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复习资料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单项选择题:1.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叫(B)A.前摄抑制B.倒摄抑制C.正迁移D.负迁移2心理学实验证明动机强度与解决问题的效率有密切关系,解决问题效率最佳时的动机强度应是(C)A.最强B.较弱C.适中D.极强3.王方5岁,IQ是110,李平10岁,IQ也是110,二人的智力相比(无法相比)A.王方比李平高B.李平比王方高C.相等D.无法相比4.阿尔波特认为,人格结构中,代表一个人主要行为倾向,决定一类行为,而不是所有行为的特质是(C)A.共同特质B.枢纽特质C.核心特质D.次要特质5.人的心理活动能够在时间上接续下去,这主要是(A)A.记忆的作用B.思维的作用C.想象的作用D.联想的作用6.表象的可操作性可以通过实验加以证明,如库珀和谢帕德所做的(B)。A.表象操作实验B.心理操作实验C.心理旋转实验D.表象运动实验7.遗忘最快的记忆材料是(A)。A.无意义音节B.诗歌C.事物的形象D.熟练的动作8.文学家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是在进行(C)A.表象B.再造想象C.创造想象D.幻想9.灵长类动物的心理发展达到了(C)A.感觉阶段B.知觉阶段C.思维萌芽阶段D.思维阶段10.威尔尼克中枢受到损伤会造成(B)A.表达性失语症B.接受性失语症C.失读症D.失写症11.具有片断性和简缩性,并具有较快速度的言语是(D)。A.外部言语B.对话言语B.独白言语D.内部言语12.即使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也会发生感觉强度忽强忽弱周期性变化的现象叫(A)A.注意的起伏B.注意的分配C.注意的分散D.分心13.神经系统可分为(B)A.躯体神经系统和植物性神经系统B.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C.大脑和外周神经系统D.脊髓和大脑14.容量最大的记忆系统是(D)A.感觉记忆B.图像记忆C.短时记忆D.长时记忆15.沙赫特认为,情绪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D)A.外界环境刺激B.机体生理变化C.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D.认知过程16.智力的核心是(C)。A.注意力B.记忆力C.思维力D.观察力17.心理学是一门(D)。A.社会科学B.自然科学C.人文科学D.介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中间科学18.皮层下较高级的感觉中枢在(B)。A.网状结构B.丘脑C.下丘脑D.中央后回19.社会性需要又叫(B)。A.物质需要B.获得性需要C.生物需要D.缺失性需要20.个性的核心(D)。P330A.能力B.智力C.气质D.性格21.人格类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A)。P336A.荣格B.阿尔波特C.卡特尔D.弗洛伊德22.具有片断性和简缩性,并具有较快速度的言语是(D)。A.外部言语B.对话言语C.独自言语D.内部言语23.由于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所引起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叫(B)。A.激情B.应激C.心境D.焦虑24.学习程度对保持和遗忘有较大影响,实验证明,既不产生疲劳又使保持的效果最佳的过度学习为(B)A.100%B.150%C.200%D.80%25.造成短时记忆遗忘的因素是(D)A.信息得不到注意B.抑制作用C.信息提取机制失灵D.信息受干扰26.主张情绪是对机体变化的知觉的情绪理论是(A)A.詹姆斯—兰格理论B.坎农—博德理论C.沙赫特的情绪理论D.汤姆金斯—伊扎德的理论27.抑郁质的高级神经活动过程的基本特征是(D)A.强、平衡、灵活B.强、平衡、不灵活C.强、不平衡D.弱28.主体对一定活动有了某种预先的准备状态,它决定着后续同类心理活动的趋势,这种现象称为(B)A.暗示B.定势C.定型D.期待29.对裂脑人进行精细实验研究从而成功地揭示了大脑两半球功能的不对称性,为此获得诺贝尔奖的学者是(B)A.乔治.斯波林B.罗杰.斯佩里C.艾宾浩斯D.弗洛伊德30.反射活动效应器活动的结果又作为一种新刺激传入中枢,并进一步影响中枢的活动,使之更有效地调节效应器的活动,这一过程称为(B)A.反射B.反馈C.反映D.返回传递31.多血质的高级神经活动过程的基本特征是(C)A.强、不平衡B.强、平衡、不灵活C.强、平衡、灵活D.弱32.编制世界上最早的一个智力测量表的是(C)A.吉尔福特B.推孟C.比奈-西蒙D.韦克斯勒33.衡量感受性高低可用(D)P89A.智商B.韦伯分数C.情商D.感觉阈限34.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所提出的需要理论叫(B)A.精神分析理论B.需要层次理论C.三重需要理论D.需要演化理论35.对延续和发展有机体生命所必需的客观条件的反应叫(A)A.需要B.动机C.兴趣D.爱好36.瓦特从蒸汽把水壶盖推得上下移动而进入蒸汽机的发明制作,这是(A)作用。A.原型启发B.迁移C.科学幻想D.再造幻想37.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对新知识技能的掌握产生的影响作用称为(B)A.定势B.迁移C.原型启发D.功能固着作用38.善于把已经开始了的事业进行到底,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意志品质是(A)P298A.意志的坚韧性B.意志的果断性C.意志的自觉性D.意志的自制性39.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称为(B)A.意志B.能力C.素质D.性格简答题1.什么是内部言语?它有何特点?答:内部言语是非交际性言语,即对自己发出的言语,它是思考问题时用来支持思维活动的一种语言,或者说是一种不出声的自问自答的言语形式。内部言语没有自己特殊的语法结构,它同外部言语一样,遵循相同的语法规则,不过它有不同于外部言语的特点:第一,发音器官活动的隐蔽性。第二,内部言语具有片断性和简缩性。第三,内部言语比外部言语有较快的速度。2.什么是原型启发?它在创造发明或思维中有何作用?举例说明。P2283.简述情绪、情感过程与认知过程的区别。答:情绪情感具有喜怒哀乐等主观体验形式,又有千姿百态的表情行为,并且伴随着身体的生理方面的显著变化,此外,情绪情感还在多维度层面上表现出两极性。情绪情感虽然也是脑的机能,但它并不反映客观事物本身,它是事物是否满足人的需要的一种反映。.情绪情感,过程与认识过程的区别和联系区别:1.反映的性质不同认识过程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内在联系(规律)的本质的反映情绪情感过程是人脑对自身需求(态度)的主观体验II.发生方式不同人的认识过程的发生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随意性(随意志努力)情绪情感过程的发生方式不具有或很少具有随意性联系:I情绪情感过程总是伴随着认识活动过程而产生而变化的.已产生的情绪情感又充实着人的认识活动的内容,而使人的认识过程更加深入和深刻II.人的正确的认识活动能使人的情绪情感活动也具有正确的内容和方向.反过来,正确情绪情感使人的认识活动更加深化4.试述阿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结构理论的基本内容。答:1.阿尔波特认为人格结构中包含两类特质: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共同特质是同一文化形态下的人们所共有的行为倾向。个人特质是个人所独有的,代表个人的性格倾向,它主要决定人的行为方式,代表着人与人之间的人格差异;2.阿尔波特又把个人特质按照它们对人格的影响和意义的不同,划分为3个不同的层次:枢纽特质、核心特质和次要特质。①枢纽特质,这是个人最重要的特质,影响个体一切行为的性质,几乎渗透到个人全部生活的所有方面。使所有的行为都反映出它的影响。②核心特质,代表一个人的主要行为倾向,它决定一类行为,但不是所有行为。③次要特质,它不是人格的主要成分,也不太受人注目,对于描述一个人来说显得并不十分重要,在人的行为中渗透得极少,只在特殊场合下才出现的行为倾向,是个人无足轻重的特质,或者说是一个人的独特的偏好5.依据情绪发生的强度、持续时间的不同,可把情绪分为那些状态?各有何特点?对人的身心健康有何影响?答:依据情绪发生的强度、持续时间的不同,可把情绪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等。心境是一种比较微弱、持久而又具有渲染性的情绪体验状态,通常也叫“心情”;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短暂的、爆发式的情绪状态,有明显的外部表现;应激是指由于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所引起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保持良好的心境,控制自己的情绪。对于积极的激情人无需抑制,而消极的激情则要靠坚强的意志去驾驭。平时注意培养和锻炼思维的敏捷性、求异性,磨练自己的意志,便可减轻应激状态的强度。这些做法,都有利于个人的身心健康。6.言语机能联合区主要包括哪些中枢?这些中枢受到损伤将会导致什么样的言语障碍?答:言语机能联合区主要包括运动性言语中枢、听觉性言语中枢、视觉性言语中枢和书写性言语中枢。1.运动性言语中枢(布洛卡中枢)位于额下回后部,靠近中央前回的下部,与口、舌、喉肌运动中枢配合构成人的说话中枢。这一脑区受损伤导致失语症,而右侧相应区域受损伤,言语功能仍保持完整。2.听觉性言语中枢(威尔尼克中枢)位于颞上回的后部,与听觉中枢相配合,发展语言听力,调节自己的言语和理解别人的语言。当靠近听觉中枢的顶颞叶的结构受到损伤后,病人对所接受的语言和字词失去理解的能力,不能区分复杂言语听觉模式,常常所答非所问,这种失语症通常称之为接受性失语症。3.视觉性言语中枢位于角回,与视觉中枢相配合共同发展阅读能力。当这一中枢受到损伤,尽管视力正常,却丧失阅读能力,过去认识的文字、符号此时认不得读不出,不能理解,这一症状称为失读症。4.书写性言语中枢位于额中回后部,紧靠中央前回,为管理上肢手部肌肉运动的中枢部位。该区受损伤,其他运动机能正常,惟独书写绘画等精细运动发生障碍。此症状称为运动性失写症7.试以狼孩的例子说明心理的实质。答: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心理虽然是脑的机能,但并不是脑所固有的,脑仅是个加工厂,没有感官向大脑输送原料讥大脑就加工不出产品,产生不了心理。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各国发现的狼孩普遍具有以下特点:1.没有人类的发音。2.感觉异常。3.情绪贫乏。4.运动机能异常。5.没有人类的饮食习惯。6.喜欢与动物接触不愿与人交往。7.智力迟钝落后。由此可见,社会现实和实践是产生人的心理的决定性的因素。人的心理就其实质而言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社会实践不仅是人的心理产生的基础,而且是人的心理发展的动力。8.试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答: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1.迁移作用:迁移是已经学过的东西在新的情况中的应用,或者说已有的知识经验对解决新课题的影响。迁移分为两类,即正迁移与负迁移;2.不相干多余信息干扰;3.原型启发作用。原型启发:从其它事物中看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对思维具有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做原型;4.功能固定性作用;5.动机和情绪:积极乐观的情绪有助于解决问题,能推动人积极探索;消极沮丧的情绪会妨碍思维的进行,尤其高度焦虑的情绪更会阻碍问题的思考与解决。动机不足,则解决问题的效率不高,动机过高超过一定强度,解决问题的效率会降低,动机强度适中,解决问题的效率最高;6.定势的作用:定势是主体对已定活动的一种预先的心理准备状态,它决定着后继同类心理活动的趋势。9.试述气质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答:气质是指在人的行为中所表现出的典型而又稳定的心理活动动力特征的综合。气质在生活中的意义:(1)气质不决定活动的社会价值:①气质无好坏之分;②气质不决定人的成就高低、贡献大小;(2)气质影响性格形成的难易及活动效率:①气质影响性格特征形成的难易。②气质影响活动的效率;(3)气质影响人对环境的适应及健康。①气质影响人对环境的适应;②气质影响健康10.试从心理产生的自然历程和动物心理的发展,说明人的心理是脑的机能。答:心理是脑的机能,是物质发展到一定高级阶段才出现的反映形式:(1)心理产生的自然历程:心理学家认为动物的演化只有到了能对生物学意义的信号刺激作出反应,才可以说有了心理活动,或者说标志着心理现象的产生;生物在感应性的基础上,进化出本能行为,在本能行为的基础上又形成了对信号刺激物的反应,这便是动物心理的产生。(2)动物心理发展历程:感觉阶段(无脊椎动物)、知觉阶段(动物演化脊椎动物)、思维萌芽阶段(动物进化到灵长类)。单细胞动物:直接接触后产生“运动反应”(无心理现象);动物(低至环节动物):产生“条件反射”(有了心理现象);只有人类有真正的思维,灵长类动物有了思维萌芽。(3)人类个体发展史证明心理是脑的机能。心

1 / 1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