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第5章自我意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五章自我意识一、自我意识的定义自我意识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重要的意识形式。(一)一般的意义上的自我意识:指自我意识指个人对自己存在的意识、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意识。(二)社会心理学意义上的自我意识:指个人对自己身心状况、人我关系的认识、情感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意向(有关自己的各种思想倾向和行为倾向)。社会心理学中自我意识的三种成分1.自我认知:是指对自己各种身心状况、人—我关系的认识;2.自我情感:是指伴随自我认知而产生的情感体验;3.自我意向:是指伴随自我认知、自我情感而产生的各种思想倾向和行为倾向,自我意向常常表现于对个体思想和行为的发动、支配、维持和定向,因而又称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自我意识的内容二、自我意识的内容,可从如下角度进行分析(詹姆斯)(一)生理(物质)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1.生理(物质)自我。是指个体对自已躯体、性别、体型、容貌、年龄、健康状况等生理物质的意识。2.社会自我。宏观上指个体对隶属某一时代、国家、民族、阶级、阶层的意识;微观上指对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名望,受人尊敬、接纳的程度,拥有的家庭、亲友及其经济、政治地位的意识。3.心理自我。指个体对自己智能、兴趣、爱好、气质、性格诸方面心理特点的意识。自我意识的内容(二)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罗杰斯)1.现实自我:是指个人对自己受环境熏陶炼铸,在与环境相互作用所表现出的综合的现实状况和实际行为的意识。(是现实的,真实存在的东西)2.理想自我:是指个体由理想或为满足内心需要而在意念中建立起来的有关自己的理想化形象。(是观念的,非实际存在的东西)自我意识的内容(三)公我意识与私我意识1.公我意识:对公我(某些自我的方面是公开的、社会的,是与他人密切相关的)的意识。对群体中社会压力的敏感度低,比较注意信念、价值、情感等个人的内在方面,较少考虑到他人的意见与期望。2.私我意识:对私我的(某些自我的方面是为他人不可获得的秘密)意识。避免不合群,对他人的意见非常敏感,会为其所期待的社会交往而调整自己的意见。自我意识的内容(四)现在的自我与可能的自我可能的自我指个体觉得自己某一方面有潜力的自我构想,是自我意识系统中有关未来取向的成分,它既是未来行为的诱因,通过认知、情感与身体三个方面对行为产生影响,又为现在的自我提供了一个评价和解释的情境。这一切后果都取决于被激活的自我成分的性质,是被激活的可能的自我决定了个体如何感受以及应该如何采取行动。自我觉知与自我意识1.自我觉知:指发动并维持自我意识活动过程的高度集中的自我注意状态。它是自我意识的前提条件2.自我意识:一般指对自我存在的意识,既可将其看做活动过程,又可将其视为活动结果产生的自我意识内容。自我觉知与自我意识1.影响自我觉知的因素:环境因素:作为一种竞争信息会影响自我觉知能削弱(如听收音机)或增强(如被提问)自我觉知个性因素:无论是否存在环境刺激,有些人总会自然地倾向于关注自我而非环境,这种特质成为自我意识倾向2.一般说来,环境因素引起的自我觉知常会使个体产生紧张或窘迫敢,而自我意识倾向导致的自我觉知不一定会如此。案例分析许同学,女,大学三年级学生。对自己的相貌和学习成绩都很不满意,认为自己一无是处。缺乏自信,敏感,多疑。十分在乎别人对于自己的看法,害怕听到别人谈论或者批评自己。不愿意与同学打交道,怕同学们看不起自己,从来都是独来独往。其实内心羡慕那些长相好、学习好的同学,觉得自己的人生太失败,永远不会有成功和快乐。请问许同学的自我意识如何?如何调整?第二节自我意识的发生与发展一、生理和心理能力的发展与自我意识的发生二、自我意识在社会互动中形成和发展三、影响自我意识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因素一、生理和心理能力的发展与自我意识的发生(一)自我意识发生的标志(二)生理和心理能力的发展与自我意识的发展(一)自我意识发生的标志1.物—我知觉分化物—我感觉分化自己的动作和动作的对象的分化自己和自己动作的分化2.人—我知觉分化对人微笑从形象上区分他人和自己3.有关自我的词的掌握(二)生理和心理能力的发展与自我意识的发展第一,物—我知觉的分化依赖于感知觉和动作的发展以及它们的协调发展。第二,人—我知觉分化依赖于主要的发生和发展以及视觉表象及其记忆能力的出现。第三,有关自我的词的掌握需要复杂的抽象、概况能力,而这又是以大脑皮质尤其是各语言代表区以及大脑额叶的成熟发展及其机能的更为复杂化为前提的。第四,从完全缺损的极端情况分析,无脑畸形儿由于不存在大脑皮质这一生理学前提,也就根本不可能出现自我意识。综上所述,生理及相应的心理能力的发展是自我意识发生、发展的前提。二、自我意识在社会互动中形成和发展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依赖于个体参与社会生活、与他人相互作用。(如狼孩没有自我意识)库利,1902,镜中我(lookingglassself)镜中我:个体根据他人对自己的反应和评价而产生的自我观念。米德,认为自我意识是在社会互动中通过扮演他人的角色,把自己置于互动对方的位置上而逐步形成的。米德将自我意识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1.玩耍阶段2.游戏阶段3.博弈阶段三、影响自我意识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因素(一)社会经济地位(二)社会文化环境(三)家庭(四)角色扮演(五)他人的评价(六)参照群体(一)社会经济地位社会经济地位的作用:一是影响有关自我隶属于某一阶段、阶层的社会自我意识二是影响个体心理自我意识的发展水平,如自我成就、自我实现欲求的高低等(二)社会文化环境不同文化背景下,自我图式不同如东方文化造成依赖型的自我,西方文化造就独立性的自我(三)家庭家庭是自我意识形成和发展的最重要场所。父母是“重要他人”,通过对儿童行为的奖惩来影响其自我意识的形成。(四)角色扮演1.角色扮演:指个体依据这种行为规范集合去行驶自己的权力,履行自己的义务。2.角色扮演成功,易于形成自信、自尊的自我意识,能促使更高的成就意识的发展,使自己更能适应社会环境。3.角色扮演失败,会经历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角色意识冲突,体验到焦虑、紧张,导致社会适应不良。(五)他人的评价他人评价对自我意识形成具有重要作用自我意识随他人评价的改变而改变(六)参照群体参照群体:指目标、规范、价值被个体作为行动指南,用以约束、调整自己行为的群体。参照群体的信念和价值观是个体自我观念的重要来源参照群体的规范是社会目标、自我评价、社会评价乃至世界观形成的基准线。(个体自我意识的基准线)小测试量表分四级评分:非常同意(4分),同意(3分),不同意(2分),非常不同意(1分)。前五题正向计分,后五题反向计分(1)我认为自己是个有价值的人,至少与别人不相上下。(2)我觉得我有许多优点(3)我做事可以做得和大多数人一样好(4)我对自己持有一种肯定的态度(5)整体而言,我对自己觉得很满意非常同意(1分),同意(2分),不同意(3分),非常不同意(4分)(6)总的来说,我倾向于认为自己是一个失败者(7)我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值得自豪的地方(8)我要是能更看得起自己就好了(9)有时我的确感到自己很没用(10)有时我觉得自己一无用处评分标准:得分在10分~40分之间。如果你上述测验分值较低,那就意味着你存在一定的自卑感了。生活中,我们一说“某某很自卑”,总带有些贬意的味道,听者不由自主心中总不是滋味。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自卑感是每个人共有的,人的自卑使人产生对优越的渴望,所以不要担忧,不要抬不起头来。个体感到自卑,就会发奋图强,力争上游,取得成功。他成功以后,就会产生优越感。但是在他人的成就面前,再会产生自卑感,再推动他去产生更大的成就,永无止境。第三节自我过程自我过程:指影响自我意识形成、影响自我意识的方向或目标的心理加工过程。一、自我评价二、自我增强三、自我表现一、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指个人对自身状况所作的肯定与否定的判断,常发生在我们希望准确地、客观地描述自我的时候。决定一个人的自尊和自我表现通过下面两钟方式实现(一)社会比较(二)自我估价(一)社会比较社会比较:指通过将自己与他人比较以获得有关自我的重要信息的过程。常发生在个体对自己或环境的某些方面没有把握的时候。费斯汀格提出的“社会比较过程理论”:当个体为了准确地对自己进行认知评价或失去判断的客观标准时,往往同社会上与自己地位、职业、年龄等相类似的人进行对比。(二)自我估价自我估价:指通过完成能提供有关自己能力或品种的准确信息的任务以检验自己的自我观念的过程。俗语:真金不怕火炼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可见:自我评价的两种方式,社会比较——向外自我估价——向内(二)自我增强自我增强:个体以一种有利于对自己做正面评价的方式收集和解释有关自我的信息,使个体的自尊得以建立或受到提升。方式:(一)向下的社会比较(二)选择性遗忘(三)有选择地接受反馈(四)缺陷补偿(五)自我防御性归因(六)自我故障(七)降低自我觉知(一)向下的社会比较所谓比下有余(二)选择性遗忘当回忆的事件有损于个体的自尊时,对回忆事件的选择性遗忘。(三)有选择地接受反馈人们趋向于贬低消极的、否定的反馈评价的可靠性而夸张积极的、肯定的反馈评价的可靠性。(四)缺陷补偿将自己角色从中的某个角色的重要性抬高,以补偿自己另一个角色的缺陷。缺陷补偿有助于个体度过困境,在困境中强调自我的“优势”,有助于增强自信心。(五)自我防御性归因归因指对行为与事件原因的推论。自我归因常常是自我防御性的,它通过强调个体对积极的合乎期望的好结果的作用,缩小对消极的不合乎期望的坏结果的责任来保护自尊。把自己的失败归因于外因,成功归因于自己的内因;把别人的成功归因于外因,失败归因于内因。(六)自我设障预先设置障碍,作为后来失败的归因(七)降低自我觉知如借酒消愁,因为酒精可以降低自我觉知以及与之相关联的负面的情感状态。三、自我表现自我表现:指个体通过自己社会行为的显示以形成、维持、加强或澄清他人对自己的印象的过程。(一)自我表现的原因(二)自我表现对社会互动的意义(一)自我表现的原因自我表现是处于策略性的考虑。个体总是处心积虑地去形成或控制他人对自己的知觉印象。自我监控与自我表现具有一定的关系:低自我监控者不善于自我表现高自我监控者则善于自我表现(二)自我表现对社会互动的意义自我表现无所谓好坏。它对社会互动的作用是重要的。第四节自我的认知表征表征,又称心理表征,它一方面是客观事物在思维中的替代物,另一方面又是心理活动进一步加工的对象。自我的认知结构在人们加工信息的方式及如何与周围世界互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一)自我图式1.自我图式:是对自我的认知结构,它来自过去的经验并对个体社会经验中与自我有关的信息加工进行组织和指导。个体通过自我图式将自己加以分类和描述,它是形成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的基础。2.自我图式的功能:(1)选择机制的作用,影响与自我有关的信息输入和输出,决定了个体是否关注信息、如何构建信息、信息的重要性程度以及随后对信息的处理。(2)为个体提供一个组织和储存相关信息的框架(二)可能自我1.可能自我,是对我们认为自己可能会成为什么样的人的认知表象。(与个体的潜能和未来相关)可能自我具有跨时间维度的相对稳定性2.可能自我的功能:激励未来的行为(即动机功能)评价与解释的功能(三)自我不一致1.Higgins“自我不一致理论”,认为个体的自我表征有两大认知范畴:主体自我和他观自我。2.主体自我包括:(1)实际自我:对自己实际是什么人的看法(2)理想自我:希望成为什么人,包括梦想、抱负和人生目标等。(3)应该自我:即认为自己应该成为什么人,包括自己的义务和责任。3.自我不一致:个体的自我概念与自我导向之间出现矛盾或不协调,从而产生的内部冲突。4.当实际自我与理想自我不一致时会产生失望、不满、悲哀等与沮丧有关的情绪;当实际自我与应该自我之间不一致时则产生恐惧、烦躁、抑郁等与焦虑有关的情绪。案例分析

1 / 5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