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概述一发展与教育学的定义、发展历史以及研究对象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主干学科之一。他研究个体心理发生于发展以及为了促进个体心理发展的人类学习与教育的实质与规律的科学,主要回答人类个体是如何从生物的人转变为社会的人的这个问题。它即是基础学科又是应用学科,即是社会学科又是自然学科发展心理学:属于心理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它主要探讨个体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广义上说包括动物心理学(比较心理学)、民族心理学(原始人类心理学)和个体心理学。狭义上的指个体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属于心理学中的应用学科之一,它主要是探讨学校教育情境下的学与教的心理特点和规律。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是廖世承编写的。发展心理学的发展历史:早期的发展心理学是受达尔文的影响侧重于儿童青少年的心理研究,到20世纪70年代发展心理学家提出了要以人的整个一生为研究对象的,即出现了所谓的“生命全程心理学”儿童心理学以1882年德国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普莱尔出版的《儿童心理》为标志,他被誉为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1930年美国心理学家何林沃斯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以发展心理学命名的著作《发展心理学概论》。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它的诞生有两个观点,其一为1903年美国教育学家桑代克出版的《教育心理学》为标志,其二为1877年俄罗斯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卡列杰夫出版的《教育心理学》为标志。2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该时期教育心理学吸取了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试方面的研究成果,大大丰富了自己的内容。3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4融合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育心理学家越来越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育心理理论派别的分歧越来越小。二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原则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或它所要探索的心理发展规律有哪些:1探索心理发展的规律为社会实践服务,发展心理学可为教育实践、医疗、文艺以及社会工作提供理论依据。2探索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提高其素质。3探索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原则: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教育性原则。4伦理性原则。5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如何贯彻客观性原则:研究人员必须实事求是的反应客观事物的真实面貌,以达到对其真理性的认识。要贯彻这一原则:(1)坚持实事求是地揭示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规律为研究目的。(2)要确立客观的指标。为什么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1检验理论的适当性和可应用性水平。2克服实验室研究过程中的精确性、严密性与自燃性、应用性之间的矛盾。3让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直接为社会发展服务。发展心理学横断研究设计与纵断研究设计的特点:横断研究设计就是在同一个评价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的学生进行研究,比较各个年龄学生在所观察或实验的某种心理活动上的差异,作为这种心理活动发展变化的依据。纵断研究设计是对同一组学生在不同的时间内的某种心理活动进行评价,比较两次或者两次以上的观测结果,以此作为这种心理活动在这些年内发展变化的依据。他们各自有其特点:横断研究设计具有研究时间短、获得成果快、节省人力财力、以及在同一时间对被试心理进行测量减少社会文化变化带来的影响,但它是对不同年龄的不同学生在同一时间所表现出来的年龄差异,而不是对同一组学生年龄增长而产生的差异,这种差异不仅包括年龄差异也受到各年龄组因成长的社会历史不同造成的差异。纵断研究设计的特点:它可以比较系统详细地了解学生心理发展的连续过程的量变质变的规律、揭示学生心理变化过程中与家庭社会等因素的关系、对于一些短期内不能很好的看出学生发展的结果的问题只能通过该方式,而它也有其不足之处,研究时间长、反复对被试者进行测试和追踪可能会影响被试者也会影响数据。请比较两个随机组后测设计和两个随机组前后测设计的特点:1两个随机组后测设计是首先将学生样本随机分为两组,然后随机指定其中一组为实验组并进行实验处理,另一组定为控制组不进行实验处理,控制其他可能干扰的因素,经过一段时间后对两组学生进行测量,比较他们的学习成绩。特点有:又是控制组和实验组是随机分配的,所以在统计学的观念上可视为等组,其后测结果的差异,可以归因于有无实验处理。最后测量结果如果实验组的学习成绩显著高于控制组,侧可以得出结论认为新的教育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2两个随机组前后测设计是将学生分为两个组,在实验前对学生进行测量,然后对实验组进行处理,对控制组学生不进行处理,经过一段时间后再对两组学生进行测量,这种设计存在的问题是前侧内容可能影响后测结果。三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方法:1观察法: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条件下某种心理活动的客观行为表现,然后根据观察的结果来推断学生心理特点和规律的方法。种类包括长期观察与定期观察、全面观察与重点观察。实施要求:必须要按照步骤进行(先采取自由地观察、在假设指导下进行有系统地有组织地观察、控制某些量变进行观察)要做到以下几点①观察者应受到专门的训练②每次只应观察一种特殊行为,而不应同时观察多个行为③对所要观察的行为现有一定的了解④观察目的明确⑤使观察者处于不受干扰的自然状态⑥观察记录精确客观,最好量化处理分析⑦最好几个人同时进行观察并比较观察结果⑧借助现代仪器如录音员录像机⑨观察前做出观察记录表格⑩注意观察同一被试者不同背景下的行为表现。2实验法根据研究目的,改变或控制某些条件,以引起被试某种心理活动的变化,从而揭示特定条件与这种心理活动之间关系的方法。种类包括自然实验法、教育心理实验法、实验室实验法、探索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单因素实验和多因素实验。实施要求:①理论支持②制定实验方案和实验设计,包括说明实验目的、被试选择、变量操作、变量的测试方式以及实验步骤③实验器材的准备调试,是否可靠性能正常④训练被试者,熟悉被试环境⑤整理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对结果做出解释和评价。3调查法:根据某一特定要求,向被试或有关人员了解其某种心理活动的发生及其有关条件。包括直接调查法、间接调查法实施要求:①使被调查者对调查者产生信任感②调查环境和谐无压力③确定调查的主要问题④根据被调查者的回答,不清楚的地方及时追问⑤认真记录回答内容和被调查者的行为表现4问卷法:用统一的、严格设计的问卷来收集学生心理活动的数据资料的方法。包括开放式问卷和封闭式问卷、个别问卷团体问卷和邮寄问卷。实施要求:①题目不宜过多②题目叙述简明易理解无歧义③设计内容是学生所熟悉的④低年级主要采取封闭式,高年级可封闭式开放式相结合⑤回答问卷方式简便⑥问卷结果统计前先判定是否有效。5测验法:通过标准化测验来研究学生心理或行为差异的方法。包括个别测验和团体测验、文字测验和非文字测验、成就测验、性向测验、能力测验、人格测验。成就测验也称形成性测验,预测个体在某项特定活动中预期达到的成就水平的测验。性向测验也成为能力倾向性测验,预测个体在某项特定活动中期望达到的成就水平。实施要求:①测验之前,研究人员要熟悉测验手册②研究人员应准确无误的背诵测验指导语③测验环境符合标准化要求④整个测验的实施严格按照测验程序进行⑤控制好测验的纪律⑥测验结果评分严格按照标准进行⑦测验结果解释参照常模进行。生态学运动:指在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领域中出现的一种强调在活生生自然和社会的生态环境中研究被试的心理特点的普遍倾向。第二章心理发展的理论一、华生:华生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他提出了环境决定论,认为教育对人的心理发展起到决定作用,即教育万能论。他认为婴儿有三种天生的情绪反应即怕、怒和爱。他认为人格是一个人行为系统的总和即动作总和。首创了系统脱敏法。儿童情绪发展实验:华生以阿尔伯特为被试者,通过条件反射法研究惧怕情绪的发展,白鼠实验。后为了消除惧怕情绪华生创造了系统脱敏法,是目前还在使用的行为矫正的重要方法。儿童教育观点:1反对统一标准,提倡区别对待。2反对体罚儿童。3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儿童的各种习惯即内脏或情绪习惯、喉头或发生习惯、身体技能习惯。4对幼儿养护的要求提出要用正确方式方法来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幼儿成为一个快乐、自由、独立、有毅力、诚恳、有创造力、没有怯懦和自卑心理的人5提倡对儿童青少年进行正确的性教育。二、弗洛伊德/埃里克森:精神分析心理学派弗洛伊德心理发展动力:个体发展的动力特别是人的发展动力来源于,原我、自我、超我三者相互斗争相互协调的结果。原我类似于无意识的含义,它是最原始的、本能的而且在人格中最难接近的部分,同时又是强有力的部分,包括人类的性的内驱力和被压抑的习惯倾向。原我核心即本能他具有四个特点即:来源肉体的某种欠缺、目的消除欠缺重建平衡、对象减少或消除肉体欠缺的事物、原动力决定肉体欠缺的程度。自我是意思结构部分,个体发展到儿童期,逐步学会了不能全凭冲动随心所欲,他们逐渐考虑到行为的后果,考虑到现实的作用这就是自我。超我包括两个部分即良心、自我理想。前者是超我的惩罚性的、消极性的和批判性的部分。后者是超我的积极的雄心和理想所构成的。在人格发展那过程中的关系,超我和自我是人格的控制系统,在个体发展过程中,原我自我和超我三者均衡发展,即超我控制自己的行为以适应社会的道德范畴,自我一方面处理好原我的本能要求,一方面又应符合超我提出的规范要求,以期发挥自己的功能。焦虑种类和其发展特点:焦虑是一种特殊的恐惧和忧虑。他分为三种1客观性焦虑由环境中真是存在的、客观危险来源产生的。2神经性焦虑担心原我需要所产生冲动可能战术自我引起的。3道德上的焦虑担心违背超我,使原我需要得到满足而产生的。特点有:存在个体和年龄的差异,即同一年龄的儿童焦虑内容可能有明显的不同,不同年龄的儿童焦虑的内容页可能有明显的不同。即从客观焦虑变成神经性焦虑和道德上的焦虑。埃里克森心理发展动力:主要是个人与社会交互作用的结果,因此他认为要了解人的心理发展,既要考虑到他的生物学影响也要考虑到文化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即危机心理发展八个阶段:1信任与不信任。(0-1岁)2自主与羞怯、怀疑阶段(1-3岁)3主动与内疚阶段(3-6岁)4勤奋与自卑感阶段(6-12岁)5同一性与角色混乱(12-20岁)6亲密与孤独阶段(20-40岁)7繁殖与停滞阶段(40-60岁)8自我整合与绝望阶段(60岁以后)三、皮亚杰的心理发展理论皮亚杰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1成熟即精神系统的成熟2练习和习得经验3社会经验包括社会生活、文化教育、语言。4平衡指不断成熟的内部组织和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是心理发展的重要决定因素。心理发展的本质是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适应的方式包括:1同化:把环境因素纳入有机体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2顺应:内部图示改变以适应环境现实。顺应是图式的质变。3平衡:指同化作用服从于个体性质,是同化与顺应相互作用过程中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是暂时的而不是绝对的。皮亚杰心理发展“阶段”含义:1心理发展过程时一个内在结构连续的组织和在组织的过程,过程的进行时连续的2每个阶段都具有独特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结构3各阶段的出现,从低向高有一定的次序且不能改变次序。前一阶段是后一阶段的必要准备条件,后一阶段是前一阶段的飞跃。4在心理发展过程中两个阶段不能截然分开,而有一定的交叉。皮亚杰心理结构的特性:整体性即心理结构给个部分有机的俩系在一起由一个内在规律决定,转换性即心理结构不是静止的而是有一些内在规律控制着结构的运动和发展,自调性心理结构根据自身的规律进行自我调节而不借助与外在的因素进行。皮亚杰心理发展的具体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感觉和知觉的分化,前运算阶段(2-7岁)特点:自我为中心、直观形象性、不可逆性、知觉集中性,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形成初步的运算结构出现了逻辑思维,特点:守恒性、去自我中心性、进行群集运算、具体逻辑推理,形式运算阶段(12岁以后)这个阶段思维能力已经发展至成熟水平。假设泽演推理、命题推理、组合分析。守恒:就是内化的、可逆的动作,皮亚杰把他分为物理守恒、空间守恒和数守恒。皮亚杰自我中心主义:即儿童不能从他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只能从以自我为中心,从自己的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