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心理学河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20/9/192•第一节体育与人的心理••一、体育的产生、发展与人的心理•(一)原始体育的产生是人的生理、心理需要•(二)近代体育发展的文化心理因素•(三)现代体育发展的社会心理因素•二、体育的功能•(一)体育的本质功能•(二)体育的赋予功能•(三)体育功能间的相互作用•三、体育与人的现代化2020/9/193•第二节体育心理学概述••一、体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概念•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人在体育活动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二、体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一)学校体育范围内教学、训练、竞赛心理问题•(二)体育活动中的心理学问题2020/9/194•第三节体育心理学发展概况••一、国际体育运动心理学发展概况•(一)国际体育运动心理学历史回顾•(二)现代体育心理学的发展•二、我国体育运动心理学历史回顾•三、体育运动心理学与心理学和体育科学的关系2020/9/195•小结:•1.体育起源于劳动;•2.研究对象是从事体育活动的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3.体育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是以一个结合体存在的。2020/9/196•第一节体育与感知觉•一、感觉•(一)视觉•(二)听觉•(三)触觉•(四)平衡觉第二章体育与心理的关系2020/9/197•二、知觉•(一)空间知觉•空间知觉——是反映物体空间特性的知觉,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距离知觉、立体知觉、方位知觉等。•(二)时间知觉•时间知觉——是反映客观事物运动和变化的延续性和顺序性。是一种感知时间长短、快慢和先后次序关系的复杂知觉。2020/9/198•时间知觉在体育运动中的意义表现在:•1.时间知觉与时机掌握•2.时间知觉与情绪态度•3.时间知觉与节奏知觉2020/9/199•(三)运动知觉•1.本体运动感知觉•包括以下部分:•(1)本体运动动作感知觉;•(2)本体运动形态感知觉;•(3)本体运动方位感知觉;(4)本体运动时间和速度感知觉。•2.专门化运动知觉•专门化运动知觉——是在长期的专项训练和运动实践中发展形成的主体运动知觉。2020/9/1910•三、感知觉规律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一)丰富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感性认识•1.室外场地,器械的合理布置•2.运用直观教学,树立清晰运•动表象•(二)加强教法,提高学生的空间知觉能力2020/9/1911•第二节体育与记忆•一、体育与表象•(一)定义:•表象——是人脑对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形象的反映。•(二)表象在体育中的作用•1.帮助学习和掌握运动技术动作•2.辅助运动技能学习•3.改正错误动作,解决疑难问题•4.学习和练习行动策略•5.集中注意,建立信心2020/9/1912•(三)运动表象的形式与特点•运动表象——是指在运动感知的基础上,在大脑中重现出的动作形象或运动情境。•运动表象的形式;•1.内部表象和外部表象•2.模仿表象•3.情境表象•4.表象的个体差异2020/9/1913•二、运动记忆•(一)概述•运动记忆——在体育活动中由多种记忆形式共同实现的记忆,称为运动记忆。•(二)体育运动中动作记忆的特点•1.多种感知觉参与•2.本体运动感知觉起重要作用•3.形成动力定型和高度自动化2020/9/1914•三、影响运动记忆的因素•(一)目的任务的明确性对运动记忆•的影响•(二)情绪状态对运动记忆的影响(三)兴趣对运动记忆的影响•(四)学习材料的数量和结构对运动•记忆的影响•(五)课堂气氛对运动记忆的影响•(六)个体差异对运动记忆的影响(七)队型的组织形式对运动记忆的影响2020/9/1915•四、体育教学中促进运动记忆的•策略•(一)加强表象训练•1.正确表象的建立•2.表象训练•(二)加强理解记忆•(三)利用运动记忆规律,加强动作技能的正迁移2020/9/1916•第三节体育与思维•一、思维的概念和特征•(一)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二)特征:1.间接性;2.概括性•二、思维的种类•(一)动作思维(操作思维)•(二)形象思维•(三)抽象思维2020/9/1917•三、体育运动中操作思维的特点•(一)思维的行动性•(二)思维的迅速性•(三)思维的灵活性•(四)思维的紧张性•直觉思维的参与,主要表现为:•1.想象能力•2.场上意识2020/9/1918•四、体育运动中的智力表现•(一)体育运动中的智力•1.体育运动所要求的智力•2.想象力•3.专项运动意识2020/9/1919•五、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思维的策略•(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二)给予适度的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三)尊重、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四)对比分析,发现问题本质•(五)情景置疑,解决问题•(六)发挥想象能力,创造新动作•(七)鼓励学生自编自创(八)引导学生参与积极的思维活动2020/9/1920•第四节体育与注意•一、注意的概念•注意——指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二、注意的分类•(一)无意注意•无意注意——又称为随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2020/9/1921•(二)有意注意•有意注意——又称不随意注意,它是一种有预定的目的,必要时还需要经过意志努力的过程。•三、注意方式的理论•奈德弗将注意能力分解为两个维度:范围(狭窄到广阔)和方向(内部—外部)。•四种注意类型:广阔—外部注意•狭窄—外部注意•广阔—内部注意狭窄—内部注意2020/9/1922•四、比赛过程中的注意问题•(一)比赛的心理定向•(二)比赛期间的注意控制•1.赛前注意力转移•2.比赛中的注意力集中•五、注意规律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一)学生注意不集中的表现•1.意气消沉•2.情绪急躁•3.厌烦•4.逆反心理或抱淡漠态度•5.有意寻求注意和承认2020/9/1923•(二)无意注意规律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1.合理布置场地、器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合理运用色彩效应•3.运用学生负责心理,激发学生练习兴趣•4.教法多样化,丰富教学内容•5.改变学习条件,降低标准要求,实现注意分配2020/9/1924•6.加强直观教学•7.用新异刺激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8.保持学生的注意,控制分散学生注意的诱因•9.充分利用学生所学的知识组织教学•10.采用适宜的方法,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2020/9/1925•(三)有意注意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1.明确学习的目的与任务•2.讲究课堂提问的艺术•3.教学中适时发出控制信息,集中学习•注意•4.在讲清重点内容的同时,注意突出关•键•5.严格纪律,加强自我约束能力•6.注意区别对待,因材施教•7.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保持有意注意2020/9/1926•第五节体育与情绪•一、情绪的基本概念•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是人的需要得到满足与否的反映。•二、情绪的表现形态•(一)心境•是一种微弱的,平静的持续时间较长的情绪状态。2020/9/1927•(二)激情•是一种强烈的,暴发性的,为时短促的情绪状态。•(三)应激•是人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所作出的适应性反应。•三、情绪的外部机能表现•主要包括面部表情、身段表情和言语表情。2020/9/1928•四、体育活动中情绪特点•(一)情绪的多样性•(二)情绪的暂时性•(三)情绪的外露性•(四)情绪的感染性(五)情绪的鲜明性2020/9/1929•五、体育教学中情绪的表现状态•(一)体育学习中的焦虑•焦虑——是一种主观能够意识到的恐惧不安的情绪状态。•体育学习焦虑——指学生在特定的体育教学情境中,对当前的学习或预计到所学习的知识、技能对其自尊心有潜在威胁的一种情绪反应。2020/9/1930•1.原因•(1)客观因素•(2)个体主观因素•2.焦虑对体育学习的影响•(1)适当的焦虑水平对体育教学的影响•(2)过度焦虑对体育学习的影响2020/9/1931•(二)体育教学中恐惧与胆怯•1.降低难度法•2.保护帮助法•3.动作分解法•4.言语刺激法•5.表率暗示法2020/9/1932•六、体育教学中学生情感的培养•(一)情感的表现•1.道德感•2.理智感•3.美感2020/9/1933•(二)道德感、理智感、美感在体育教学中的培养•1.道德感在体育教学中的培养•2.理智感在体育教学中的培养•(1)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需要与渴求•(2)激发学生做的好奇心•(3)广泛开展比赛交流活动2020/9/1934•3.美感在体育教学中的培养•(1)教师应注意自身的形象与仪表•(2)美化场地的设置•(3)教师示范动作在正确的基础上,•力求优美•(4)教师应尽量利用多种技术动作进行•美感教育(5)体会体育活动中的精神美感2020/9/1935•第一节体育活动动机•一、体育活动动机的产生•(一)概念•动机——是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因。•体育活动动机——是促进一个人参与体育活动的内部动因。•(二)动机的作用•1.始发作用•2.指向或选择作用•3.强化作用2020/9/1936•二、体育活动动机产生的条件•(一)体育活动的需要•1.增进健康的需要•2.追求运动带来的快乐、振奋、放松感•3.在运动情境中获得友谊和社会交往机会•4.作为工作和学习活动的补偿和调整借以转移和调整情绪•5.展示体能与技巧,满足追求成就,自主等需求•6.了解体育知识,掌握运动技能的认识需要2020/9/1937•(二)体育参与的诱因•体育参与的诱因——指激起体育参与行为的外部原因,它是能引起个体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并能满足个体需求的外在刺激。这些刺激包括物质因素,也包括精神因素,统称为环境因素。•(三)体育参与的动机,需要与诱因的关系2020/9/1938•三、体育动机的培养与指导•(一)目标设置•目标设置可以从四个方面影响练习者的心理:•1.将注意和行为引向活动任务的重要方面•2.调动积极性,提高练习质量•3.促使练习者为完成目标而设计和执行新的学习策略,解除枯燥感,提高挑战欲和成就动机2020/9/1939•4.有利于短期努力和长期努力•(1)长期的目标与短期的目标•(2)具体的目标与模糊的目标•(3)现实的目标和不现实的目标•(4)他人比较目标和自我比较目标2020/9/1940•(二)创设情境•1.激起认知内驱力的情境•2.激起归属内驱力的情境•3.激起自我提高内驱力的情境•(三)积极反馈•为提高反馈的动机功能,要注意做到:•1.反馈要及时•2.反馈要积极•3.反馈要得法2020/9/1941•(四)归因教育•重点有二:一是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结果做全面归因,即从基源性(因素来源)、稳定性和可控性方面综合分析活动的结果;二是要引导学生多从内在可控因素——努力方面归因,这是因为努力因素是自己能够认知和控制的,即使失败也不会降低期望水平或怨天尤人,从而有益于维持动机的强度。2020/9/1942•(五)价值寻求•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的评价和态度体系,反映了一个人对客观事物的好坏、主次、轻重的看法以及欲采取的态度和行为。2020/9/1943•第二节体育兴趣•一、概念•(一)定义•兴趣——是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体育兴趣——是积极认识和优先从事体育活动的心理倾向。•(二)分类•1.直接兴趣•2.间接兴趣2020/9/1944•二、体育兴趣的年龄特点•(一)小学生的体育兴趣•(二)初中生的体育兴趣•(三)高中生的体育兴趣•三、体育兴趣的培养•(一)成功教学法•(二)愉快教学法•(三)需要满足法•(四)教学引趣法2020/9/1945•“引趣”内容有:•1.新颖教学引趣•2.教学用语引趣•3.动作示范引趣•4.竞赛活动引趣•5.设置疑难引趣•6.场地器材引趣•7.体育信息引趣2020/9/1946•第三节体育态度•一、体育态度的概念•(一)定义•态度——是个体对待人或事物较一贯、较固定的心理倾向。•体育态度——是个体对体育活动所持有的评价、体验和行为倾向的综合表现。•(二)态度的成分•1.认识成分•2.情感成分•3.意向成份2020/9/1947•二、体育态度的特点•(一)体育态度是后天获得的•(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