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会展经济概述上海师范大学1会展经济概述【教学目标与要求】掌握:会展活动、会展产业、会展经济了解:会展经济属性【知识体系】【本章导读】本章主要阐述了会展的内涵与本质、会展经济的定义与会展经济的形成、会展经济的理论基础和会展经济现象,共分为4节:•第一节主要介绍会展经济的基本概念,对会展内涵、本质以及会展经济的定义作了基本辨析,重点要理解会展活动、会展产业、会展经济的区别与联系;•第二节主要介绍会展经济的形成;•第三节主要介绍会展经济的理论基础;•第四节介绍会展经济现象和会展经济属性。目录CONTENTS会展经济的基本概念1.1会展经济的形成1.2会展经济的理论基础1.3案例分析会展现象与经济属性1.4上海师范大学会展经济的基本概念1.1上海师范大学1.1会展经济的基本概念1.1.1会展的内涵会展是指在一定的地域空间和时间内,为达到某些预期目的,有组织地将许多人与物聚集在一起,而形成的具有物质交换、精神交流、信息传递等功能的社会活动。用专业术语表示,会展是指现代城市以必要的会展企业和会展场馆为核心,以完善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为支撑,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会议或展览活动,包括各种大型的国际博览会、展览会、交易会、运动会、招商会、研讨会、节事等,吸引大批与会人员、参展商、贸易商及一般公众前来进行洽谈、交流或旅游观光,以此带动交通、住宿、商业、餐饮、购物等相关产业发展的一种综合性活动。1.1会展经济的基本概念1.1.1会展的内涵会展的内涵包括广义会展和狭义会展两种。•广义的会展是指在一定地域空间,由多人集聚在一起形成的定期或不定期、制度或非制度的集体性社会活动。广义的会展就是通常国际上所说的MICE。•狭义的会展是指展览及伴随其开展的各种形式的会议的总称。狭义的会展仅包括会议和展览会,常称为C&E(Convention和Exposition)或者M&E(Meeting和Exposition)。1.1会展经济的基本概念1.1.2会展的本质1)通过服务谋求利益2)通过激励促使反应3)通过交流互惠互利4)通过产业创造效益1.1会展经济的基本概念1.1.3会展经济的定义从会展活动、会展产业、会展经济3个层次,可以分析会展从一种经济活动发展到产业,最终成为一种新型经济类型。会展活动是一种人类集体性物质、文化交流方式。会展活动发展到一定阶段,在满足一定的经济条件、制度条件、社会文化条件和国际经济条件时,便会形成会展产业。会展产业是指由会展活动而引起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同类企业的总和,是现代经济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当会展产业在整个宏观经济体系或区域经济体系中起到主导、支柱作用,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成为经济体系市场竞争力的主要代表,成为增量资产与增值资本的主要创造力量时,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会展经济便形成了。会展活动会展行业会展经济1.1会展经济的基本概念1.1.3会展经济的定义会展经济是以经济活动为基础,以会展产业发展为中心的经济形态,它与传统的产业经济、区域经济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会展经济不是单纯的产业经济,它是跨产业的———不仅涉及会展产业,还涉及与会展产业相关的产业。会展经济不是单纯的区域经济,它是跨区域的,但又具有区域特色。会展经济与国民经济的区别和联系。•会展经济只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能取代国民经济本身。会展经济与微观经济的区别和联系。•会展经济的形成与发展最重要的基础是微观经济行为主体。上海师范大学会展经济的形成1.21.2会展经济的形成1.2会展经济的形成会展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必然的历史和经济过程。会展产业发展离不开特定的经济体系。会展产业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也是一个在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增长过程。这个过程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会展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其带动作用、联动效果、经济贡献都会远远超越本产业范围,形成先导性、主导性、支柱性产业,成为经济体系发展的重要基础,促使会展经济的形成。要形成较为成熟的会展经济,必须使会展经济活动规范化、系统化、制度化。否则,会展经济将不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新型经济形态。1.2会展经济的形成1.2会展经济的形成规范化所谓会展经济活动规范化是指企业在从事会展经济活动过程中,存在着各方参与者共同遵守和认同的经济活动规则、惯例和程序,使会展经济活动能够稳定有序地进行。系统化所谓会展经济活动的系统化,是指会展经济活动过程中,在生产服务、经营交换、收益分配的各环节、各渠道、各方式、各要素、各资源、各市场之间能够协调一致,共同构成一个高效运行的完整体系。制度化会展经济活动的制度化,是指会展经济活动在较为合理有序的制度框架内得到认可。无论是会展经济活动的规范化、系统化,还是会展产业的先导化、主导化和支柱化都必须得到制度的认可和保障。会展经济形成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当会展产业在区域经济中实现了先导化、主导化、支柱化,会展经济活动实现了规范化、系统化和制度化时,会展经济便具备了形成的条件。上海师范大学会展经济的理论基础1.31.3会展经济的理论基础1.3会展经济的理论基础会展经济作为一种产业经济现象、城市地理现象、微观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纳入研究者的视角。以产业经济学为理论基础研究会展经济,能为推动会展产业化和市场化,制定会展业的产业发展政策,协调会展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关系,确立会展业的产业地位,实现会展产业机构的高度化,借鉴会展业发展的成功经验,指导会展业理想的发展模式选择,制定适应国家或地区会展经济发展的宏观管理模式和微观运行机制,改善会展业的行业管理等提供支持。从区域经济学、经济地理学的角度研究会展,可以优化区域会展业空间布局,指导会展场馆空间布局,研究会展业与城市发展的关系,选择重点会展城市,指导场馆建设和城市规划的对接等。从管理学的角度研究会展,可以借鉴会展企业内部管理经验,进行会展项目的市场分析与预测,开展会展宣传促销,帮助会展企业制定市场竞争战略等。1.3会展经济的理论基础1.3.1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理论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是把不符合比例关系的各产业和各行业及各企业,调整为符合各种比例的产业;产业结构调整,是在各产业和各行业及各种企业不断淘汰旧技术、采用新技术的过程中,使产业结构逐步向更高阶段,即实现我国国民经济现代化方向发展。产业结构演进的规律是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会展经济作为服务经济的一种新兴形式,在第三产业发达的城市迅速发展起来。它不仅能够推动第三产业发展,还能够影响市场需求、资源要素配置、科学技术进步以及国际贸易等诸多方面,从而直接或间接地推进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因此,研究会展经济对城市产业结构优化的传导机制是现实的需求。1.3会展经济的理论基础1.3.2区位理论区位理论是区域经济最有建树的理论之一,它主要研究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组织优化,尤其侧重研究区位与经济活动的关系。1933年,克里斯塔勒提出中心地理论。1945年,德国经济学家廖什出版了《区位经济学》,独立地提出了与中心地理论相似的市场区位理论。借鉴廖什的区位理论,有助于会展经济主体的理性决策。1948年,胡佛在《经济活动的区位》中提出竞争配置区位论,并将政府因素纳入他的区域分析之中,同时开启了把地区的所有文化和心理特征纳入分析的先例。胡佛的区位理论,有助于人们认识政府和区域的人文条件对会展经济活动施加的影响。1954年,艾萨尔德出版了《区位与空间经济》,把古典区位论动态化、综合化,根据区域经济和社会综合发展要求,把研究重点由部门的区位决策转向区域综合分析,建立区域的总体空间模型,研究了区域总体均衡及各种要素对区域总体均衡的影响。借鉴艾萨尔德的区位理论,有助于我国从区域全局出发,以一种动态研究的视角审视会展经济的区位选择。1.3会展经济的理论基础1.3.2区位理论由于会展业涉及众多因素,并且许多因素难以量化,因此,现代区位论多因素的分析方法对会展经济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我国的会展场馆建设和会展活动选址存在相当大的盲目性,一些会展活动也由于选址不当而效益欠佳,因此现代会展乃至其会展产业群的区位选择和空间布局的科学化、统筹化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区域经济的空间结构理论和现代区位论是比较成熟的理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将为人们提供现实的帮助。1.3会展经济的理论基础1.3.3经济增长理论1)增长极理论一个国家要实现平衡发展只是一种理想,在现实中是不可能的,经济增长通常是从一个或数个“增长中心”逐渐向其他部门或地区传导。增长极概念有两种内涵:①在经济意义上特指某一推进型产业或公司,这些产业部门通常是那些具有创新能力、规模大、增长快、关联效益大的推进型主导产业部门,能通过推动效应带动其他部门的发展;②在地理意义上特指某个地理区位或空间单元,这些具有优越或特殊区位条件的地区,能通过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带动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增长极”的形成有3个基本条件:必须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和企业家群体;必须有规模经济效应;需要有适当的周边环境。只有具备了这3个条件,才能形成增长极。1.3会展经济的理论基础1.3.3经济增长理论2)核心—外围理论任何一个国家都是由核心区域和边缘区域组成。核心区域发展条件较优越,经济效益较高,处于支配地位,而外围区发展条件较差,经济效益较低,处于被支配地位。核心—外围理论对会展经济发展引起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变化有着很强的解释力,对构建合理的会展经济区域分工体系有着很强的启示作用。构建合理的会展经济区域分工体系关键在于构建合理的经济分享机制、利益再分配机制,一方面促进会展资源的合理流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另一方面避免核心和外围的二元对立。1.3会展经济的理论基础1.3.4新区域主义理论新区域主义代表的是当前出于区域协调发展和一体化追求的一系列运动的总和,内容涉及区域空间规划、区域经济地理、区域生产力布局、区域制度安排、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区域联合治理等,强调的是多种区域战略的密切联系和综合,其核心是区域一体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一体化(RegionalEconomicIntegration)通常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由文化相近、经济水平相似的地理近邻国家(含地区)通过协定、协议等建立的区域经贸合作组织,旨在区域内逐步取消成员之间的贸易和非贸易壁垒,进而协调成员之间的社会经济政策,形成一个超越国界的促进资本、技术、劳动、信息、商品等自由流动并实现合理配置的统一的经济区域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成员国之间进行分工协作,更有效地利用成员国的资源来获取国际分工的利益,促进成员国经济的共同发展和繁荣。展会的成功举办有利于促进区域一体化。促使不同区域间从对抗性竞争走向竞争性合作是新区域主义的一个研究重点。上海师范大学会展现象与经济属性1.41.4会展现象与经济属性竞争性产业集中型产业强外部性产业多重契约性产业生产性服务业1.4会展现象与经济属性1.4.1竞争性产业•会展业是一个竞争性产业。国内外会展企业共同遵循的游戏规则,是靠市场、靠竞争去发展。展览服务的优劣只有通过比较,即通过竞争才能体现。•会展业的竞争特点是进入门槛较低,所需资本量和技术要求相对都不太高,而投资回报率较高。•在市场竞争中,政府的角色是规则的制定者,是裁判员而非运动员,不应该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越俎代庖。1.4会展现象与经济属性1.4.2集中型产业会展业属于集中型产业,实际上是指对市场供求的集中。从经济学上说,会展业和地方特色经济产业都可以归入集中型产业,与简单发展阶段中的分散型产业相对应。分散型产业必然要向集中型产业发展,这一现象在服务要素集中,供求势力集聚,市场主体意识明显,竞争十分充分,产业连贯性、系统性和关联性等表现得日趋充分。从经济学角度上说,随着产业的高度集中,规模效应也是显著的,而规模经济首先带来的是成本的下降,这里的成本一般指的是综合性的成本,比如原材料、配件、劳动力服务乃至信息行情。会展业的集中性要求有意识地在会展活动中发挥协同作用,比如多展联办。1.4会展现象与经济属性1.4.3强外部性产业会展业外部性很强,能够创造经济转移效应。会展活动中“免费搭便车”行为的存在及会展活动可能造成的外部性,