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心理学人文社科系梁乐第一章人格心理学概论一、人格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二、人格心理学的历史与发展三、人格心理学理论四、人格心理学方法课程简介是当代心理学体系中唯一从整体上探讨人的心理活动的一门心理学基础学科是当代心理学体系中唯一系统探讨人性的一门学科特别关注人的独特性和差异性有迷人的专题整体探讨心理活动与其它心理学科的相比普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系统探讨人性人性是指人的本性,还是人的普遍属性和共性?人性本善还是恶?人性到底包括哪些内容?同情心、攻击性巴纳姆效应巴纳姆效应你很需要别人喜欢并尊重你。你有自我批判的倾向。你有许多可以成为你优势的能力没有发挥出来,同时你也有一些缺点,不过你一般可以克服它们。你与异性交往有些困难,尽管外表上显得很从容,其实你内心焦急不安。你有时怀疑自己所做的决定或所做的事是否正确。你喜欢生活有些变化,厌恶被人限制。你以自己能独立思考而自豪,别人的建议如果没有充分的证据你不会接受。你认为在别人面前过于坦率地表露自己是不明智的。你有时外向、亲切、好交际,而有时则内向、谨慎、沉默。你的有些抱负往往很不现实。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什么东西使你和旁边的人不一样?为什么有人性格内向,有人活泼开朗?为什么有人情绪容易抑郁?性别差异甲、乙两人在街上行走,甲最先听到有人在喊他们,乙最先看到喊他们的人。问:甲和乙谁更象女性?甲对乙说,咱们买车就买帕萨特吧,买这种车的人很多,一般不会错。乙说:“何必都去买帕萨特呢?家家都一样,那多乏味。问:甲和乙谁更象女性?甲、乙两人每次测验后都喜欢估计自己的考试成绩。结果表明:甲的估计往往偏高;乙的估计往往偏低。问:甲和乙谁更象女性?人格专题气质、成就人际关系潜意识幸福感人格与健康倦怠与投入风格(教学风格、思维风格、执政风格)第一节人格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暹罗双胞胎人,意味着什么?什么东西使你与你身旁的人不同?一、什么是人格1、“人格”的词源分析人格(personality)一词源于拉丁文persona。persona最初指古罗马戏剧演员在舞台演出时所戴的面具,与我们京剧中的脸谱类似。“人格”(Personality)拉丁语“面具”(persona)一是指一个人在人生舞台上所表现的种种言行,人遵从社会文化习俗的要求而做出的反应---即人格所具有的“外壳”;二是指一个人由于某种原因不愿展现的人格成分----即面具后的真实自我,这是人格的内在特征。2、其他学科对人格概念的理解哲学:人的理性和自我意识作为人格的根本属性伦理学:指一个人的品德和操守法学:人格是享有法律地位的任何人文学:是指人物心理的独特性和典型性心理学:主要侧重于个人之间的差异,重视个人稳定的内在特征,把人格看作人的心理特征的具体表现,即个体的性格、气质、能力等。3、人格的心理学定义(1)罗列式:“人格是……的总和”。(2)整合式:强调人格是个体各方面属性组成的整体(3)层次式:人格各方面的特质分为若干层次,各层次具有内在的相互联系和统一性。(4)适应式:强调人格适应环境的功能。(5)区别式:强调人格的独特性,个人与他人的不同之处。(6)本质性定义:强调人格是个人最本质的行为模式。奥尔波特:人格是在个体内在心理物理系统中的动力组织,它决定人对环境适应的独特性。本书的人格定义人格是个体在先天生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起来的相对稳定的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人格的基本特点1、稳定性和可变性“江山易改,本性难移。”2、独特性和共同性“世界上没有两片一模一样的叶子。”个性(individuality):指人格的独特性。个别差异;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有个性气质(temperament):是个人生来具有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气质仅属于人格中的先天倾向。性格(character):是指个人的品行道德和风格。它是人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人格有关的几个概念个性:个体差异性,与共性对应;人格是共性与个性的结合。气质:先天的禀赋,主要由神经类型所决定,人格具有社会性;性格:是个体稳定的行为方式,人格具有倾向性;总之,个性是人格的独特性,气质是人格发展的先天基础、性格是个人后天形成的道德行为特征。理论任务实践任务人格心理学的任务第二节人格心理学的历史与发展(一)人性论人性是善的、是恶的,还是中性的?一、中国古代人格心理学思想(二)习性论性相近,习相远一、中国古代人格心理学思想(三)人格分类(1)中国的《黄帝内经》按阴阳学说把气质分为太阴、少阴、太阳、少阳、阴阳和平五种,按五行将性格也分为五类,即木形、火形、土形、金形、水形之人。(2)孔子从智力上把人分为上智、中人、下愚三类,从性格上把人分为狂者、中行、狷者三种。一、中国古代人格心理学思想(四)理想人格积极进取???清静无为???一、中国古代人格心理学思想(五)人格的形成与完善先天因素环境因素学习与教育因素主观努力因素一、中国古代人格心理学思想(六)人格心理的评估与考察(1)最早的记载是唐尧对舜的考察;把两个女儿都嫁给他;制订常法;统帅官员;接待宾客;巡查山林。一、中国古代人格心理学思想(2)诸葛亮对人才的考察也有特点。“然知人之道有七焉:一曰,间之以是非而观其志;二曰,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三曰,资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四曰,告之以祸福而观其勇;五曰,醉之以酒而观其性;六曰,临之以利而观其廉;七曰,期之以事而观其信。”一、中国古代人格心理学思想(3)形相学通过人的外貌(体型)来推测其心理特征。(4)颅相学则通过分析人的头颅形状来推测人格。(5)笔迹学通过分析人的笔迹来推测人格特征。一、中国古代人格心理学思想普罗泰戈拉、苏格拉底、柏拉图——人本性就是理性亚里士多德——灵魂蜡版说爱尔维修、霍尔巴赫——人的本性是中性伊壁鸠鲁——快乐主义人文主义——人性自然论卢梭——人性本善基督教神学——原罪说霍布斯——人性本恶二、西方人格心理学思想的发展中西方的人性论派别派别及代表人物基本思想性无善无不善论(告子、亚里士多德)本性没有什么善良,也没有什么不善良性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论(爱尔维修、霍尔巴赫)本性可以使它善良,也可以使它不善良有性善有性不善论有些人本性善良,有些人本性不善良性善论(孟子、董仲舒、苏格拉底、柏拉图、卢梭)本性天生有一定的“善端”,可以发展为善性性恶论(荀子、霍布斯)本性天生就是恶的善恶混论(扬雄)人性是善与恶二者的混合(一)直接来源:1.心理测量运动2.欧洲近代临床精神病学3.行为主义4.完形心理学5.文化人类学三、人格心理学的建立现代人格心理学诞生的标志:1937年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Allport,G.W.)出版名著《人格:心理学的解释》。四、科学人格心理学的发展20世纪30年代-60年代20世纪70年代-至今应用广泛教育(能力、气质、性格评价,因材施教)医学(人格障碍咨询、心身疾病)管理(人才选拔、知人善任、扬长避短)职业选择(性格类型与职业匹配)社会(社会交往)第三节人格心理学理论人格心理学理论一、人格的前科学理论二、人格的科学理论三、人格的前科学理论与科学理论的关系四、范型与人格理论流派五、评价人格理论的方法六、人格理论的基本问题与基本设想一、人格的前科学理论历史上的哲学家与思想家们通过思辩所获得的关于人格的理论与观念;某些江湖术士、算命看相者对人格心理现象的有关思考与总结;普通老百姓对人格心理现象的抽象与猜想,比较集中地体现在有关人格的各种谚语中二、人格的科学理论人格的科学理论是一套正规的符号系统,用来组织人格研究材料,解释和说明人格、人性、人格结构、人格发展动力、条件以及阶段性等等理论问题,以反映人格心理现象的本质与规律,并引出可验证的理论假设和启发人格研究的新观点和新方法。人格理论是关于人性的一套基本看法,又是一种研究的策略。人格的前科学理论与科学理论之间的关系示意图个人日常生活经验普通人的抽象概括前科学的人格理论(具有肤浅、主观、模糊、片面和特殊的特点)专家们的科研活动科学的人格理论(具有深入、客观、精确、系统和普通的特点)社会文化、社会实践三、人格的钱科学理论与科学理论的关系四、范型与人格理论流派(一)范型范型是指一定时期在某一或多个学科中的多数科学家所共同接受的一套理论和方法。四、范型与人格理论流派(二)人格理论流派1、古典精神分析学派;2、新精神分析学派3、特质学流派;4、行为主义学习论流派;5、人本主义流派;6、认知学流派;7、生物学范型8、交互作用论范型理论派别代表人物主要观点古典精神分析弗洛伊德行为是受潜意识支配的新精神分析阿德勒、霍妮、弗洛姆、埃里克森等文化社会、早期经验特质论奥尔波特、卡特尔人处在人格特征连续体的某个位置上,人格由特质组成交互作用论沙利文,卡丁纳,莫里行为是个人特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生物学范型荣格,艾森克遗传对个体人格形成有重要作用行为主义学习论华生、斯金纳、班杜拉等行为是习得的(强化、观察学习)人本论马斯洛、罗杰斯人有发展潜能、自我实现的需要认知论威特金、凯利、罗特认知过程决定行为试着用这些观点解释恋爱或者离婚。8大理论对攻击性行为的解释古典精神分析潜意识的死亡本能新精神分析挫折特质论攻击特质,遗传基础交互作用论遗传+情景生物学范型父母的遗传行为主义学习论直接学习(强化)和观察学习(模仿)人本论基本需要没有得到满足认知论对情境的认知五、评价人格理论的标准(1)精确性(2)可检验性(3)概括能力(4)简洁性(5)逻辑一致性(6)有用性六、人格理论的基本问题与基本设想自由意志VS决定论六、人格理论的基本问题与基本设想理性VS非理性六、人格理论的基本问题与基本设想整体说VS原素说六、人格理论的基本问题与基本设想素质论VS环境论六、人格理论的基本问题与基本设想主观性VS客观性六、人格理论的基本问题与基本设想前动性VS反应性六、人格理论的基本问题与基本设想稳态VS异态六、人格理论的基本问题与基本设想可知性VS不可知性六、人格理论的基本问题与基本设想可改变VS不可改变六个流派在三个理论问题上的立场遗传因素环境影响生物学派特质精神分析人本主义行为主义认知无意识决定因素意识决定精神分析行为主义生物学人本主义特质认知决定论自由意识行为主义精神分析特质认知生物学人本主义第四节人格心理学方法一、一般方法论的原则理论探讨VS实证研究定性研究VS定量研究元素分析VS整体综合生态化趋势的现场研究伦理性原则以人或动物为研究对象的道德问题以人为被试的研究一、尊重受试者权利二、审慎解释研究成果三、避免给受试者不适当的压力和负担四、避免或消除不良后果尊重受试者权利1、知情同意研究者必须事先告知被试实验的目的和程序,以便让被试能够做出是否参加实验的决定。如果某人同意参加实验,这就叫知情同意。尊重受试者权利2、随时可自由退出实验在以人为被试的研究中,应该让被试知道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他们随时有退出实验的自由。尊重受试者权利3、保密除非得到了被试的同意,否则所有的实验数据都应对外保密。虽然这并不意味着结果不能公布或发表,但是其前提条件是必须隐匿任何与个人身份有关的数据信息。审慎解释研究成果一般来说,公众对科研工作者正式产出的科研成果有一种信任感,也乐于成为成果使用者,越是这样,科研工作者就越应本着高度的责任感,审慎地解释研究成果和结论。避免给受试者不适当的压力和负担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不同的研究方法、内容等会给被试造成不同的心理承受。如:研究不同评价方式对学生心理的影响:第一组:只表扬,不批评;第二组:只批评,不表扬;第三组:不评价。避免或消除不良后果丹尼士的实验上世纪40年代,美国的心理学家丹尼士曾经做了一项惨无人道的实验。他从孤儿院挑选了一批新生儿把他们放在暗室里生活,只给他们吃住,让他们与世隔绝,这些婴儿起初在生理上和正常婴儿一样,慢慢地机能逐渐退化,最后变得越来越痴呆,这些婴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