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硕士MF金融学综合(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试卷4(总分:44.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5,分数:30.00)1.凯恩斯主义主张以()作为货币政策传导的中间目标。(分数:2.00)A.利率√B.货币供给量C.通货膨胀率D.存款准备金解析:解析:此题考查货币政策目标,凯恩斯很注重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2.货币主义主张以()作为货币政策传导的中间目标。(分数:2.00)A.利率B.货币供给量√C.通货膨胀率D.存款准备金解析:解析:此题考查货币政策目标。此题注意与第l题相区别,货币主义不认为利率对宏观经济产生重要影响,相反他们认为维持货币供给的稳定对宏观经济有重要意义。3.在下列货币政策目标中,不属于中间目标的是()。(分数:2.00)A.适度货币供给量B.适度利率水平C.适度的经济增长√D.适度的存款准备金率解析:解析:此题考查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目标分为最终目标和中间目标两种基本类型。其中,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包括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货币政策中间目标包括利率、货币供应量、准备金、基础货币。比较可发现:A、B、D属于货币政策中间目标。故此,正确答案是C。4.在下列货币政策目标中,不属于最终目标的是()。(分数:2.00)A.适度的失业率B.适度利率水平√C.适度的经济增长D.适度的通货膨胀率解析:解析:见第3题解析。5.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不包括()。(分数:2.00)A.物价稳定B.国际收支平衡C.经济增长D.收入分配平衡√解析:解析:此题考查货币政策目标,收入分配不属于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6.我国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是()。(分数:2.00)A.国际收支平衡、充分就业B.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C.内外均衡、经济增长D.人民币币值稳定、经济增长√解析:解析:此题考查我国的货币政策目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的第三条中规定:“货币政策的目标是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故此,D为正确答案。7.关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相互联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分数:2.00)A.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彼此问都是相矛盾的B.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彼此问都是相统一的C.除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二者关系外,其他各项最终目标问都是相矛盾的√D.除了国际收支平衡和经济增长二者关系外,其他各项最终目标问都是相统一的解析:解析:此题考查货币政策目标之间的矛盾与统一。根据菲利普斯曲线可知,一个国家要减少失业或实现充分就业,通货膨胀率就会上升。如果要控制通货膨胀,使物价上涨率下降,必须承受较高的失业率。所以充分就业与物价稳定相矛盾,B和D都是错误的。经济增长使得消费增加、投资增加,从而创造的就业机会也增加,所以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是相统一的,A错误。8.货币政策中间目标选择标准不包括()。(分数:2.00)A.可测性B.可控性C.相关性D.灵活性√解析:解析:此题考查货币政策中间目标选择标准。货币政策中间目标选择标准包括可测性、可控性和相关性。9.关于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分数:2.00)A.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优点在于灵活性,而缺陷在于干扰因素复杂B.货币主义学派强调货币供给量作为货币政策中间目标C.央行可以同时选择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中间目标√D.准备金作为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优点在于相关性较好解析:解析:此题考查货币政策中间目标。利率属于价格指标,货币供应量属于总量指标。通常,总量指标和价格指标不能相互协调,一定条件下存在冲突。当以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中间目标,要保持利率稳定,则央行必然要根据“相机抉择”原理对货币供应量进行调解,从而货币供应量难以稳定。同理,当以货币供应量作为中间目标,则必然使得利率随着货币需求波动而波动。故此,C的表述错误。10.因具备调控力度大、效果好、灵活性大等优点,而成为各国进行宏观经济调控最常用的手段是()。(分数:2.00)A.财政政策B.货币政策√C.产业政策D.收入政策解析:解析:此题根据政策的优点判断出该政策的类型。11.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主要发达国家都把()作为其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分数:2.00)A.稳定物价√B.经济增长C.充分就业D.国际收支均衡解析:解析:货币政策目标一般有四个: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1970年后,各国通货膨胀日益严重,成为经济上的普遍问题,各国都把反通货膨胀、稳定物价作为首要目标。我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第3条规定,“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中的增长”。12.人们普遍认为,只要消除了(),社会就实现了充分就业。(分数:2.00)A.摩擦性失业B.自愿失业C.非自愿失业√D.结构性失业解析:解析:整个社会不可能达到零失业率,但是只存在自然失业率的情况下,仍然视为充分就业。消除了非自愿失业,就达到了充分就业。13.中介目标必须与最终目标密切相关,是指中介目标具备()。(分数:2.00)A.相容性B.可控性C.相关性√D.准确性解析:解析:此题考查中介目标的特性。14.菲利普斯曲线反映()之间此消彼涨的关系。(分数:2.00)A.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B.经济增长与失业率C.通货紧缩与经济增长D.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解析:解析:此题考查菲利普斯曲线的含义。15.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大量抛售有价证券,意味着货币政策()。(分数:2.00)A.放松B.收紧√C.不变D.不一定解析:解析:此题考查货币政策工具中的公开市场业务的作用效果。当央行在公开市场业务上大量抛售有价证券时,如果商业银行或者公众购买了这些有价证券的话,那么他们就需要利用现金或者银行存款来支付购买款,当公众或者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支付现金或者银行存款的时候,市场上可以用来扩张的基础货币量就会收缩,因此整个市场的货币供给量就会较少,意味着货币政策的从紧。从而答案为B选项。二、简答题(总题数:5,分数:10.00)16.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有何特点,如何配合使用?(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有各自不同的特点,财政是无偿性收支,对经济的影响是直接的,政策实施以后见效快、时滞短,扩张性政策效果好,紧缩性政策有副作用,可能会引起经济的衰退。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是间接的,政策实施以后见效慢、时滞长,扩张性政策效果较差,紧缩性政策效果较好,因此两者要配合使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如何配合使用,要视经济情况而定,在严重的通货膨胀时,要采取双紧的政策,但有可能导致经济衰退;在通货紧缩时,要采取双松的政策,但有可能导致通货膨胀;通常较好的搭配是财政较宽松,货币稳健。)解析:17.一国选择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决定因素有哪些?对我国目前选择的“保持货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的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你是如何评价的?(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我国货币政策目标的现实选择1993年11月,十四届三中全会作为了关于货币政策重大转变的决定,强调货币政策以保持币值稳定为主要目标。1995年3月颁布的《中国人民银行法》正式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我国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改变了过去“发展经济、稳定货币,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的货币政策目标,把稳定币值作为中央银行的首要目标,以防止和治理通货膨胀。就我国的货币政策目标而言,稳定币值和经济增长二者之间是一种“主从”关系。这里的“主”是稳定币值,“从”是促进经济增长。也就是说,经济增长要以币值稳定为基础。这个目标选择是吸收了国外的先进经验和实践,有充分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的。把稳定币值作为我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一种理性选择。这是因为:①经济增长是宏观经济政策的总目标之一,货币政策只是宏观经济政策的一个部分,因而货币政策并不一定也将经济增长作为自己的首要目标。如果以经济增长作为首要目标,这势必会导致货币供应量的盲目增加,引发通货膨胀,从而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②从西方各国的具体经验来看,虽然货币政策目标在各个时期有所侧重,但从长期来看,大多数国家都坚持以稳定币值作为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由于《中国人民银行法》颁布时,我国正处于高通货膨胀的阶段,治理通货膨胀是整个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任务。所以,此时确定以通货膨胀作为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并无异议。但是随着1997年,我国进入了负通货膨胀时期,宏观经济进入低迷期。此时,政府和社会各界对“以稳定币值为首要目标”的货币政策产生质疑,提出“多目标”货币政策构想。(2)单一目标和多重目标的选择分析货币政策目标是多重目标为好,还是单一目标为好,这在理论界和实际工作部门都是一个有争论的问题。从理论的角度来看,凯恩斯学派认为经济现象错综复杂,问题是多方面的,因此货币政策目标以多重目标为好,并主张权衡性货币政策。货币主义学派代表人物弗里德曼认为多重目标难以兼顾,而且容易引起过激的政策行为,因此认为以单一货币政策目标为好,并主张实行“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即根据经济增长率和人口增长率确定一个相对固定的货币供应量增长率。从国外经验来看,既有实行多重货币政策目标,也有实行单一货币政策目标。美国是实施多重货币政策目标的典型代表。多重目标是美联储在实施货币政策时有比较灵活的选择,但在一定时期内对某一目标有所侧重。德国因两次世界大战深受通货膨胀之苦,德国中央银行则实施单一货币政策目标,将币值稳定作为主要目标,其它目标只是在实现币值稳定之后才可以实现。从两种货币政策目标模式的实际运行来看,20年间,美国通货膨胀率高于德国,同时经济增长率也高于德国。虽然多重目标使美联储在处理经济增长与币值稳定之间有比较大的弹性区间,但通货膨胀仍处于可接受范围之内。德国中央银行虽然以稳定币值作为单一货币政策目标,但也不是无通货膨胀的经济增长,而是在20年间把通货膨胀率控制在3%以下。根据我国政治、经济体制及当前面临的经济形势与任务,货币政策目标以多重目标为好。首先,我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现在刚进入小康水平,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还较低,经济仍处于高速成长阶段。但是,我国宏观经济也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经济结构不平衡,经济发展的质量仍有待提高,就业压力仍然存在,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应该成为货币政策的目标范畴之列。其次,随着我国加入WTO,经济的开放度日益增强。整个金融市场最终要全面开放,人民币最终要自由兑换,成为自由外汇。在新形势下,我国货币政策目标不应只限于国内,必须考虑国际收支平衡。由于外资进入中国的金融市场,如何保证金融稳定就比原来要复杂。货币政策还应该包含金融稳定。通过上述分析,根据我国政治经济特点,我国货币政策目标应该是多重目标:币值稳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金融稳定。其中主要是币值稳定和经济增长。在某一个年度内,可以根据当时经济形势,对多重目标中的某个内容有所侧重。比如,在1993年、1994年以及当前的高通胀期,货币政策目标应更侧重于币值稳定。而在1997~2005年,通货紧缩期,应该更侧重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的目标。)解析:解析:此题主要考查货币政策目标选择,以及运用货币政策目标选择的相关理论知识评价我国货币政策目标。这道题的难点和关键点在于:究竟应该从哪个角度来加以评价?题干中没有给出任何提示和规定,增加灵活性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试题的难度。但是,如果考生对“有关我国货币政策目标的学界争论”有一定了解,便很容易选择适当的角度进行解题。1995年3月颁布的《中国人民银行法》确定我国货币政策目标为“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此后,学界对我国货币政策究竟应该采取“单一目标”,还是“多目标”进行了长久的争论。因此,此题解答思路是:(1)结合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