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心理学——自考 第一章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学前教育心理学第一章绪论•本章提要:•幼儿教育心理学是怎样的一门学科•幼儿教育心理的任务•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发历程•幼儿教育心理学是幼儿教育学与幼儿心理学的交叉学科。•第一节学科性质•第二节任务•第三节发展历程第一节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一、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一)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幼儿教育心理学是揭示幼儿如何学习,即幼儿学习特征、水平与规律;研究如何更科学、合理、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学习,即如何开展适应性教学,特别是要关注在教学环境和幼儿学习特征的交互作用下,幼儿是如何学习与发展的,以及研究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定义侧重点:•(1)幼儿教育心理学士研究如何更好地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一门学科;•(2)幼儿教育心理学是联合了学习心理学、幼儿心理学、教学心理学等诸多学科的一门交叉学科;•(3)幼儿教育心理学是用以指导从事幼儿教育工作者改善其教育观念与教学行为的学科;•二、学习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必要性•1、0-6岁年龄段的儿童,身体、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处在从不成熟向成熟的发展过程中、其动作、身体机能刚刚发展,实施经验缺乏,言语和思维能力也只是初步发展。改年龄段儿童容易激动,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与行动;对教师具有很强的依赖性,独立能力较弱;•2、游戏时幼儿学习的基本方式;•三、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一)幼儿教育心理学涉及的变量•1、幼儿学习者•2、幼儿教育者•3、环境与教学第二节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任务•(一)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任务•1、科学的阐释幼儿学习与教学的特征与规律;•2、预期幼儿学习与发展的规律和变化,预测教育教学的效果;•3、运用科学的教育教学手段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并有效控制欲干预幼儿学习过程•幼儿教学心理学的任务•揭示幼儿学习特点与有效教学的规律;•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幼儿教育心理学理论;•科学的指导幼儿教师教学实践;第三节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一、萌芽期:18世纪——20世纪四五十年底代•1、卢梭(Rousseau,J.J.,1712-1778)(1)简介: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2)代表作《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新爱洛漪丝》、《植物学通信》等。《爱弥儿》被誉为“儿童宪章和儿童权利宣言》•卢梭认为儿童有他们特有的看法、见解和感情,如果用成人的看法,见解和感情去替代它们,那简直愚不及。•2、福禄贝尔(FriedrichWilhelmFrobel,1782-1852)•(1)简介:德国教育家,现代学前教育鼻祖,创建了第一所”幼儿园”•(2)著作:《人的教育》、《幼儿园教育学》慈母曲及唱歌游戏集;•(3)贡献:•1837年创立了第一所幼儿学校,1840年改名“幼儿园”,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幼儿教育体系;•重视幼儿游戏——发明恩物和作业•认为正真的教育应该从婴幼儿期开始;•3、蒙台梭利玛丽亚·蒙台梭利(意大利语:MariaMontessori,1870年8月31日-1952年5月6日),意大利幼儿教育学家,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创始人。她的教育法建立在对儿童的创造性潜力、儿童的学习动机及作为一个个人的权利的信念的基础之上。•玛利亚·蒙台梭利博士是教育史上一位杰出的幼儿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意大利历史上第一位学医的女性和第一位女医学博士。1870年8月31日玛利亚·蒙台梭利出生在意大利安科纳(Ancona)地区的基亚拉瓦莱(Chiaravalle)小镇。父亲亚历山德鲁·蒙台梭利是贵族后裔和性格平和保守的军人,母亲瑞尼尔·斯托帕尼是虔诚的天主教徒博学多识、虔诚、善良、严谨、开明。作为独生女的蒙台梭利深得父母的宠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因此从小便养成自律、自爱的独立个性,以及热忱助人的博爱胸怀。玛丽亚·蒙特梭利是二十世纪享誉全球的幼儿教育家,她所创立的、独特的幼儿教育法,风靡了整个西方世界,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各国,特别是欧美先进国家的教育水平和社会发展。蒙特梭利教育法的特点在于十分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她为此从事了半个多世纪的教育实验与研究;她的教学方法从智力训练、感觉训练到运动训练,从尊重自由到建立意志,从平民教育到贵族教育,为西方工业化社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几代优秀的人才基础。《西方教育史》称她是二十世纪赢得欧洲和世界承认的最伟大的科学与进步的教育家。•1952年5月6日逝世于阿姆斯特丹,享年82岁。•二、初创造期: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一)直接教学方案•1、简介:20世纪60年代,贝雷特(B而诶特,C)和英格曼(Engelmann)创建了,贝——英学前教育方案,在此基础上发展形成了直观教学模式。•观点:学习是指“学习者在某种特定的情境中行为的改变,他源于个体在这一情境中反复的实践经验,这种改变不是因为成熟或个体状态的某种因素而导致的暂时的改变。•2、评价•直接教学模式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幼儿教育领域较早应用成果的例子,他特别针对处境不利的儿童,为提供早期补偿教育——继续追踪方案,也被称为教学理论、教学心理学,教学设计,后被称为教育学习理论。•2、认知主义教育方案•(1)奥苏贝尔学习理论•(2)布鲁纳发现学习理论•(3)皮亚杰的发展理论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实验幼儿园“奥苏贝尔方案(AusubelianProgram)是以认知学习为基础的幼儿教育方案的代表。(1)奥苏贝尔学习理论•戴维·奥苏贝尔(DavidP.Ausubel,1918~2008)或有的翻译为奥苏伯尔,1918年10月25日出生在美国纽约布鲁克林。1939年在宾夕法尼亚大学获学士学位,1940年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心理学硕士学位。1943年获布兰迪斯大学医学博士学位,1950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50年后先后在美国伊里诺斯大学教育研究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教育学院和安大略教育研究院(OISE)应用心理学系任教,1968年后在美国纽约市立大学任教,曾在该校师范教育部任研究和评价的主管,后来又在该校的研究生院和大学中心工作过。•他的主要代表著作有:•《自我发展与个性失调(EgoDevelopmentandthePersonalityDisorders)》(1952)、•《青少年发展的理论与问题(TheoryandProblemsofAdolescentDevelopment)》(1954、1977,)•《儿童发展的理论与问题》(TheoryandProblemsofChildDevelopment)(1958)、•《意义言语学习心理学(ThePsychologyofMeaningfulVerbalLearning)》(1963)、•《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EducationalPsychology:ACognitiveView)》(1968、1978,)•《学校学习:教育心理学导论(SChoo1Learning:AnIntroductiontoEducationalPsychology)》(1969,•《心理学与精神障碍(EgoPsychologyandMentalDisorder)》(1977,与人合作)。•奥苏贝尔主要关注的是成就动机,即学生试图获取好成绩的倾向。与众不同的是,在奥苏贝尔看来,成就动机主要由三方面的驱力所组成:•1.认知驱力:认知驱力(cognitivedrive)是成就动机三个组成部分中最重要、最稳定的部分,它大都是存在于学习任务本身之中的。•2.自我-增强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一种通过自身努力,胜任一定的工作,取得一定的成就,从而赢得一定的社会地位的需要。•3.附属驱力:附属的内驱力是指个人为了保持长者们或权威们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来的一种把学习或工作做好的需要。•“先行组织者”教学模式与学习迁移•奥苏贝尔认为,认知结构对新知识获得和保持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三个:(1)认知结构中对新知识起固定作用的旧知识的可利用性;(2)新知识与同化它的原有旧知识之间的可辨别性程度;(3)认知结构中起固定作用的旧知识的稳定性和清晰性程度。认知结构中的这三个因素称为认知结构的三个变量。正是认知结构的这三个变量影响着新知识的获得和保持,同时也影响着知识学习的迁移。•首先,对新知识起固定作用的旧知识的可利用性是影响新知识学习的首要变量。•其次,新知识与旧知识的可辨别性也是影响学习迁移的重要变量。•第三,认知结构中起固定作用的旧知识的稳定性和清晰性也是影响学习迁移的重要变量。•(2)布鲁纳发现学习理论•杰罗姆·布鲁纳(JeromeSeymourBruner,1915—)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对认知过程进行过大量研究,在词浯学习、概念形成和思维方面有诸多著述,对认知心理理论的系统化和科学化作出一贡献。1962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1965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布鲁纳非常注意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上的巨大作用,他认为:要让儿童学习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教育应促进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注重儿童的早期教育;“发现法”是儿童的主要学习方法。布鲁纳提出并论述了四条教与学的原则:动机原则。认为内在动机的效应比外在动机持久而强有力,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结构原则。强调要教给学生各门学科最基本和最佳的知识结构。任何教材结构的组织均需注意:再现的形式要适应学生的年龄和认知基础;教材的组织要符合经济法则,应教给学生简明、扼要而又有利于进一步学习的教材。•序列原则。认为儿童智慧发展的程序是:从动作性表象模式经映象性表象模式到符号性表象模式三个阶段,这是一个人发展中的编码系统,它很可能是学习任何一门学科的最佳序列。据此,教师传授新科目、新课题时,最初宜用非语言的指导然后鼓励学生运用由图表或图画表示的再现表象,最后用符号,也即通过语言的使用进行教学。对年龄较大的、基础较好的学生,可在象征式水平上开始学习新知识,但也需为之提供可依靠的基本形象。•反馈原则。为掌握某个课题,学生必须获得反馈,知道效果如何。他强调,“教”只是一种暂时状态,其目的是促进学生自力更生。必须指导学生学会如何学习,逐渐具备独立思考、探究发现和自我矫正的能力。布鲁纳提出并论述了四条教与学的原则:动机原则。认为内在动机的效应比外在动机持久而强有力,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结构原则。强调要教给学生各门学科最基本和最佳的知识结构。任何教材结构的组织均需注意:再现的形式要适应学生的年龄和认知基础;教材的组织要符合经济法则,应教给学生简明、扼要而又有利于进一步学习的教材。•序列原则。认为儿童智慧发展的程序是:从动作性表象模式经映象性表象模式到符号性表象模式三个阶段,这是一个人发展中的编码系统,它很可能是学习任何一门学科的最佳序列。据此,教师传授新科目、新课题时,最初宜用非语言的指导然后鼓励学生运用由图表或图画表示的再现表象,最后用符号,也即通过语言的使用进行教学。对年龄较大的、基础较好的学生,可在象征式水平上开始学习新知识,但也需为之提供可依靠的基本形象。•反馈原则。为掌握某个课题,学生必须获得反馈,知道效果如何。他强调,“教”只是一种暂时状态,其目的是促进学生自力更生。必须指导学生学会如何学习,逐渐具备独立思考、探究发现和自我矫正的能力。认知发现说:•布鲁纳认为,学习过程包括三个几乎同时发生的过程:•(1)习得(acquisition)新信息--这种新信息常常是与一个人已有信息相背的,或是已有信息的一种替代,或者是已有信息的提炼,•(2)转换(transformation)--这是一种处理知识以便使其适应新任务的过程。人们可以通过外推(extrapolation)、内插(interpolation)或变换(conversion)等方法,把知识整理成另一种形式,以便超越所给予的信息。•(3)评价(evaluation•(3)皮亚杰的发展理论A:简介:让·皮亚杰(JeanPiaget,1896-1980),瑞士心理学家,发生认识论创始人。B:代表作:《儿童的语言与思维》(1923)、《儿童的判断与推理》(1928)、《儿童的世界概念》(192

1 / 5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