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作人是何许人也•二、周作人引人争议的一生•三、周作人的散文及其特色•四、对周作人汉奸行为的评价周作人是何许人?周作人(1885年1月16日~1967年5月6日),浙江绍兴人。原名櫆寿,字星杓。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文学理论家、评论家、诗人、翻译家、思想家,中国民俗学开拓人,新文化运动的杰出代表。•1885年出生,青少年时期,他和鲁迅走过几乎相同的路。1906年,周作人继鲁迅之后,也赴日本留学。•辛亥革命前夕,返回家乡。出版了第一本评论文集《异域文谈》。•新文化运动发轫时期,积极倡导新文化运动,在《新青年》《每周评论》等刊物上发表《人的文学》《平民文学》有广泛影响的文章。周作人的一生•1920年末,周作人与沈雁冰、郑振铎等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1921年夏秋,周作人因肋膜炎在碧云寺养病,随着幻想破灭的悲哀和避世养病的机缘,他的思想和艺术情趣发生转变,创作了一些叙事抒情性的小品,山居杂诗,杂信。•1923年,听信日籍妻子太信子的谗言,与鲁迅断交。同年出版了第一本散文集《自己的园地》•1924年,与钱玄同,孙伏园等组成语丝社”,发刊《语丝》杂志。•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北京大学南迁,校长蒋梦麟委托他:“你不要走,你跟日本人关系比较深,不走可以保存这个学校的一些图书和设备。”他便留在了北平。•1938年,出席了日本“大阪每日新闻社”召开的“更生中国文化建设座谈会”.•1941年,出任汪伪职务,在敌伪报刊上发表了不少散文随笔,有《秉烛谈》等。其中不乏一些汉奸文学,无聊的闲适小品及读书笔记,他的创作由危机走向末路。•1945年抗战胜利后,周作人因汉奸罪被国民党逮捕,在狱中作了一些杂诗。后被保释出狱,回到北京,以稿费维持生计。•1960年末着笔于回忆录《药堂谈往》,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1967年5月,周作人病逝于北京,走完了他83年的生命历程。周作人的散文及其创作特色•1、周作人的散文集•2、周作人散文的特色:浮躁凌厉、平和冲淡•3、周作人散文的文体•4、周作人散文的影响作品集•五四到1927年,创作的鼎盛时期:《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泽泻集》《谈虎集》上下册《谈龙集》•1928年到七七事变前:《永日集》《看云集》《夜读抄》《苦茶随笔》《苦竹杂记》《风雨谈》《瓜豆集》•沦陷期间:《秉烛谈》《秉烛后谈》《药堂语录》《药味集》《药堂杂文》《苦口甘口》《书房一角》《立春之前》时事的杂文—浮躁凌厉抒情记叙的美文—平和冲淡(一)浮躁凌厉1、对于封建传统思想的批判,写的淋漓酣畅又亦庄亦谐。《祖先的崇拜》2、借鉴日本现代散文家户川秋骨的“幽默与讽刺”的写法,让被讽刺的人看了不舒服,却又挑不出刺儿来,写的比较含蓄。如《碰伤》3、尖锐泼辣.如《旧女性观》《天足》4、在对愚昧落后的国民性鞭挞中,他对中国国民怀有很深的偏见,因而缺乏改造国民性的热情性。二平和冲淡1、飘逸洒脱的文章笔势重来2、平和恬淡的抒情特色故乡的野菜初恋北京的茶食3、庄谐杂出的幽默趣味苦雨4、舒徐自在的语言表达鸟声寻路的人周作人散文之三味周作人的独特的精神构筑和艺术、生活审美情趣才构成了周作人散文中耐人寻味的辛辣、苦涩、清淡三味。散文文体早期:情志体如《雨天的书》中期:抄书体如《夜读抄》晚期:笔记体如《书房一角》周作人的影响•1、“五四”时期,周作人发表了大量散文,是新文化运动重要代表人物之一。•2、“五四”以后,周作人作为《语丝》周刊的主编和主要撰稿人之一,写了大量散文,风格平和冲淡,清隽幽雅。在他的影响下,20年代形成了包括俞平伯、废名等作家在内的散文创作流派。3、他在理论上对文学贡献一、是他最早准确地意识到新文学的本质,那就是“人的文学”,将新文学的“人性”与旧文学的“非人性”区别开来。二、是他最自觉地意识到文学与其他学科的不同,他的《美文》实际上表达了这个意思。三、是他自觉地意识到文学的个体性质,他在《个性的文学》指出了文学的个性特征,将千文一面的文学和独一无二的文学作了区别。如何看待其汉奸行为•散文创作和汉奸行为应一分为二•知识分子应具有民族承担意识•个人的享受不能违背民族主义•文学创作与个人经历不可分割•古代叛逆知识分子评价不高一个拥有十八世纪的头脑和二十世纪感觉的矛盾集合体周作人注定是一个中国的叛徒和隐士。《碰伤》此可以知道,碰伤在中国实是常有的事。至于完全责任,当然由被碰的去负担。譬如我穿着有刺钢甲,或是见毒的蛇,或是剑仙,有人来触,或看,或得罪了我,那时他们负了伤,岂能说是我的不好呢?又譬如火可以照暗,可以煮饮食,但有时如不吹熄,又能烧屋伤人,小孩们不知道这些方便,伸手到人边去,烫了一下,这当然是小孩之过了。寻路的人•我曾在西四牌楼看见一辆汽车载了一个强盗往天桥去处决,我心里想,这太残酷了,为什么不照例用敞篷车送的呢?为什么不使他缓缓地看沿路的景色,听人家的谈论,走过应走的路程,再到应到的地点,却一阵风的把他送走了呢?这真是太残酷了。•我们谁不在敞篷车上走着呢?有的以为是往天国去,正在歌笑;有的以为是在下地狱去,正在悲哭;有的醉了,睡了鸟声•现在,就北京来说,这几样鸣声都没有,所有的还只是麻雀和啄木鸟。老鸹,乡间称云乌老鸦,在北京是每天可以听到的,但是一点风雅气也没有,而且是通年噪聒,不知道他是哪一季的鸟。麻雀和啄木鸟虽然唱不出好的歌来,在那琐碎和干枯之中到底还含一些春气:唉唉,听那不讨人欢喜的乌老鸦叫也已够了,且让我们欢迎这些鸣春的小鸟,倾听他们的谈笑罢。《苦雨》二十多年前往东浦吊先父的保姆之丧,归途遇暴风雨,一叶扁舟在白鹅似的波浪中间滚过大树港,危险极也愉快极了。我大约还有好些“为鱼”时候--至少也是断发文身时候的脾气,对于水颇感到亲近,不过北京的泥塘似的许多“海”实在不很满意,这样的水没有也并不怎么可惜。《北京的茶食》“难道北京竟是没有好的茶食,还是有而我们不知道呢?这也未必全是为贪口腹之欲,总觉得住在古老的京城里吃不到包含历史的精炼的或颓废的点心是一个很大的缺陷。北京的朋友们,能够告诉我两三家做得上好点心的饽饽铺么?”“可怜现在的中国生活,却是极端地干燥粗鄙,别的不说,我在北京彷惶了十年,终未曾吃到好点心。”•我的故乡不止一个,凡我住过的地方都是故乡,故乡对于我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情分,只因钓于斯游于斯的关系,朝夕会面,遂成相识,正如乡村里的邻舍一样,虽然不是亲属,别后有时也要想念到他。故乡的野菜•我在那时候当然是丑小鸭,自己也是知道的,但是终不以此而剪灭我的热情。每逢她抱着猫来看我写字,我便不自觉的振作起来,感着一种无所希求的迷蒙的喜乐。•我那时觉得不快,想象她的悲惨的死相,但同时又似乎很安静仿佛心里一块打石头已放下。初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