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简介之教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河海大学军事教研室王建中2016/1/18《孙子兵法》简介(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孙武的简历。2、初步了解《孙子兵法》的内容,并对一些至理名言有所感悟。3、了解《孙子兵法》在世界上的地位及影响。教学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2、布置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教学过程:导语:《孙子兵法》成书于春秋末期,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最早、最完整、最著名的军事著作,享有“兵学圣典”的美誉。历史和现实是由文化联接的。一滴水可以见太阳,一本书可能会折射出一个时代的影子;一本优秀的书,一本堪称举世公认的存世最早、内容丰富、博大精深的军事理论著作,则可能彰显一个民族的智慧。(一)《孙子兵法》作者介绍【作者之谜】《孙子兵法》是从战国时期起就风靡流传的军事著作,但这本书的作者是谁呢?近代学术界一直争论不休,一种认为是春秋时期吴国的孙武所著,一种认为是孙膑整理而成,一种认为是战国初年某位隐士编写的,还有的说是三国时代曹操编撰的。直到1972年4月间,在山东临沂银雀山发掘的两座汉代墓葬中同时发现了用竹简写成的《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这样,数百年的争论方告结束,《孙子兵法》的作者被确认为春秋时期吴国的将军孙武。目前认为《孙子兵法》由孙武草创,后来经其弟子整理成书。【兵圣孙武】《孙子兵法》的作者孙武,字长卿,齐国乐安人(今山东省惠民县),具体的生卒年月日不可考,大约与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同时而略晚。其祖父田书,因在齐景公时“伐莒有功”,景公非常高兴,不仅把乐安作为食邑封赐田书,而且“赐姓孙”作为一种最高的礼遇。因此,田书又被称为孙书。孙书的儿子孙凭,做了齐国的卿(宰相)。孙凭就是孙武的父亲。由于贵族家庭给孙武提供了优越的学习环境,孙武得以阅读古代军事典籍《军政》,了解黄帝的作战经验以及伊尹、姜太公、管仲的用兵史实,加上当时战乱频繁,兼并激烈,他的祖父、父亲都是善于带兵作战的将领,从小受到军事方面的培养。齐景公十三年夏,齐国新旧势力之间发生了“四姓之乱”。(田、鲍、栾、高四大家族争权夺利,互2相迫害)。为避乱,大约18岁的孙武离开齐国故土,来到南方新兴的吴国,隐居在今天的苏州西郊穹窿山,茅蓬坞,现在建一个专门的公园------孙武苑。一边潜心研究兵法,一边关注着时局的变化,以等待时机。在这里与伍子胥结为知交。公元前512年,吴王阖闾决心同楚国开战,但苦于军中乏将,迟迟不敢起兵。经伍子胥一连七次向吴王推荐孙武,称赞孙武是个文能安邦、武能定国的盖世奇才,吴王召见了孙武。孙武以兵法十三篇为见面礼,见到了吴王阖闾,并以其卓越的军事天才深得吴王赏识,被任命为将军,开始了他长达三十年的军事生涯。在孙武的严格训练下,吴军的军事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公元前506年,楚国攻打已经归顺吴国的小国家——蔡国,这给了吴军伐楚的借口。阖闾和伍子胥、孙武指挥训练有素的3万精兵,乘坐战船,溯淮而上,与楚国交战。楚军见吴军来势凶猛,不得不放弃对蔡国的围攻,收缩部队,调集主力,以汉水为界,加紧设防,阻击吴军的进攻。不料孙武突然改变了沿淮河进军的路线,放弃战船,改从陆路进攻,直插楚国纵深。伍子胥问孙武:“吴军习于水性,善于水战,为何改从陆路进军呢?”孙武告诉他说:“用兵作战,贵在神速。应当走别人料想不到的路,打它个措手不及。逆水行舟,速度迟缓,楚军必然加强防备,那就很难破敌了,”说得伍子胥点头称是。就这样,孙武在3万精兵中选择了强壮敏捷的3500人为前阵,身穿坚甲,手执利器,连连大败楚军。旧历11月28日攻入楚国的国都郢,楚昭王带着妹妹仓皇出逃。孙武以3万军队打败楚国的20万大军,获得全胜,创造了以少胜多的光辉战例。(柏举之战)。司马迁在《史记》中曾这样评价孙武,“西破强楚,入郢(ying影);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随着吴国霸业的蒸蒸日上,夫差渐渐自以为是,不纳忠言,并逼伍子胥自尽。孙武深知“飞鸟绝,良弓藏;兔死狗烹”的道理,对伍子胥惨死的一幕十分寒心,于是便悄然归隐,息影深山,根据自己训练、作战的经验,修订兵法,使其日臻完善。最后则不知所终。(二)《孙子兵法》的主要内容根据1972年山东省临沂市银雀山汉墓出土的《孙子兵法》竹简,该兵书共13篇,6000余字。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由《计》、《作战》、《谋攻》、《形》、《势》和《虚实》组成,侧重论述军事学的基础理论和战略问题;第二部分由《军争》、《九变》、《行军》、《地形》和《九地》组成,侧重论述运动战术、地形与军队配置,攻防战术和胜败关系;第三部分由《火攻》和《用间》组成,论述了战争中的两个特殊问题。《孙子兵法》的主要军事思想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提出了重战、慎战、备战思想。31.重战。《孙子兵法》开篇就指出:“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这段关于战争的精辟概括,是孙武军事思想的基本出发点。春秋末期,诸侯兼并,战乱频繁。战争不仅是各国维护其政权统治,向外扩张发展的主要手段,而且关系到国家的存亡。孙武总结了一些国家强盛,一些国家灭亡的经验和教训,提出“兵者,国之大事”的著名论断,对于人类认识战争的实质,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贡献。2.慎战。“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国家灭亡了就不能再存在,人死了就不能再活,所以,对待战争问题,明智的国君一定要慎重,贤良的将帅一定要警惕。从这点出发,孙武主张,“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不是对国家有利的,就不要采取军事行动;没有把握取胜的,就不能随便且兵;不处在危急紧迫情况下,就不能轻易开战。3.备战。“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用兵的原则,不要寄希望于敌人不会来,而要依靠自己有充分的准备;不要寄希望于敌人不会来攻,而要依靠自己有使敌人无法攻破的条件。战争的立足点要放在事先做好充分准备,严阵以待,使敌人不敢轻易向我发动进攻的基点上。第二,提出了战争与诸因素的关系。1.战争与政治因素的关系战争是政治的另一种手段的继续。孙武重视政治因素在战争中的作用,能从政治的高度来认识战争。他提出,在决定战争胜负的诸因素当中,“道”是根本,是第一位的,“道者,令民与上同意者也,故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畏危也”,也就是说,国家大政方针政策要使民众与国君的意愿相一致,上下同心同德,这样在战争中民众就可以为国君去死,而不怕危险。这里的“道”就是政治因素,指的是人心向背。如果能做到“上下同欲”,就一定能取得胜利。抗日战争时期,蒋介石实行政府、军队抗战的路线,他把老百姓看成“刁民”。而毛泽东认为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他说:军队必须和民众打成一片,使军队在民众眼中看成是自己的军队,这个军队便无敌于天下。”淮海战役的胜利,充分说明人民群众中存在巨大的战争力量,证实了毛泽东的科学论断。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淮海战役中,以60万战胜国民党军队的80万,消灭敌人55.5万人,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有些西方国家的战史研究机构已把淮海战役列为世界十大著名战役之一。在这次大规模的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全力支援,解放区支援前线的民工多达543万人,担架20.6万副,大小车辆88.1万辆,由后方向前线运送弹药7300吨,筹运粮食48万吨,由前线向后方转运伤员11万余名,有力地保障了淮海战役的胜利进行。陈毅元帅说,4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军民团结如一人,视看天下谁人敌。2.战争与经济因素的关系战争与经济关系密切,战争直接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孙武看到了经济决定战争的实力,他提出:“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即土地大小决定物产多少,决定士卒数量,决定实力对比,决定胜利的可能性。打仗要以充足的物质保障为基本条件。孙武指出,出动十万军队作战,就需要“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加上粮草、装备、器材等各种费用,将是“日费千金”,没有强大的经济力量是根本不行的。正因为孙武看到了经济与战争的关系,所以他提出,“兵贵胜,不贵久”。据美国媒体报到:由2001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家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和哈佛大学教授琳达·比尔姆斯共同撰写了一本书叫《3万亿美元战争:伊拉克冲突的真正代价》。书中说,截至2007年9月30日,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已经花费美国财政预算8450亿美元,远远超过越南战争,以及朝鲜战争,成为美国历史上除二战外开支最高的战争。作一个比较,2008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23万亿元大关,财政收入规模有望超过5万亿元。等于中国全年的财政收入全部用于这二场战争都不够。美国为什么要花巨资来发动伊拉克战争,他的真正目的是为了石油,为了他国内军火工业以及一系相关的产业。当年美国之所以发动科索沃战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为了打击当时刚刚出现的欧元,要保持美元的强势地位,压制欧元区金融业的发展。大家知道,美国有一家著名的咨询机构,叫作兰德公司,是美国军方的“智库”。2008年以来,美国由于受次贷危机的影响,引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美国政府投入了数千亿的资金进行救市,刺激经济发展。但是,就在08年年底,兰德公司出台了一份报告,他们说与其用这几千亿的资金去救市,不如用这几千亿的资金去发动一场战争,可能收益更大。其实,不管是用这几千亿的资金救市,还是发动战争,其目的都是为了维护美国国内大财团、大企业的利益。早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著名政治经济学家凯恩斯给长期困扰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开出了一剂行之有效的药方:就是在经济萧条、失业增加的情况下,要千方百计增加政府财政支出,包括主要通过增加军事支出,来促进经济增长。这其中蕴含的道理既深刻又简单:打起仗来,各类军用物资的购买增加,促进了军用物资的生产,军用物资的生产,又要消耗电力、石油、钢铁、电子元器件等,进而刺激经济发展。于是,战争的杠杆拉动了整个经济机器的运转。所以,一些西方大国每逢经济萧条,便会想起他们恩师的教诲,发动战争来刺激经济,并且屡试不爽。美国历史上有一条规律:战争期间,军火商大发其财;一旦战争结束,军火商的好日子也随之到头。5美国的经济现状,为实践凯恩斯的主张提供了契机。近年来,美国经济复苏步伐不稳,经济起伏跌宕。军事打击利比亚、叙利亚,既可以通过教训这些对美国来说的“无赖国家”,又可以通过增加军事支出来拉动经济增长。一有仗打,国防部订单立即增加,军工企业生意马上红火起来。战火一停,国防部订单减少,军工企业立马就减产,但是美国却可以依靠国外对美国武器装备的青睐,来刺激美国武器的出口市。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美国军事打击阿富汗以及伊拉克战争,都曾给美国军工企业带来滚滚财源。另外,美国—转嫁战争费用的“高手”。一打仗经济就要倒退几十年,所以很多国家都害怕战争。而这个规律对美国好像不起作用,每次战争结束,美国都会大赚一笔。别人打仗赔本,美国打仗却能赚钱,这是为什么呢?这其中,除了美国会把战争费用分摊给各个盟国之外,还有就是上面提到的美国因为发动战争而带来的国家经济拉动,以及因为战争之后对外大肆出售武器而带来的高额利润。据统计,在第一次海湾战争中,美国共开销611亿美元,而沙特阿拉伯、科威特、日本3国就承担了其中的484亿美元。在军事打击阿富汗过程中,美国将许多国家拉入自己的阵营。战争结束后,美国又召集这些国家,为被战争打得稀巴烂的阿富汗重建家园慷慨解囊。特别是在海湾战争后,美国利用其操控世界石油资源和价格的幕后黑手,大幅提高了石油的价格,让全世界的石油消费者都变相地为其战争费用埋单。3.战争与自然条件的关系战争是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上进行的,要受到天气和地形的制约。孙武非常清楚地认识到了这两种自然条件在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在13篇中专设两篇《地形》和《九地》来论述自然地理条件及其利用,如:“地形者,兵之助也”、“不知战地,不知战日,则左不能救右,右不能救左,前不能救后,后不能救前”。早在中国春秋末期,孙武就把“阴阳、寒暑、时制”称为“天”,并把气象、地理等因素在战争中的作用,概括为“知天知地,胜乃无穷”。中国传说中的涿鹿之战,黄帝利用狂风大作、尘沙蔽天,大胜蚩尤;三国时孔明借东风火烧赤壁,都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