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铭怡版《变态心理学》课堂笔记第一章什么是变态心理学(简答)变态心理学又称病理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主要研究人类各种心理活动,包括认识活动,情感活动,动机和智力,意志活动及人格特征等方面的异常表现及其原因;对这些是异常进行分类和解释,阐明心理异常的发生、发展、转归的原因和规律;并把这些科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简单地说,变态心理学是研究异常的心理现象与行为活动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原因及其规律的科学。)(名词)变态心理学是探索、理解和预测人类心理异常的一门科学。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心理异常的实质,即异常心理的原因、机制和心理结构问题。(2)正常和异常的区别以及判断标准。(3)心理异常的分类和表现特点。(4)解释心理异常的心理学理论,都以各种学派对正常人格的观点为基础。变态心理学与精神病学的联系与区别:变态心理学偏重于对异常心理活动规律性的认识,并为心理治疗提供理论基础,这种认识对精神病学也是一种有益的促进。而精神病学侧偏重于对精神疾病的诊断、临床治疗以及护理和预防,它也是变态心理学的基础之一,它的临床实践可丰富变态心理学的内容,验证变态心理学的某些理论和假设。心理异常的类别与范畴:(1)严重的心理异常;(2)轻度的心理异常;(3)心身疾病;(4)心身障碍:主要表现为躯体功能障碍,但无病理形态学变化的基础,也无明显的精神活动障碍的一组疾病;(5)大脑疾患和躯体缺陷时的心理异常;(6)行为偏离和人格障碍;(7)药物依赖及儿童青少年障碍。严重心理异常与轻度心理异常的区别严重心理异常轻度心理异常精神病症状重轻社会适应丧失(严重适应不良)部分丧失人格改变明显部分自知力没有有主动求治不会会心理异常是在大脑生理生化功能障碍和人与客观现实关系失调的基础上产生的对客观现实的歪曲的反映。心理异常的实质:首先,异常的精神活动的是大脑机能障碍的表现,这种障碍也有其物质基础。其次,这种观点有一定的道理,即大脑的发展水平越高,症状就越丰富,但这种观点不应把大脑的高级机能和低级机能截然分开,两者是有机联系的。再次:从反映论的角度来看,心理异常是不健全的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歪曲反应,所有症状都来源于客观现实,取材于现实生活。变态心理学的基本任务:就是揭示心理异常现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原因及其规律,提供划分心理异常的标准和有效的方法,并为各种临床方法提供理论依据。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将有助于探明人类的心理活动的实质。从实践上说,变态心理学的研究有利于推动心理健康事业的发展。对心理异常的各种解释首先,从统计意义上讲,心理异常是指与某个确定的常模的偏离,当代很多作者都把统计上的偏离作为判断心理异常的标准。第二,心理异常也被理解为是对某一文化常模的偏离。关于“文化相对论”,以下两点是应该明确的,(1)在某一文化下是“正常”的,但却不一定是好的。(2)在某一文化下是不正常的,但却不一定是有害的,科学的发展就不乏这样的例子。第三,把心理异常看成有威胁的行为,即指行为是对准则的破坏,或行为无法预测。如一个人毫无理由地破坏了明显的或潜在的准则,那么他的行为就是不可预测的,回忆很多人把行为的不能预测看做是变态或异常,总之,心理异常是行为违反了文化中的准则,并对社会构成了威胁。第四,心理异常被看作是古怪的行为或无效的行为。最后,很多作者把某种形式的个人不适作为心理异常的定义性特征。心理异常的判断标准与分类(1)以经验为标准(2)社会适应性标准(3)病因与症状存在与否的标准(4)心理测验和实践的标准,即通过心理测验的仪器和工具以及心理学实验来检查和判定人的心理与行为是否正常。第三章焦虑性心理异常:神经症神经症是指在面对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时,由于过去不良的学习经验的影响而产生的持续性焦虑和恐惧情感。神经症的基本特点:可以看做是包括一种非同寻常的严重的恐惧发应,其特殊形式就是焦虑,在个体方面伴随一种不恰当的或异常的努力去控制这种极端的痛苦情感,这样的后果通常是个体不但没有能够有效地降低焦虑,反而使问题更加复杂,更加持久。1、神经症性焦虑弗洛伊德把焦虑看做是神经症的“中心问题”。焦虑的个体表现为明显的恐惧,甚至惊吓后的反应,但没有明显的外部威胁因素来解释这种强烈的反应。2、神经症性的矛盾我们首先分析一下神经症病人的行为特点。他们把很多日常生活中的问题都看做是有威胁的,并且往往在这种情境下采用间接的和防御性的应付策略。这种带有防御倾向的行为会严重干扰他们的应付和问题的解决能力,导致一种不利的生活风格,阻碍了其个人成长和自我实现。通常神经症病人难以建立和维持满意的人际关系,并因逃避而不是面对现实而感到隐约的内疚,对自己的生活方式也会感到不满。弗洛伊德最先注意到,神经症病人的这些行为实际上表现为一种矛盾。从表面来看,所有行为都是为了带来最大限度的愉快和最少的痛苦。而从旁观者看来,神经症病人的行为是极端适应不良的,而且从长远来看只能为他们带来痛苦。这正是“神经症性矛盾”的含义。3、神经症行为风格的抑制神经症行为风格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在行为种类中缺乏某种行为。即某种适应性的行为,或某种情境下所必需的行为没有出现。它们因会引发焦虑而受到抑制。神经症行为风格的两个特点:(1)行为往往以一种刻板的模式出现,而且似乎这种行为的对立面已经不存在。(2)神经症性的防御反应难以完全掩盖其焦虑反应或被抑制的行为系统。4、神经症性行为风格在人际关系上的表现:这样的人没有稳定的人际关系网络,并且在他们仅有的人际关系中带有明显的依赖倾向。焦虑障碍:焦虑以及个体对控制焦虑的努力往往是神经症问题的中心因素。1、一般性焦虑障碍与惊恐发作。一般性焦虑障碍的主要特点为:一种慢性弥漫性的焦虑和惊惧,而且偶尔还会出现更严重的急性焦虑体验。但无论是慢性还是急性的焦虑体验都不是来自某种具体的威胁,因此这种顽固的焦虑又被称做是“游离性的”焦虑。一般性焦虑障碍中会间以急性的焦虑出现,这种急性的焦虑被列为单独的一类,称为“惊恐发作”,通常是在没有任何明显诱因的情况下突然发作,达到极高的程度,然后缓解。2、强迫-冲动性障碍强迫是指被某种观念或情感所持续地占据,而冲动则是指一种无法抗拒的冲动体验。强迫-冲动障碍的个体感到他们被强迫去思考某些他们不愿思考的问题或作出某种他们不想做的行动。他们通常能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明智的,但又无法控制它。这些动作的出现能降低他们的焦虑水平并得到一种满足和轻松感,但如果个体试图去阻止这种冲动,就会使紧张焦虑水平升高。一般来讲,出现这种障碍的人有着某种独特的人格特点,包括自卑感和不安全感,意识发展刻板僵化,又内疚感倾向,以及容易受到威胁等。另外,在强迫-冲动障碍者中,即使在症状出现之前就有一种强烈的控制观念。在他们的过去经验中,任何他们感到无法控制的情境都会使他们感到不舒服。这一点也就是我们前面讨论的神经症性行为风格中的对服从和顺从的抑制。3、恐怖障碍恐怖症是指对某种客体或情境表现出一种持久的恐惧,但客体或情境并没有真正的危险,或这种危险的程度是被极大地夸大了。恐怖症个体除其恐惧以外还有一些其它的症状,如紧强性头痛,后背疼痛,肠胃不适,眩晕,以及对“崩溃”的恐惧。在较严重的惊恐发作时,他们还会产生不真实感,陌生感,以及“对自己的陌生感”。另外,他们还常伴有抑郁,以及人际交往困难等,在某些情况下,他们还会难以作决策,这种情况有时又称为决策恐怖。躯体形式障碍:躯体形式障碍是一种以焦虑为基础的神经症模式,病人报告躯体症状,似乎躯体某方面出现问题,但却不能找到任何的器质性病变基础。疑病症可以看做是一种神经症性的人际关系策略。这类似于对责任心和独立性的抑制,即疑病症的病人抑制了独立制和责任心的表达,而要求得到照顾和依赖,只是这种要求是被一种明显的躯体疾病所掩盖的。转换性障碍:以前称做癔病症或歇斯底里,其特点为在没有器官病变的基础上出现某种机体机能障碍或失去控制能力。在现代心理病理学中,这种形式的反应不再解释为性的冲突或其它心理问题所“转换”成的症状,而把它解释为一种防御机能,使个体可以免于或避免承担面对某种紧张情境的责任。在癔病性盲、聋障碍中仍未解决的问题是,个体是真的不能看或听呢,还是仍能接受感觉信息,只是被排除到意识之外?目前的很多证据都支持了后一假设,即感觉信息被排除到了意识之外。用以鉴别转换性障碍与真正的器官障碍的标准:1、某种程度的漠不关心,即病人描述自己的问题时是以一种描述客观事实的方式,很少表现出焦虑,不象一个真正手臂瘫痪或失明的人那样不安。2、病人的机能障碍经常会出现转机,不能证实存在的某种真实的疾病或症状。3、机能障碍的选择性特点。4、有意思的是,在催眠或麻醉状态下,根据治疗者的暗示,病人的症状可以减轻,转移或消失。同样,如果病人被突然从梦中惊醒,他可能会使用“瘫痪”了的手臂做出反应。神经衰弱与抑郁症的两个明显区别1、神经衰弱者不会报告他们有抑郁情绪,相反,他们报告的是挫折感和无精打采。2、神经衰弱者很少象抑郁症那样有强烈的情绪反应,他们通常表现得退缩和无动于衷。解离性障碍与躯体形式障碍一样,解离性障碍也是一种既满足某种需要,又可以逃避紧张的方式-使个体可以推卸自己不能接受行为的责任,然而在解离性障碍中,个体解脱紧张的方式从根本上说是与自己核心人格的解离。遗忘症是指对过去的经历完全或部分不能回忆。心因性遗忘症通常仅限于不能回忆。被“遗忘”的材料仍然存在于意识水平之下,并且在催眠状态下或遗忘症消失时仍可以回忆起来。神游反应实际是一种逃避式的防御反应,病人不仅出现遗忘症,而且离家出走到处游荡,而且通常会部分地或完全地改变了自己的身份。多重人格往往是由于应激而产生的一种解离性反应,病人表现出两种或多种完整的人格体系。每一体系都代表一种特异的和健全的情绪和思维过程,并表示一种独立、稳定的人格。人格解体是青少年中相对较多见的一种解离性障碍,它是指个体的自我感比较松散,他们会突然感到自己与以前不同了,例如他们突然变成了另一个人,或身体发生了明显改变,等等。神经症产生的心理社会因素的原因1、焦虑与防御来自内部或外部的威胁会引发焦虑;而这种焦虑又会导致各种自我防御机制的过分使用,并导致不适应行为的出现。2、错误的学习错误的学习是指神经症病人学会了不适应的行为,或没有学会应付正常生活情境的适当的能力和态度。如果采用一种防御性的或逃避性的行为风格则可以在短期内适当地降低其焦虑,而这种风格也就是因此而受到了强化并保持下来。条件反射并不是形成不合理恐惧的委员途径,很多证据表明人类的行为,包括恐惧反应可以通过观察习得。3、个人成长的阻断。4、人际关系障碍。行为治疗中最常用的方法:是系统脱敏法,使病人实际或象征性地(即在表象中)逐渐接近他们所恐惧的情境,并将这种与恐惧有关的情境与另一种相拮抗的状态,如放松形成条件联系。在神经症病人中往往存在自杀的危险,但神经症病人自杀的比率并不比一般人中的比例更高。人们还会担心神经症行为是否会发展称为精神病,答案是否定的。第五章情感障碍与自杀情感障碍也称心境障碍,是指一组以情感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精神疾病,一般被描述为燥狂症或抑郁症。燥狂症的患者以其活动过多,说话过多和对自己的成功和幸福的夸大观念为特征;抑郁症则表现为自感无价值,反应迟钝,动作费力,过度悲观和不快乐。克雷佩林创造了燥狂症抑郁性精神病这一术语,并作为情感障碍的同义词被沿用至今。情感性精神病的显著特点是:大部分病人会复发。另一个特点是:不治自愈率很高。几乎所有抑郁症的病人甚至某些燥狂症病人,都有发生自杀的可能。情感性精神病也是一样,是许多病理因素交织在一起的复合体。每一种病都有可能是(个体易感性)、(外界压力)和(环境因素)以不同比例相结合的结果。医学解释:遗传因素,即本病的发生与遗传有关。人本主义理论用(依赖)和(独立)来解释情感障碍。精神分析理论:把抑郁看做是一种自我惩罚的形式。行为主义者认为:抑郁症是正常行为强化的减少,相对异常情绪奖励增加的结果。认知理论的解释:1、认知歪曲:抑郁症病人与正常人不同之处在于,早期的创伤事件使病人对抑郁症敏感化而且易患抑郁症。2、习得的无助感,指“完全无望”的感觉和谁也无法改变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