垂直敷设的明配电线保护管安装允许偏差1.5‰,全长偏差不应大于管内径的1/2。4.2.9敷设在多尘或潮湿场所的电线保护管,管口及其各连接处均应密封处理。4.2.10管路敷设经过建筑物的变形缝(包括沉降缝、伸缩缝、抗震缝等)时应采取补偿措施。4.3钢管内绝缘导线敷设和线槽配线要求:4.3.1进场的绝缘导线和控制电缆的规格型号、数量、合格证等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及时填写进场材料检查记录。4.3.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传输线路,应采用铜芯绝缘线或铜芯电缆,其电压等级不应低于交流250V,最好选用500V,以提高绝缘和抗干扰能力。4.3.3为满足导线和电缆的机械强度要求,穿管敷设的绝缘导线,6线芯截面最小不应小于1mm2;线槽内敷设的绝缘导线最小截面不应小于0.75mm2;多芯电缆线芯最小截面不应小于0.5mm2。4.3.4穿管绝缘导线或电缆的总面积不应超过管内截面积的40%,敷设于封闭式线槽内的绝缘导线或电缆的总面积不应大于线槽的净截面积的50%。4.3.5导线在管内或线槽内,不应有接头或扭结。导线的接头应在接线盒内焊接或压接。4.3.6不同系统、不同电压、不同电流类别的线路不应穿在同一根管内或线糟的同一槽孔内。4.3.7横向敷设的报警系统传输线路如果采用穿管布线时,不同防火分区的线路不宜穿入同一根管内。采用总线制不受此限制。4.3.8火灾报警器的传输线路应选择不同颜色的绝缘导线,探测器的“+”线为红色,“-”线应为蓝色,其余线应根据不同用途采用其它颜色区分。但同一工程中相同用途的导线颜色应一致,接线端子应有标号。4.3.9导线或电缆在接线盒、伸缩缝、消防设备等处应留有足够的余量。4.3.10在管内或线槽内穿线应在建筑物抹灰及地面工程结束后进行。在穿线前应将管内或线槽内的积水及杂物清除干净,管口带上护口。4.3.11敷设于垂直管路中的导线,截面积为50mm2以下时,长度每超过30m应在接线盒处进行固定。4.3.12目前我国的消防事业发展很快,使用总线制线路控制的很7多,对线路敷设长度,线路电阻均有要求,施工时应严格按厂家技术资料要求来敷设线路和接线。4.3.13导线连接的接头不应增加电阻值,受力导线不应降低原机械强度,亦不能降低原绝缘强度,为满足上述要求,导线连接时应采取下述方法:4.3.13.1塑料导线4mm2以下时一般应使用剥削钳剥削掉导线绝缘层,如有编织的导线应用电工刀剥去外层编织层,并留有约12mm的绝缘台,线芯长度随接线方法和要求的机械强度而定。4.3.13.2导线绝缘台并齐合拢,在距绝缘台约12mm处用其中一根线芯在另一根线芯缠绕5~7圈后剪断,把余头并齐折回压在缠绕线上,并进行涮锡处理。4.3.13.3LC安全型压线帽:是铜线压线帽,分为黄、白、红三色,分别适用于1.0mm2、1.5mm2、2.5mm2、4mm2的2~4根导线的连接。其操作方法是:将导线绝缘层剥去10~13mm(按帽的型号决定),清除氧化物,按规定选用适当的压线帽,将线芯插入压线帽的压接管内,若填不实,可将线芯折回头(剥长加倍),填满为止。线芯插到底后,导线绝缘层应与压接管的管口平齐,并包在帽壳内,然后用专用压接钳压实即可。4.3.13.4多股铜芯软线用螺丝压接时,应将软线芯扭紧做成眼圈状,或采用小铜鼻子压接,涮锡涂净后将其压平再用螺丝加垫紧牢固。4.3.13.5铜单股导线与针孔式接线桩连接(压接),要把连接的导8线的线芯插入接线桩头针孔内,导线裸露出针孔l~2mm,针孔大于线芯直径1倍时,需要折回头插入压接。如果是多股软铜丝,应扭紧涮锡,擦干净再压接。选用橡胶(或塑料)绝缘带从导线接头始端的完好绝缘层开始,缠绕l~2个绝缘带幅宽度,再以半幅度重叠进行缠绕。在包扎过程中应尽可能的收紧绝缘带。最后在绝缘层上缠绕l~2圈后,再进行回缠。然后再用黑胶布包扎,包扎时要衔接好,以半幅宽度过压边进行缠绕,同时在包扎过程中收紧胶布,导线接头处两端用黑胶布封严密。4.4火灾自动报警设备安装要求:4.4.1进入本工程的火灾自动报警设备应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对型号、数量、规格、品种、外观等进行检查,并提供给国家消防电子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有效的检测检验合格的报告,及其它有关安装接线要求的资料,同时与提供设备的单位办理进厂设备检查手续。4.4.2点型火灾探测器、气体火灾探测器、红外光束火灾探测器的安装要求:4.4.2.1感烟感温探测器的保护面积和保护半径应符合要求。4.4.2.2感烟感温探测器的安装间距不应超过极限曲线。所规定的范围,并由探测器的保护面积A和保护半径R确定探测器的安装间距的极限曲线。4.4.2.4在顶棚内设置感烟、感温探测器时,梁的高度对探测器安装数量影响。a梁突出顶棚高度小于200mm的顶棚上设置感烟、感温探测器时,9可不考虑对探测器保护面积的影响。b当梁突出顶棚的高度在200mm~600mm时,应按规定来确定梁的影响和一只探测器能保护的梁间区域的个数。c当梁突出顶棚的高度超过600mm,被梁隔断的每个梁间区域应至少设置一只探测器。d当被梁隔断区域面积超过一只探测器的保护面积时,应视为一个探测区域,计算探测器的设置数量。d当被梁隔断区域面积超过一只探测器的保护面积时,应视为一个探测区域,计算探测器的设置数量。4.4.2.5当房屋顶部有热屏障时,感烟探测器下表面至顶棚距离应符合表6-5的规定。锯齿型屋顶和坡度大于15°的人字型屋顶,应在每个屋脊处设置一排探测器,探测器下表面距屋顶最高处的距离应符合规定。4.4.2.6探测器宜水平安装,如必须倾斜安装时,倾斜角不应大于45°。4.4.2.7房间被书架、设备或隔断等分隔,其顶部至顶棚或梁的距离小于房间净高的按梁间区域面积确定一只探测器能够保护的梁间区域的个数。4.4.2.8探测器周围0.5m内,不应有遮挡物,探测器至墙壁、梁边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0.5m。4.4.2.9探测器至空调送风口边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5m,至多孔送风顶棚孔口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0.5m。(是指在距离探测器中心半径为0.5m范围内的孔洞用非燃烧材料填实,或采取类似的挡风措10施)。4.4.2.10在宽度小于3m的走道顶棚上设置探测器时,宜从中布置。感温探测器的安装间距不应超过10m,感烟探测器安装间距不应超过15m,探测器至端墙的距离,不应大于探测器安装间距的一半。4.4.2.11在电梯井、升降机井设置探测器时其位置宜在井道上方的机房顶棚上。4.4.2.12下列场所可不设火灾探测器:a厕所、浴室等潮湿场所b不能有效探测火灾的场所c不便于使用、维修的场所4.4.2.13可燃气体探测器应安装在气体容易泄漏出来,气体容易流经的场所,及容易滞留的场所,安装位置应根据被测气体的密度、安装现场气流方向、温度等各种条件来确定。a密度大、比空气重的气体,如液化石油气应安装在下部,一般距地0.3m。且距气灶小于4mm的适当位置。b人工煤气密度小且比空气轻,可燃气体探测器应安装在上方,距气灶小于8m的排气口旁处的顶棚上。如没有排气口应安装在靠近煤气灶梁的一侧,架高与探测器的关系见4.4.2.4条规定。c其它种类可燃气体,可按厂家提供的并经国家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